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m.drvow.com //m.drvow.com/resWeb/images/common/lp_logo.png 雷峰网 //m.drvow.com 2015 m.drv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_cn Mon, 03 Feb 2025 21:49:06 +0800 最大、最广、最多!海尔智家:唯有强大科技才能成为冠军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L3SIeAdd7Q2QI3vf.html

1月8日,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公布数据:2024年海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这已经是海尔第16次蝉联此桂冠,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也依然保持全球第一。

海尔智家的这份荣耀,并非凭空而来,亦非一蹴而就。成为冠军的背后,是因为有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而科技的背后,离不开创新体系的深耕。因此,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兴家电企业开始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而作为行业自主研发的先行者,海尔智家凭借着最大的研发投入浇灌出了最广的研发体系和最多的研发成果。

原创科技,因用户而生

科技创新的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展现在原创科技的突破上,还体现在众多的发明专利及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数量之中。与那些刚刚开始布局研发的企业相比,海尔智家的研发成果无疑是最多的,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也正是凭借这些创新成果的积累和沉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海尔智家已经拥有200余项引领行业的原创科技,其中包括智家大脑、磁控冷鲜科技、全能仿生扫拖洗地机器人等。这些原创科技吸引了大量同行模仿跟进,共同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张爱玲曾说,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因为被模仿即意味着被认可。

海尔智家数百次的“被模仿”,不仅是同业的认可,也是市场和用户给予的褒奖,更是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证明。

而这些原创科技的诞生,源于海尔智家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洞察。它们因用户而生,又服务于用户,为他们带来了颠覆性的生活体验。

例如,针对冬天空调制热高耗电问题,海尔空调创新AI节能科技。

 

冬天,对于缺乏集中供暖设施的地区,空调是众多家庭御寒的首选。然而,“电费刺客”常让人欲开又止。为了消除消费者对空调“买得起用不起”的顾虑,海尔空调创新AI节能科技。通过AI智慧节能算法,空调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用户偏好自动调整设置,找到最节能的运行状态。白天恒温26℃,温暖而不过热,夜晚根据睡眠曲线自动调整温度,确保舒适睡眠。用户再也不用在开空调“心寒”和不开空调“体寒”之间犹豫不决。

 

再如,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囤鲜需求,海尔智家首创磁控冷鲜科技。

以前时令性较强的海鲜只能在特定季节品尝,且为了保持口感也是现吃现买。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冰箱保鲜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海鲜营养流失与风味受损。海尔冰箱以磁控保鲜科技打破传统,通过磁场干预食材细胞自身的分子运动,实现由内而外的微观保鲜。鲜肉冷藏10日仍红嫩,鱼虾冻60天仍鲜美,让用户真正实现囤鲜自由。

 

此外,还有解决洗衣场景痛点的风巡航科技。

为了解决洗完衣服常忘记及时取出导致衣物有异味的问题,海尔洗衣机创新研发“风巡航”科技,每2分钟置换一次筒内空气,有效排出湿气,防止细菌滋生。不仅提升了洗衣机的健康洁净性能,还实现了衣物在洗涤后的快速干燥和防霉效果。

另外,在发明专利和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数量上,海尔智家也是遥遥领先。

据统计,海尔智家全球累计专利申请11.2万余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3万余项;累计获得12项国家专利金奖,稳居行业第一。而且,在2024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排行榜中,海尔智家以5582件公开的专利申请领跑全球,连续12次排名全球第一,智慧家庭累计公开专利35068件。同时,海尔智家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110项,国家/行业标准发布788项,均为行业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还是行业唯一主导和参与IEC、ISO、IEEE、OCF、Matter等国际组织智慧家庭标准的企业。这不仅体现了海尔智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尊重和认可。

原创科技的背后,是强大研发根基

海尔智家是如何取得这些令人瞩目的研发成果的呢?这得益于其内部强大的研发体系推动和支撑。

该体系的强大,一方面是由于其最巨额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则源于其覆盖全球的10+N研发体系。

在研发投入上,海尔智家一直保持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决心。

2022年,为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体系的三大优势,海尔集团成立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建立专项产业基⾦400亿元,研发投⼊600亿元,共计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聚焦在芯片与操作系统、AIoT/感知与交互等关键技术方向上实施核心科技攻关,突破智家大脑、智慧家庭操作系统等行业核心技术难题。相比其他企业,海尔智家的研发投入不仅发力早,数额也是最多的,这为其技术突破和持续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2024年上半年,海尔智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50.89亿元,同比增长1.26%。

除了资金投入,海尔智家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司汇聚了2.4万名研发人员,并与全球超过25万名行业专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智慧支持。

同时,海尔智家还构建了覆盖范围最广的全球10+N研发体系。

自201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实施以来,海尔智家就在全球积极布局研发中心,探索开放式创新模式,并在全球范围内搭建了“10+N”的开放创新体系和HOPE创新生态平台。其中,10代表10大主力研发中心,累计在全球20多个地区和国家拥有20多个研发中心;N代表多个研究院组成的全球创新网络,而HOPE平台是⼀个创新者聚集的生态社区,也是⼀个支持产品创新的⼀站式服务平台。这一体系旨在通过全球协同,发挥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和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优势,为市场提供引领用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海尔智家还在全球布局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63个制造中心,拥有超过100万的研发资源,实现研发与用户零距离,24小时不间断创新。

数字是实力最好的注脚。超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覆盖全球的研发体系以及数以万计的研发成果,构成了海尔智家品质与实力的基石,诠释了其背后强大的科技支撑力量。

科技创新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也是企业角逐市场的核心锐器。

驰骋全球40年,海尔智家始终向着科技创新高地攀登,将用户最佳体验作为创新目标,深入洞察用户生活的细微之处,用贴心设计回应每一个未被言说的需求。

唯有强大科技,才能赋予企业驰骋全球的底气与实力;唯有最大投入、最广研发体系、最多成果,方能铸就市场不败之地。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认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海尔智家一起,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雷峰网)

(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L3SIeAdd7Q2QI3vf.html#comments Fri, 10 Jan 2025 19:15:00 +0800
星纪魅族与雅视集团战略签约,携手推动智能眼镜普及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ks3v8uLK2dqzK681.html 雷峰网消息,2024年12月27日,星纪魅族与雅视集团在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上举行了“携手共进,智能新篇”智能穿戴5S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推广StarV品牌与AR智能眼镜产品,共同开拓市场,提升整体竞争力,并积极开展海外合作,持续扩展全球业务。

星纪魅族高级副总裁、XR事业部总裁卢勇与雅视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海英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星纪魅族XR业务部总经理郭鹏及雅视集团副总裁朱仲華发表致辞。

雅视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海英与星纪魅族高级副总裁、XR事业部总裁卢勇(右一)签署合作协议

“这次双方合作,是前沿技术与广阔市场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智能眼镜的普及。”

郭鹏在致辞中表示,雅视集团是全球化的眼镜企业,拥有庞大的全球业务网络和深厚的经验积累同时建立了全球首个智能穿戴 5S 专区。星纪魅族是智能眼镜行业的引领者,已经推出两代、多个系列的 AR 智能眼镜和可穿戴智能产品,将 AI 与AR 技术紧密融合,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星纪魅族XR业务部总经理郭鹏致辞

此次双方合作旨在期望推动智能眼镜触达更多人群,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智能眼镜穿戴体验。

雅视集团副总裁朱仲華认为,目前行业正在经历传统眼镜到智能眼镜的飞跃,视光行业正在与电子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眼镜带来了全新增量市场。卢勇也在采访中表示,AR眼镜未来的市场空间至少是亿级以上的规模,从市场需求来看,全中国有60%~70%的近视率,佩戴眼镜的人群超过7亿,未来Ai眼镜技术不断在重量、功耗上优化后,市场规模也会逐渐打开。

对于当下的市场竞争态势,卢勇表示,明年将会是“百镜大战”,由于大厂小米、字节、百度也开始进入这一行业,大厂势力的加入将会为市场带来更强的拉动势能,吸引更多势力进入行业,市场将会在竞争中逐渐爆发,并且其推断2026年极有可能会有两三个明星产品跑出来。

雅视集团副总裁朱仲華致辞

今年 9 月,星纪魅族推出全新的 StarV 智能终端品牌,发布了 StarV Air2、StarV View、StarV Ring2 等重磅产品,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12 月 26 日,洛图科技公布了 10 -11 月 AR 眼镜销量排行,在 2000-2999 元主力价位区间,星纪魅族的 StarV 系列产品蝉联一体式 AR 眼镜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的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 41.5%。智能眼镜领域头部媒体 VR 陀螺根据 StarV 京东、天猫、抖音 11 月份数据预测,星纪魅族 Q4 的国内销量占比将达到 31%,保持行业第一的市场领先地位。

星纪魅族StarV系列产品图

此次,星纪魅族与雅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期望能进一步提升StarV品牌影响力,让StarV智能眼镜能触达到更多消费者用户。此外,双方还将携手开展海外合作,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创新的智能眼镜产品和服务,打造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融合体验。卢勇在活动后的采访中告诉雷峰网,星际魅族已经出海国外市场30+,主要市场在东南亚、中东、欧美、日韩,各大主力市场均有不错的市场需求和增长空间,未来将继续在海外市场发力。

对于未来市场,星纪魅族表示后续将与雅视集团等合作伙伴密切协作,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引领智能眼镜行业迈入崭新的未来。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ks3v8uLK2dqzK681.html#comments Fri, 27 Dec 2024 18:29:00 +0800
家电行业进入“内卷”时刻,服务才是制胜关键?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Y1VD3xkuPT2dpF0n.html

今年,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达到了空前的热度。几大家电巨头的当家人纷纷喊话,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内卷”式竞争时代。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企业该如何修炼内功,寻找破局制胜的关键呢?

12月初,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服务委”)公布的一则暗访调查结果,或许为行业指明了方向。结果显示,在针对哈尔滨、银川两市的10家企业家电售后服务400电话抽查中,只有海尔一家合格率达到100%,其它单位均不合格。

由此可见,家电行业在售后服务水平上依旧有着不小的提升空间。谁能最先补齐短板,或许就能在未来拥有更多取胜之机。

内外挤压、群狼环伺,家电行业竞争空前激烈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早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到残酷的存量市场阶段。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不含3C产品)规模为8498亿元,同比仅增长3.6%。

在新的行业趋势下,消费者的改善性需求代替新装机需求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改善性需求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品质化和对其切身需求点的满足程度。为了更好的顺应消费者需求的这些变化,家电品牌商、零售商开始通过推高产品价值结构、深挖客户细分需求、销售渠道创新等多种方式保持核心竞争力,以分到更多的蛋糕。

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家电企业一方面忙着和行业内的老对手继续过招,一方面也要应对小米等跨界竞争者的挑战。

2013年,小米以电视为切口开始杀入家电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小米电视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跃居至第二,占据了约20%的市场份额。

除了在黑电市场攻城略地,小米在白电市场的攻势同样非常迅猛。2018年,小米推出首款空调产品后,接连踩中了空调渠道线上化和中低端市场扩容两大红利,在行业内迅速崛起。

除了小米这样的硬件企业,电商平台京东旗下的京东京造也陆续推出了烟灶机、烘干机、净水器等家电产品。此外,像欧瑞博、绿米这样的智能家居企业也开始涉足大家电领域。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与家电相关的企业超过1921.9万家,其中2024年1到10月以来的企业注册数量为404.3万家。从企业年度注册量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家电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一直呈现出稳健的上升趋势,并于2023年达到峰值,注册量超过415.8万家。

高手过招,比的是长板更长,也是短板更少

美的、海尔智家、格力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三驾马车,能够从激烈的厮杀中突出重围,每家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美的强在多元和均衡,其产品线横跨小家电到大家电,覆盖十分广泛,且每一个类目都有着不俗的战斗力。除了传统的ToC业务,美的集团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ToB业务的发展,以期通过多元化布局形成周期互补,提高企业韧性。

海尔智家的优势则在于高端化和全球化。高端化方面,海尔智家拥有海尔、卡萨帝与通用家电等七大全球化高端家电品牌,海外自有品牌率达100%。全球化方面,目前海尔智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在全球设立10+N研发中心、143个制造中心、126个营销中心和23万个销售网络。三大家电巨头中,2023年海尔智家的海外营收占比52%,美的为40%,格力为12%。

格力凭借在空调领域强大的用户心智,依旧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而作为挑战者的小米,则掌握着互联网的流量密码,同时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优势。

不过,在家电行业激烈的厮杀中,企业除了要把自己的长板修炼得足够长,同时也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以小米为例,虽然凭借出色的产品力、价格力以及对线上渠道的熟练运用,小米很快在家电市场打开了局面。但其在线下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上与行业龙头相比尚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安装效率和售后服务包修期方面。

例如,行业龙头规定线上渠道购买产品后,售后人员会在48小时内预约安装,而小米没有此类规定。此外,小米整机包修期为六年,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但在空调后续保养清洗服务方面,尚未建立官方深度服务体系,不如行业头部企业完善。

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家电行业的进一步上升空间。

双重实力的较量:产品力行稳,服务力致远

事实上,不止是小米这样的新晋者需要花时间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就算是老牌家电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也同样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通过服务委公布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家电企业400电话存在着无法满足对“智能化”陌生的老年人需求,人工服务热线被长时间占线以及夜间找不到人等问题。

面对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态势,许多企业往往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产品力的打造上,而忽略了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毕竟产品力是消费者直观就能感受到的,对购买转化率的提升作用明显;而售后服务只有消费者购买后才能感受到,其对用户的留存效果更是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能够显现出来。

但如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售后服务能力的搭建其实和产品力的打造同样重要。产品力是开路先锋,为企业赢得当下,而服务能力储备的是品牌资产,为企业赢得未来,二者皆不可偏废。

海尔智家之所以能成为服务委调查中,唯一客服百分百合格率的企业,既离不开其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也得益于其数字化能力的建设。

据悉,海尔在客服中引入了AI大模型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服务响应效率。基于用户身份、服务历史信息等数据的打通,无论用户从哪个渠道接入,海尔客服都能够精准预判用户的真实诉求,即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而无需用户重复描述问题。

对于用户的每次咨询,海尔客服都建立了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并一直在迭代服务体验。用户咨询智能洗衣机,除了能得到专业解答之外,还会收到一段操作视频指导,以口语化、场景化的演示让人一看就会。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客服除了拥有极高的响应效率,还能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专业、细致、贴心的主动式服务。

例如,用户张女士家里刚安装好一台海尔冰箱,想把冰箱连接到海尔智家APP上,试了一次没有成功,正想咨询在线客服怎么连接,就收到了智能客服推送的联系自己帮助绑定的提示。

除了满满的科技感,海尔客服也充满了温度。针对调查报告中提到的老年人报装报修困难、不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等痛点,海尔客服开通了老年人无障碍专线接通,超过60岁的老人可以直接使用人工咨询服务,无需再经过语音提示和数字选择等操作。真正的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体验数字化智慧化生活的便利。

当前,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固然激烈,面对行业“内卷”,抱怨和躺平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任何时代,提升自身竞争力都是从竞争中突围的唯一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时,往往只注意到产品力的打造,而忽略了在服务能力上下笨功夫,这是很难走得更远的。

那么,如何让产品和服务均衡发展,实现两条腿走路呢?作为此次暗访调查中唯一一家合格的企业,海尔智家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Y1VD3xkuPT2dpF0n.html#comments Thu, 19 Dec 2024 18:31:00 +0800
量、额双第一!卡萨帝空调获用户首选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ttqZUYzHF8uhT6Ly.html 在家居生活中,空调是使用频率最高、陪伴用户时间最长的家电产品之一。它在炎炎夏日送来习习凉风,在凛凛冬日传来丝丝暖意,不仅营造出舒适惬意的家居环境,也呵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呼吸健康。

因此,一台性能出众、稳定可靠的空调,对于营造舒适、健康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GfK 中怡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46周,卡萨帝空调在1.2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拿下了销量与销售额的双料冠军;在行业整体下滑0.9%的1.6万元以上的市场中,逆势增长25%。

这一佳绩背后,有何秘诀?卡萨帝是如何俘获用户芳心,成为用户心目中的高端空调首选的呢?

满足用户需求,要有想法,更得有能力

乔布斯说,最重要的创新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必须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只有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才会有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温度调节,升级到了对空气质量、风速感受、智能控制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在健康意识增强的今天,如何在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避免“空调病”、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与健康,成为了许多用户心中的痛点。

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用户不再满足于“有”空调,而是追求“好”空调——一个能够精准感知并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空调。这包括但不限于:柔和而不刺骨的风感、全屋衡温的舒适体验、智能便捷的操控方式,以及高效节能的环保性能。

面对用户需求的升级,空调市场也在调整。从变频技术到智能互联,从自清洁功能到空气净化,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产品。尽管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真正能够全面解决用户痛点、实现高端舒适生活的产品并不多。

特别是在风速控制和温度均匀性方面,许多空调产品仍然难以做到既凉爽又不让人感到寒冷,既温暖又不觉得干燥。全屋温度波动大、垂直温差明显等依然是困扰用户的难题。

为什么明明已经知晓用户的痛点,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答案或许就跟“你为什么不上清华呢?是因为不喜欢吗?”一样显而易见。

对于许多品牌来说,技术实力不足,就是洞悉了用户的需求痛点,也没有能力去解决。

而卡萨帝空调,正以独创科技瞄准这些“靶心”。

譬如,卡萨帝创新射流匀风科技,实现从硬风到软风的转变,解决了长期困扰用户的硬风直吹问题。传统空调制暖时,暖风直吹人体,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嗓子不适等问题。卡萨帝则通过软风科技,避免直吹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保持室内适宜湿度,让用户在使用空调时感到温暖而不干燥。

不止升级送风体验,卡萨帝空调还在控温上下足了功夫。以卡萨帝星悦空调的全空间衡温科技为例,它实现了双向衡温送风,通过智能调控风口和送风角度,确保冷暖空气能够均匀分布在整个房间内。它带来的均衡温度体验,避免了传统空调冷热不均的弊端,让你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衡温的舒适。

这些细腻的风感调节,不仅体现了卡萨帝空调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也再次佐证了卡萨帝的每一项独创科技都是为解决用户痛点而生。

卡萨帝之所以能深谙舒适空气之道,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得益于它有HOPE创新生态平台“当向导”,还有全球10+N开放式创新体系布局作为解决问题的保障,保证了它在科技迭代上的引领和高效。

在HOPE创新生态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时反馈、提出需求,企业不光能及时解决问题,更能分析出现有科技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步的创新方向,让科技创新“不跑偏、不绕远”;而全球10+N开放式创新体系汇聚着来自全球的一流研发资源,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研发,让任何的用户痛点、用户需求都能第一时间解决,从而让自己的科技成果保持引领、保证“时效性”。

了解用户需求,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

张小龙曾讲过他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需求不是来自调研,不是来自分析,不是来自讨论,也不是来自竞争对手,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用户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因此,了解用户需求也不能泛泛而谈,而是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群体。

在此道路上,卡萨帝先行一步。

1970年丹麦P.Ole Fanger教授根据1296名受试者的数据提出了人体热舒适的PMV指标(表征人体热反应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被国内外空调厂商广泛采用。但由于1296名受试者都是健康的美国年轻人和欧洲大学生,体质跟中国人相差较大,这一指标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

而卡萨帝历时5年,从中国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等群体中采集了28600人次数据,最终在2012年研究出行业首个适合中国人体质的PMV人体热舒适技术,为产品的舒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真正的用户需求,不是浮于表面的浅尝辄止,而是需要深入骨髓的理解与共鸣。

卡萨帝的每一项创新,都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回应。这种理解推动其紧跟技术前沿,并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可体验的产品特性。

在射流匀风科技的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历经18个月,足迹遍布全国,最终,在西藏林芝嘎拉村,他们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轻柔宁静,和煦舒缓的“梦中情风”。以此为契机,研发团队着手进行空气混合实验,历经三年,六代产品的迭代升级,成功克服了能耗高、噪音大、效率低等难题,使室温空气与空调冷风在出风口处混合,混合后的空调出风风温提升了3~8℃,循环风量上涨了20%以上,让舒适软风成为现实。

从云鼎、天玺到指挥家、鉴赏家,再到星云,每一代卡萨帝空调产品都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特别是2024年面世的卡萨帝致境空调,更是将双塔软风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直接吹出用户设定温度的风,让舒适触手可及。

通过双塔双系统的分区独立控制,卡萨帝致境空调的制冷塔会避人吹,维持房间整体温度;常温塔则吹出用户设定温度的风,形成远近等温、广域覆盖的软风区。这意味着,无论你身处房间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恒温舒适的软风,全屋温度波动控制在0.5℃以内,垂直温差更是前后不超过0.5℃。

高端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顾客的竞争,依靠的是技术创新及其所带来的差异化体验。卡萨帝的成功证明,以用户为中心,创新驱动未来,不是一句华丽空洞的口号,而是与时俱进的实践行动。

(雷峰网)

(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ttqZUYzHF8uhT6Ly.html#comments Thu, 12 Dec 2024 09:55:00 +0800
效率加码、能耗瘦身!海尔助力楼宇降耗50%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VdrpMvted0MMkcqX.html 中央空调已成为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园区不可或缺的设备,但其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建筑能效的提升。随着节能减排理念不断深入,如何有效降低中央空调能耗,实现绿色、低碳运行,已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

而磁气悬浮中央空调技术的普及,为中央空调的降耗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该技术利用磁力/气体产生浮力,实现转子悬浮和自调节,真正做到0摩擦运转,以提升设备能效比。那么,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如何呢?

