|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刘路遥 | 2022-08-31 18:39 |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定,44岁以上的才叫中年,我现在还是青年好吧?”当我让李宇浩先生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他语气认真的打趣道。
李宇浩是清洁机器人公司麦岩智能的创始人兼CEO,这家公司开张营业的日子是六一儿童节,这个日期当然是刻意选择的。
李宇浩丰富的职业经历堪比一位连续创业者,那股爱折腾的劲,贯穿始终。
回看他的职业生涯,其先后涉足半导体显示公司、投资公司、IT公司、地产公司、机器人公司,行业跨度之大,乍看之下似乎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而经过简单梳理后,他的职业身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工程师、投资人、企业管理者。
北航物理系毕业后,李宇浩进入京东方成为一名工程师,后又进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攻读MBA,并在之后数年专注科技类投资,2017年开始李宇浩的身份又从投资人变成企业高管。
他如此描述自己的职业之路:“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的主线一直围绕怎样用科技改善人们的生活,只是有时偏实业一点,有时偏金融一点,有时偏管理一点。”
终于,在2021年,李宇浩站在自己青年时代的尾巴上,决定以创业这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回归自己一贯坚持的主线。
“这个话听起来有点大,你可以说我或许做不到,但我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还是得说出来。”
“京东方的老本,我吃到今天”
由于父母在安阳钢铁公司从事财务工作,李宇浩从小就生活在厂区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钢铁子弟。
在实业环境中长大,李宇浩的人生质地,不可避免的带上了钢铁的硬。
2004年,李宇浩从北航物理系毕业,进入京东方,如愿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彼时的京东方,刚完成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并购事件,以3.5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公司旗下的TFT-LCD业务。随后又投入12亿美元,在北京亦庄开发区自主开建中国大陆第一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
“我们去京东方的时候,亦庄的厂还是一片黄土地”,包括李宇浩在内的500名工程师,就这样从黄土地开始,建设中国第一批规模化的液晶产线。
彼时,台湾、韩国、日本三分天下,大陆液晶产业正处在筚路蓝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液晶行业的首厂首线工程师,大家都对长期吃苦做好了心理准备。
谈及在京东方工作的4年,李宇浩觉得若以获得的成长来看,那段时光未必不能当做7年、8年计算。
每周累计工作100多个小时,一个月难得休息一天,在时间的熬煮中,京东方用一年的时间,做出了三年才能做出的成绩。
李宇浩加入的次年,第5代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自此,中国大陆结束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伟大的产业背后堆积着苦难的岁月,钢铁的意志来自岁月的磨练。高强度训练下,李宇浩的心态与意志也像是被镀了一层坚硬的壳,“后边再遇到一些什么事,就都觉得还好。”
在李宇浩看来,京东方十分舍得在工程师的底子培养上下功夫,在京东方的那段日子,自己接受了完整的工程化体系训练,包括产线如何搭建和管理,产品如何设计和生产,如何测试验证,如何监督产品质量等等,建立起一套扎实的工程思维。
除此以外,李宇浩也得到不少现成的经验,“那个时候的老本我吃了很多年,直到今天。”
如今,麦岩智能沿用的3正6S 、6西格玛、SPC、丰田八法、产品开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都复刻了京东方当年引入的那套管理体系。“没有京东方那段训练,可能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过尽千帆皆不是,历任七家上市企业后回归实业
在京东方工作4年后,李宇浩在财务管理、企业运营上有了一些想法与积累。
有感于实践积累和自我学习,不能替代系统化的学习,他在2008年选择辞职,进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攻读MBA。
研究生阶段,在思维与视野上,李宇浩有三大收获:
一是通过林毅夫教授、周其仁教授等的课程,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实证主义经济学框架,得以站在宏观高度,从源头上理解国家整个经济运行的脉络,想明白了许多之前想不明白的事。