11月22日,海尔智慧楼宇宁波气悬浮样板体验会举行。海尔携手70余名生态伙伴,共同走进浙江明禾新能科技新园区,通过实地体验,感受了海尔气悬浮中央空调的节能低碳效果。

数据显示,明禾新能科技采用海尔气悬浮方案后,总制冷量达59.8万kwh,耗电量仅为9.2万kwh,平均COP(能效比)高达6.49。与传统冷水机组相比,节能超过50%。此外,该项目还接入了海尔智控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理进一步节能20%,为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借鉴。

1

立足用户需求,助力企业节能50%

在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的双重压力下,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空调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大户”,降耗潜力巨大,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点,也是企业追求绿色转型、响应环保指标要求的关键一环。

在体验会现场,明禾新能科技的项目负责人满怀感慨地分享了他们与海尔合作的成果。自去年用了海尔气悬浮中央空调方案后,公司的制冷能耗大幅降低。以去年7月后台记录的有效数据为例,公司总制冷量接近60万kwh,而耗电量却控制在惊人的10万kwh以下,平均COP高达6.49,与传统冷水机组相比,节能效果超过了一半。“当初为项目引入投入的成本,估计3-4年内就能收回。”

这一显著的节能成果,不仅为明禾新能科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其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禾新能科技运营经理表示,作为深耕光伏行业十余年的领先企业,明禾新能科技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在新园区的暖通建设上也始终秉承这一理念。海尔作为国内知名品牌,产品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的特点都深入人心,这正是明禾新能科技与之合作的原因之一。

他坦言,当前国内许多工业园区在暖通建设上均面临着投入成本高昂、方案选择困难以及后期使用效果难以预测等问题,明禾新能科技也不例外,去年曾一度为暖通设施的采购伤透了脑筋。

但自从公司与海尔接洽后,就被其专业性所深深打动。“在综合了解我们公司的需求后,综合考虑资金投入和节能效果等因素,海尔为我们定制了三种不同方案。而且,从前期方案设计,到中间项目施工,再到后期设备运行,完全不用我们操心。”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节能50%以上,其稳定性、智能性也令人印象深刻。

海尔气悬浮中央空调系统的成功应用,只是海尔智慧楼宇解决方案众多案例中的一个缩影。海尔智慧楼宇水机产品总监邓昌宝介绍,目前,海尔智慧楼宇全场景解决方案已覆盖暖通空调、热泵能源、楼宇智控、工业环境、设备焕新等全领域,能够满足12大行业、80个细分场景的不同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要。通过提供从设计到实施的全流程服务,为用户带来节能、智慧、高效、便利的定制化体验。

2

楼宇智控,从局部降耗到全局最优

建筑节能减排,除了采用节能型设备优化局部能耗,如何通过楼宇的智慧控制实现系统化节能也尤为重要。尤其在大型建筑中,内部系统繁杂,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随之上升,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效运营的需求。要打造真正符合用户期待的智慧楼宇解决方案,还需要将智慧操控与暖通、安防、供水等结合。

在参观现场,海尔智慧楼宇方案研究院院长朱连富用一块智慧中控大屏重点展示了智控方案带来的变革。他介绍,在以往的老园区中,电梯、供水等子系统繁多且相互割裂,形成了信息孤岛,管理难度大且人力成本高。新园区采用海尔智控方案后,不仅实现了对各子系统的有效整合,还针对热泵、高效机房等进行了定制化方案设计。管理人员只需在手机或电脑端,就能轻松查看不同区域、楼层的空调运转状态及能耗等信息。

有了海尔楼宇智控系统,运营人员再也不用手动抄表和控制设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员成本。

楼宇智控方案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更在节能降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人工管理,往往难以对能耗进行精细化的监测、分析及预警。而海尔低碳能源管理平台能够全面收集电价波动、设备负荷、应急设备启停等关键信息,为决策调整提供有力支持,确保节能无死角。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省力、省钱、省心的一体化智慧楼宇体验,海尔智慧楼宇不断创新,推出了暖通智控平台、楼宇能源管理平台、无界运维平台等多样化智控方案。这些方案能够将楼宇内各子系统集成起来,实现软硬件一站式集成交付,运维效率大幅提升,管理节能效果可达20%。

以海尔生态大楼项目为例,通过“楼宇大脑”的打造,成功实现了建筑内电梯、照明、水、电、安防等18个子系统、5000+设备点位的跨平台联动和管理。对于运营者而言,这一方案不仅实现了各子系统的自主调节和协同配合,更有效避免了独立管理带来的能耗浪费,节能效果高达40%。同时,对于建筑内的办公人员来说,也更加便利、舒适,办公效率提升了30%。

目前,在酒店、工业生产、轨道交通以及煤改电等多个领域,海尔智慧楼宇凭借高效节能和稳定可靠的差异化优势,赢得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和评价,已成为各场景、各行业用户首选的合作伙伴。

双碳背景下,建筑智慧节能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海尔智慧楼宇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智控方案,不仅升级了用户的智慧管理体验、降碳提效效果,更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雷峰网)

(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VdrpMvted0MMkcqX.html#comments Fri, 29 Nov 2024 10:48:00 +0800
继智能家电实验中心启动之后,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奠基动工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d0uDJ7DaGYSOfe6g.html 雷峰网获悉,2024年11月26日,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正式在武汉奠基动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坐落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项目占地面积751亩,预计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这是小米继「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和「小米汽车工厂」后的又一座大型智能工厂。

据悉,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项目聚焦空调品类,规划六大核心分厂,全面覆盖家用及家中空调的装配生产。

此次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的开工建设,是小米集团向硬核科技迈进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在大型自建工厂上完成商业闭环。加上上个月小米智能家电实验中心已在小米武汉科技园全面启用。预示着小米大家电业务正在逐步构建起产研一体化的综合实力,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全链路闭环,全面看齐行业头部厂商。(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d0uDJ7DaGYSOfe6g.html#comments Tue, 26 Nov 2024 16:28:00 +0800
研发投入超4亿元,石头搅动洗衣机市场了吗?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IEwJDWYzEC2KbJGM.html 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石头科技在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达到511.7万台,同比增长15.7%,石头科技本季度出货量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厂商首次在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登顶。这位扫地机器人的头号玩家正在瞄准另一个千亿级别规模的市场——洗衣机市场。

“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石头科技做洗衣机?我们希望生产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希望真正帮助客户从日常的生活、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更有品质,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石头本周二举办的石头洗衣机技术品鉴会上,石头科技洗衣机BU CEO谢濠键如此解释石头做洗衣机的原因。

雷峰网了解到,石头从2023年开始入局洗衣机市场,迄今为止已经推出大洗和小洗两条产品线,今年研发投资在洗衣机领域预预计超过4亿元人民币。刚刚结束的双十一上,石头洗衣机位列奥维云网清洁电器品牌TOP1,洗烘一体机黑马品牌TOP1,几乎在洗衣机市场一战而红。过去两年,扫地机器人头号玩家石头在洗衣机市场激起了哪些浪花?

从洗烘一体机切入,把分子筛技术装进洗衣机

与扫地机器人这一新型赛道不同,洗衣机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从美国汉密尔顿·史密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开始,洗衣机的历史已经有将近200年,国内外洗衣机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海尔、美的、小天鹅、西门子等强劲选手比比皆是。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洗衣机洗衣繁琐,从清洗、脱水到晾晒,整个过程耗时耗力且碎片化,对于已经体验过扫地机器人解放双手的用户来说,普通洗衣机已经没办法满足更深层次的需求。尤其是广深地区持续的回南天导致衣服晾不干,这让位于深圳的石头更能感受到目前的洗衣机还有很多用户痛点待解决。

“我们看到小洗衣机、烘干需求都是快速增长的阶段,为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切入口。”谢濠键说道。

在石头洗衣机之前,市面上的洗烘一体机主要分为冷凝式和热泵式两种技术。

冷凝式洗烘一体机的市场占比超过95%,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洗衣机中放置一台吹风机,用高温吹衣服,让水分蒸发,再用冷凝设备冷凝达到烘干的效果,这一技术需要用到高温烘干,可能会损伤衣服纤维,且随着风进入烘干风道,长时间堆积会产生细菌滋生,且烘干越来越慢。

热泵式则类似于在洗衣机中增加空调,换热效率高,温度适中,但另一方面要将空调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放进洗衣机,会出现尺寸大的问题,另外热泵式价格普遍在万元以上。

为解决洗烘一体机的这些问题,石头科技提出了全球第三种烘干方式,首次将分子筛技术装进洗衣机。

石头科技洗衣机BU资深工程师林成虎在技术品鉴会上分享了石头将分子筛技术装进洗衣机的全过程。林成虎介绍到,最早的分子筛技术用在很多高精领域,例如芯片厂和电池隔膜厂等,石头科技从找到材料到落地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中途尝试各种形态、孔隙率和材料配比模式,经过多轮反复打磨,才实现极强的吸水能力以及稳定的性能。突破分子筛材料后,石头科技又花费200多天,做了19个版本的迭代,最终确定分子筛低温烘干方案。实现靠分子筛转盘转过加热区转盘上的余温提供烘干温度,烘干衣服上的水分。

基于分子筛技术,石头已经陆续发布了9款产品。在此之前,还没有一款万元以下的洗烘一体机能做到双标同贴。石头洗衣机的入局,让原本万元级的高端体验,在2999元的石头分子筛洗烘一体机H1 Air上就可以体验。

借势扫地机出海渠道,全面开启海外征程

石头于2016年发布第一款扫地机产品,2017年就开始出海。石头洗衣机也跟随扫地机的步伐,正在做出海计划。

石头科技洗衣机BU全球营销总监罗晗表示,石头虽然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做到了全球销额第一的成功出海案例,但扫地机出海成功有场景、环境、时局等方面的影响,成功难以复制。

在扫地机领域,石头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当时海外主流产品没有安装激光雷达系统,清扫效率低且也不够智能,石头的产品是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的产品。

洗衣机面临的海外环境则截然不同。一方面海外用户更习惯用容量大的洗衣机,很多家庭配备的是洗烘套装类产品,两个机器分体;另一方面洗衣机竞争品牌多,石头洗衣机作为后来者,面临的竞争压力数倍于当年做扫地机。

不过罗晗表示石头扫地机在海外积累的品牌势能、用户口碑以及渠道布局,是石头洗衣机走出海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洗衣机出海有信心。

罗晗表示,除了德国、韩国等主要海外市场,石头洗衣机将会在今年年底把石头洗衣机带到更多的亚洲国家,并将于明年上半年在更多欧洲国家上市。在国内市场,石头科技也在不断完善渠道布局,据石头科技官网信息显示,除了天猫、京东和抖音等电商平台外,已有113家线下门店,覆盖21个省份。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IEwJDWYzEC2KbJGM.html#comments Thu, 21 Nov 2024 17:48:00 +0800
双11: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最后的用户满意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dAPH7p8AXOeD9JCe.html

双11作为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节日,每年都在刷新着纪录,越来越高的GMV、越来越快的送货速度、越来越流畅的下单体验……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这些数字,却很少会去思考和追问,它们的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

平台越来越高的订单量背后,既是成千上万名程序员,夜以继日地加班值守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也是干线司机和快递小哥争分夺秒,在一次次油门和刹车声中,不断缩短商品抵达用户的时间……

电商整体氛围尚且如此,对于屡屡登顶双11销量榜首的品牌,要持续让消费者收获完美购物体验,要做的工作只会更多。

打动用户的,既是创新也是细节的打磨

一个品牌要在双11脱颖而出,首要任务是提升用户生活品质,这需要颠覆式创新来实现。就拿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空调来说,从早期只为工业生产调节空气,到后来可以冷却、加热的窗户空调,再到更加符合家庭需求的变频空调,空调的每一次进化都源于颠覆式创新,也都为人们的生活品质带来巨大提升。

如今空调依旧在进化,比如海尔可变分流空调,不仅追求高效率制冷、高效率制热,还能保证节能减排,不断刷新着用户体验的上限。而每一个舒适瞬间、极致体验的背后,其实都是无数研发细节的汇聚,是海尔智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共享技术成果、密切协作的结果,也是海尔智家研发人员和HOPE创新社群里的专家们一次次在线交流、灵感碰撞的结果。

如果说颠覆式创新是基石,那么拉开品牌差距的关键,还有全流程细节体验。

它是敏捷、透明的物流服务。

对双11下单的海尔用户来说,在物流信息还没更新时,一套完善的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已经根据你的地址匹配到了最近的仓库,并迅速完成了商品出库,同时装备了5G+北斗定位系统的运输车辆已经行驶在路上,可以实时播报商品的最新位置。

它是随时随地响应的售后。

在安装售后环节,用户收到货后预约安装,立刻就有经验丰富的师傅确认上门时间。看似闲庭信步,实则举重若轻,这背后是海尔19个呼叫中心、8000多个服务网点和12W+服务师,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才使得用户的需求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响应。

它更是严格测试和质检带来的可靠陪伴。

为了做到静谧舒适,接近大自然风,海尔空调在声学实验室、人工气候实验室历经千锤百炼;因为要可靠稳定,它在走出生产线之前,就已经通过了AI质检等的层层考验。

正是因为这贯穿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细节的锱铢必较,对用户体验的无微不至,才有这个双11夜晚让你称心满意的购物体验,才有了销量榜上那个庞大数字的亿万分之一。

也正是这份对亿万分之一的重视,才有了今年双11海尔智家在京东、天猫、抖音等渠道均位居销量第一的佳绩,才有了海尔智家连续13年全网家电销量第一的荣誉。

朝着用户体验奔跑,创新才不会沦为自我感动

如前面所说,每一个产品、每一笔订单、每一次交付背后,都是无数环节和细节的打磨。创新和匠人精神固然值得称道,但是如何让无数个细微的努力形成合力,最后变成用户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价值呢?这就需要犹如地心引力般的牵引力——用户体验。

创新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式的炫技,而是要将用户需求作为起点,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用户价值。

纵观人类的科技和工业发展史,并非所有的创新和打磨都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它们并没有产生足够的用户价值。

比如在国产手机的发展历史上曾经诞生过8848这样的所谓高端手机,用奢华的外观撑起了极高的溢价,但很快便如昙花一现般走向了消亡。

精致的外观对消费者来说当然也有价值,但作为一款手机,用户更迫切需要的其实是能够稳定通话、流畅上网、清晰地记录下生活里的美好瞬间。这也正是如今市场上真正存活下来的手机品牌们正在不断努力的方向。

在经历了消费主义的洗礼后,今天的消费者们已经变得极度理性,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而不再愿意为企业生造出来的假大空的营销概念,或是自我感动式的技术创新而买单。

面对这样的消费者,品牌必须时刻将用户体验放在心上,研发人员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才有可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样的冰箱才能够打动人心?它不仅仅是要有技术专利上的引领,而更要如海尔平嵌冰箱一样,能够完美融入家居设计中,让美丽的家不留“疤痕”同时零卫生死角,能够让食材存放一周甚至更久,依旧能够新鲜如初。

再比如,什么样的空调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不是一条条参数,而是能够像卡萨帝双塔分区空调一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说话谈心时,能够年轻人不热、老人和小孩不冷,各自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这些才是消费者能够实实在在感知到的价值,才是消费者愿意用金钱投票的理由。

在双11这种大促盛事中,大众看到的只是销量、GMV这样的宏观数字。但在这数字背后,品牌无论是在用户需求调研、核心技术创新还是产品和服务细节的打磨上,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最后的用户满意。用户满意也是企业创新的最大价值。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dAPH7p8AXOeD9JCe.html#comments Wed, 13 Nov 2024 10:38:00 +0800
TCL雷鸟海外入局新赛道, BrowseHere TV浏览器与微软等巨头竞逐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bzsvtqjvcwthqBjb.html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企业出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就曾在谈及中国企业“出海”这一热点问题时表示,“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必答题,不出海就可能要出局。”

回顾中国企业的出海历程,从40年前,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中国企业开始下水试航,到40年后,中国出海企业成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中国企业出海品类也是日渐丰富。

近年来,除了“新三样”的成功出海,还有一些企业在其他领域同样表现得非常出色。例如软件应用。

作为科技领域中最早一批出海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老牌企业之一,TCL25年的全球化战略堪称中国企业出海范本。近日,TCL实业旗下的雷鸟科技紧跟整机发展战略,推出的BrowseHere TV浏览器,已在海外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了一席之地。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BrowseHere 总下载量已达1400万+,月活跃用户突破900万大关,并以13.7%的月增幅逼近千万MAU。平均每100户海外电视家庭中,有2户使用BrowseHere,日均使用时长达70分钟,为谷歌应用商店TV浏览器评分第一。

无心插柳中“长出来的业务”

谈及BrowseHere TV浏览器诞生的初衷,TCL实业副总裁、雷鸟CEO李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BrowseHere是由零开始,从内部长出来的业务,一开始并没有太多关注,而能有近千万月活,也是企业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

他向记者解释,目前全球TV浏览器市场比较小众,相较于千亿美金级的整个浏览器市场,TV浏览器可能只占10%左右,因此专注于TV浏览器的品牌并不是很多。加上当前TV浏览器的生态和使用体验并不像手机和PC一般成熟,虽然有部分电视机厂商在做,但给用户的体验感都不是很好。因此,雷鸟团队瞄准契机,在深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两年时间,在海外市场创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尤其是我们的团队很优秀,洞察到用户需求,看到了市场的空白,非常快速地进行迭代,在技术上得以领先,从而获得了非常快的成长。”

李宏伟告诉雷峰网,目前,BrowseHere海外市场已经广泛覆盖拉美、东南亚、东欧等主流地区。对比SONY、Hisense等硬件厂商的TV浏览器,BrowseHere 在用户规模和产品口碑上处于领先水平;对比microsoft、Brave等已有多年经验的互联网巨头衍生的应用产品,BrowseHere 在月下载量等绝对比值维度也不落下风。不仅如此,BrowseHere TV浏览器的商业潜力也日渐凸显。自2023年开启商业化运营后,23-24年广告流水呈指数增长,其中,2024年前三个季度同比收入增长了8倍。而且,除BrowseHere外,雷鸟科技在海外还布局有流媒体平台应用TCL Channel在内的其它广告容器。目前,整个市面上都开始接受TCL软件内容上的广告资源。

对于现有的成绩,李宏伟坦言自己比较满意。“我们就几个人的团队,几乎没有花一分钱的推广费,得到了近千万的月活,还是一个比较难得的数字。”

(TCL实业副总裁、雷鸟CEO李宏伟)

聚焦观影需求,强化海外本地化运营

无心插柳是企业灵活应变、勇于尝试的结果,能在海外市场获得较快成长,另一方面也与自身的积淀和对内容的打磨分不开。

BrowseHere高级产品经理陈智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浏览器是一个很重研发投入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技术支持是轻量级团队无法完成的,BrowseHere的团队只有几人,正是得益于TCL集团为雷鸟科技核心技术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才有了BrowseHere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BrowseHere也非常注重基于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打磨。在本地化运营的战略下,BrowseHere专注用户的观影体验,在智能内容推荐、语音输入、原生播放器、屏蔽弹窗广告以及自动AI匹配和检测字幕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

陈智超以拉美市场为例向记者进一步解释,在拉美、巴西等地区,因用户对体育赛事需求强烈,BrowseHere就能够在用户打开网站观看视频时自动切换到足球赛事的直播模式,而这种对本地市场的细致洞察是目前市场上其他TV浏览器所没有的。

除此之外,针对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电视设备比较低端的问题,雷鸟团队会将BrowseHere体积缩小到竞品的1/10,以满足部分用户低端设备的需求;在做内容推荐时,雷鸟团队会花半年时间去做本地化的自动联想,在全球的媒体信息部中进行筛选,匹配当地的热门电视剧,以便用户有更好的检索体验。

“正是这些细节,让用户使用电视浏览器更轻松;操作成本越低,用户就越习惯于在BrowseHere上消费网站和内容,”陈智超如是说。

基于BrowseHere当前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李宏伟给团队设定了月活3000万的目标。“一个是新用户的激活;一个是提升现有用户的留存时长,并把其活跃度变高。”他表示,虽然目前TV浏览器的市场规模不大,但随着智能电视的兴起,TV浏览器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在他看来,TV浏览器有比较好的商业化基础,尤其在付费习惯较好的海外地区,有着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未来,BrowseHere或将面对Microsoft、Brave等互联网巨头的压力,但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对本地化市场的深入洞察,BrowseHere也不会惧怕任何挑战。“历史长河里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他们虽然非常耀眼,但盖不住未来新星的光芒!”

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bzsvtqjvcwthqBjb.html#comments Thu, 07 Nov 2024 18:06:00 +0800
天猫精灵|哇哦新品发布会,为用户带来AI智臻智享新体验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KZjgVIeae0Pfylbb.html 10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天猫精灵及旗下高端品牌哇哦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哇哦闺蜜机智臻版、哇哦闺蜜机智享版、哇哦闺蜜机智享版周深定制版、天猫精灵 IN糖6电池版、天猫精灵 IN糖6电池版周深礼盒版、天猫精灵X6周深礼盒版蓝沙色六大新品。其中,哇哦闺蜜机智享版凭借100Hz高刷屏,以及2799元的普惠价格赢得广泛关注。本次发布会以“智臻智享·哇哦生活”为主题,旨在借助AI之力,提升闺蜜机视听、交互与场景化落地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呼“哇哦”的智能居家生活新体验。

更流畅低延迟,开启AI闺蜜机高刷新时代

“我和团队始终在密切观察,家庭娱乐和居住生活的新兴趋势”,天猫精灵产品总监晋显表示,“我们觉得,以设备为中心的单一体验,将会快速发展为以人为中心多场景驱动的自由多元体验”。近年来,承载多元场景、支持自由移动的闺蜜机,成为大众消费者的新宠。洛图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移动智慧屏在中国线上市场的在售品牌数量已达58家,较去年同期已增长近2倍。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磅产品之一,哇哦闺蜜机智享版特别之处在于屏幕高刷流畅、好视听与AI体验兼备,是品质闺蜜机质价比首选。刷新率指的是屏幕每秒刷新画面的次数,刷新率越高,意味着过渡画面更多,画面效果越丝滑流畅。“高刷新率带给用户的价值,一是极致的流畅显示体验,二是低时延的操控反馈”,晋显表示,相比于目前闺蜜机主流的60Hz刷新率,哇哦闺蜜机智享版屏幕采用了100Hz的高刷新率,驱动闺蜜机市场来到高刷显示新时代。

在画面呈现上,哇哦闺蜜机智享版搭载自研Frameboost技术,支持屏幕刷新率智能动态切换,高清护眼大屏搭配AI HDR增强技术与DCI-P3电影级广色域,使流畅画质真实呈现万千色彩,专业的PQ色彩调试,则将郁郁葱葱的树林、远处绵延的山脉等真实色彩和光影细节悉数还原。“缤纷夺目的色彩,令人惊艳的细节,格外养眼的同时,也格外护眼”,晋显表示,哇哦闺蜜机智享版具有软硬件防蓝光技术、智能感光护眼以及莱茵护眼认证等多重护眼保障,长时间观看画面舒适不累眼。

 在音质表现上,三分频、天空音与中国全景声调音三者效果相互加持,铸就卓越音质体验。三分频中置独立中音单元提升影片人声的清晰度、通透感,底部低音炮保障深沉、丰满的低频效果。据天猫精灵产品经理锤希介绍,三分频与天猫精灵 X6 进行无线连接后还可快速组建5.1声道,它是家庭影院的真实还原,可通过更有画面感的360°环绕声效,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在内容丰富度上,哇哦闺蜜机智享版为用户提供全、好、省的优质内容服务,支持多家视频资源与网盘大屏观看,聚合跨平台观看历史与收藏记录,具备AI个性化搜索与推荐服务,会员权益也更加划算便捷。

技术改变居家生活,哇哦闺蜜机释放AI上万千可能

如今,AI正在重塑大众消费者居家体验。全球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称,41%的消费者认为人工智能(AI)将令他们的生活更美好。除了观影追剧,听歌等视听需求外,哇哦闺蜜机智享版还打通了娱乐、生活与办公等居家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的智能居家体验。

 晋显介绍,哇哦闺蜜机智享版仿佛一个“智能生活小管家”,它可以帮助用户一键查询购物、外卖、手机话费、限行尾号等信息,照顾用户的衣食住行。在日常生活中,用户还可通过AI留言的图片生成能力,将枯燥无味的留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通过与AI信息助手的对话,满足知识问答、生活闲聊、日常求助等对话场景需求。

此外,哇哦闺蜜机智享版还具备健身、亲子、K歌、办公、烹饪等多元场景智能覆盖能力。搭配哇哦智能K歌麦克风,用户可随时开启居家Livehouse,千万曲库随心挑选,趣味打分、魔幻音效让K歌趣味横生,人人都是麦霸;遇到居家办公需求,还可迅速切换办公模式,闺蜜机秒变专属居家电脑,大屏办公更高效。居家带娃的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观看《米小圈上学记》、《熊出没》等热门IP动画,一同学习翻译、百科知识,解锁跳绳、绘画等新技能,共度温馨的居家亲子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身领域,AI凭借其数据检测与记录、个性化训练、科学营养建议的多重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健身圈层的关注。“相比传统线下的健身房,用哇哦闺蜜机运动健身,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成本上都更加友好、灵活,其本身就是非常理想的居家健身设备”,晋显表示,哇哦闺蜜机智享版不仅具有覆盖瑜伽、舞蹈、普拉提等20+类目1400+健身视频课程,还可通过AI进行骨骼识别与评估得分,宛如一个对各项数据熟稔于心的1v1健身教练。此外,配合智能运动手表、智能体脂秤等设备,用户还可开启智能家庭减重中心,通过个性化动态训练调整提升健身效果。

GenieOS 7.5 X通义大模型,保障全面流畅的智能体验

本次发布会,天猫精灵还发布了全新升级的GenieOS 7.5 操作系统,这个版本除了对性能、流畅与通信等诸多底层特性升级外,在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得益于GenieOS 7.5×通义大模型基座,哇哦闺蜜机智享版不仅拥有出色的娱乐与生活AI场景化能力,而且具备语音交互、AI应用与触控体验方面的诸多优势,实现了全面流畅智能体验的全面跃升。晋显表示:“作为AI普惠的坚定践行者,天猫精灵在AI智能化上还将不断投入,拥抱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技术,通过丰富多样的AI功能和深度结合的产品设计,为千万家庭带来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好用的智能设备。"

在语音交互方面,哇哦闺蜜机智享版支持全域一呼即应、多轮免唤醒,即使在大音量播放场景下,依旧能够敏锐识别用户指令,与用户进行生动、真实、自然的口语化交互。由于拥有个性化记忆,哇哦闺蜜机智享版还可识别不同家庭成员的使用行为与习惯,为用户提供“更懂你”的交互体验。

在AI应用方面,AI广场覆盖娱乐、办公、健康、学习、专业问答、健身、角色对话等场景,它可以是练口语/绘画的学习好搭子,总结课程笔记的效率小帮手,生成图片与视频的创作神助攻,嘘寒问暖的虚拟男/女友,甚至是只存在于书籍里的文学大咖或虚构人物。

在触控体验方面,其自研的Genie Power可根据内容自动调整帧率,带来了更流畅的观感体验;低延迟使触控更跟手,提升了滑屏、绘画、游戏等场景的体验感。此外,哇哦闺蜜机智享版还配备了多模态智控交互、8核高性能芯片,以及WIFI信号无死角满格覆盖等优势,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实操使用体验。

设计美学+持久续航,为全家生活增色添彩

“干练的气场,流畅的身影,细节之处,尽显态度。”晋显表示,哇哦闺蜜机智享版拥有极窄边框,90%超高屏占比,一体式超薄后盖,搭配幻境屏保、画境歌词等美学设计,放在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与不同设计风格完美相融,堪称一件“行走的艺术品”。为全面呵护用户健康,哇哦闺蜜机智享版还针对国人人体工学专研升降与俯仰角度,支持20cm自由升降与左右90°旋转,前后25°俯仰,搭配静音万向轮,保障了灵活与稳定兼具的推拉体验,“用户可以选择站着,坐着,躺着,始终用最舒适的姿势观看屏幕”。

 同时,哇哦闺蜜机智享版还是一件“全家人都能用的智能闺蜜机”,其具有7500毫安时大电池,待机时长可超12天,追剧观影时长可达8.5小时,即使全家人接力使用也毫无压力;开放而丰富的应用生态可同时契合不同年龄家庭成员的喜好,近中远场自由交互适配不同年轻段的使用习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舒适自然的交互方式。

本次发布会还发布了同样主打“好视听超有AI”的哇哦闺蜜机智臻版,相比于智享版,智臻版采用了10.7亿色4K屏幕,影像表现能力更出色,是AI居家移动影院的不二选择。呼声较高的IN糖6电池版也如约而至,摆脱充电束缚,方便用户在家/户外移动使用。 

目前,闺蜜机智享版共推出三种配置:6GB+64GB定价为2799元,6GB+128GB 的普通版和周深定制版定价为3299元。此外,4K 版本的哇哦闺蜜机智臻版 6GB+128GB定价为4299元,IN糖6电池版、天猫精灵X6蓝沙版的售价分别是249元、319元。“所有新产品已在天猫、京东、抖音、官网全渠道正式开售”,晋显表示,10月31日,周深还将亲临天猫精灵直播间,为大家带来更多“哇哦”惊喜。

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KZjgVIeae0Pfylbb.html#comments Thu, 24 Oct 2024 17:07:00 +0800
厨电正在兴起一场AI革命,万得厨凭端对端大模型能力吹响了冲锋哨音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5xxwJHQ74vLIqhIz.html

伴随着房地产下行,叠加消费降级,厨电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寒冬考验。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以集成灶、油烟机等为代表的刚需类厨卫大电产品零售量同比增长了仅0.5%,零售额却下滑了2.3%。很明显,整个厨电市场已经告别了房地产时期的高光时刻,进入“以价换量”的存量竞争阶段,“低价”“平替”成为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在消费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厨电厂商们开始“自谋出路”:一方面则通过微创新,去解决用户在细分场景时遇到的痛点,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比如嵌入式、设计年轻化;一方面通过对供应链整合实现降价销售从而促进销量以保持市场占有率;再者就是大力发展出海,利用国内供应链优势去卷海外。

但微创新带来的增长十分有限,而卷价格则让企业陷入到了“增量不增收也不增利”的窘境。即便是享受了出海红利的企业,也面临着海外用户很难认可国内品牌的尴尬境遇。

万得厨运营中心总监王宁认为,作为家电领域中产品更新迭代最快的部分,厨房是一个极度高频使用电器的场景,存在着大量的新机会。过去几年,厨电出现了空气炸锅、烤箱和蒸炉等全新产品,并且形成爆款。

“存量竞争阶段,产品的智能化成为新的增长点”。因此,利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推出全新、划时代的新品,成为时下厨电企业破局的关键。

厨电下半场:“厨电+AI”成为主流

过去数十年,我国居民对于厨电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从无到有,从能用到好用”的螺旋上升特征。如果说把解决能用、好用作为厨电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则是以AI为核心的智能化变革,实现“从有到优”的迭代,让消费者用上更智能的厨电产品。

2016年,在深度学习爆火之后,人工智能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厨电企业开始思考如何用AI来赋能产品。比如基于NLP做语音交互,实现非接触类控制...霎时间,各种厨电被“加上耳朵”,这些新的功能亮点着实引发了不少关注。

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最初的好奇之后,人们对厨电的智能产生了怀疑:虽然能听得见,但却“听不懂”。机器很难听得懂消费者的复杂指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所谓的新技术、新功能祛魅,不愿意为这一鸡肋的功能付费。

“即便加入了一些功能,比如语音识别,但经常识别错误,用户过了新鲜劲儿,对产品功能的实际感知并不强烈。”王宁表示,这种用传感器+AI去控制厨电的逻辑,表面上提升了智能化,实则增加了用户的理解成本和时间成本。

实际上,人们对于厨电的需求存在“突发性、及时性”特点。繁冗复杂的语音控制只能锦上添花,在更多应急场景下,反而增加了交互难度,降低消费者的体感。许多“智能化”的功能,仅能实现开关机、加热等基础功能,很难实现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提供订制化服务。

以烹饪的微波炉为例,传统微波炉只具备加热功能,用户可以自行切换模式,来实现对食物的加热处理。一些智能微波炉虽然能够利用传感器控制微波炉的加热,但对食物的理解并不深刻,无法识别出“是什么食物”而实现“对症下药”,有用但用处不多,无法称之为真正的智能。

“真正的智能应该是解放人的双手,带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王宁表示,在传统的厨电生产制造上,很难有新的提升。

但在GPT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下,厨电的交互逻辑、烹饪方式乃至产品形态,都将产生新的变化。而这,正好是许多厨电企业的突围机会。

瞄准烹饪市场,万得厨推出端对端「厨房智能体」

在8月28日的AGIC现场,万得厨发布了一个全新的厨电品类——“看起来像一个微波炉,但不同的是,微波炉只能执行单一的固定程序,而(它)更接近于厨师,是一个‘厨房智能体’。”

王宁认为,传统厨电的逻辑是基于固定程序执行任务,只是一种具备单一功能的工具,类似于剪刀、钳子。微波炉就是用来加热的,温度在单一程序下是固定的,即恒温;人们不会用微波炉来炒菜煲汤,厨具也不会模仿厨师根据不同食材调整火候,缺少个性化和学习用户习惯的能力。

“AI时代,这种程序逻辑理应被颠覆。”

王宁表示,厨电应该具备对任务理解的更强的泛化能力,理解人的需求,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体验。比如扫地机,能够听得懂人话,“指哪儿扫哪儿”。

而在厨电领域,围绕炒菜做饭这类高频场景的电器,是最早应该被AI革新的品类。

为此,万得厨在产品定义之初,选择研发一款能够完全替代人类烹饪的产品,像人类厨师一样做饭,实现“做饭自由”。

具体来看,万得厨将用户画像分为以下几类:

  • 不想做饭但不得不做的家庭。比如上班族,既要照顾老人孩子,还要兼顾自身,除了上下班,还要逛菜市场买菜,洗菜做饭,很累。这类人的需求是效率和节约时间;

  • 四老家庭。孩子无法雨露均沾地兼顾所有人的饮食,但年迈体弱的老人做饭很费精力,需要一个得心应手的“厨师”来帮忙;

  • 喜欢吃不喜欢做的美食爱好者。这类群体往往喜欢吃不同的美食,但动手能力很差。

理解这些人群的痛点之后,万得厨在传统微波炉的基础上进行了颠覆式改造:在硬件层面配备了包括RGB摄像头、红外感应、温控阵列、气味传感器等在内的二十多种传感器,可以精准捕获每一道菜烹饪过程中的温度、颜色变化、气味等维度的数据;而基于AI烹饪大模型,智能体可以进行自主选择最佳烹饪方式,根据食材的色泽变化,动态控制温度,实现对食材的最佳处理。

另一方面,王宁解释道,万得厨智能体与市面上的炒菜机也不同。很多炒菜机只是按照食谱进行标准化的程序运作,缺乏对温度的理解和把控,缺少AI模型的主动理解能力。并且,炒菜机局限于中餐,无法做西餐,在具体的配料上,也不能添加中餐所需要的固状配料,还得手动清洁配料盒,难以做到“一步烹饪”。

更重要的是,炒菜机做标品的逻辑,很难解决个性化口味这个难点。

万得厨智能体基于AI大模型强大的理解能力,能够更接近于像“人类厨师”一样,实时调整烹饪策略、火候,制作出“千人千面”、符合人的个性化口味的菜肴,实现从烹饪场景感知,到基于烹饪方案,到烹饪执行的真正的端对端能力。

举个例子:制作一道青椒炒土豆丝,传统厨具或者炒菜机,可以按照菜谱来进行加工,作出一道标准化的菜。但是,由于食材的新鲜程度不一样,新土豆和老土豆在进行加热时,需要不同的温度处理。使用固定的炒菜程序,炒出来的青椒土豆丝味道也有区别。

万得厨智能体则可以根据内置的摄像头和红外感应等传感器,精准识别食材的新鲜程度,从而自主调节温度,并根据加热过程中食材的色泽变化,实时调节火候和加热时间,从而实现对食材的精准处理。

同时,万得厨智能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调整,比如软糯、生熟、脆黏等,基于数据不断学习,最终达到能够做出适合用户口味的菜品,实现依据口味定制化,而不是一种口味、千篇一律。

王宁表示,万得厨智能体AI模型针对一千多道菜品进行了100万次训练,能识别1500种家常菜并自动烹饪,模型学习人类厨师的烹饪逻辑,并基于烹饪实验室和第三方合作机构的数据,不断完善并提升模型能力,目前已经能够对诸多家常菜进行烹饪,也将不断迭代新的菜品。

扎根行业,做一家数字化烹饪系统服务商

公开资料显示,万得厨品牌注册于2021年8月份,旨在利用AI技术连接用户和厨房场景,提供定制化烹饪体验。

王宁认为,从互联网时代到AI时代,产品会经历一轮重塑,尤其是衣食住行这类高频场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滴滴、美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I时代也应当出现划时代的产品。

中国作为美食大国,人们对于“吃”非常讲究,万得厨围绕解决餐桌端的痛点,一直在寻找比外卖和在家里用传统厨具做饭之外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经过数年的研发,万得厨推出「厨房智能体」,超越了传统厨具局限,机器更懂“食材”和人的需求,从而为目标用户做好饭,进而解决了传统烹饪设备无法实现的自动化和个性化烹饪需求难点。

产品之外,在商业模式上,万得厨的业务分to C和to B两条线路。

对于C端消费者,与诸多厨电线上电商销售的逻辑不同,万得厨计划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网红城市建立旗舰店,作为体验中心,销售渠道则采取手机app商城的模式,消费者在体验产品之后,直接通过手机app下单即可,直接打通app、消费者、智能体之间的连接,降低用户理解、使用成本。

To B业务策略则以通过单营和联营模式为主。

  • 单营即客户买断设备,然后自行运营。客户只需支付成本费用,最后万得厨收取平台管理费。

  • 联营模式:客户支付一半或者更少的设备费用即可使用产品,万得厨根据客户门店运营情况进行分成。

除此之外,万得厨还计划推出无人厨房商业解决方案,能满足120人同时就餐和24小时随时供应,预计到2026年覆盖1万个核心点位。同时,万得厨将联合三百家食品企业,开发2000道菜品,带动150亿食品销售。

王宁表示,新发布的万得厨2.0将打开烹饪的新时代,即从传统的厨房和工具以及空间进阶到下一个阶段——每个人都能拥有智能厨师。

万得厨也并不是一家单纯的家电或者硬件企业,而是以数据和模型为基石,构建数智烹饪新场景,成为全球领先的烹饪数智化系统服务商。

未来,万得厨将基于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和AI能力,链接产业端和用户端。一边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的产品,一边通过赋能广大的传统硬件或食品厂商,帮助合作伙伴服务更多用户。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5xxwJHQ74vLIqhIz.html#comments Fri, 06 Sep 2024 11:53:00 +0800
天猫精灵推出“哇哦”闺蜜机,重注视听双效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G86fwPwcPYo49ji4.html 近日,天猫精灵全新智能交互平板“哇哦闺蜜机”正式上市,采用4k三分频,涵盖三种配置,售价4999元起。

8月5日,阿里巴巴旗下品牌天猫精灵在北京举办高端品牌暨新品发布会,推出全新高端品牌“哇哦”。其新晋全球品牌代言人周深也来到现场,携带多款新产品与大家见面。

“哇哦作为全球通用的感叹词,代表超越国界的惊喜。”天猫精灵市场总监严斌表示,以“哇哦”作为新品牌名字,是希望为用户提供“由简单快乐到深度满足的惊喜感”。首款旗舰产品“哇哦”闺蜜机的推出正是这一写照。

闺蜜机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新兴产品,融合了智能电脑与平板电脑的优势,兼具功能性与便携性,引起了消费者和行业关注。今年618期间,各大品牌闺蜜机在天猫整体销量同比大涨350%,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此次天猫精灵也强势躬身入局,带来的“哇哦”闺蜜机具备多重惊喜。身为一款优质家庭影音娱乐设备,画质与音质自然是重头戏。在这方面,“哇哦”闺蜜机提供了视听双绝的沉浸观影体验。

据天猫精灵产品经理锤希介绍,“哇哦”闺蜜机搭载了行业最高规格的27英寸4K原色护眼大屏,协同天猫精灵自研的三分频全景声系统,实现视效与听效的双重升级。具体而言,一方面,天猫精灵采用的精灵原画技术,提升了光影效果和渲染精度,更还原画质;另一方面,相比于常见的底部或背后出音,“哇哦”闺蜜机拥有相对独立的高、中、低喇叭,相互配合,构成3.1声道的环绕饱满音效。

此外,“哇哦”闺蜜机不只是一块观影屏幕,更是一把连接全屋智能家居的钥匙。依托天猫精灵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结合Genie OS 7.0智能操作系统,“哇哦”闺蜜机将智能联动家庭多设备。与此同时,“哇哦”闺蜜机底部配备了静音万向轮,实现走到哪推到哪的自由,满足不同场景的多样需求。

除了对功能上的极致追求,天猫精灵在外观设计上也大花功夫。“哇哦”闺蜜机整体设计风格圆润友好,Unibody一体式机身设计使线条流畅自然,增添简约美感。

作为电视与平板之间的市场空白,闺蜜机正成为智能家居中的一大亮点,也吸引了更多品牌加入。不可忽视的是,闺蜜机火热增长的同时,也夹杂着众多质疑声。作为一款消费电子产品,终究还是要回到本质的产品力上。

天猫精灵高端品牌“哇哦”旗下新品“哇哦”闺蜜机,显然交出了一份新答卷。剩下的,就交由市场检验。

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G86fwPwcPYo49ji4.html#comments Tue, 06 Aug 2024 12:03:00 +0800
三翼鸟变现再提速!牵头开辟盈利新模式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mGxfjue5esi4Cvhc.html 从3月份发布“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战略升级、并在同月布局全国首个超级体验中心以来,海尔智家旗下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落地成效显著:2024年H1,三翼鸟门店零售额达到28亿元;2024年三翼鸟品牌价值增长到515.72亿元,以唯一智慧家庭场景品牌身份跃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190位。

而今,三翼鸟再添新成果。7月8日,在以“合而无界 聚翼共赢”为主题的三翼鸟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新品发布暨客户招商会上,三翼鸟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场景方案,并释出首创智慧家电家居融合的商业盈利新模式。

新模式的出炉,标志着三翼鸟过去4个多月的变现逻辑通过了市场验证,也说明了这套盈利模式的行之有效。

诠释盈利新模式:全方位重构、立体化赋能

家电家居一体化,是业界公认的确定性的未来。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也曾在《“家场景”消费趋势观察报告》中指出,家电家居消费呈现全面融合趋势,消费行为也呈现场景化、一站式、一体化趋势。

主要原因有2点: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升级的拉动;另一方面,来自于市场环境的倒逼,家电家居融合带来的流程和体验的便利、视觉及功能的统一,是在存量市场撬动新增量的必由之路。

本质上,家电家居一体化的核心在于立足用户,再造一个消费场景。但实现起来并不简单——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化程度的不一。包括橱柜和家电尺寸的协调、家居与家电风格的统一、还有功能性的匹配等等,无一不是费时耗力的大工程。

家电家居一体化从不是简单的双向合作,更涉及供应链乃至商业逻辑之初的融合与重构。机会很大,风险亦成正比,探路者寥寥导致业界始终缺乏成熟的模式去支撑和引导,纸上谈兵、浅尝辄止成为常态。

但这一次,三翼鸟基于多年经验积累和亲身的探索、尝试,总结出了一套经过市场验证的盈利新模式。

第一,是场景方案的一体化。三翼鸟诞生之初,就实现了从卖单品到卖场景的业态颠覆,而随着家电家居一体化持续深化,“场景”所代表的也不仅仅只是全屋智能家电,更包含了家居乃至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经营者而言,以前门店为用户解决的只是家居、家电的某个单一问题,但如今却能解决从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到后期家电家居配套的一系列问题,收获用户体验和用户口碑的指数级提升。曾经“泾渭分明”的家电家居链条如今可通过场景方案融为一体,共同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最终实现共创共赢。

第二,是家电家居生态的一体化。受过去家电、家居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影响,双方的流量和受众重合度不高,但人群又都属于追求“品质生活”的同类。如此一来,家电、家居的一体化融合,在流量池打通后很容易实现“1+1>2”的裂变效果,比如双方原本都有10万粉丝,牵手后可能变成两家15万粉丝,同时还能进一步拓宽影响力、覆盖面。

三大引领性能力,支撑三翼鸟跑通变现路径

显然,推进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新模式,需要牵头企业首先将模式跑通、将盈利逻辑理顺,才能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模式验证阶段的三翼鸟,已经拥有家电家居一体化的方案定制和交付、变现能力。

“为赋能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经营,三翼鸟坚持聚焦定制、交付、智慧三大平台能力建设。”海尔智家中国区三翼鸟总经理崔振提到的这“三大能力”,也正是三翼鸟飞速成长、快速进化和大规模落地的支撑所在。

首先是定制能力。这也是真正的“家电家居一体化方案”最为核心的特质和能力。因为很多所谓一体化方案只是简单的拼凑、组合,类似于“预制菜”,用户只能选择固定搭配。而三翼鸟则是从供应链的融合入手,搭建起行业首个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方案全流程数字化中台,大到空间规划、动线设计、柜电一体,小到窗帘颜色、配件五金均可按照个人需求“量身定制”,真正做到全流程一站式定制,实现美好生活的千人千面。

其次是交付能力。基于多年的落地经验,三翼鸟已构筑起成熟且专业的全流程交付标准,还推出了三大前置的系统交付方案,从设计到施工、验收做到各环节严丝合缝且公开透明,用户有任何不满意都能得到快速响应、妥善处理。通过行业首个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交付工具,用户全程只需要对接一个人即可解决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最后是智慧能力。对三翼鸟来说,将理想中的“智慧家”交付到用户手中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因为后续生活中的体验便捷性、智慧性更关乎用户的幸福感。在这方面,三翼鸟依托行业首创唯一家庭智慧大脑平台——海尔智家大脑,基于全屋深度互联实现了更无界的交互、更精细的控制、更深度的场景以及更主动的服务。

第一,更无界的交互。海尔智家大脑打破了设备和空间的边界,大大提升理解和服务能力,让用户随时能以最自然、最松弛的方式沟通交互,如说一句“风别朝我吹”空调即可开启智能防直吹;

第二,更精细的控制。如在厨房说“我要做半斤重的清蒸鲥鱼”,智能蒸烤箱就能抓取三个关键信息:要烹饪的食材是鲥鱼、重量半斤、做法清蒸,然后自动设定最佳烹饪参数;

第三,更深度的场景。通过海尔智家大脑,产品还能实现深度学习、持续成长,如冰箱会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关门期间动态杀菌、开门之前预冷降温,实现恒温保鲜,还能根据家人的喜好进行膳食规划;

第四,更主动的服务。选择三翼鸟智慧家,你将拥有一位智慧管家小优,负责全周期的智慧生活服务,包括记住家中产品的保养周期,还能时刻留意运行状态,提供涵盖“自检测-主动提醒-协助解决-预约上门”的四级主动服务。

从诞生时的万众瞩目、质疑相随,到而今的全面落地、变现提速,三年里,三翼鸟从未停下探索“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落地可行性、普适性的脚步。此次三翼鸟释出的盈利新模式,与其说是“发布”不如说是“分享”——那是由三翼鸟步步跨出、步步落下、又步步提速的脚印汇聚而成的,通往用户需求新趋势和市场增量新空间的已知“最佳路径”。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mGxfjue5esi4Cvhc.html#comments Tue, 09 Jul 2024 09:41:00 +0800
卡萨帝:以致境套系向生活致敬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XAFQne1yTp7y6Y94.html 与用户“朝夕相处”的家电行业,可以看作为大众美好生活的缔造者。6月21日,向生活「致境」——2024思享荟暨卡萨帝致境套系上市发布会在重庆华熙LIVE鱼洞-M空间举行。

在本次发布会上,卡萨帝带来了全球首个全空间融合成套方案:涵盖16个品类,以18项原创平嵌、26项原创智慧,融于5大场景空间的“致境”套系全面上市。同时,在现场卡萨帝与博洛尼共同推出高级定制厨房,这是行业唯一柜电一体企划设计方案,并因此开启了以厨房端的美学再造,为用户重塑具象化的理想生活。

【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致辞】

致初心,原创科技驱动发布“致境”套系

自创牌以来,卡萨帝始终坚持原创科技的颠覆和迭代,以艺术家电和嵌入一体化厨电为核心的产品线,实现持续引领。

正如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所说:卡萨帝没有走延续性创新的“捷径”,而是决心以原创科技对行业颠覆性创新,从0到1开辟新的市场蓝海。过去5年,卡萨帝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增长均超过30%,远高于家电行业平均水平,并因此实现了科技的持续领先。

本次卡萨帝发布的“致境”套系,就是在持续洞察用户需求与痛点之后,通过原创科技给出的最新解决方案。下面,我们逐一看看“致境”套系里的每一款新品能给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样的最新生活体验。

饮食上,用户希望冰箱不但能保持食材新鲜,还可以锁住口感和营养,尤其是夏季,种类丰富的热带水果、时蔬及珍品的储鲜是个大难题。于是卡萨帝致境冰箱原创了MSA控氧保鲜科技,使抽屉中氮氧分离,降低氧气含量,哪怕是不易储存的荔枝,也能实现8倍保鲜,新鲜、口感、营养都不打折。此外,还有卡萨帝致境蒸烤一体机的智能精准控温系统,确保每一次烹饪都能达到恰到好处的温度;卡萨帝致境净水机科研团队联合地质专家研制出锌锶矿化科技,采用pcc岩石改性技术,足不出户打开水龙头,即可直饮媲美名山大川的天然矿泉。

护衣上,用户希望家里的衣服能实现“洗涤自由”,无论丝绸、亚麻,还是毛呢大衣的洗涤、护理,都让用户感到步骤繁琐、费心费力。为此,卡萨帝致境洗烘护一体机搭载了能护理高端面料的“月光宝盒”,配合专用织物靓色滋养液,可实现真丝等面料的塑形和亮色修复。云感射频技术还可以将滋养液雾化成微米级的粒子,深入衣物纤维进行养护,相当于给衣物做SPA。