二是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国内外教授实际的企业经营经验,帮助拓宽了眼界,懂得了完整的企业管理与公司运营的框架。
三是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同学组成的多元化班级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一手经验。“财务问题不明白,周围有干了十几年财务的同学;市场问题不明白,有在快消品公司干了四五年的同学;投资不明白的,也有专业的投资经理。”
李宇浩原本的打算是,读完MBA后,仍旧回归到实业环境中。
然而读书期间,全球经济在金融海啸后缓缓复苏, VC行业重新抬头,一波新的科技行业开始崛起,北大的讲台上,“君联资本的刘二海师兄、3i资本的师兄、PE的师兄,VC的师兄”走马灯般来来去去,表达的无一例外都是对未来经济的看好。
想到可以借助财务的手段推动科技公司走向伟大,李宇浩的热情一下子燃起来了。
他评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懂一点科学,懂一点技术,懂一点财务,再加之兴趣颇浓,行业蓬勃发展,职业的转向随之发生。
毕业之后,李宇浩进入以色列英飞尼迪投资集团,成为其北京办公室的投资负责人。
再后来,李宇浩进入联想控股,以购建核心资产的方式,继续坚持着自己实业投资派的路子。
2017年开始,李宇浩进入第三类身份,先后在乐视网担任高级副总裁、董事,以及在融创文化集团担任副总裁兼任北京梦之城文化有限公司CEO。
或许是个性使然,在职业道路上两次转向的李宇浩,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还是想回归到实业中去,并且是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彻底回归人生的主线。
此时的他,已经积累了工程师、投资人、企业管理者的丰富工作经验,“总体上来讲,也ready了,到了可以真正打造一家企业的时机。”
七顿简餐交知己,三次会面王田苗
2016年的那场人机大战,引燃了整个服务机器人市场。
尚在联想控股的李宇浩,认真研究了一段时间的机器人,但那个时候,SLAM算法以及开源的技术架构等都还不成熟,由于预判到这是一个明确的好方向,李宇浩在心里深埋下一颗种子。
数年后,在融创担任高管期间,李宇浩关注到了社区服务类机器人这片充满可能的蓝海。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每年有千万级的劳动力退出市场,招工难的问题,在工资长期偏低、工作条件差、技术含量低的保洁领域成为一大痛点,市场上对以替代人力为目的商用清洁机器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清晰、实际。
当融创明确提出高端场景下的商用清洁机器人需求时,李宇浩环顾当时的市面上,发现竟然没有一家商用清洁机器人公司能够满足高端场景的需求。
“就像李想定位20万以上的家用型智能SUV一样,因为他有家庭,想要一款这样的车,但在市面上没找到。”李宇浩告诉雷峰网,他切入精品型商用清洁机器人,也是同样的逻辑。
他保守估计,未来3-5年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会有10%左右的渗透率,其中15%-20%将是精品型高端场景。
从萌生想法到成立公司,中间有一段为期半年的准备期,其中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麦岩的CTO梁建宏教授,一个是在中国机器人界享有“南湘北苗”盛誉的王田苗教授。
梁建宏是李宇浩的辅导员研究生时期的室友,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通过这层关系,两人搭上了线。
半年时间里,他和梁建宏教授一起吃了七顿饭,“苗岭酸菜鱼、星巴克、沸腾鱼乡、必胜客,沙县小吃也去过”,凑在一起分析技术路线,评估自身强项以及可能面对的市场竞争。
创办麦岩的激情与信心,随着一顿顿饭不断升温,“最后说觉得行,这事咱一块干”。
这一过程,也被李宇浩清晰记录在自己当时的笔记中。
王田苗教授是麦岩智能的总顾问,也是梁建宏教授研究生时期的导师。
公司成立前,由梁教授搭线,李宇浩和王田苗教授见了三次面,这三次会面让李宇浩记忆犹新。
第一次碰面,由于双方并不熟悉,李宇浩记忆中,王田苗教授显得格外客气。
第二次碰面前,王田苗教授提前列出了一些问题,等到真正见面的时候,便当场抛出一个接一个犀利的问题,面对这场近乎“盘问式”的沟通,李宇浩一一如实回答。
这次碰面过后,王田苗教授对李宇浩和自己学生梁建宏想要做的事情,显然有了积极的判断。
第三次碰面,便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指导阶段,在战略选择和产业细节上,给出不少实际的建议。也是在这次见面后,王田苗教授正式成为了麦岩的首席顾问。
面对有着丰富职业经历的李宇浩和梁建宏,王教授格外强调两个词:聚焦和长期。
王教授带出过众多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有着丰富的落地经验,明白起步阶段将盘子铺得太大,有时反而越难成事。在创业这件事上,李宇浩和梁建宏具备技术、行业、资源等等条件,但这恰恰是一个陷阱。