住居上,进入盛夏,用户更担心空调病、室内空气健康等问题,于是卡萨帝致境空调以射流匀风技术配合双塔双系统功能,送出舒适软风,杜绝“空调病”;拥有AI超景深瑰丽画质的卡萨帝电视,更是以极致美感让家秒变艺术空间,作为行业唯一的智慧家庭智控中心,还可以做到全屋智能家电、设备、场景跨空间操控。

从重构空间美学的设计理念到自由精致悦己的个性追求,从纯粹自然治愈的身心感受到AI智慧掌控舌尖上的幸福感,用户得以一路见证卡萨帝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璀璨成果。

市场的反馈也印证了卡萨帝这条道路的正确:据统计,卡萨帝连续8年保持冰洗空产品高端市场份额第一,复合增长率第一。

致匠心,奏响美好生活“协作曲”

以“景”塑“境”,用“境”致敬。

“我希望有一间可以隐形的开放式厨房,外观设计要简约大气、有线条感,不使用时,厨房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客厅或书房。”总台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的这句话,道出了不少高端用户的心声。而就在此次思享荟现场,三翼鸟设计师详细解读了这一需求,并由卡萨帝和博洛尼柜电一体联合企划,现场输出了让撒贝宁满意的高定厨房方案。

在现场可以看到,卡萨帝和博洛尼柜电一体联合企划的高定厨房为开放式布局,打破了传统厨房的封闭感,并在风格上融合了博洛尼的极简主义、低调优雅,将外观与实用平衡得恰到好处。

而这间厨房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家电与橱柜的边界,真正做到了面面齐平、线线相通。这背后的核心支撑,是卡萨帝独有的原创平嵌科技。秉承“以家居的思维设计家电”的理念,卡萨帝合理规划每一寸厨居空间,彻底打破传统“拼家具”的割裂感,让家电和橱柜得以严丝合缝的共生。

不仅如此,高定厨房还带来极强的空间设计感,遵循、洗、切、炒的顺序规划使用动线,让各个烹饪空间功能上各自独立,视觉上和谐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卡萨帝还为冰箱、烟机灶具、洗碗机等家电订制专属家庭身高的橱柜,做到量身定制,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享受舒适的烹饪方式。

设计师介绍,这样的高定厨房,用户在线下店通过三翼鸟数字化定制工具就可以进行定制。从选购到安装,用户不需要东奔西跑像搭积木一样拼凑自己的家,“致境”私人定制提供了千人千面的专属定制服务,全程“一站式”布局每一寸家居空间。卡萨帝不仅“知道”用户的需求,甚至能“懂得”用户的偏好,让理想生活,所见即所得。

致爱心,书写给用户的“家书”

有的用户喜欢重构空间秩序的艺术美学,让看不见的生活藏在看得见的艺术里;有的用户偏爱自然纯粹治愈的健康生活,在大自然中遇见心无旁骛的自己;而有的用户则追求自由精致悦己,让美也可以松弛且愉悦;还有的用户追逐科技手段带来智能高效的体验,热爱把握生活的掌控感……

如何定义美好生活?与用户同行,卡萨帝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发布会现场,卡萨帝思享荟把央视《卓尔不凡》栏目搬到现场,总台央视主持人任鲁豫、撒贝宁与演员袁泉围绕卡萨帝“爱与陪伴”的品牌内核,在一幕幕再现的场景中,倾情分享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故事。

更为重要的是,守住初心,沉下匠心的卡萨帝,让“爱与陪伴的高端生活方式”走进了更多的家庭。

18年来,用户始终是卡萨帝最好的设计师、体验官,也是高端生活最好的创造者。经过高端家电引领、高端场景引领后,卡萨帝又立足“精智生活·为爱不凡”的品牌新主张,开启了高端生活方式引领的新时代。

“致境”爱意,卡萨帝秉持着“精智生活,为爱不凡”的品牌理念,将科技、艺术与美深度融合的生活理念带给更多高端用户,在这一初衷下,她不仅仅是家电的提供者,更是生活品质的缔造者。对卡萨帝而言,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用心倾听用户的呼声,不仅仅是致境套系,而是其每一款产品都努力追求的方向,热爱用户,才能将爱延续。

凭借对用户高端生活品质需求的超前预判和全方位瞄准,致境套系作为卡萨帝高端引领之作不仅将为家电行业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更以愈加完善的产品矩阵与场景布局致敬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理由相信,一场极致的家居变革将就此展开。

回首18年创牌历程,卡萨帝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端家电市场,连续8年高端TOP1,高端市场规模稳居第一,持续引领行业蝶变。而超2000万次的用户选择,不仅让卡萨帝成为高端家电现象级品牌,也为更多家庭打造梦想之家,升级品质生活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XAFQne1yTp7y6Y94.html#comments Fri, 21 Jun 2024 21:09:00 +0800
智慧家居正当时,舒福德推出智能助眠新品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Ha4D9ZpMfwT0aCjr.html 2024年3月18日,智慧家居企业舒福德智能床在深圳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一键领先 为睡加冕”的产品发布会。活动现场,舒福德提供了多张体验床,参会者可以上前享受智能床“一键”入眠的功能。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表示,“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是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睡个好觉需要一款好的睡眠产品。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智能睡眠产品不仅可以通过有仪式感的睡眠引导行为提高人们的入睡效率,还能通过智能传感器感知不良睡眠状态并且主动在睡眠过程中进行干预调整,呵护人们的睡眠健康。黄志力认为,这类的睡眠产品会是未来睡眠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睡眠的企业,自2013年以来,舒福德就聚焦解决“睡不着”、“睡不好”、“睡得不健康”三大睡眠问题,并运用智能科技打造了智能床、分级床垫和枕头等产品矩阵。

本次发布会上,舒福德智能床“一键”升级的三个功能正是切中健康睡眠的需求。舒福德智能床此次的产品升级既满足消费者千人千面的睡眠需求,又提供了睡前、睡中、睡后的全链路睡眠问题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这床“一键”升级的三个功能主要包含: 

  • 针对睡前难入睡——一键入眠可定制:升级后进行流程模式灵活筛选,自定义按摩力度与入睡角度等以进一步缩短用户入睡时间;

  • 面对睡中鼾声大——一键减鼾更智能:升级后可根据打鼾程度轻重,智能匹配不同打鼾干预角度,针对重度打鼾人群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可使用强灵敏度。

  • 健康变化早警惕——一键提醒早预防,根据近期睡眠数据监测情况,基于舒福德睡眠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针对不同人群,如学生、中青年、老年人等进行个性化健康提醒与建议。

这三个功能具备定制化、智能化特点,实现“一键”入眠、减鼾、提醒,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睡眠的不同需求,直击用户痛点,切实解决睡不着、鼾声大的问题,以实现睡眠问题早发现、早预防。

据悉,舒福德在国内主要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实现组合式销售,其中,55%经销门店实现单月盈利,83%经销门店实现次月盈利。接下来,舒福德将通过布局全国门店,提供拓展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场景促销,帮助消费者更快速、精准地挑选到适合自己的智能床。

舒福德总经理姚荣君表示,未来舒福德将在国内集结更多行业、渠道、加盟商等各方合作伙伴的力量,进行全域推广、精细运作、矩阵打造的集成式营销体系运维,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Ha4D9ZpMfwT0aCjr.html#comments Thu, 21 Mar 2024 17:55:00 +0800
Leader全新产品亮相AWE,与年轻人一起畅享未来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2i7r3s7Ihugqsv4S.html 3月14日,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AWE”)在上海开幕。在这场全球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的盛宴上,海尔智家旗下的年轻消费电子品牌Leader在现场发布了官方中文品牌名——“你的”,并举行海尔视听与京东黑电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动产业赋能合作共赢。现场集中展出了智慧屏胜境F8、便携智能投影仪H1和AR眼镜随身屏等最新视听产品,以全新的创新智慧科技与丰富的场景布局,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Z世代消费需求。

深度洞察Z世代消费需求,Leader与年轻人节奏合拍

Z世代年轻人已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个性鲜明、创意多变,是“超会生活”的一代,乐于拥抱新奇和多元的生活体验,露营、健身、游戏、二次元……每一种生活主张背后是千人千面的用户诉求,也是具备无限创新空间的真实场景。

正是基于对Z世代的深刻洞察,Leader从年轻人的需求出发,围绕他们的喜好和个性化体验,推出了智慧屏产品,在玩法和场景方面勇于创新。Leader智慧屏用充满新意的外观设计、乐趣新潮的产品玩法、多元化的体验场景与年轻人的节奏合拍,既打破了产品创新思维的边界,传递了不只是智慧屏的态度,获得了市场和年轻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2023年上市的Leader小超跑智慧屏极境6,就凭借“联网快、投屏快、运行快”的硬核实力,在去年10月预售开启后火速“出圈”。不仅抢占了75英寸电视机新品榜TOP1,而且仅预售前4小时,全型号预定突破4000台,超越众多老牌厂商。

创新多元化产品矩阵,成为年轻人全能娱乐“搭子”

如今,电竞风起正当时,Z世代年轻人更愿意享受电竞游戏的高燃瞬间,无论玩游戏还是看球看赛车,清晰度和流畅度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AWE现场展出的Leader智慧屏胜境F8,具备超高分区精准控光,打造Mini LED电视画质新体验,游戏模式让游戏画面色彩更丰富、细节更逼真、游戏设置更个性化。同时搭载星闪生态,连接无需Dangle,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更低的传输时延、更稳定的无线连接,运行时极速流畅、不卡顿,让玩家享受超平滑的游戏竞技体验,享受“真枪实战”的身临其境之感。

在AWE现场,经中国MOD第一人邢凯设计改造的电竞体验区,智慧屏胜境F8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场焦点,吸引了众多游戏和MOD爱好者专程前来体验。

户外露营也是年轻人最爱的休闲方式之一。三五好友搭起帐篷后,再配备一块幕布和一台投影仪,既能仰望星空,也能实现观影自由。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投影仪,要么体积大、笨重,不方便携带,要么待机时间短、投影不清晰。Leader在现场展出的便携智能投影仪H1,则精准地“踩准”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露营需求,体积小随身携带更方便,而且待机时间长,一次充电能超长时间观影。无论是帐篷,还是车内,随时随地都会变身成移动影院,真正实现哪都可以投,投哪都清晰。

除了智慧屏和投影仪外,Leader在AWE现场还展出了最新的随身屏。众所周知,“科潮风”已席卷年轻人,AR技术已经照进现实,智能化的穿戴产品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戴上AR眼镜随时随地享受沉浸式视野。Leader在现场展出的AR眼镜随身屏,不仅具备卓越的佩戴体验,体积更轻、便于收纳,而且定向发声技术可降低漏音,能独享沉浸音频。即便用户近视,也不用佩戴近视眼镜,通过上方的两个旋钮,对每个左右眼睛进行近视调节,就能带来影院级的巨幕随身享受。

时至今日,AWE不仅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的盛会,也是各家品牌展示创新成果的窗口。Leader所展出的全新视听产品,皆源于对年轻人生活趋势与需求的细致洞察和深度体验。Leader品牌将不只局限于电视,敢于打破产品边界,探索智慧生态的多元玩法,以养成之名,陪伴年轻人成为⽣活的主⻆。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2i7r3s7Ihugqsv4S.html#comments Thu, 14 Mar 2024 18:03:00 +0800
To B+To C两条腿走路,海尔三翼鸟盘活家居行业生态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Vjtn7PS59EPI3tbu.html

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与地产相关的家装、物业等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行业发展的下一步该去往何处?

12月6日,海尔三翼鸟发布社区新模式落地战略,携手万科、绿城、保利、世茂等60多家TOP地产商和物业,落地行业首个专属用户的智慧社区生态,加码To B赛道。

两天后,三翼鸟又在“设计·翼启美好生活2024三翼鸟黑标设计筑巢计划暨华南赛区启动会”上发布了“三翼鸟合伙人平台”,把设计师、企业、用户三方连到一起,通过三翼鸟场景方案、设计平台和平台资源等全方位赋能,实现“既能让设计师快速上手、高效出图,又能保质保量、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美好生活需求”。

两大重磅动作之下,三翼鸟构建的家居行业新生态已经呼之欲出。新的生态下,三翼鸟向上链接需求端,助力房企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精装修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向下链接供给端,通过将设计师和建材品牌纳入进来,助力后者解决获客难题;最终为C端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家居体验,盘活了整个行业。

加码To B市场,从定制家庭到服务社区

随着销售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地产行业为了进一步实现经营提升,开始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从而带动销售。精装修和智能家居,成为握在它们手中的两把钥匙。

CRIC数据显示,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其重点关注的50家房企在22座城市的推盘,精装修楼盘的占比达到了60%以上,在部分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这一占比甚至超过了90%。

然而,传统精装房在装修设计上千篇一律,在年轻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美和个性化的当下,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三翼鸟联合房企、物业,将智慧样板间搬进社区,为用户定制一户一设计的精装房,促进房企销售转化;让物业可以在生态样板间和场景样板间中举办专属社区文化节等IP活动,大幅提升服务满意度,实现从智能家居到智慧社区的居住体验跨越。

通过小区内的智慧样板间,用户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三翼鸟各种智慧场景的舒适与便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定制化装修方案,并在三翼鸟严格数字交付标准的保障下,将图纸一比一还原进生活,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完美家装体验。

以定制化解决传统精装房供需不匹配的难题后,能够极大促进房企的销售转化。比如南京金浦御龙湾联合艾佳生活,从设计到建设4个智慧全品家样板间,定制20+用户个性化方案,协助地产销售90+套房源,智慧全品类家方案转化73套。

三翼鸟重构精装房交付体验的底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丰富的产品矩阵以及众多生态合作伙伴资源;二是其筑巢设计平台背后链接的强大设计资源。

产品矩阵方面,三翼鸟背靠的海尔智家已经构建起了从大众到高端、从厨电到卫浴的丰富产品线,而且融入了上千家生态方,这些共同构成了三翼鸟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式的定制化家装方案的底层支撑。

在设计能力引领方面,通过筑巢设计平台2.0,三翼鸟链接了2W+设计师。为了快速拉平设计师的家电设计专业能力,三翼鸟创新性地将产品尺寸、水电定位及空间嵌入等家电设计规则标准化、数字化,做成3D版的家电设计模块,搭建了设计工具模块库,设计师做深化设计的时候,可一键调用家电设计模块,让家电设计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设计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

同时,三翼鸟还通过开启设计师学院、举办设计师大赛等方式,不断培养设计师力量,带动行业共创共赢。在12月8日举办的“2024三翼鸟黑标设计筑巢计划暨华南赛区启动会”上,三翼鸟还发布了三翼鸟合伙人平台,这是一个针对设计师与装企的行业痛点,打造的资源融入、服务共创、价值共赢的平台,将为合作方带来“ 专 ”“ 有 ”“ 保 ”“ 享 ”四大赋能。

在精装修产品中,除了设计,智能化也是各大房企展现产品差异化价值的一个重要卖点。

为了打响智能化这个价值点,不少房企专门成立的自己的科技公司,重金布局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相关技术。但由于自研或合作平台不成熟,智能家居落地项目仍然有限。

作为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佼佼者,三翼鸟在智能家居技术上的深入积累,对于房企来说,无疑是一项十分强有力的补充。

去年5月,三翼鸟发布了“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打造了全屋智能、全屋用水、全屋空气3大全屋专业系统,厨房、卧室、客厅、浴室、阳台5大智慧空间,并延展至观影、洗衣、烹饪等N种个性化场景。

海尔三翼鸟的“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与单品智能、局部智能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智能家居也许做到了控制家电、灯光、窗帘等全屋智能的“基本解”,但三翼鸟要做的却是全屋智慧、主动服务的“最优解”。

不忘初心,To B的终点是To C

回顾三翼鸟在To B市场的一系列动作,可以发现,其思路与在To C市场有着一致的底层逻辑。

首先,无论在To B市场还是To C市场,更好的用户体验永远是三翼鸟追求的终极目标。对于三翼鸟来说,To B是路径,To C是终点。路径可以有很多条,但终点只有一个。

三翼鸟对于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体现在几个维度:

一是在产品细节上的不断打磨。比如在12月8日广州设计周展示的融境厨房产品方案,在嵌入式冰箱完全隐于橱柜的基础上,烟机也实现了从350mm到325mm的尺寸突破,匹配厚度从66mm降到40mm的灶具,实现烟机“正面全隐、底面齐平”,灶底壳与台面翻边下沿平齐。这看似不起眼的十几二十毫米,背后其实凝聚了研发人员的大量心血,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阶梯式升级。

二是在触达渠道上下沉,不断离用户更近。三翼鸟从成立起就大力发展线下体验店,为用户建立触手可及的线下体验场景,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数千家体验店和智慧生活体验馆。携手万科、绿城等房企和物业后,三翼鸟更是进一步把体验中心搬到了社区的家门口。

三是在交付体验上持续迭代。三翼鸟创新开发了场景交付平台-翼交付,它可以将图纸一比一还原进生活,让理想一步步成为现实。未来三翼鸟将在全国配备1.5万余名熟练掌握场景交付标准的用户管家,将10万+配送车和服务兵整合,实现30%的综合效率提升,提升用户体验。

其次,围绕生活场景打磨技术和产品,是三翼鸟一以贯之、不断践行的方法论。

在几十年来持续服务广大用户的过程中,海尔智家建立起了对于用户生活场景的深刻理解,这份洞察逐步内化到了其产品设计当中。在三翼鸟,每一个产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构成了一套针对用户生活场景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中国家庭厨房空间总不够用,东西不够放,像杂货铺的痛点,三翼鸟在广州设计周上展示了一套妙集厨房解决方案。

妙集厨房的关键在于4个1㎡模块的排列组合:1㎡纳鲜集、1㎡烹饪集、1㎡洗净集、1㎡果饮集。通过柜电集成,电电集成,带来容量空间大、设计空间多、功能空间全、智慧空间优的厨居新体验。

拿海尔妙集冰箱与吊柜组成的1㎡纳鲜集来说,冰箱实现了594mm超薄嵌入,搭配518L超大容积,让全家食材轻松囤鲜,吊柜放置不常用物品,收纳纸巾、药箱等打造精致储物空间。

最后,智能化是三翼鸟持续进化迭代的方向。

就像今天的高端汽车不能缺少高阶辅助驾驶一样,高品质的家居生活自然也离不开一套智能化的系统。而智能化正是三翼鸟成立以来不断进化迭代的方向。

今年9月,三翼鸟在三周年成果发布会上重磅发布了全新且更聪明的——海尔智家大脑2.0,为用户家庭实现了全场景自然交互、全屋主动服务。海尔智家大脑2.0融入了行业首创的智慧家庭垂域模型HomeGPT。在HomeGPT的加持下,能够应对家庭场景中各种复杂的交互情境,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当觉得热了,无论说“打开空调”“我热了”还是“优化空气”,空调都能听懂并调整到适宜温度,而且还能连续对话,说“风大一点”“别吹我”,空调就会调整风速、改变风向。

当然,三翼鸟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家电产品交互上,还贯穿到了家装从设计到交付的整个链路当中。

比如在设计定制环节,筑巢设计平台2.0中的筑巢AI可根据用户编辑的文字需求,自动生成更多不同风格的方案,这样在同一套家电方案下,用户既可以做家电组件的实时替换,又可以选择不同家装风格。随着用户数据的不断沉淀、定制逻辑也在不断迭代,就能更好的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结语

以用户体验为目标、场景为方法论、智能化为方向,海尔三翼鸟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如今,随着在B端市场逐步发力,三翼鸟作为中轴,串联起需求和供给两端,更是带来了全行业的效率和体验提升。在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这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2020年成立至今,海尔三翼鸟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它又将继续带来怎样的惊喜呢?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Vjtn7PS59EPI3tbu.html#comments Tue, 12 Dec 2023 10:38:00 +0800
海尔智家徐萌:把用户所有的痛点当作创新的起点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vbszGBrsCfv3s3GA.html

通过一个网络中枢,连接家庭里的所有智能设备,让它们有序协作,以实现主动式、无缝式的智慧家居体验。

早在十年前,中国互联网圈就曾做过这样的尝试,但直到今天,这一幕也没有完完全全实现。

设备不够智能、产品依赖于被动唤醒、不同品牌的产品难以互联互通……诸如此类的问题依旧时有发生。

理想中的智能家居体验为何这么难落地?未来,谁最有可能实现完美的智能家居体验?

9月26日,三翼鸟在西安举行“智慧家 见未来”三周年成果发布会,会上三翼鸟带来了包括场景方案、智家大脑、门店能力、工具体验等全方位的升级。

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在发布会上说到的一句话或许能给我们带来答案:“海尔智家的战略永远以用户为中心与时代前行,把用户所有的痛点当做我们创新的起点”。

智能家居不只是连接这么简单

从企业基因来说,中国的智能家居企业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流派:

首先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的常见打法是,用一个通用协议去连接不同品牌的设备,将智能音箱或者智能网关作为入口,通过万物互联来促进各家产品的销售。

这类企业的打法最轻,但问题也最大。它们只是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作为合作资源,对平台上的产品管控能力是比较弱的。

比如用户从平台上购买了一个产品,在连接适配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找品牌反映,品牌会让消费者找平台,但平台对产品又没有直接控制权限,最终还是要让消费者找品牌,经常出现来回扯皮的情况。

另外,平台在销售作为入口的智能音箱或者智能网关时,也很难说清楚这款产品的价值。因为它的价值多寡取决于平台接入的品牌和产品型号有多少。事实上,这个数字是在不断变化的。

其次是智能硬件企业,这类企业或自主研发或联合生态链企业,推出了大量围绕家庭场景的智能硬件设备,比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等等。依托领先的互联网技术,这些设备可以很好地实现互联互通。

但因为缺少足够的技术积累,这类企业往往是先从一些小单品入手,较少涉足家庭场景中使用刚性最强的大家电等设备。这就导致,它们构建的智能家居体验往往只能锦上添花,却很少能雪中送炭式的从根本上解放用户。

最后一类企业,是目前为止在智能家居赛道上发力最持久、用户体验也最出色的传统家电巨头,海尔智家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针对智能家居场景体验,海尔智家甚至专门推出了场景品牌——三翼鸟。如今,三翼鸟已经迎来了它的三周年。

作为拥有近四十年历史的家电巨头,海尔智家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矩阵。这确保了它基于自有品牌产品的互联互通,就已经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家居体验。

正如徐萌所说,智慧是软性的东西,相对容易做到,最难的是原创科技。

万物互联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一个个单品本身,只有单品本身足够出色,能够满足用户所需,当它们汇聚成网络后才能带来1+1>2的效果。而这些单品背后的技术,不是OEM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三翼鸟依托海尔智能的大量原创技术和产品,以及在智慧连接上的引领性,自身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生态时,外部品牌自然也更愿意加入进来,成为生态的一部分。

如何让第一个飞轮转动起来,是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破局关键,前两类企业都卡在了这一环,而海尔智家在这一点上天然具备优势。

三翼鸟的破局三板斧

那么,作为海尔智家旗下的智能家居场景品牌,三翼鸟是如何依托海尔智家的生态优势,来打造领先行业的智能家居生活体验的呢?

概括来说,过去三年,三翼鸟主要在三个方向上发力:

首先是产品场景化。

过去业界常常强调,技术要产品化。技术只有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才是用户可感可用的,才真正具备价值。事实上,在技术产品化后,企业还应该再往前一步,做到产品场景化,围绕场景来打造产品,让产品融入场景,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出技术和产品的价值。

这不仅考验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能力,也要求其具备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

三翼鸟打破了原有的单品拼凑模式,从一开始就基于整体化的衣食住娱生活,为用户提供场景解决方案。目前三翼鸟已有2万余款组件、1000+场景方案、200余种服务,可供用户自由选择和组合。

例如阳台可针对用户需求打造成健身或萌宠阳台,如果家里有孩子也能定制学习场景等,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海尔智家在家电领域深耕多年,建立起的对用户的深入洞察。

其次是提升交互自然度。

好的科技和产品应该是自然贴合用户习惯的。用户跟家庭里的智慧产品交互,最好是能做到跟和家庭管家交流般丝滑顺畅。

以空气为例,普通的语音交互需要一问一答“打开空调、关闭空调、温度调高、开启除湿模式、上下摆风、当前温度是多少”等等。

而智家大脑可以实现自在沟通。比如“我有点热”“好的,按你喜欢的模式,帮你调成制冷模式,26度,自动风。可以轻松享受理想温度啦。”

除了可以连续对话,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小优还拥有极高的智慧,可以轻松应对用户提出的各种生活问题,比如某道菜怎么做、衣服上的油污怎么清洗效果最好等等。

甚至在不同场景下,针对同一个指令,小优还能给出不同形式的个性化回应,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

这得益于海尔智家融合AIGC技术研发的智慧家庭领域首个垂域大模型HomeGPT。在其加持下,海尔智家大脑的能力进一步升级,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家庭场景交互语境,实现对全屋的随心控制。

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追求极致,作为行业领头羊,海尔智家也不忘助力行业生态共建。今年7月,海尔智家作为推动行业大模型的核心单位,联合信通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家居行业大模型标准,围绕大模型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场景、实现效果、服务成熟度等方面建立指标。

最后是让家电从被动响应转成主动服务。

真正的智能绝不是静止的、被动响应式的,而是拥有自学习的能力,可以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并主动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就像身边一个默契的朋友,你不用开口,他便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在三翼鸟,这些已经不再是对于未来的畅想,而是眼下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在智慧浴室场景里的热水器,会在你多次洗澡之后记下你最喜欢的水温,后续会自动帮你准备适宜的热水,同时开启除湿防止你滑倒,甚至还会联动客厅空调自动升温,防止你走出浴室时温差过大导致感冒。

再比如,在阳台洗衣时,洗衣机会根据要洗的衣物材质,主动推荐合适的洗衣程序。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老。品牌同样如此,三岁是一个重要节点,未来发展如何,此时已经写下了注脚。

过去三年,三翼鸟在智能家居领域持续加码和投入,我们看到了它的专注和决心。大量围绕家电的原创技术和海尔智家大脑2.0的一系列创新,也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实力和积累。

有足够的战略定力牵引,清晰的落地路径指引,足够的后备资源支撑,这样的品牌很难不成功。

正如徐萌所说,找到了路就不会怕路远。过去三年,三翼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未来只需要坚定地走下去。其余的,时间会给出答案。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vbszGBrsCfv3s3GA.html#comments Thu, 28 Sep 2023 09:56:00 +0800
海尔智家:所有的磨砺,都为用户绽放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F0rnmxx67HSwQsBX.html

与竞品对峙,只会让品牌在无休无止的缠斗中迷失方向;只有和用户对视,才能近距离洞察痛点,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这是海尔智家在原创科技道路上的信条与动力。

秉持着这样的信条,海尔智家一边用颠覆式创新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一边用高效的迭代速度抵御着追随者的步伐。

海尔智家深知,和动辄百年历史的国外企业相比,自身并没有可与之抗衡的品牌沉淀和文化积累。海尔智家要想超越同行并实现行业引领,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创新。

经过39年的聚沙成塔,如今海尔智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成长为世界级的家电冠军,更是沉淀出了对“原创科技”的独到理解和落地方法论。

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当这些技术创新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产品,进入到用户家庭,帮助用户解决了一个个生活痛点时,所有磨砺和汗水,又都绽放成了甜蜜的花朵。

科技的花,开在生活的细枝末节

不管在哪个领域,想做大事的人很多,愿意把小事做细的却很少。然而,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又往往是细节。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当年为什么能从20多名宇航员精英里脱颖而出?因为只有他在进入飞船试训前脱下了鞋。这让航天飞船主设计师罗廖夫觉得他是一个“细心”的人。

“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放在家电的科技创新上也同样适用。想象一下,现在你的面前有两台空调。第一台空调,卖点是节能、漂亮、而且风力更大,下面还有个吊牌写满了各种参数;但第二台空调,主打的就一个“老人、小孩也能放心吹”。

你选哪个?答案不言而喻。因为所有的空调厂商都在提升能效、升级外观,想要风量大选个匹数大点的也就行了。但是能吹自然风、能预防“空调病”的空调,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用户来说,可是实实在在能解决生活痛点的。

所以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来不在于实验室里的一串串数据,展示柜里的一摞摞证书,而是要戳中用户内心,并且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细枝末节的问题。

这也是海尔智家为什么能一直引领行业创新趋势的关键。上面例子中的“第二台空调”,正是海尔智家专门针对传统空调风冷、风硬问题而研发的双塔软风空调。其搭载了原创的“射流匀风”技术,可以先吸收20%的自然风,再混合送风形成轻柔拂面的舒适软风。而且,它还能单独控制、分区送风,即便怕冷和怕热的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也能一台空调吹出两种风。

洗衣机也是一样。这几年,很多人家里都摞起了“两个筒”,几乎每个厂家都推出了“洗+烘”的阳台组合,技术的差异也无非是容量、效率等。但海尔智家的关注点却放在了“高度”上,因为传统洗烘叠加起来高度一般在1.8米,许多女性都得踮脚操作、踩板凳拿衣服。为此,其专门推出了卡萨帝中子F2洗干集成机,把面板设计在1.5米的黄金高度,还通过“3D透视烘干”技术解决了羽绒服、冲锋衣等一次烘不透的行业难题。

其实,海尔智家这些看似“细微”的科技,却恰恰是打动用户最“关键”的因素。也正是这些源于生活的创意、始于用户的创新,让海尔智家收获了行业乃至国家的认可。据统计,海尔智家已经拿下了12项中国专利金奖、收获1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专利、标准、国家认可、工业设计4个方面均为行业NO.1。目前,海尔智家有218项原创科技成为国内、国际的标杆,引发行业持续跟进。

而这只是海尔智家科技创新宇宙中的一点星辉。在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眼里,“每一位用户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因为有了不计其数的用户需求、用户信赖,才最终汇聚成海尔智家科技创新的灿烂星河。

说实话,相比“按部就班”的升级功能、迭代科技,海尔智家选择的这种创新模式,无异于是在随时接受“用户出题”,并且还是“限时作答”。但更难的挑战也会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看着一项项科技成果“落入”用户家里,实实在在提升着生活幸福感,或许就是支撑海尔智家研发人坚持原创、一路向前的源动力。

在他们看来,这才是创新的意义所在:不是靠“拍脑袋”也不去堆参数,而是去到用户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再用技术去解决问题,并且愿意为了1%的体验升级而付诸100%的热忱和努力。

满足用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所以,海尔智家科技创新的引领逻辑其实非常浅显,就是“做用户需要的创新,并且把科技融入生活。”

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像说从青岛开车去上海,往南开就是了。这一点也没错,可实际上呢?你必须跟着导航走,一路上会有无数路口,该左转左转、该掉头掉头,并且可能碰见各种突发情况。最关键的是,你还得预防超车。

企业做科技也一样,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用户需求,也会遭遇一系列技术难题的“磨炼”。卡萨帝平嵌冰箱的案例就很典型:以前所谓的“嵌入式”冰箱,因为散热问题两侧往往会跟橱柜闪出10cm左右缝隙,正面还会凸出来,因为如果完全齐平也会影响开门。这么一来,不好看不说,还容易藏灰、磕碰。

对海尔智家而言,这次的用户“考题”非常明确,就是要做出一个无死角贴合嵌入的冰箱。

可这10cm看起来很短,做起来却“很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卡萨帝先是在2017年通过技术攻关将两侧闪缝从10cm缩短到2cm,随后又经历了20万次实验,研发出底部前置散热科技与离心变轨铰链技术,真正实现了两侧0cm嵌入和90°直角开门。而针对正面凸出的问题,卡萨帝又利用了超薄发泡层科技大大缩减机身厚度,最终成就了360°的纯平嵌入。

但你以为这就是最难的考题了吗?要知道,当代用户关注的已不仅仅是产品自身的功能,更追求整体的生活化的体验升级,这要求产品不光要自身“实力硬”更要相互“配合好”。所以,海尔智家的创新方向也不再只是产品科技,而随之上升到了“场景科技”的领域,研发了行业引领的海尔智家大脑,让产品、场景乃至“家”都拥有智慧。

我们再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

以前想在家里看电影,要先自己打开电视机,找到片源,开始播放后,发现室内光线太强,再起身拉窗帘。看到中途觉得热了,再暂停一下找遥控器开空调,完全没有影院营造出的沉浸感。而在海尔智家的智慧客厅场景中,一切都不同了。只需要告诉小优要看的电影名字,开启电视、播放片源、关闭窗帘和灯光等一系列操作就会自动完成。另外,你在浴室洗完澡,热水器会自动控制空调升高客厅温度,防止你感冒。在阳台洗完衣服,洗衣机还会自动控制晾衣架落下,方便搭挂衣服……

所以这说明什么?企业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旅途”中,不仅要有导航来告诉你该往哪里走,还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经得起“磨砺”。海尔智家能把这条路跑通,正是因为有HOPE创新生态平台“当向导”,还有全球10+N开放式创新体系布局作为解决问题的保障,才保证了科技迭代的引领和高效。

在HOPE创新生态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时反馈、提出需求,企业不光能及时解决问题,更能分析出现有科技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步的创新方向,让科技创新“不跑偏、不绕远”;而全球10+N开放式创新体系汇聚着来自全球的一流研发资源,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研发,让任何的用户痛点、用户需求都能第一时间解决,从而让自己的科技成果保持引领、保证“时效性”。

总结

在这样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似乎每一家企业都跑在了科技创新的路上,也都明白用户才是终点。只是,有的企业不自觉就会陷入与对手的缠斗中,争一时之快,走错了路、迷失了方向。

好在,海尔智家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场景为半径,构建起了自己的科技矩阵、跑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成为了智慧家庭科技创新赛道上的“头车”。

而相比自身的成功,海尔智家更具参考意义的地方在于,他为广大后发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在科技大航海时代追赶、反超国外企业的优秀范式。我们也衷心期待,未来中国会诞生更多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让国人的生活飘满科技创新的“花香”。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F0rnmxx67HSwQsBX.html#comments Mon, 05 Jun 2023 19:41:00 +0800
智能家居行业该换换脑子了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ul829xzOzjTxe6tk.html

在《黑镜:白色圣诞节》中,克隆了主人意识的记忆蛋Cookie,能够知道主人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了解应该什么时候叫她起床,什么时候准备好早餐,甚至味道、口感都掌握得分毫不差。

Cookie代表了人类对于智能家居的终极想象,即家应该“比我更懂我”。

克隆人类意识或许还很遥远,能否实现也不得而知。但一个比你更懂你的家庭大脑,或许要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新时代的智家大脑应该长什么样?

4月26日,在上海召开的“脑力全开 智见未来”2023海尔智家大脑科技大会上,海尔智家展示了智家大脑的最新成果。

从大会上展示的一系列最新功能和案例来看,智能家居或许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比传统智能家居中枢,海尔智家大脑有四点不同:

更加有人情味儿

过去,大户人家里都有一个管家,他会察言观色,洞察主人心中所思所想,并帮他提前安排好衣食住行

进入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拥有一个聪明的“管家”——智慧家庭核心引擎。它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通过物联网指挥家中的各类智能化电器密切协作,为用户提供舒适贴心的生活体验。

过去,这个“管家”通常以智能音箱或者控制面板的形式存在,与用户交互起来不够自然,冰冷而缺乏温度。而海尔智家利用前沿技术,赋予智家大脑人的形象和性格,推出了全屋智慧管家——数字人小优,使其更加具象、生动和富有温度。

全屋智慧管家小优可以更加自然地与用户交互,模拟真人对话般的使用体验。用户可以和小优连续对话,不必每次都进行唤醒。用户也无需按照标准化指令下达任务,小优便能准确理解其意图。当你觉得热了,无论说“打开空调”、“我热了”还是“优化空气”,小优都能听懂。

基于海尔智家的亿级知识库,小优拥有极高的智慧,可以轻松应对用户提出的各种生活问题,比如某道菜怎么做、衣服上的油污怎么清洗效果最好等等。甚至在不同场景下,针对同一个指令,小优还能给出不同形式的个性化回应。

简单来说,小优不仅能帮助用户处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还能在用户需要时提供陪伴和情感上的抚慰。

更有眼力见儿

电视剧里,大户人家的管家,主人只要一个眼神或动作,他便能知道主人心中所想,提前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从被动接收指令到主动提供服务,也是智能家居行业在不断努力的方向。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智家大脑已经率先取得了成果。

智家大脑拥有多模态感知系统,真正做到了耳聪目明。比如,你打完球回到家,热得满身大汗,摄像头识别到你在用手扇风,立刻就能联动空调,开启冷风模式。再比如,客厅场景有亲友来访时,空调能检测到家中人数过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主动开启新风保持空气清新。

这种感觉,像不像家里有一个聪明机灵、有眼力见的管家在贴身服侍你?

更懂举一反三

想象一下,如果你吃完饭,管家把碗筷洗得干干净净,却没有擦桌子,你会是种怎样的心情?中国古话管这种行为叫“指一指拜一拜”,意思是只会刻板地执行指令,但缺乏整体思维,不善变通。

传统的智能家居就是典型的“指一指拜一拜”,用户必须逐个下达指令,或者提前在App中手动将多个指令进行关联,智能家居中枢才能执行一系列任务。

而海尔智家的智慧家庭核心引擎——智家大脑,拥有智能化的场景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分析其所在场景,主动输出服务策略。

比如,用户说“我要看电影了”,电视就会自动开启,窗帘关闭,灯光调至合适的亮度,空调调至合适的温度,而不必用户逐一下达指令。

更能不断学习

假设你家里招了一个管家,管着两个厨师、三个保洁。忽然有一天,家里需要再增加一名司机,但管家却说自己管不过来了。你和管家签了几年合同,即使裁掉他,也得支付全部工资。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不会抓狂?

在智能家居行业,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用户花不少钱装了一套全屋智能家居系统,但当前行业正飞速发展,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和功能出来。自己当初冲着体验前沿科技装的系统,没过多久就过时了,换装新的又成本不菲。这种情况,换做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考虑到这一点,海尔智家大脑增加了“全屋OTA智慧家庭自进化”功能,可以为家不断升级智慧服务、产品功能,迭代更多丰富的智慧场景体验,打造“永不过时”的智慧家。

为什么很多家庭大脑做着做着就没了?

回溯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历程,自2014年新一波智能家居浪潮以来,不少企业都尝试过构建一个面向行业的智能家居大脑。然而时至今日,许多平台已经销声匿迹,真正一路坚持下来,并做到行业领先的,只有海尔智家大脑。

海尔智家之所以能够在智能家居行业持续领跑,得益于几个方面:

前沿的技术布局

在4月26日的“数智共生 万象更新”海尔智家2023生态大会上,“原创科技”这个词被反复提及。迄今为止,海尔智家的200余项原创科技,大部分变成中国、乃至全球的标杆,引发行业持续跟进。

海尔智家为什么能够持续创造如此多原创科技?它背后拥有一套怎样的研发体系?海尔智家副总裁、全球超前研发总经理王晔用了12个字来概括:用户感知、全球共创、体验迭代。

用户感知层面,因为海尔智家的用户全部沉淀在数字化平台之上,所以可以更加高效、多角度、多方式理解和感知用户,并对用户需求快速做出响应。

全球共创层面,海尔智家构建了覆盖全球的“10+N”开放创新体系和HOPE创新生态平台。通过线上平台实现10+N创新触点和全球资源之间协同融合,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创新。此外,海尔智家还牵头建设了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内的20多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在全球5大洲,布局71个研究院,1000+实验室。

正因为有一套完善、开放的创新体系,海尔智家才能在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并将科技创新成果第一时间在产品中落地。

同时在体验迭代层面,基于人单合一的体系和机制,海尔智家能够持续不断迭代,支撑产品、场景、平台持续产生原创科技。

丰富的产品矩阵

一颗孤立的大脑是无法生产价值的,它还需要“眼耳口鼻”来帮助获取信息,手脚四肢来负责任务执行。

从大众到高端、从厨电到卫浴,海尔智家丰富的产品线共同构成了智家大脑的眼耳口鼻和手脚四肢。基于丰富、完善的产品线,海尔智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量身定制场景化解决方案,打造出色的全屋智慧体验。

去年5月,海尔智家旗下场景品牌三翼鸟发布了“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打造了全屋智能、全屋用水、全屋空气3大全屋专业系统,厨房、卧室、客厅、浴室、阳台5大智慧空间,并延展至观影、洗衣、烹饪等N种个性化场景。

基于丰富的产品和场景,海尔智家初步构建起了自己的智慧家居生态。

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海尔智家的内部生态进一步吸引了更多行业生态伙伴加入,由此形成了一个更加庞大和开放的外部生态。正向飞轮就此转动起来。

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

传统家居和单品智能时代,家电是家装的最后一环,任何一个家电都可以随意替换。但随着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进,加上年轻消费群体对家居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家电选装在装修链条中的位置越来越靠前,这对于一体化设计和一站式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海尔智家在线下建设了大量智慧家庭体验中心,融入了上千家生态方,并与60多位包含黑标设计师在内的设计师团队达成合作,一同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产品、最专业的方案、最严谨的模块施工标准,开启了家居行业的“严选”模式。

同时,海尔三翼鸟还创新了场景一体化交付标准、空间高效集成交付标准、全屋系统融合交付标准,真正让用户“所见即所得、体验即所享”。

这是一件很重的工作,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工作,而且只有海尔智家这种经验足够丰富、用户足够广泛、产品线足够完整的企业,才有能力对如此复杂的链条进行整合。

唯有将上下游链条彻底打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智家大脑和全屋智能家居才有可能广泛落地。

总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海尔智家大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成了一种行业范式,引领着行业前行。

2023海尔智家大脑科技大会上,海尔智家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发布升级版《家庭大脑白皮书》2.0,全面覆盖智慧家庭更多个性化新需求,对新时代的家庭大脑做出了定义。

此外,会上海尔智家还牵头,联合科大讯飞、微软、华为等头部企业,正式成立了首个“全球家庭大脑联盟”。未来,智家大脑平台将融合各行业生态方优势,不断升级行业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一个属于智能家居的亚马逊雨林生态正在加速成型。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片雨林里还将孕育出更多新的物种。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ul829xzOzjTxe6tk.html#comments Fri, 28 Apr 2023 10:54:00 +0800
「双碳」时代巨变下,海尔如何打赢科技这场仗?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se0DM96MTOFC810z.html

“如果不把光刻机卖给中国,大概三年以后中国就会自己掌握这个技术了。”2021年,面对美国不断加码的禁售要求,全球光刻机龙头企业ASML的CEO如是说道。

这位CEO未必真的相信,中国三年内就能攻克光刻机技术,但他肯定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决心。

根据科技部最新数据,十年来我国的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增加到了2022年的3.09万亿,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了2.55%。

除了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还举办了一系列科技创新赛事,遴选和鼓励前瞻性科研创新项目,由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筛选出了多项颠覆式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其进行快速科研攻关、实现技术落地。其中,海尔连续两年斩获了这一国家级顶级科技赛事的最高奖,为行业唯一。

研究海尔的颠覆性技术项目,对我们认识和推动当下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一定启发。

何为颠覆?定义未来

新型高温热泵技术及其在民用灶具中的产业化应用,这是海尔集团斩获今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行业唯一优胜奖的创新项目。

图: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现场

这项技术的颠覆之处在哪?

在技术层面,它突破了现有高温热泵技术的“天花板”。目前,超过100℃的高温热泵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不仅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且产品单价高,达不到普及要求。更重要的是,200℃以上的高温热泵技术,目前全球都是空白。

海尔科研团队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高温热泵技术的垄断,并完美解决了电力灶具不适合中式爆炒的体验难题。

在前景层面,它适用于多类制热场景,能带来巨大的减碳潜力。就厨房场景来看,实验数据显示,海尔新型高温热泵技术应用在灶具上,可以在和现有灶具同等的输入功率下,保证爆炒的制热温度,火力翻倍。

换句话说,以后人们可以在家庭用电安全的前提下,用电气化的灶具进行猛火爆炒,还能让1分电释放出2分热,直接节约家庭烹饪能耗成本50%。

烹饪能耗节约50%带来的关联效应是,中国居民建筑能耗显著降低。在天然气为主的厨房用能结构下,我国烹饪能耗在居民建筑能耗总量中的占比超过35%。相比之下,在电力灶具更加普及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烹饪能耗仅占居民建筑能耗总量的7.4%。

“未来,这一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工农业加热等多种场景,助力实现节能减排。经过测算,如果海尔新型高温热泵技术全面取代传统加热技术,有望实现降碳20亿吨,成为全面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技术手段。”海尔科研团队负责人表示。

在很多人看来,“双碳”是个环保话题,其实不尽然。“双碳”目标推进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由依赖化石能源转变为依赖清洁能源的一个“能源革命”。而能源体系切换,需要颠覆性技术提供引擎。

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成为全球能源基础,开启了蒸汽机时代,英国就此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人类新的能源基础,开启了内燃机时代,德国战车以闪电般的速度碾过了欧亚大陆。

如今,全球正在迎来第三次能源革命,海尔新型高温热泵技术也将在新能源时代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带来世界格局的洗牌。所以,从背后深层次的结构来看,海尔新型高温热泵技术拿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可谓“实至名归”。

何以颠覆?体系之争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新型高温热泵这样的单点颠覆性技术突破,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育出创新的土壤,让颠覆性创新技术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

所以,颠覆科技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创新体系之争。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所组成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实现更好的协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对此,全球科技创新体系演进呈现出三大趋势。

一是跨区域协同。20世纪90年代,伦纳德·林恩等人率先提出了创新共同体的概念,指多个创新主体基于快速流动和充分共享的创新资源以及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共同实现创新目标。欧美国家不乏此类实践,以保持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自中国的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这方面也早有探索。作为最早走出去、布局全球化研发体系的中国企业之一,海尔早在2000年,就在意大利成立了布鲁吉里奥研发中心,2011年,在德国成立纽伦堡研发中心……如今,海尔形成了“10+N”的全球开放创新体系,覆盖了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利用跨区域的协同,支撑自主原创技术持续突破。

举个例子,海尔在欧洲推出的I-Pro系列高端洗衣机,是由中国与德国纽伦堡研发中心协同研发,中国工厂生产后运往欧洲各国销售,成为法国、德国的热门爆款产品;通过全球协同研发,海尔在美国市场推出GE Appliances大滚筒洗衣机,带动在美国市场洗衣机产品的市场份额、均价提升。

二是跨主体协同。科学和技术之间没有界限,所有重大技术的突破都是在基础研究突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很多基础研究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快速验证和重大装备的支撑。背后折射出的,是产学研的融合愈发紧密。

海尔此次拿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的新型高温热泵技术,就是企业牵头、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物。其中,海尔作为科技领军企业,根据国家“双碳”目标和市场需求,拆解出可落地的技术攻关任务,形成针对性强的课题“榜单”,进而传递至中科院、国内一流理工高校等科研组织,发挥各自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优势,快速形成科研合力。

2022年以来,海尔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动作更加频繁,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助力更多校企深度融合少走弯路。

图:海尔-海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三是跨行业协同。一项技术的突破能够带动很多产业变革,一个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若干个其他产业的同步推动。

海尔在这方面的实践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是超前研究布局未来5-10年的前沿、共性科技,始终引领行业变革的风向;二是将企业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包括HOPE、卡奥斯和海创汇,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这样一来,无界科研支撑海尔物联网生态持续进化,而生态的进化又会反哺无界科研持续下去,形成科技与生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非一日之功,需要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这要求海尔以及更多的科技领军企业,不仅要低头看路,更要抬头看天,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当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个类似海尔这样的科技领军企业,正带头稳步走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se0DM96MTOFC810z.html#comments Thu, 09 Mar 2023 20:15:00 +0800
海尔三翼鸟再落子,释放出哪些信号?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Nxnwaq8AO9eSuCqk.html

在不少智能家居线下门店,长期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店员们普遍不愿意对店内的智能化产品进行演示,原因是“怕翻车”,担心影响到其他产品的销售,这在技术仍处于迭代阶段的行业早期,并非小概率事件。

然而,正是这种“害怕失败”的心态,使得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多年,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感知依旧十分薄弱;同时由于不敢正视问题所在,整个行业的进步速度也远不如预期。

海尔三翼鸟却是其中的一个另类,自品牌诞生以来,便在线下铺设了大量体验中心。海尔三翼鸟不仅鼓励店员大胆对店内产品进行演示,而且在门店建设中融入了大量数字化技术,消费者浏览、调用了哪些方案,以及哪些方案出现了调用失败的情况,通过后台都能一目了然。

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正向循环:一方面,海尔三翼鸟能够更加精准、实时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开发出真正契合市场需求、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智能化产品;另一方面,针对产品和方案中的不足,海尔三翼鸟也可以第一时间迭代和优化。

2月11日在广州天河区亮相的海尔三翼鸟全球首个4.0智慧家庭体验中心——广州体验中心001号店,便是其“正向循环模式”最为深入全面的展示。

这家数字化体验中心对三翼鸟的“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尤其是在二楼搭建了一个一居室的智能体验样板间,包含厨房、客厅等多个体验区。顾客可以在这里直观感受,真实家庭场景下,智能家居产品所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

随着广州体验中心001号店开业,三翼鸟正式开启了智能家居的新纪元,推动着以全屋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从小众科技爱好者走向了普罗大众。

智能家居普及率徘徊不前,三翼鸟如何破局?