在王教授看来,想要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产业突破,产品功能单一,成熟可靠,可以规模化扩张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当做好一款产品,可以达到1亿美金的估值;做好一个细分领域,可以达到10亿美金的估值;在多个细分领域中领先,可以做到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
李宇浩对此十分认可,他表示麦岩智能未来三年内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就是突破高端精品场景,“只要我还是这个公司的CEO,麦岩就只做高端精品产品。”
两位创始人底盘扎实,再加上有王田苗教授背书,麦岩在注册成立的第一天,就得到了雅瑞资本抛来的橄榄枝。今年2月,麦岩宣布得到了由耀途资本领投,元禾原点、势乘资本、界石投资、雅瑞资本等跟投的约亿元人民币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个与理想一步之遥的词。若东风不来,即使万事俱备,也无济于事。
可以说,融资顺利,产品尚未面世便已得到融创订单的麦岩智能,相较于大多数初创公司,都更为顺利的起步了。“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比较幸运的。”
大公司到小公司,李宇浩的心态归零法则
最开始,麦岩为自己的开张日期拟定了两个节日,五一劳动节与六一儿童节,并最终选择了后者。
选定这个日期,部分来源于乔布斯说过的那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李宇浩又加了一句“Stay Young”。
从大型上市企业的管理者,到创业公司CEO,好比由奢入俭,是一场新生。
从目标设立,到流程和业务的推动,再到人才筛选和面试,都全然不同。李宇浩过往的大公司经验,有时反而会起一些副作用。
比如在体量10万人的大型企业,更加强化KPI导向,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效率的提升;而创业公司面对更多不确定性,过于强化KPI,不给团队更加宽松的空间进行发挥,则容易走向作茧自缚。“包括我们公司的椅子、桌子都是二手的,800平米的办公室装修只花了八万,这在之前是不能想象的,需要调整的太多。”
在李宇浩看来,曾经精彩的履历,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牛人,而是因为跟随的人厉害,自己只是有幸成为一名参与者。
面对崭新的麦岩,以及更早入局的优秀创业者们,李宇浩也跑去参加创业营,看着身边20多岁的伙伴,李宇浩也并不觉得别扭,“之前的工作经验有一半是必须忘记的,重新回归到 Foolish、hungry、young的状态,从头学起。”
成立半年后,麦岩完成了从定义到研发,到验证,再到小批量的生产交付,发布了第一款产品“极光壹号”,其落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融创大堂的清洁项目。
李宇浩认为,麦岩之所以能够做到快速交付,除了半年的调研准备,以及团队技术和资金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采取了一套快速迭代的打法。
之所以采用这套方法论,背后有两个逻辑:一方面,麦岩智能做的是一个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必然会犯很多错误,而只有在实际场景中,错误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暴露,快速迭代的打法更加适合起步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的成熟还需要等待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以及客户接受度、成熟度的渐进。
这套快速迭代的逻辑,也同样体现在麦岩的工业设计上,当时,第一款样机即将交付,可由于麦岩的迭代速度过快,没有一家外部团队敢接麦岩的工业设计。
当时外部团队给出的方案是,在硬件堆叠完成之后,再追加45天进行工业设计,可麦岩觉得太慢了。
遍寻无果后,团队只得自己动手,通过结构、机械、外观同步自主开发,仅用了27天就做出了第一款样机。
“我觉得我们还是慢,除了无法避免的技术上的路线探索,因为研究不深,调研不透,还是犯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否则应该更快。”
目前,麦岩已经跨过了技术产品化的第一道坎,正处在迈过产品商品化的过程中。
8月23日,麦岩智能发布了旗下唯一一款产品“极光壹号”的升级版“极光壹号PRO”,这款新发布的机器人产品已经通过测试,更加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商品。
商用高端场景大多用到天然大理石地面和镀膜工艺,除了基本的清洁需求,还需要进行日常养护。极光壹号PRO的连续尘推模块,配合双组分专用地面养护成分,可以同时完成灰尘清洁和地面养护。
除了推尘,极光壹号PRO还具有湿拖、干拖、自清洁等功能,无论是硬质地面还是地毯、环氧地坪等的清洁需求都不在话下。