早在2000年以前,智能家居的相关概念和产品就已经开始出现。然而历经20余年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却一直未能走出“曲高和寡”的怪圈,尤其是代表行业终极解决方案的全屋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始终徘徊不前。

根据CSHIA数据,2019年我国全屋智能家居落地套数约20-40万套,2020年全屋智能落地户数约30-50万套,仅占新开发楼盘的1%。新开发楼盘尚且如此,在基数更大的存量楼盘中,全屋智能的渗透率之低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智能家居产品普及率不高,主要存在两大瓶颈,“第一个是产品智能化有什么用,产品最终要帮用户解决问题;第二个是要有服务能力,用户买回家不会用怎么办。”而破局的关键就在于技术,厂商的技术投入将直接决定产品是否有用、好用。

海尔智家副总裁、全屋智慧总经理邓邱伟认为,推动智能家居普及,首先要着力解决的就是产品和技术的易用性。当智能化渗透到家庭的每个角落,如何提升对不同人群的兼容性,让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也能够轻松自如地使用,就成了厂商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对此,海尔三翼鸟给出的答案之一是智能语音交互。邓邱伟介绍,海尔三翼鸟很早就开始全产品、全品类地推智能语音模块了。

基于内置小优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智家大脑屏以及各类家电,海尔三翼鸟实现了“全屋分布式语音”的智能交互体验。用户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可以通过语音交互操控任意一台智能化设备。

为了解决设备“一呼百应”的问题,三翼鸟还专门研发了人声定位技术。当一个空间内有多台设备感应到用户语音唤醒时,智家大脑的“waken”人声定位技术能够综合声源的方位、强度、信噪比等条件,做出精准的判断,迅速决定让最合适的那台设备来响应用户。

邓邱伟透露,为了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三翼鸟还在推动技术升维,尝试让语音助手去识别不同的方言和不同人的声音,从而根据不同家庭成员的喜好给出相应的反馈。

海尔三翼鸟着力要解决的第二件事情,则是让用户更加便捷地体验到智能化技术对生活场景的改变深度。

去年5月,三翼鸟发布了“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打造了全屋智能、全屋用水、全屋空气3大全屋专业系统,厨房、卧室、客厅、浴室、阳台5大智慧空间,并延展至观影、洗衣、烹饪等N种个性化场景。

海尔三翼鸟的“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与单品智能、局部智能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智能家居也许做到了控制家电、灯光、窗帘等全屋智能的“基本解”,但三翼鸟要做的却是全屋智慧、主动服务的“最优解”。

在三翼鸟看来,智能家居只有真正融入到生活场景中,由被动式响应升级为主动式服务,才能给用户体验带来质的提升。比如,过去用户想看电影,需要在手机APP上逐个关闭灯光和窗帘、打开电视;或者事先在APP中设置好电视、窗帘和灯光间的联动关系,通过语音交互一键操作;这都是被动式的响应。而在场景智能时代,智家大脑可以主动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给出最契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比如主动将灯光、音量调至用户舒适的状态等。

技术创新如何才能不沦为自我感动?

但如果仅限于此,智能家居最终也只能是厂商的自我感动。因为,无论提高产品的易用性还是丰富技术的场景感,核心目的都是贴近用户,让用户用起来。

海尔智家副总裁、全屋智慧总经理邓邱伟表示,智能家居目前推广比较缓慢,首要原因是没能建立起消费者认知,厂商需要费很大口舌去向消费者解释什么是全屋智能。这也是三翼鸟建设全球首个4.0智慧家庭体验中心的目的所在。

“我们跟用户讲半天,不如带他去直观感受一下,当他真实感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体验提升后,就会对未来生活充满更大的憧憬。”

广州体验中心001号店拥有2200㎡的超大空间,集结了海尔三翼鸟“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体验中心2楼,设有一居室的智能体验样板间,囊括了厨房、客厅等多个智慧生活体验区,以及智慧回家、智慧烹饪、私人影院等丰富场景;3楼采用“4+2+N”的创新性“场景盒子”设计,充分利用空间,尽显智慧生活细节;4楼则把家装焕新的材料、工艺、系统解决方案等专业展示空间结合艺术、工坊等方式呈现,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活角,可参与性更强;5楼则将最佳景观位置打造成高端私人会所,还邀请米其林厨师在高端明厨内现场演示,品质拉满……

除了到现场身临其境,依托于数字化技术打造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门店,用户即使不到店,也可以在线上体验更多更全的场景,真正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除了让智能可感可知,海尔三翼鸟4.0智慧家庭体验中心带来的另一层重要价值,是提升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易交付性。

所谓智能家居,“智能”是枝节,“家”才是根本,智能只有无缝融入到家庭,才能实现用户体验的最大化提升。海尔三翼鸟4.0智慧家庭体验中心,融入了上千家生态方,并与60多位包含黑标设计师在内的设计师团队达成合作,一同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产品、最专业的方案、最严谨的模块施工标准,相当于开启了家居行业的“严选”模式。

同时,海尔三翼鸟还创新了场景一体化交付标准、空间高效集成交付标准、全屋系统融合交付标准,真正让用户“所见即所得、体验即所享”。

如冰箱经常因柜体预留尺寸不符,导致“凹凸有致”,海尔三翼鸟通过一体化标准制定,实现柜电一体化,已涵盖9大产品38品类50+系列;针对家庭空间利用不足的问题,海尔三翼鸟统一的空间交付标准,让厨房、客厅、卫浴、阳台、卧室各个空间都不浪费;融合了全屋用水、全屋空气、全屋智能三大系统的交付标准,则有效解决不同品牌难以互联、空间整体缺乏设计美感等问题。

结语

作为海尔三翼鸟4.0智慧家庭体验中心的首家门店,广州体验中心001号店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珠江新城,中国300米以上摩天建筑最密集的地方。不仅如此,广东还是家电和家居建材企业的聚集地,是中国家居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001号店选址广州,可谓是战略意义深重。

此外,广州体验中心001号店,相比以往的体验中心还实现了一项重大突破。过去,海尔三翼鸟主要是依托现有渠道承建,如青岛1.0大店靠近宜家,部分店面依托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广州体验中心001号店是三翼鸟首次独楼成店,这对其流量号召力提出了巨大考验。

无论是选址家居重镇,还是选择独楼成店,背后无一不体现出海尔三翼鸟巨大的底气和自信,这源于其在智能化技术领域持续不断地投入,和在产品易用性、技术场景化、终端数字化、交付易用性上持续不断地打磨。

怀揣着巨大的勇气和自信,海尔三翼鸟这个新物种正带着智能家居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Nxnwaq8AO9eSuCqk.html#comments Wed, 15 Feb 2023 16:54:00 +0800
两年过去,海尔三翼鸟这个新物种怎么样了?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jBmFRtnjzfUnaTWc.html

“物种之新,与行业无关,有关的是基因再造。”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一书的推荐语中如是写道。

对于海尔智家来说,三翼鸟就是它基因再造后诞生的一个新物种。这个新物种从2020年9月呱呱坠地以来,不断积蓄力量,如今已经隐隐具备了掀起一阵风暴的力量。

日前海尔智家发布2022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海尔智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47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9%;实现净利润116.7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7.3%,利润增速是营收增速的两倍。Q3单季度营收增长8.6%,归母净利润增长20.3%,单季度利润增速继续提高。

其中,刚刚迎来两周岁的三翼鸟,已然成为了海尔智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逆势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三翼鸟门店上平台占比增长146%、智家APP用户日活增长39%、智家语音用户日活增长157.5%。

“一纵一横”,海尔智家力求破局

分析财报内容不难发现,海尔智家的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一纵一横”两个方向上持续修炼内功:

纵向上,海尔智家不断挑战技术极限,提升产品自身的“长板”能力,进一步巩固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作为海尔智家高端化的代表,卡萨帝自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16年的成长,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高端家电的“门面”,高端市场份额连续6年保持第一。在海外市场,卡萨帝同样表现不俗,现已正式运营位于泰国第一家高端智慧场景体验中心,展示出智慧厨房、智慧客厅等在内的全屋高端智慧家居场景。

横向上,海尔智家则不断打破各个单品的能力边界,通过不同品类间的生态协同,围绕生活场景为用户打造创新的智能化体验,并在2020年推出了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热度持续提升,并呈现出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升级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全屋智能中控屏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IDC 发布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场出货量为30万台,同比增长160.7%,未来5年市场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0%。

作为行业领头羊,海尔智家早就敏锐洞察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提早布局,成功踩中了市场红利。

作为全球唯一的场景品牌,三翼鸟自2020年发布以来快速成长,在上线后的5个月内,就向15590个家庭提供了15747套方案,月活人数接近700万,如今已经成为海尔智家业绩逆势增长的核心驱动引擎之一。

三重进化,三翼鸟能否腾空?

在前两年高速成长的基础之上,11月25日,品牌成立两周年之际,三翼鸟宣布迎来三大变化:

  • 战略聚焦,强化落地

11月25日的“智慧生活·焕然新生——三翼鸟落地成果暨新品发布会”上,三翼鸟宣布将从“全球首个场景品牌”聚焦为“智慧家庭场景品牌”。

寥寥数字之差,体现的却是三翼鸟对品牌使命更加深入的底层思考。从“全球首个”到“智慧家庭”,三翼鸟的关注重点已经从理念的领先性转向了落地路径的现实性。

对于三翼鸟而言,海尔智家在智能家电领域超强的产品力依旧是其最坚实的底座。基于这个底座,三翼鸟将进一步强化其资源整合能力,以智慧全屋解决方案为核心,辐射智能家装领域,向更广阔的的智慧生活方向延伸,构建起一个大产业生态体系。

这一过程中,不变的是三翼鸟对于“场景”的坚持。在三翼鸟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中,不同智能单品之间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也不再是简单地执行用户的指令,而是能通过智家大脑,主动感知用户的状态、主动理解用户的需求、主动提醒用户家里的情况,并综合所有信息,将所有智能设备调至最合适的工作状态,为用户提供最贴心的智慧家庭生活体验。

比如你工作一天后下班回到家,开门的一瞬间,智能门锁识别到你们的身份后,会立即通知智家大脑打开灯光、将空调调至合适的温度,并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为你卸下一身疲惫。

  • 完善底座,升级体验

在智慧家庭场景中,随着用户购入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如何保证这些设备时刻待命,并且有条不紊地协作,对解决方案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巨大考验。

以网络连接为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扫地机器人,扫着扫着迷路了;宠物喂食器,喂着喂着不出粮了;智能洗碗机,洗着洗着连不上APP了……究其根源,都是家中的网络不给力。

针对室内环境下无线覆盖不足、稳定性差的痛点,三翼鸟推出了WiFi6+Mesh组网的全屋网络解决方案。同时,作为智能家居的网络中枢,三翼鸟全屋网络解决方案具备海尔智家生态独特的便捷体验:无需输入密码就能自动连接;配网成功的设备,更换WiFi密码也能自动同步,快速回连;此外还有全屋智慧专属通道,全屋设备绑定智家APP后自动建立专属通道,保障全屋设备稳定互联、场景体验流畅自如。

另外,随着语音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语音助手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用户实际使用时也经常会遇到设备“一呼百应”的问题。

为此,三翼鸟推出了全新人声交互定位技术waken。当一个空间内有多台设备感应到用户语音唤醒时,智家大脑的“waken”人声定位技术能够综合声源的方位、强度、信噪比等条件,做出精准的判断,迅速决定、就近唤醒。如此,家中的每一个智能化设备仿佛都化身成为了一个独立有趣的、可对话的灵魂。

  • 深耕服务,打通生态

自2015年智能家居的新一波浪潮以来,普罗大众对于智能家居的认知、接受度虽在稳步提升,但对于智能化体验——尤其是全屋智能家居的具象感知依旧十分薄弱。原因在于,用户往往只是购买一个个的智能单品,而缺少一个足够出色的场景来体验智能协同的魅力。

作为“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深知场景的重要性,为此它从成立起就大力发展线下体验店,为用户建立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下体验场景。目前,三翼鸟在全国已经有1605家体验店, 服务238个地市级。在此基础上,2023年三翼鸟还将整体布局3300+智慧生活体验馆,覆盖304个核心城市,1500个核心建材商圈。

事实上,三翼鸟提供的场景体验已经从家庭生活向前延伸到了家装环节,覆盖了家装的全流程:

售前环节,三翼鸟APP上的千人千面算法可以依据用户的定制需求,就近推荐周边好店。基于APP上的高效设计工具“筑巢”,用户可以在门店里快速体验家电家装一体化的设计方案。

售后交付环节,目前定制家装行业缺乏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师找不到家电一体化的标准,口头交底经常出错导致推诿扯皮。为此,三翼鸟建立了“所见即所得”的交付信息网,依托于海尔智家强大的平台支撑,以专业化的交付标准,专业化的服务人员,专业化的流程保证极致的交付,覆盖全国竭尽全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战略目标愈发清晰,技术和服务不断完善,三翼鸟这个新物种的肌肉正一点点生长,羽翼正一点点丰满。

IDC预测,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54.9%,未来5年智能家居出货量将保持15%-25% 高速增长,全屋智能也将成为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说,全屋智能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全屋智能家居浪潮的强大势能下,自身不断进化的三翼鸟正在缓缓张开它光彩夺目的双翼。未来它究竟能飞得多高、飞得多远?时间会慢慢给出答案。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jBmFRtnjzfUnaTWc.html#comments Tue, 29 Nov 2022 10:23:00 +0800
突破洗碗机的高温消毒局限 卡萨帝发布专业洗消一体机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fJy3YnP3Ob3GpDQE.html 居家健康和入口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视话题,疫情之下,对家中餐具和物品的定期消毒是成了大多是人都会做的事情。家庭中比较常见的消毒方式是高温消毒,但常见的开水高温处理并不能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作用的温度,另一个是作用的时间。

 

如果要在居家环境中要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则需要一台专门的高温消毒柜才能实现。125摄氏度持续消毒15分钟的高温消毒是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高温消毒方式,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由于毒柜内部温度过高,一些塑料容器在长时间的烘烤之下,则很容易变形,损坏餐具。同样的原因,消毒柜消毒过的餐具也不能马上取出来,否则会高温伤手。

 

如果想要换一个非高温消毒柜,你会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消毒柜产品大多还在沿用臭氧化学消毒原理,使用中反应出来的问题是,消毒过后的餐具虽然干净了但是却附着着臭氧的腥气味,因餐具材质不同,味道重度也会不同。

作为入口健康的另一环,餐具的清洁也显得至关重要,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当下,用洗碗机来解放双手成为趋势,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选一个消毒柜和一台洗碗机不是一件难题,难题是如何在面积本就不大的厨房中把它们塞进去。单一的消毒柜和洗碗机不再是人们的创造健康居家环境的选择,能兼顾消杀一体的洗碗机正是当下所需要的。

 

6月10日,在武汉“独辟新「净」 为爱+1”卡萨帝洗碗机年度新品发布会活动现场,卡萨帝推出新品中子和美pro、H20和银河双子等多款洗碗机产品,卡萨帝以“净”作为科技的核心,几款产品的消杀一体设计告别用户有效杀毒只能用消毒柜,洗碗机只能洗碗的选择烦恼。

作为本次发布活动的焦点产品,中子和美pro与 H20皆在高温消毒杀菌上做出了全新突破。其中,中子和美pro的巴氏光波消毒技术具备医疗级杀菌效果,消杀率达99.99%。

 

巴氏光波消毒技术采用的是纯物理的消毒方式,采用了紫外C波与巴氏温度协同作用杀菌,不产生臭氧,不损坏餐具,免去了传统消毒柜有害气体的残留和泄露,达到了食品级安全的消毒效果。其中,光波巴氏消毒技术的分为两种,宽频光波巴氏和紫外C波巴氏,其消毒时间分别10分钟和30分钟,大大缩短了消毒时间。

中子和美pro的双抽屉式分层大空间设计,可容纳16套餐具,能做到锅碗、母婴、碗杯的相互分区,独立洗净之后杜绝交叉污染,配合消毒程序,实现12天长效存储,进行长时间作用消毒。


在清洗方面,也能感受到卡萨帝对细节的把控,中子和美pro清洗装置采用的是斐雪派克直驱变频电机搭配悬浮式喷淋臂,能够实现精准调节强劲水流,搭配专属的洗涤程序悉心养护高端餐具,另外,特设“烤盘洗”程序针对重油污重附着的餐具洗涤起来更干净。

 

在H20 嵌入式洗碗机上,卡萨帝创新研发一项智能开门速干功能,当机器执行完两次80℃高温蒸汽消毒后,门体在55℃的黄金温度自动打开,在55℃安全高温状态及时开门,释放多余水蒸气,并让餐具得到自然快速的干燥,30Min更高效的完成烘干,不仅节能20%,还能空间干燥抑菌,还杜绝了机器内高温烫手的安全隐患。

在除菌的之外,抑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厨具保持长时间的清洁,这是大多数厂商都忽视的问题。卡萨帝以用户需求出发,不局限于对产品的消毒功能的创新,让机器可长时间保证干燥的内部环境,防止因潮湿导致的细菌滋生。时间上可达168小时无菌存储,满足7天放心使用。

 

水洗层面,H20是搭载H-wash“超净舱”通过上下层三明治水流对冲,采用50000Pa高压H形喷淋臂2+2双重等方式全方位净洗,将餐具彻底洗净,告别传统洗碗机出现的碗底洗不净、死角有残留的问题。清洁指数从1.12提升到1.16。

值得注意的是,卡萨帝将联合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推出制定家用洗碗机局改服务标准,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升级,为用户带来更适合中国家庭厨房的高端洗护场景体验。

一直以来,卡萨帝始终围绕消费者需求持续进化,通过产品、服务、生态和制造的全面升级,去共同搭建一种未来的理想家庭生活场景,从智能单品到成套智能,到场景交互、美学设计、私享体验,卡萨帝在产品上不断求新求变,也奠定了其行业引领的位置。

 

要想在不确定的时代带来确定性的增长,对于卡萨帝而言,唯有奋力向前,用能力和时间来见证一个优质品牌的发展。雷峰网完全可以预见,卡萨帝将进一步融入到高端家庭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中,打开品牌的全新增长空间。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fJy3YnP3Ob3GpDQE.html#comments Sat, 11 Jun 2022 11:19:00 +0800
618如何赢得人心?海尔智家加速「跑」向用户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WaDOzWxaf2IehObu.html 作者 | 安晔

编辑 | 余快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今年的618,形似但神不似从前。

怎讲?

形似在于各大电商平台的补贴额度有加无减,直播带货依旧火热。

神不似在于购物狂欢的风潮,在悄悄变向:消费不再唯“价格”至上,用户变“心”了。 

尤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后,用户对健康实用产品的需求达到新高度。

后疫情时代,迎来一场消费升级。

毫无疑问,那些经年累月致力于“健康科技”的企业们,将成为这场消费升级的直接获益者。

数据统计,5月31日至6月4日,海尔冰箱、洗衣机、冷柜、热水器等品类获全网第一。

亮眼的成绩背后,海尔智家如何赢得人心?

“谁接近用户,谁就是用户首选。”

在“海尔618超级盛典”现场,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给出答案。

这家37载的企业好像从一开始就懂得,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与用户的距离,围绕用户做创新,通过场景布局、科技研发、数字化平台搭建,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加速“跑”向用户。

从提供产品到创造健康生活方式

从Keep、咕咚的宅家练习,到帕梅拉、刘畊宏的现象级健身,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未如此被广泛关注。

这是时代、技术与社会进步的产物。

国家层面,《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陆续出台,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壤。

社会层面,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是肥胖、亚健康等问题。

生理需求之外,健康等安全需求被重视,健康意识开始觉醒,大众开始为健康付费。

当健康成为生活核心,家庭健康诉求开始被持续放大聚焦,曾经小众的“养生”生活方式已有向大众的“民生”靠拢的趋势。

对用户生活的深刻理解,让海尔智家多年前就意识到这一点。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下,这个618,海尔智家在用户家庭健康上的表现,不缺“新花样”,也有“老本心”。

在家庭场景内,何为健康的生活?

往小了说,是衣食住娱的健康,往大了说,一切生活活动的健康。

所以,你在海尔智家直播间的超级厨房中,能直观体会到食材的超长储鲜,还能享受自动烘焙、健康食谱推荐、餐具消毒;超级实验室内,洗衣机能自动识别衣物面料、品牌,自动选择洗护模式,懂衣云镜虚拟试衣、购衣,根据出席场合、天气自动推荐穿搭;超级客厅里,囊括用水、用气、采暖、照明等全屋智能,空调检测全屋空气质量并智能调节,燃气、水浸、门前超时逗留报警;衣食住都有了,玩也不能拉下。AI健身课程,观影自动调节护眼、自动关闭窗帘切换影音模式。

健康生活方式也许可以很简单,无数小而微的健康体验构成了生活。

这也彰显出海尔智家的核心:从前卖的是产品,现在和未来卖的是生活方式。

正如徐萌所言:海尔智家想要做用户心中衣食住行全场景生活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竞争白热化的618,当行业还在“价格”上绞尽脑汁,海尔直接亮出底牌:为用户传递价值,通过高科技的技术引领和全场景的解决方案,让大家享受健康的美好生活。

健康科技是基,全屋智慧是路

从敲响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到现在,短短20年间,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论是符合人体工学的健身器材热销,还是助眠改善产品的大卖,都在诉说科技已成为大众健康改善的份量。

引领性的科技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能重塑我们对健康的理解认知。

如果要给海尔智家一个标签,科技创新定是其一。

海尔智家本就是科技驱动的企业,深谙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多年来,从来不曾间断过对科技的投入。 

618超级盛典,你能看到海尔智家在家庭生活这条综合赛道上,通过科技改善用户健康的方方面面。

直播间中,云鼎空调吹出了凉而不寒的黄金软风,这“双塔软风”的科技让跑男团不明觉厉;全空间保鲜系列冰箱的“恒温鲜冻”技术,对虾肉的营养储存和保鲜效果对比观众有目共睹;卡萨帝瀑布洗零冷水热水器拥有行业先进的“零冷水”技术,热水即开即用、告别忽冷忽热的用水体验。

科技是单品智能的根基,那智慧场景就是智慧生活的核心干道。

智能家居的钱难挣、事难做,很多智慧物联企业折戟于“听得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有些全屋智能的鸡肋在于,智能终端和服务一窝蜂地堆砌,看似应有尽有,实则背后是不同的系统在提供服务,根本未打通,用户使用体验割裂。

海尔智家的全屋智慧之所以给力在于它的智家大脑。

作为智慧家庭的核心,智家大脑通过AI、IoT、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让家能思考、会学习,即主动服务。

一直以来,智能家居都在单点智能里打转,甚至出现一款产品需要一个APP,入口多,操作复杂,被动响应、不智能等问题长期存在,产品、场景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割裂,设备孤岛化,人需要对接不同系统。

“全屋智能,不是单一的硬件智能或系统智能。”徐萌表示。

而智家大脑提供的全屋智慧,最简化操作步骤,无需多次唤醒和沟通,更难得的是,其具备自我学习和迭代能力,从而了解主人,主动服务。

何为主动服务?