目前市面上的商用清洁机器人,普遍认可1+1>2的人机协同方案,麦岩智能也不例外,麦岩的人机协同追求三个方面。
一是解决重复无聊的劳动,让保洁员做价值更高的工作。
比如在沿边清洁问题上,麦岩通过自研EAP“沿边空气动力清洁系统”,在初代机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从1厘米到了0厘米的突破,通过提高覆盖面积,减轻了保洁员的工作强度。
二是实现多模态自然交互,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将复杂的数步操作简化成一步。
当一位保洁员站在极光壹号 PRO 面前时,不需要寻找钥匙孔,也不需要输入密码,更看不到各种复杂的按键,只能看到一颗智慧旋钮。保洁人员只需要通过面部识别,就可以直接进入交互,然后通过一颗旋钮,配合语音互动给机器人下达所有指令。
无感交互的背后,是李宇浩对商用清洁机器人的理解,他发现在整个决策体系中保洁员常常会被忽略,“如果连尊重它的协同者都做不到,说这个产品好用我是不相信的。”
三是不断拓展维护周期,渐近理想模型。
以极光壹号 PRO 的尘推模块举例,可以做到每分钟 60 次自清洁一次,配合尘推灰尘拓展箱,和自动上油装置,以其维护周期可以达到7天,而这也是李宇浩给团队定下的最低标准。
“这三个点上我们都在做一些突破行业目前水准的探索,某种意义上都已实现,但在数据上还需要提高。”
机器人创业,预算要×3,难度也要×3
李宇浩很认可链家创始人左晖的一个观点: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在他看来,麦岩选择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选择清洁机器人赛道进行创业,是选对了方向;正向研发产品;选择不借助于环境的全智能方案,是走上了一条更难的路。
麦岩智能清洁机器人产品落地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住宅、公寓、酒店、办公、项目案场等中小型公共区域。
这类场景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对清洁与养护的要求非常极致;二是场景设计更加个性化,对技术提出极大挑战。
“有些客户喜欢把自己的场景做成超对称结构,有些客户喜欢完全不对称结构,各种曲线,大量的高反材料,大量贵重的艺术品,以及小孩和宠物,这些都是挑战。”
超对称的建筑美学设计,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和美学价值,但于机器人而言却是赤裸裸的灾难,机器人害怕高反材料,害怕动态光照环境,害怕对称性结构,而这又恰恰是大多数高端场景的普遍特点。
因此,对高端场景的理解,没少让团队头疼。
一般而言,有限的测试环境,无法一次性发现和解决所有问题。
以动态光照环境举例,一般来说,高端场景对地面的反光度要求可以达到80%以上,当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投在如镜面一般的地面上,会造成非常强烈的反射。不仅如此,高端场景往往采光较好,不同时间段下,自然光线在室内的明暗变化也很大。这就容易造成光照动态环境不匹配,通俗点解释,会让机器觉得身处两个不同的地方。
面对这些,团队只能一个坑一个坑的踩,而后进行快速迭代。
说到这里,李宇浩忍不住吐槽,连说三个“太难了!”
“机器人的产业链条可能仅次于汽车,它涉及电子、电器、机械、结构、工业设计,还涉及到算法、交互、互联网,除此以外还得懂化学,不同组分的维护周期、清洁效果、气味都不一样,挑战很大。”
开始创业前,李宇浩对机器人的创业难度是有预判的,但没想到这么难。
一位创业的前辈先前也曾告诫他,有多少预算要×2,觉得有多难也要×2。
然而当自己真正开始创业后,李宇浩发现,×2根本不够,至少要乘以三倍。
除此以外,人才问题也是目前困扰李宇浩的难题之一。
机器人赛道和智能驾驶赛道持续火热,双方在很多人才上是都是复用的,“他们太残暴了,包括一些大厂非要研究这个行业,弄走了一堆人。”在李宇浩看来,无法左右市场经济,就只能努力把自己做得更好,凭实力吸引人才。
“想要做好机器人行业,没有捷径,如果说有捷径的话,其实我们已经在捷径上站着了。”
推机器人石头的“西西弗斯”
这两年,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愈发火热,“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市场,3-5年会增长100倍。”
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确、刚性,愿意付出的成本也解析得越来越清楚。
但同时必须承认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还只是一个极其早期的市场,暂时还没有出现真正让客户满意的商品。
作为一个在商海中沉浮多年的“老炮”,李宇浩早已经对行业的周期律见怪不怪。在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表示,尽管资本尚处低谷期,但正处在慢慢重新向上爬坡的阶段。
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社区场景相对空白,创业公司想要在此抢占先机,李宇浩认为麦岩能做的,就是在低谷期练好内功,努力打磨产品,比拼硬实力。等到了泡沫期,就多进行融资,多铺量,“除了致命性和低级的错误,其他的可以努力多犯点错。”