徐萌给出了更为直观的解释:“在厨房场景里,我们可以做到烟灶联动,我们打开燃气灶的时候,油烟机可以根据油烟量主动调整风量,这样更加智能。还有卡萨帝的冰箱和烤箱可以做到智慧的链接,这边打开冰箱取出牛排的一刹那,烤箱就已经开始预热了。所以,整个智慧链接会变得非常简单。”

生活有智慧,健康有保障,这正是智家大脑不断进化成善解人意的管家根源。

消费升级,服务是王道

随着消费升级,任何以用户需求驱动的产业,“服务”的意义都已超越单纯的“售后”、“售前”,而是贯穿品牌全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

后疫情时代,除了酷炫的黑科技加持,企业更需要具备深入不同人群的、精细化的服务。

也许是几十年的用户理解和服务意识,海尔智家深知用户心之所向,懂得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通过兴趣圈层、生活社群,让千人千面的想法喜好在同一平台得以实现。

正如今年与《奔跑吧》知名IP合作,海尔智家带来了全新玩法,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游戏互动式的带货盛典,4大必购清单照顾到不同类型群体,健康、精致、时尚、新潮等元素一应俱全,购物体验全面提升。 

背后都是海尔智家紧跟时代潮流,洞悉用户需求的体现,而优质、高效的服务也成为海尔智家的附加价值。

而除了过硬的科技和沉浸式的智慧场景,数字化平台也是重要一环。在全面拥抱数字化改革之后,海尔智家不仅将6万家线下专卖店搬上了平台,还将线上线下的客户、员工、物流方、售后服务方、系统、用户都纳入平台。

这个以数据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平台,打通了企业全流程数据,可与用户需求直接对接。就像618期间,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海尔智家实现购买、送装、售后的全流程服务,极大拉近了品牌与用户的距离。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

在如今“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唯一确定的只有用户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今年海尔智家核心抓两件事,对内高效协同、经营效率提升。对外盯住用户,做全流程最佳体验,只要用户喜欢满意,企业的增长空间是一定存在的”。

徐萌如此表示,但他也强调,这里的核心不是博弈,而是在为用户创造价值过程中,所有利益攸关方一起共创共赢。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WaDOzWxaf2IehObu.html#comments Tue, 07 Jun 2022 21:10:00 +0800
萤石首发过会,用时 175 天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oCrgkNUIPFgKJDlk.html 掘金志获悉,智能家居品牌萤石网络科创板上市已获审核通过,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如无意外,海康将收获第一个上市子公司。

1、萤石的前世今生

从2021年12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受理萤石上市材料,到如今上市审批通过,已经过去175天。而从萤石出生到成年,却花了整整9年。

2013年,海康正式成立安全智能生活品牌“萤石”,当年即推出了首款智能摄像机“小熊猫”C1,并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同期,海康另外成立了互联网业务中心,推出萤石物联云平台,主要服务于萤石智能家居摄像机的接入。

2016-2021年,「萤石」先后推出了智能门锁、儿童机器人、门铃等多款产品,拓展智能家居场景;并发布了“1+4+N”智能家居IoT业务体系,其IoT物联云平台接入设备数量破亿,月活用户突破3500万。

2021年12月13日,萤石正式提交招股说明书,并获上交所受理。

2、两大核心业务:硬件+平台

招股书显示,2021年,萤石网络实现营收42.37亿元,净利润4.51亿元,实现4连增。

截至2021年,萤石共有3802名员工,其中有1119名研发人员,占比29.43%。

而在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萤石研发投入为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1.57%,已有49项授权发明专利及74项软件著作权,以及在申请发明专利280项。

目前,萤石网络主营业务分为“智能家居硬件产品”与“萤石云平台服务”两大板块。

硬件产品方面:

萤石针对差异化的家居场景,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以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机器人为核心,打造了“4+N”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

例如,在居家安全方面,有智能家居摄像机、红外探测仪、门磁传感器、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视觉类和感知类产品;而在入户安全场景下,则有智能门铃、智能猫眼和智能门锁等产品。

2021年,其智能硬件销量已接近2000万台。

2021年,萤石在已有AI开放框架的基础之上打造了算法商店,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自主选择AI算法, 以快速定制家居或类家居场景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AI算法进行更新替换。

未来,萤石也计划逐步引入第三方开发的AI算法,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平台方面:

萤石云平台服务主要分两块,分别是“IoT开放平台”和“软件开放平台”。

2020年5月,萤石开始建IoT开放平台,发布了Wi-Fi模组、蓝牙模组和视频模组等多款模组产品,正式对其他第三方品牌的硬件设备开放接入。

这些模组包含了萤石物联云平台的接入协议、AI算法和安全程序等,合作厂家可以将这些模组嵌入到自家的智能硬件整机中,从而快速接入到萤石物联云平台,并由公司提供持续的设备接入和运维服务。

IOT开放平台之外,针对行业客户在复杂场景下解决方案的开发需求,萤石打造了软件开放平台。

该平台嵌入了智能控制、智能传感等IoT组件,以及视频监控、视频分享、音视频互动等可视化管理能力组件,软件开发者、系统集成商等可以利用萤石开发的 API、SDK、SaaS组件等技术工具开发SaaS层的应用程序,构建商超、工地、农场、社区等复杂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截至2021年,萤石物联云平台接入IoT设备达到1.59亿台,平台注册用户超过95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萤石开放平台注册的境内外行业客户超过20 万名。

3、线上线下联动,筹资发展新项目

萤石的产品分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销售。

线上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自营模式及线上B2C模式在天猫、 亚马逊、京东及公司官方商城等平台销售。

线下则分两种方式:一是开设旗舰店、体验店直接销售;二是开发了以电信运营商、房屋装修公司、系统集成商为代表的专业客户,通过后者触达消费者。

而对于此次上市筹集的资金,招股书显示,萤石将主要投资4个项目,分别是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新一代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萤石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为44.13亿元。

结语

萤石成立至今已过9年,从一个内部创新项目,成长为估值数百亿的“大公司”:业务覆盖国内外多数国家,营收净利连续实现快速增长。

此次上市,萤石将迎来新的征程。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oCrgkNUIPFgKJDlk.html#comments Tue, 07 Jun 2022 09:32:00 +0800
天猫精灵今天推出 Sound 系列,沉淀四年的智能声学有何不同?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gGslDxjExzWKdYJc.html

“用几千元买多个智能音箱,还不如配一套传统音箱听得舒坦。”
在后智能音箱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音箱应该是一扇一尘不染的玻璃窗,音乐和声音像光一样透过它,呈现所有声音最真实的、最原始的状态。

一个高品质的音箱,应该是频响曲线更平直(音染少)、更大的低音单元(低频量感更足)、辐射角度大(更广的听音范围)、额定功率大(更远的听音范围)、更低的总谐波失真(声音还原度高)等。

但是在现实中,极致的听觉体验与智能化技术成本之间,却有着天然的矛盾,一度成为智能音箱的珠穆朗玛峰。

从苹果Homepod高端产品,最终缩减到Mini款,华为Sound经历多次产品迭代,才逐渐形成声量,便可以看出难度。

 这本质是一场声学架构、人工智能、硬件、声学、审美等各方面实力的综合考验。

天猫精灵普惠款智能音箱,大多有超越价格的声音表现。

直到上周,其才第一次公布了来自哈曼、JBL、飞利浦等业界专家成立的精灵声学团队,也是这些专家成加入4年之后,首次对外公开精灵声学实验室(Genie Sound Lab)。

一周前,精灵声学专家对雷峰网在内的媒体,用盲听方式展示了与全球顶级声学机构波士顿声学(BostonAcoustics)联合调音后的声音表现,当时虽然要透过直播软件和现场收音两重声音压缩,仍能感觉低音与众不同。双方联合调音的Sound系列智能音箱,主打极致低音与精准现场还原,今天开始预售。

雷峰网第一时间体验了天猫精灵Sound Pro。

1、高质量的声音体验如何判定?

从雷峰网的天猫精灵Sound Pro开箱体验看,它目前满足了一款高端智能音箱应有的期待。

外形神似春笋,黑色与各类家居都较为百搭,机身采用了飞织网布进行包裹,按键区域在机身顶部,形似飞碟,金属材质,配置了灯带,质感十足。

小编立马来了一段音乐初体验。鼓声输出自然而饱满,能够感受到鼓声的深度和弹性,环境低频包裹饱满,轻快类音乐的鼓点有层次感,细节也清晰自然。主打低频,但低频声音没有掩盖音乐本身,这对于强调低频的产品来说极为难得。智能灯带会跟随音乐闪烁,音乐节奏感和律动感非常强。

空间感上,360 度环绕设计,在摆放位置上的影响降到了最小。音质表现到位,内容资源非常多,市面主流音乐平台内容都有,另外还有电台、有声内容和以及儿童学习资源等。

初体验,小编最想详细聊聊的还是低频音质。

低频:音频的支柱

先讲讲一款高端智能音箱的核心之一:音质。

音质对于音箱意味着什么?如同饭店的饭菜。

尽管在智能交互上折戟,但苹果HomePod的工业设计和音质表现迄今为止无人可超越。

判断音质的好坏有一套客观和主观的科学方法,有几大指标:灵敏度、频率响应、指向性以及失真度等。1、频率响应:是给扬声器输入一个恒定的电压时,扬声器产生的声压随频率变化。

它的作用在哪?与眼睛只能看到特定波长的光一样,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KHz。

所以理想的频率响应应为20Hz~20KHz,这样就能完全呈现全部音频,但现实上几乎不可实现。一般的扬声器频率响应在100Hz-120KHz,这意味着大多数的扬声器都存在低频缺失。

2、指向性:高频指向性强,而低频指向性弱,相当于声音会向360度方向辐射。举个例子,你也许经历过生活中,当音箱没有正对自己,对中高频声音的感知会更迟钝。

3、失真度:顾名思义,即不能完整、逼真地呈现原本的声音。失真会破坏原来高低音响度的比例,改变原声音色。目前,低频失真是导致唤醒失败的重要原因。

发现没,衡量音质的几个核心指标都与低频有关。目前音频产品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低频听感。

所以低频是一栋房子的地基,地基不好,房子修得再高也是无用功。不夸张地说,低频决定了整个音频的基调和节奏,是支柱般的存在。

与高频相比,人脑对低频并不敏感,但生活中大多数声音都处于中低频。

目前不少智能音箱在低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要么,低频不足,声音干瘪,听起来拖泥带水,或沉重,或松软等。

要么,低频过量,渲染自己的“超重低频”,为了还原低频的震撼,刻意进行低频增强,但实际听感如地震般,让音乐被扬声器本身声音掩盖,声音会产生闷布、浑浊感。

好的低频效果应该是清晰而精准的,干净而结实的,每一个节奏都能被分辨。

如何在保证低频声波被人耳感知的背景下,不干瘪、不浑浊,清晰还原声音,是业内面临的挑战。

天猫精灵声学实验室负责人汪涛看来,干瘪的其中原因之一是腔体的容积不足。

一般而言,音箱箱体容积率越小,低频谐振频率越高,音箱下潜不深。音箱容积越大,低频下潜越深,低音谐振效果越好,低音延展性越强,即人脑感官的更好听。

但另一方面,太大容积率会强行拉大低频下潜深度,减少扬声器的中低频量感,从而使低音有气无力,变薄,此外,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也会更高。

如何理解?前文提到,低频的声音会向360度方向辐射。一只青蛙在500ml的玻璃瓶中的叫声和在5L玻璃瓶中的叫声相比,后者的感官更好。

如何平衡且能最大程度还原极致低音的震撼之感,是天猫精灵四年来探索的问题。

天猫精灵在Sound系列中,应用了天猫精灵小体积大音腔的独家专利技术——智能一体腔,内部称之为“猫腔”。

这并非一体腔技术首次露面,智能一体腔诞生始于方糖,当初其99元的高性价比,覆盖极广的用户范围,随之而来的是极广的音乐品类,这意味方糖需要做到满足各个频段的音乐类型播放,且不损害声音,同时兼顾成本。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尝试,为此天猫精灵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关乎听觉享受度、清晰度的极致低音考虑在内。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架构设计是底座,也是重中之重。

 于是,经典款方糖的结构设计上,放弃了前壳分件设计的“卡扣+螺钉”形式,创新地采用了自动化高的点胶工艺,如此既保证了音箱的低频震感,又让组装效果更和谐,并在当年一举成为业内首款无缝隙音箱。而此次将问世的高端智能音箱,团队更是在声音体验上吹毛求疵。

以架构再生为例,声学的经典架构诸多,包含声学电子架构、声学软件架构、声学结构架构等等,为了确保每一架构的智能声学效果达最优状态,他们深入行业、了解用户需求、创新技术、研究竞对。

硬件团队在方糖一体腔的基础上,为了升级极简架构,在多系列产品中反复实验,形成智能声学发展框架。最终他们将同体积音箱的容积率提升了29%,据悉新品的音腔容积会达2700CC,即便与同体积的传统蓝牙音箱相比,都属于“天花板”级别的超大音腔。

在天猫精灵的智能声学闭门会上,现场播放了一段检验低音的音乐。

音乐响起的瞬间,鼓点具有让人精神抖擞的质感,震撼而宽厚,中低频时,声音错落有致,张力十足,当音乐在急促与舒缓间流动时,过渡平缓自然。曲毕,鼓声的澎湃与恢弘犹在耳边,临场感非常强。

  • 均衡器的智慧

音乐通常由多种声音组成,各种乐器、人声等,不同声音的频率、信号强度不同。

如何让各个频率的声音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从而达到整体和谐,就需要均衡器出马。

均衡器,简称EQ,是一种可以调节各种频率成分电信号放大量的电子设备,通过调节电信号补偿扬声器和声场的缺陷,补偿和修饰不同频段的各种声源,同时调节某个频段时不影响其他频段。

一句话总结,提高音箱系统的音质和总体性能。

优秀性能的EQ调音能够巧妙地还原同一音轨中多重乐器、人声等。

均衡器的调节并不简单。比如,超低音的多度提升会让音乐浑浊、发闷;低音提升不足时声音单薄,过度提升明亮度下降,鼻音加重;中低音不足时,人声显得无力,被音乐覆盖,过度提升低音会变生硬,如果存在混响,声音清晰度会严重受损。

中音调节不足时声音模糊,过度提升则会产生电流声;中高音不足时声音穿透力不够,过强语言会被淹没。高音过度提升会影响声音层次感,短笛、长笛声音突出,同时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极高音过度提升声音刺耳不自然。

声性能测试上,一个完美的音箱,应该在各个频段都具备饱满、平直的特点。通常EQ调音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软件,也需要专业人士,需要极强的声学、心理声学知识和经验。如今业内非专业人士对EQ的使用,一定程度使得EQ效果参差不齐。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过度渲染。

天猫精灵一直致力于打造不包浆的均衡器,还原音乐本质的情感表达。

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既要根据用户个人喜好对音乐风格进行定制化的智能调音,又要兼顾不同音乐、不同播放设备的声量大小。

这意味着智能EQ要在保证极致低音体验下,综合平衡音乐风格、播放设备、个性偏好等多重要素进行多重EQ调音。这并不是堆料思维、八爪鱼逻辑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天猫精灵拒绝过多配置EQ模式,采取了简单的四种模式仅做适度渲染,让三频均衡,低音浑厚有力,中音温润细腻,高音清澈通透,确保精准还原音乐细节。

另外,智能EQ还秀了一把肌肉,额外提供了1040个智能动态参数,满足多元个性化需求和不同曲风偏好。

此外,根据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反应不同,天猫精灵的智能EQ将与AI识人等技术结合,个性化定制音量大小。

比如听书适合增强人声的频段,而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则需对音频内容进行智能分析并利用分类算法进行学习归类,对应给出N种EQ设置的声音音效。而这就涉及到我们下一个话题,智能交互了。

2、什么是最关键的智能感?

高品质声学体验,需要的不仅仅是声学,更需要智能。

在智能音箱体验层面,一直存在的语音交互技术难点大致有四:

鸡尾酒会问题:即在有多个声源背景下分离语音问题;

语音唤醒:最直接的是唤醒效果不佳;

回声消除:要和智能设备的音箱效果之间平衡;

音箱与麦克风距离噪音和混响:高灵敏度麦克风SNR降低家庭场景中的墙壁反射形成的混响。

为突破这四大难题,天猫精灵为这次智能音箱新品,打造了两大智能方案:基于音乐推荐的AI识人交互分发引擎和猫耳算法。

  • 为了千人千面的体验

音箱应用最广泛、最核心的场景是家庭。音箱的首要功能是听歌,但目前横亘在用户听歌体验最大的障碍,是音乐APP的版权问题,用户需要下载多个APP,甚至每次听歌,需要逐个APP寻找。由此带来的体验割裂感。

天猫精灵为此推出了新一代平台聚合方案,支持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实现多平台无缝切换。但这仅仅是体验升级的第一步。

家庭天然具有多人的特征,听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喜好上千人千面。

“比如老爷子们喜欢听京剧,年轻人喜欢听hip-hop,随机点歌,很可能不是自己想听的。”天猫精灵人工智能部总经理姜飞俊表示,音乐算法的推荐能不能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才是提升体验的核心。

在交互体验上,天猫精灵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音箱对用户及不同场景和时段的喜好具备认知?

天猫精灵打造了AI识人交互分发引擎,即识人听曲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家庭中的不同用户,自动推荐用户喜欢的歌曲,听到更多意料之外的好音乐。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三个步骤:用户识别、场景识别和服务表征。

 首先需要极强的语音识别技术。确认用户首先需要进行语音辨认,从多人中确认说话人,再进行语音去人,判断语音是否由目标说话人说出。

语音技术,最大的难题是抗噪性,环境噪音和混合说话人对识别有干扰。

作为AI领域绝对头部,阿里基于全球领先的声纹识别技术,天猫精灵曾率先在音箱实现声纹支付,技术、安全能力均为金融级别,在生活场景,更是得心应手。

第二步进入场景识别。

这一步考验的是大数据分析能力,后台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来推测当前用户的需求,比如用户习惯早上7点半起床后听5分钟歌,再听新闻,天猫精灵后台算法自动检测到用户的生活规律,在播放万5分钟歌曲之后,会自动提示用户,是否继续放新闻。

第三步服务表征是交互方式的延展,基于对用户和场景的综合理解,自动推荐最优服务给客户。根据用户是何种音乐平台的高级会员,自动推荐该平台的高品质音乐。

  • 为轻松唤醒、回声消除、降噪诞生的猫耳算法

即将发布的高端智能音箱,音质好、音量大,对语音交互的要求也更高。场景识别引擎解决了鸡尾酒会问题,猫耳算法大刀阔斧地向回声消除、声源定位和降噪进发。

何为「猫耳算法」?顾名思义,具备猫的灵敏与方向感。

第一个需要对付的,是唤醒困难。

首先,音量大也意味着扬声器功率很大,使得扬声器的非线性增加,这直接导致唤醒困难,“调大音量后,扯着嗓子喊,音箱没反应”也是绝大多数音箱存在的问题。

声源定位上,传统获取声音的方式其实是声学检测,而非人声检测,声学模式下噪声只能有一个方向。天猫精灵意识到这个本质问题,增加了唤醒词信息,如唤醒词的边界、唤醒词上每个频点人声的比例,将语音特征与声学特征结合,提高最终的寻向准确率。

其次,每一首歌的默认音量不同,当扬声器功率大的背景下,音量的不一致会被放大,于是,上一首歌的音量,放到下一首时,音量要么突然变大,要么突然变小,用户要么随时随地调整音量设置,要么忍受大小不一的音量,听歌体验非常糟糕。

针对大声量场景,猫耳算法能让音箱即使处于最大音量播放歌曲时,用户只需要用正常音量就能够轻松唤醒。同时,天猫精灵还针对不同音量的歌曲,增加自适应环节。再来谈谈回声消除。传统的回声消除算法,主要通过线性滤波器,去掉音箱本身的线性回声。

天猫精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NAC模块,通过深入学习的方法,消除音箱的非线性回声,再综合利用人声和非人声之间的差异,消除非线性回声。

最后,在降噪上,天猫精灵在传统的多麦降噪方案上,增加了噪声识别模型,能够准确的区分人声和非人声,从而整体提升整个降噪的效果。

3、好音质为什么那么难?

8年前,一款Echo横空出世,颠覆人们对音箱的想象,让智能音箱从一个边缘产品,走到生活的中央。

几年间,中国品牌频频崛起,经历过2年激烈「百箱大战」,价格战极大刺激了消费者的尝鲜欲,初步完成了智能音箱的市场教育目标。

而后,智能音箱承载整个智能家居的想象,功能、场景不断被开发,属性也不断被叠加:玩具、工具、助手、智能管家,反而忽视了音箱的本位。野蛮生长后,市场回归理性。

除了版权、内容资源上的欠缺,最核心的要数AI互动体验感初级,低门槛的技术服务能打开市场,但难以长久留存用户。

当初代智能音箱以「尝鲜」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后,并不畅快的体验感,让企业和用户都开始思考智能音箱的本质:未来到底应该以何种形式存在?

是的,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在渴求一款真正的高端智能音箱。

当品牌格局确立、产业链日趋成熟,高性价比的智能音箱打响市场认知,高品质的智能音箱开启用户体验。

无论何种功能、何种身份、何种使用场景,智能音箱的本质离不开两个东西:AI所代表的的智能交互,与声学所代表的音质体验。

6年前,苹果的HomePod几乎要成为高端智能音箱新的主宰。即使拥有当时不错的室内音质表现,但过高的定价(最初售价349美元),过于智障的语音交互,以及封闭的生态,让HomePod最终成为历史。

2021年3月,在苹果正式宣告HomePod搁浅、主打更低价的HomePod Mini后,中国企业开始发力,高端智能音箱的追赶此起彼伏。

其中华为、小米的最为瞩目。一个品牌影响力强大,一个市场用户数量庞大。

首代Sound X市场反响平平,2021年7月,华为发布了2199元的新一代Sound X,帝瓦雷联合设计,新增幻彩光随声动和鸿蒙分布式操作系统,一度成为唯一值得购买的高端智能音箱。

但华为第三代Sound超2000元的定位,号称万元音响级别,但实际体验上与同价位段的哈曼卡顿琉璃3,后者在低频下潜上极其优秀,对比之下Sound X稍显逊色。2199元的定价也存在一定的品牌溢价。

紧接着8月,小米以「小米首款高端高保真智能音箱」产品描述拉足悬念和预期,结合当时的市场语境,在用户视角,这将是一款对标苹果的 HomePod、华为 Sound 系列的高端智能音箱,但最终定位为高端旗舰型的小米Sound售价499元,主打小巧外形和高音质,支持UWB一指连技术。

小米以499元的价格,开了一个好头,但并不完美,尽管音质上有一定提升,为了平衡高端和价格,不可避免会出现为了节省成本,在音质上有所牺牲,只能是入门级的高端智能音箱。

在华为、小米以联名海外品牌发新之后,国内一度没有再次进攻高端智能音箱的企业。

不夸张地说,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高端智能音箱能完全满足中国用户在交互、音质和价格的多维需求。

高端智能音箱,不仅仅是堆料,背后是智能与音质的高度融合,音质要回归音箱的本质,而AI需要在基础设施层、技术研发层和基础应用层进行不断的深入、优化才能逐渐走向完美。

一年之后,为什么天猫精灵更明确提出自有的「智能声学」体系?