面对可能的市场竞争,李宇浩的一番描述说得豪情万丈,“现在还构不成短兵相接,刘邦在村里,项羽在乡里,我离你还有2000里,后边打到中原再说吧。”
创业的意义在李宇浩这,就是贯彻自己的主线:真正用科技改善人们的生活。
就像麦岩智能(MaxRock)的名字一样,除了是李宇浩、梁建宏两位创始人的英文名,也与西西弗推石头的神话故事有关,一旦将自己变成扛着石头向上走的西西弗斯,就再也没办法放手了。
“我们没有马斯克那么牛,想的还是怎样在地球这块石头上做出点事儿。人总得有点理想,当然钱很重要,这咱谁也别装,但站在我们的角度,挣钱可以有别的办法,不一定非得干这事,多苦啊。”
以下是AI掘金志与李宇浩对谈中有关于个人经验、创业等部分采访实录,AI掘金志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做了精选和整理:
AI掘金志:京东方的工作经历,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宇浩:对我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京东方在工程管理、市场管理上非常舍得下力气,我们大学毕业先进行了几个月的集中培训实践,然后进入工作,实际上是受到了完整的工程化体系训练的。其次,是努力奋斗的精神,当时我们500个人是中国液晶行业的首厂首线工程师,2004年到2008年中间有三年京东方非常困难,我们过得非常苦,好处是后边再遇到什么事,都觉得还好,然后打造一个伟大的产业,先要经过一些苦难的阶段,也成为了我的一部分DNA。再者,直到今天我们公司很多体系,3正6S,六西格玛,SPC,丰田八法,包括整个质量管理体系,都复刻了京东方当年的体系。这些对我后边的整个职业生涯帮助都是巨大的。
AI掘金志:在京东方工作四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北大读MBA?
李宇浩:我在管理、财务和企业运营上有了一些想法和积累,但是没有时间做完整的梳理,当时工作非常忙,而且我做事的习惯也是喜欢一段时间专注在一个方向上,是出于个人的选择。
AI掘金志:在北大读MBA期间,您思维跟视野上有哪些比较大的改变?
李宇浩:第一个是给我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跟公司运营的框架,我一直有个理论,实践积累、日常学习和系统化学习互相不能替代;第二个国之重器站位很高,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从宏观的政策上理解中国经济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林毅夫老师的课程,周其仁老师的课程,就是属于开天眼的课;第三个很多自己做企业的国内外教授,会给我们讲实际的情况,过去的一些案例,还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同学,很多问题都可以直接请教。这段时间我也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有这样一阶段,挺好。
AI掘金志:您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划分出三类身份:工程师、投资人、企业管理者,您怎样评价这三个不同的身份?
李宇浩:第一份工作是工程师,可能和从小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环境有关,因为我是钢铁子弟,我读书的时候就蛮想成为一个工程师,在京东方那4年给我打了一个很好的底子,那个时候的老本我今天还在吃。
投资人是我读MBA期间受到的影响,那个时候正好 VC行业开始崛起,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2009年VC行业开始崛起,科技行业重新往上走,当时君联资本的刘二海老师,3i资本的师兄,一些PE的师兄,VC的师兄,都过来给我们讲课,当时就觉得这个行业有意思,它符合我的主线,就是用财务的手段去推动伟大的科技公司的发展,而且我懂点技术、懂点科学、懂点财务,行业也在蓬勃发展,我是有机会做这样一件事的。
慢慢发现我的个性,还是想回到实业,包括在联想控股,以购建的方式形成核心资产,已经更偏实业了,最后就彻底转向实业,因为还是想更直接一些回到主线。我后来管企业,也做CEO,也做董事,也做副总裁,总体上来讲也到了可以在我这条路径上,真的打造一家企业的时机。
AI掘金志:您是在什么契机下关注到商用清洁机器人这个领域的?
李宇浩:理想层面,或者说宿命层面,因为我从小就读科幻,所有对科幻感兴趣的人都会理解机器人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存在几乎会是完全另外一种文明阶段,喜欢科幻人都有一种心态,如果有机会能做出一个好的机器人来,就不虚此生了。
业务层面,我是在联想控股工作的时候认真研究过一段时间机器人,那个时候SLAM算法,包括一些成熟的开源的技术架构源码还没有,比较难成本也比较高,我觉着这是一个明确的好的方向,埋下了一颗种子。在融创工作期间,明确得到了这个需求,正好我们又想做这件事儿,大家也都比较支持,我们就出来干了。
AI掘金志:麦岩智能为什么选择聚焦于精品型商用清洁机器人?
李宇浩:一方面,我们是从这个场景出身的,融创期间我们在找这样的产品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找到于是我们自己做一个,一开始面对的场景就是高端场景,自然往这方面倾斜,这个是有一定的DNA;另一方面,是理性的选择,我们review技术路线,review市场情况,review竞争,思考掌握的技术路线和强项,思考团队能力,觉得高端精品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一个差异竞争的策略。
AI掘金志:您对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的规模预判是什么样子的?
李宇浩:中国300亿平米的物业管理面积,差不多有1000万保洁员,未来三五年会有10%的渗透,在国内就是一个百万台量级的市场机会,我觉得这里边可能会有15%到20%左右高端场景的机会。我们看到过几乎所有的学术界预测都比这个激进的多,我个人还是觉得是客观的看,因为技术的突破,产品的普及总是会需要点时间。
AI掘金志:您和王田苗教授是怎样认识的?给麦岩提供了哪些帮助?
李宇浩:王田苗教授是梁建宏教授研究生时期的导师,我和王教授的沟通分了很明确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沟通的时候非常客气,王教授展现了他非常温文尔雅的一面。客气得我都有点觉得过于客气了,很明显王教授觉着你到底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建宏是我学生,他带来朋友跟我聊天,我也愿意客气地跟你们聊一聊。
第二次王教授还提前给了我们一些问题,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挑战性,见面基本上问得很犀利,你到底怎么想的?以前干过什么?行业很苦为什么要过来吃苦?我跟他聊之前也做了一些梳理,包括怎么看这个市场,做了哪些调研,也讲了在京东方的故事,包括我的一些理想和一些志向,王教授可能觉得这兄弟也干过点实业,还是能做这事的。
第三次,基本上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阶段。公司定位怎么弄?产品应该怎么弄?“聚焦而长期”是当时他给我们指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做产品型公司,产品要功能单一,成熟可靠,可以规模化扩张,都是当时聊出来的。第三次之后,王老师就正式成为我们的总顾问。然后我们达成开始做孵化,雅瑞也开始给我们一些孵化的资源,后期的投资陆陆续续才开始发生。
AI掘金志:麦岩成立半年完成从产品研发验证,到小批量生产交付,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宇浩:三点。第一个我们做了半年的调研准备、规划、讨论,不能忽视这个宝贵的前期准备阶段;第二点我们几个核心员工,都有十几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做过几十种硬件,无论是前期资金还是团队经验,都有一些积累;第三点快速迭代的打法,我们做的是市场上没有的东西,会犯很多错误,所以采用了这套打法。
AI掘金志:麦岩智能的产品理念是什么?
李宇浩:完美的产品理念是Suppose To Be,我们离一个完美产品还差得很远。当下的目标是在现有技术成熟度下,交付一台达到现在市场需求的产品,达到1+1>2的效果,我们的协同追求以下几个方面:一、将重复无聊的劳动替代掉,让这些保洁员能做价值更高的工作;二、实现机器人和人之间多模态自然交互;三、不断拓展维护周期,目前的底线是七天由人介入一次。
AI掘金志:精品型商用清洁机器人,面对的难点是什么?
李宇浩:高端场景追求个性化设计,对我们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举个例子,我们楼底下大堂,这个大堂是4个立柱的点对称建筑设计,这个设计非常美观,大面积采用了高反玻璃钢,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和美学价值,但对于机器人就是灾难,机器人怕高反、怕动态光照环境、怕对称性结构,全占全了,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场景都是这类场景,你说挑战有多大?
AI掘金志:站在行业的角度,您认为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是个怎样的市场?
李宇浩:第一我觉得这个市场需求非常刚性,我们拜访的客户几乎都是诉苦型的,大家特别渴望一款好的产品;第二产业上这个市场还处在极早期的阶段;第三资本角度,机器人现在进入到一个低谷,在慢慢重新往上爬,任何行业都不可能突破历史周期率,只能不同的阶段干不同的事:泡沫期多融点资,多放放量,除了致命性和低级的错误,其他的多努力犯点错;低谷期就练内功,好好打磨产品,少犯点错活下去。
AI掘金志:可以推荐几本书吗?
李宇浩:《纳瓦尔宝典》现在比较热,里边有一些关于人生和创业的建议。雷老师刚刚写的《小米创业思考》,也是一本很好的书,系统讲述了促成小米成功的方法论。还有一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傻子成为天才继而又衰落回傻子的过程,我想它就是我们的人生吧。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