查了天猫精灵智能声学专家们的背景,天猫精灵声学实验室卧虎藏龙,团队声学成员平均有13年声学设计经验,来自哈曼、楼氏、AAC、飞利浦等全球知名公司。

以实验室负责人汪涛为例,13年声学行业从业经历,曾在哈曼、Tymphany、先歌国际等一线音频公司任职,参与过Harman/Kardon、JBL等口碑爆款音箱的声学设计工作。

 一个行业热知识,哈曼“金耳朵”认证测试100%正确率通过level14,而全球范围内通过人数屈指可数。

进入天猫精灵声学实验室的一项硬指标,所有人都需要经过金耳朵认证。这个已建设4年的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有20多个声学实验场地,拥有数十项智能声学相关专利。

其实,这并非他们的技艺首次亮相,据悉,该团队已支撑了200多个AIoT品类,近千款产品的声学设计,这其中也包括了天猫精灵智能音箱,车载精灵、机器狗、眼部按摩仪等等。波士顿自不必多说,全球顶级声学机构,在声学领域纵横40余年,是北美高端家庭音箱领域的王者。

经典架构上,有波士顿声学40年的扬声器设计、腔体设计经验,HIFI声学的调试上深厚积累。据悉,这次其在中国境内首次与企业基于智能音箱产品进行深度联合调音合作。

双方的合作并不限于某个发声单元的采购,也不是单纯的品牌授权,而是在最根本的基础声学表现上,融合经典音箱架构,并加入到智能声学的研发过程中。为确保音效体验,智能音箱面世前,想必会经过过双方软硬件团队测试、金耳朵测试、多轮用户内测的反复、多维测试,时刻关注用户反馈并实时改进。

智能声学时代 

其实拆开高端智能音箱最终为人服务这一母题,天猫精灵专家还与我们分享了,全球智能声学未来的四个方向:

1、经典架构再生。智能音箱回归听感本质,好看之外,更要好用。

2、专精特定音乐类型,电子音乐(Elektroncore)、情绪摇滚(EMO)、重金属(Djent)等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心头好,围绕新音乐类型进行定制化调音。

3、环境感知的自适应能力。近耳、定向、空间检测等技术持续提升,以近耳技术为例,目前TWS耳机降噪成为标配功能,但部分人佩戴时间过长会产生不适,通过局域声场控制等方式在不佩戴耳机做降噪成为未来探索方向。

4、创新发声单元材料,探索极薄的发声器件、柔性器件、传感器等新的材料。

说白了,就是从声学架构、音乐音质、智能技术、创新材料各方面,打造极致的声音体验。

正如我们此前体验的专利点,从音腔硬体到EQ算法,整个音频链路上,都需要通过智能声学标准,达成更优的选择。天猫精灵Sound系列最终在618期间发售仅仅1299、699的价格,似乎也让人更加认同,持续专注技术沉淀的价值。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gGslDxjExzWKdYJc.html#comments Thu, 02 Jun 2022 12:24:00 +0800
智能门铃、EZVIZ Connect等新品上市,萤石「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再进化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aXukqwEZhHy5V7ZL.html  3月18日,萤石智能家居2022春季发布会在线上召开。

本次发布会以“智家新生,萤领未来” 为主题,会上发布了无线电池摄像机、智能门铃、视频锁、玲珑面板、Wi-Fi6全屋覆盖方案等产品,以及新一代智能中控屏SP4,并通过面向未来的EZVIZ Connect技术、AI by EZVIZ方案,升级萤石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旨在为消费者打造智能家居环境。

“4+N”添新成员,解决方案再进化

雷峰网了解到,围绕智能家居的多元化场景,萤石打造了“4+N”的产品体系,其中,“4”代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四大类核心产品,对于打造智能家居生态起着基础性作用。

具体来看,智能家居摄像机能为用户提供以可视化安全为基础的关爱、沟通、分享等服务,并且,基于在电池类产品上的技术积累,萤石已经有了较为齐全的电池产品线布局。

本次发布会上,共有5款电池类新品亮相,分别为:室内全无线电池相机马卡龙Mini版CB2和极致灰版EB2、室外电池云台摄像机CB8、室外电池4G筒机白色版CB3和极致灰版EB3。5款产品均具备无需拉线、安装便捷、维护性好、部署快速扽特点,而值得一提的是,CB3和EB3支持4G网络,采用eSIM,可以适用于房车、装修看管等不便取电取网的场景。

 

智能入户方面,萤石发布了智能门铃白色版CP3和极致灰版EP3。

 

这两款产品采用雷达技术替代PIR技术,搭配了人形识别算法,可以更精准、敏锐地感知门口环境。外观方面也更为小巧,配备2600mAh电池,功能则继承了上一代产品的所有特性。此外,EP3支持IP65防水防尘,适用于别墅、自建房等场景。 

另一款智能入户的新品是「萤石北斗星视频锁DL30V」,该产品集2K超清、162°超广视角、门铃可视通话、AI陌生人检测、全自动开关锁、离家一键布防、畅联智慧屏等7大星级功能于一体,设计风格偏简洁,能够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萤石还发布了新一代Wi-Fi6全屋无线覆盖方案,提供高速率,无死角的全屋无线覆盖,为全屋智能提供网络支撑。

“拍一拍”解锁新玩法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人机交互显得格外重要。萤石通过对控制类产品的更新,大幅度提升了消费者控制智能家居的便捷性,让交互更容易、高效。

会上发布的新一代智能中控屏SP4,该产品具备集中交互设备统一管理能力,集智能语音助手、网关主机、告警提醒、家居控制、全宅视频通话、灯控开关、背景音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最大程度上简化了操作过程,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并且,SP4首创了“拍一拍”功能,用户只需要轻拍一下屏幕,即可进行开关灯或是场景模式的触发控制。例如“拍一拍”即可开启回家模式、起夜模式、电影模式等,并且,这些场景的触发形式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智能家居使用体验。

在室内智能产品方面,萤石还带来了“玲珑系列”智能面板、智能插座以及多功能温控器,照明调光器、智能电机等全新的控制类产品。

除了SP4,萤石还发布了一款集成了社区与物业、入户与家庭交互功能的10寸智能中控屏SP10,来构筑社区、物业与家庭的多维连接。

EZVIZ Connect技术& AI by EZVIZ方案

在萤石看来,智能家居不应只是智能技术和智能单品的堆积和连接,更应该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此,萤石发布了一款面向未来的IoT设备互联互通技术——EZVIZ Connect。

 

EZVIZ Connect支持搭载在Wi-Fi、ZigBee、蓝牙智能设备上,萤石及其生态伙伴的智能单品都可以通过EZVIZ Connect技术实现有机联动。

具体看来,EZVIZ Connect具备四大技术特性:去中心化、闪电协同(多设备协同)、一键替换(设备迭代)和隐私数据保护。EZVIZ Connect技术为数量众多的智能设备和工作场景打下基础,能够容纳和管理更庞大的数据内容,并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打破了设备边界,将为用户解锁更多的智能体验。

另一方面,萤石一直坚持通过AI算法赋能用户的智慧生活,拥有包括以图像识别为核心的诸多AI技术,其中跌倒检测、宠物识别、车辆识别、表情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萤石生态内,通过AI技术加持,萤石让很多传统设备变身成为智能设备。

此次,萤石围绕AI技术推出了全新的AI by EZVIZ解决方案,重点展示了在声音识别,行为分析等领域内的一些新突破,希望通过行为分析让场景进化,持续丰富用户智能家庭场景体验。

未来,萤石会将EZVIZ Connect及AI by EZVIZ这两项先进能力全面开放给合作伙伴,希望通过技术能力的输出,携手行业,创造更多互联互通具备未来智慧的智能家居产品。雷峰网雷峰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aXukqwEZhHy5V7ZL.html#comments Fri, 18 Mar 2022 21:18:00 +0800
小度科技获 B 轮融资,估值达 330 亿元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YHaxIIGKft8WAyfP.html 雷锋网消息,8 月 24 日,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业务(以下简称“小度科技”)已经完成 B 轮融资。小度科技此次融资后,投后估值达 330 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方面并未公开本次融资的投资机构。截至目前,小度科技已进行了三轮融资,其中战略融资和 A 轮融资发生在 2020 年 9 月、2020 年 11 月。

对于新一轮融资的完成,百度方面表示,这将对小度科技自身发展,以及进一步建立更多元的战略生态体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小度助手已经应用在包括智能家居、随身设备、智能车载三大场景中,应用产品覆盖智能音箱、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多类硬件。

近年来,小度科技也在不断扩展硬件品类,接连发布了 TWS 耳机、小度智能学习屏、智能中控屏、定位年轻人的“添添”旋转智能屏等。

就在本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发布其首款电视产品“小度智能巨屏电视 V86”,正式进入电视赛道。据景鲲透露,之后小度还将带来家庭场景下的其它硬件产品。

景鲲曾向雷锋网等媒体表示,小度科技融资得到的资源将会做新品牌,研发新产品。

事实上,小度内部也有一套成型的产品规划架构,即“1+X+Y”。其中,“1”是小度助手,即小度语音自然交互系统,这是小度以软件平台为中心发展的核心。“X”是交互类硬件,只要和用户有交互的产品都是小度的触点,包括电视,音箱,手机,还是耳机、平板等。“Y”则是生态层,是智能家居 IoT 层。

对于小度进入全屋智能的野心,景鲲并未掩饰,“小度的野心不止那么一点点,我们的工作有点像装在口袋里,一个一个往外掏的时候才能让大家感觉到”,景鲲坦言。

除了在产品层面扩大了可能性,小度科技此轮融资还存在另一层次的意义。

自 2020 年 9 月小度科技独立融资以来,小度科技就已经开始走上了独立上市之路,而此次的 B 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也在宣告着小度科技离独立上市更近一步。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YHaxIIGKft8WAyfP.html#comments Tue, 24 Aug 2021 19:55:00 +0800
小度做全屋智能,从“屏”开始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x7E1wC9272rSRkX4.html “全屋智能”,可以称得上是小度 2021 年对外交流的高频词。

上半年,小度宣布了全屋智能业务,并发布了一款智能中控屏稍稍试水。进入下半年,小度已不再满足智能屏在家庭中的交互。

在 8 月 18 日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发布了首款电视产品“小度智能巨屏电视 V86”;这是小度进军电视业务的开端,但对小度而言,其野心不止于此。

从“屏”开始布局全屋智能

“小度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就是有屏幕的智能音箱,我们认为,以语音为突破口的多核自然交互形态将来会渗透到各种各样的产品里面去。”

智能电视,正是小度向多样产品形态渗透的尝试之一。

在“百度世界2021”大会上,“小度智能巨屏电视 V86”正式亮相。据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 CEO 景鲲介绍,小度智能电视 V86 支持全语音操控,配备 4K 高清、双 120Hz 高刷屏,搭载升降式 AI 摄像头,支持视频通话、远程监控等功能,可实现“小度智能屏-智能电视”之间跨设备影音流转。

此次电视新品的首发亮相,标志着小度正式杀入电视赛道,于此同时,小度智能硬件版图品类也再度扩张——从智能屏到中控屏,再到电视屏幕。

在景鲲看来,从有屏幕的智能音箱,拓展到大屏智能电视领域具有场景延伸优势。作为小度的首款电视产品,小度智能电视 V86 从立项到推出,仅用时 9 个月。

“这款电视是我们和创维共同研发的,在创维硬件能力的帮助下打造小度电视的硬件底层能力,并在这个底层上加入小度”,景鲲向雷锋网等媒体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小度和创维还有另一层合作关系——百度投资了酷开,酷开系统融入了小度语音交互能力。

不过,景鲲表示,小度智能电视并没有采用创维的酷开系统,而是采用和小度智能屏产品的同一套系统,由此也才能够实现电视与智慧屏之间能够联通。

通过“屏-屏”互联,小度正逐渐勾画出理想的智能家居愿景。

“我对未来的判断是,家庭里面屏幕无处不在,卧室,洗手间,厨房里都会有越来越多屏幕出现”,景鲲表示,“我希望小度成为每个屏幕背后的能力支撑者,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的声音”。

小度的 IoT 野心

事实上,小度在全屋智能上的探索,早在去年就有迹可循——在 2020 年秋季发布会上,小度科技公布了独立融资后的首个战略,即「一屋一屏」。

当时,景鲲同样提及未来世界里的屏幕将会无处不在,用户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进而,单一的视觉交互将不能够满足需求,用户需要的是双向的、多模态的交互。

进入 2021 年,小度明显加快了全屋智能的布局,从中控屏到智能电视,小度不断在扩充家庭硬件品类。

不仅如此,小度还瞄向了家庭中另一重要的应用场景——即家庭教育场景。

2020 年,小度开始进入教育硬件赛道,接连推出了小度教育智能屏、小度智能学习平板等,今年世界大会上也带来了新的教育硬件新品——小度词典笔。

于此同时,景鲲还计划在 2021 年将小度全屋智能的旗舰店开到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不过,当问及目前线下实体店的近况时,小度方面并无给出具体数据。

从互联网厂商布局智能家居的步伐来看,小度的入局时机,显然已落后许多。不过,景鲲并不这么认为。在采访中,景鲲用“刚刚好”形容了小度的进场。

景鲲表示,小度布局的方法和其它厂商不一样,小度最早是酒店集成全屋智能场景开始渗透。“通过酒店的全屋智能系统对用户的培养,我们觉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了全屋智能,从时间点来看,现在刚刚好”,景鲲说道。

另外,从行业层面来看,景鲲表示,智能家居状态起起伏伏,经过了几个高点和低点,智能家居渗透率一直起起伏伏,体验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如,初期的智能家居要求家里要有 DIY 选手,能够把家里东西搞清楚、匹配好,这是很烧脑的过程,极少用户有那么多时间把这些问题研究很透,这也就就限制了普通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

同时,景鲲认为,目前全屋智能的发展比较缓慢,后装市场存在局限性,大部分用户停留在部分智能阶段,无形减缓全屋智能的渗透。

“全屋智能不是一个快速催熟的市场,而是慢慢迭代、培养的市场,从这个角度看,全屋智能还有好几年的发展才能布局实现”,景鲲说道。

在这期间,小度正一点点展露出自己的野心,对此,小度并无遮遮掩掩。

“小度的野心不止那么一点点,我们的工作有点像装在口袋里,一个一个往外掏的时候才能让大家感觉到”,景鲲坦言。

那么,小度的下一个触点,将在何处?

小度的智能产品规划主要依托“1+X+Y”的产品架构而来。其中,“1”是小度助手,即小度语音自然交互系统,这是小度以软件平台为中心发展的核心。“X”是交互类硬件,只要和用户有交互的产品都是小度的触点,包括电视,音箱,手机,还是耳机、平板等。“Y”则是生态层,是智能家居 IoT 层。

最后一问,你认为小度下一个拓展的硬件品类,会是什么?

雷锋网雷锋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x7E1wC9272rSRkX4.html#comments Fri, 20 Aug 2021 11:08:00 +0800
绿米眼中的智能家居:一种生活方式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io57Wp2RA8HSeyDq.html 智能家居,究竟是什么?

在常见的理解中,它可以是一个名词,或者是一个产品概念,或者是一个技术场景……但在绿米联创 Aqara 的理解中,智能家居更贴近于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点,在绿米的最新动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就在近日,绿米联创在广州太古仓发布全球首个物联网 2C 与 2B 的全场景体验中心——Aqara Home 城市体验中心。

对此,绿米联创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游延筠表示:“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作为 Aqara 品牌永恒的发展追求,我们一直把重新定义全屋智能未来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作为企业在全场景智慧化数字生活浪潮中持续领航的核心动力。”

(绿米联创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游延筠开业致辞)

据了解,Aqara Home 城市体验中心落座于广州珠江畔创意园,总建筑面积 442㎡,共设置有 2 层,6 大全屋智能体验区。结合消费者生活习惯,该城市体验中心打造了场景格、体验间、生活化活动空间、Lounge bar 等沉浸式智能场景。

从视觉观感上来看,Aqara Home 从颜色的运用、区域的分布,还是场景道具的设计,都颇具美感,像一件艺术品,意在传递 Aqara 新的生活方式——从产品发展的角度,这也是绿米在线下门店布局上的一次崭新尝试和重要节点。

实际上,绿米 Aqara 是最早布局线下体验店的智能家居企业之一,它最早于 2017 年就在深圳开通了第一家 4S 体验店。截至目前,Aqara 已经在全国开设了 600 多家线下体验店,覆盖全国 300+ 城市,服务超过 20 万中国家庭。

在开业现场,雷锋网也与绿米 Aqara 的一位线下经销商进行了深入交流。

该经销商表示,之所以选择与绿米合作,有一个原因是绿米没有坏库存积压的忧虑,因为一旦经销商这边的产品出现问题,都可以无条件免费换新。

该经销商表示,虽然目前绿米的产品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其产品从方便性、价格方面来说,都比较有竞争力;同时,绿米的产品与小米体系合作紧密,已经形成较为统一的风格。但该经销商也强调,在绿米与小米的合作发生变动的情况下,自己也会大概率持续与绿米的合作关系。

对于此次发布的 Aqara Home 城市体验中心,这位经销商表示,自己更为关心的是绿米下一步的智能家居布局,以及智能家居整体的发展趋势。

他还认为,从线下门店的反馈,智能家居并不是一个刚需,但是它的确可以满足部分人的需求,尤其是人在家庭生活场景中的一些问题;目前这个市场空间并不是得到了充分填补,还有五六年的成长空间,这也是智能家居类企业的机会。

这位经销商还告诉雷锋网,他的下一家智能家居门店正在装修中,很快就会开业。

在雷锋网看来,Aqara Home 城市体验中心的开业,一方面可以视为绿米在智能家居线下的另一个重要布局;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智能家居领域也正在脱离单独的技术场景概念的维度,越来越强调线下的商业化落地——在这一点上,绿米相对来说是走得比较快的。

而对于整个智能家居领域来说,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之后,整个产业已经从机会遍地的蓝海渐渐转化为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而如何让相关技术和产品通过各种方式快速走向消费者和用户群体,已经成为相关企业继续发展乃至生存的一个关键点。

毕竟,只有当潮水褪去之后,才会知道是谁在裸泳。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io57Wp2RA8HSeyDq.html#comments Mon, 26 Jul 2021 22:54:00 +0800
美的云上战事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p6jgIl7WZwNESZeD.html

作者 | 王金旺

未来家电会是什么样?

这是所有家电厂商都要面临的一个终极问题。

2014年,美的着手构建的智能家居系统M-Smart正是希望可以在这件事上更进一步,不过,当时的M-Smart本质上解决的还是「连接问题」——如何让家电像手机、电脑一样连接上网。

而连上网后的家电应该有怎样的新应用,当时的美的还没想好。

直到2016年底,美的内部秘密立项了一个新项目,开始挖掘家电联网后的实用价值,联网家电开始走出“裸机”时代。

家电上网后……

2014年前后,智能硬件在国内已经悄悄萌芽,大潮之下,传统家电厂商纷纷为家电设备加入WiFi芯片、嵌入联网模组,智能家电概念不胫而走,一度成为家电圈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这一年的3月10日,美的在佛山召开了一场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发布会,会上,时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蔡其武对外公布了美的在智慧家居领域的“1+1+1”战略构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 

蔡其武当时表示,“美的集团将由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变为一家智慧家居创造商。”

美的智能家居转型故事由此展开。

M-Smart是什么?

具体而言,当时的M-Smart主要包括三个核心产品——WiFi模组、美居App、云服务,这三个核心产品构成的M-Smart其实也是美的IoT平台的雏形。

最初,M-Smart和当时涌现出的诸多IoT平台一样,主要解决的是「连接问题」——让家电能够像手机、电脑一样连上网。

随着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等IoT平台的搭建、推广,在随后几年里,IoT平台的设备连接量一直被视为平台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百万、千万、数亿……,据小米2021年Q1财报数据小时,小米IoT平台设备连接量达到3.51亿。 

对于美的而言,设备连接量并不是当时最棘手的问题,在美的推出这类能够上网的智能家电后,很快遇到的是另一个问题:

这样的智能家电究竟能为家庭带来什么“智能”?

一款智能硬件要比传统硬件普遍贵200-300元,如何让用户买单,这是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经销商向美的提出的一个关乎销售根本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美的内部几经讨论,2016年,美的厨热事业部找到美的智慧家居提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能不能一起做一款云应用,将那些通过物联网采集上来的热水器数据利用起来?

这年年底,这一联合项目在美的内部正式立项,或许当时不会有人想到,这一项目的研发耗时将会超过半年。

拯救热水器

在传统家庭中,电热水器是一个“用电大户”,与此同时,电热水器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它是一个常运行设备。从技术角度来来讲,这就意味着连上网的电热水器会向云端持续、稳定地上报设备运行数据(例如,开关机、加热等设备控制数据)

正是基于这些源源不断的设备运行数据,2016年年底,美的大数据团队开始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刚开始我们想得比较简单,做了一个很大的数据模型,分析所有用户在什么时间段用热水频次高,我们做的初代产品的功能就是在用户最常用的时间段让热水器提前加热,不常用的时间段让热水器提前降温或关闭,”美的大数据产品经理杨光告诉雷锋网。

彼时,这款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为了解决电热水器用前需要用户提前加热带来的不便、同时又是在云端提供服务,因而团队直接将其命名为电热云管家。

不过,初代产品由于是将美的电热水器所有用户数据作为一整个数据集进行清洗、分析,最终分析出的是一个针对用户群体、而非个体的画像,这就使得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美的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随后的版本迭代中逐渐改善了这一问题——针对个体用户建立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据杨光回忆,这套个性化体系在 19 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起来。而迭代到现在,美的电热云管家已经对各类用户进行细致分层,利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热水服务。

不过,在最初项目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不是如何优化这一模型,而是跨部门形成的战线太长,如何在这样长的战线中进行有效协同就成了美的当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杨光告诉雷锋网,“虽然当时专门负责这一项目的只有3-4个人,但参与到这一项目中的部门却远不止我们一个部门。” 

首先电热水器是厨热事业部的产品,对这个产品进行功能共创,就需要与他们的策划、开发、测试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沟通;

其次,如果要分析建模并控制设备,那么这个设备的数据源需要经过美的 IoT 平台上传到大数据平台,再在大数据平台中经过各种清洗和建模,最终分析的结果,才能再次下发到美的IoT平台中的服务管理单元;

最终由服务管理单元下发功能指令到电热水器中。

春来暑往,美的内部围绕电热水器上传上来数据展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后,2017年6月,美的电热云管家正式上线。

不过,作为美的内部第一个此类产品,当时电热云管家只在两款机型上进行了尝试应用。

在家电领域,传统家电设备研发是以某一型号的产品为中心,所以最初软件类的新功能上线一般也都是直接跟着硬件产品企划、附在功能清单中的。美的当时研发体系还仍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中,新功能直接在插件页上进行更新还是后话。

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这一项目当时在美的内部还仅仅是一个创新项目,当时团队还没有把握将这一项目进行广泛推广。

杨光解释道,直到2019年,几经升级后的云管家才在电热水器产品体系中进行了全覆盖,甚至部分机型直接在热水器上加入了一键开启云管家的按键。

回看2017年云管家在电热水器上的上线更多还是美的在智慧家居领域的一次探索尝试,美的智慧家居总经理李强在这一年年底的发布会上也表示:

目前的家电智能化尚处于一个早期发展阶段,还没有对企业经营产生该有的价值,2018年要联动其他事业部,为企业经营继续赋能。 

尽管当时大家对电热云管家的上线心里都没底,但这一项目一经落地,还是在内部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在美的智慧家居战略转型大背景下,云管家一时成了美的内部炙手可热的“香馍馍”,李强“联动其他事业部”的想法也很快有了新进展。

向“学霸”靠拢

在学生时代,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个学霸,学霸周围总是会围着各种来请教学习方法的同学。

2017年,美的厨热事业部通过上线云管家将电热水器培养成了一位“学霸”,这让美的内部另一位“好学生”——空调开始坐不住。

当时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的智能樊其锋团队与智能电控张武军团队,找到了IT大数据的马群和简翱,几个人一合计,觉得美的空调有足够大的体量,足够多的数据,完全具备研发空调智能服务的先天条件。

当然,这对于大数据团队来说,其实又是一个全新的项目。

美的产品品类很丰富,每个产品服务的用户需求与场景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做每一个品类(云管家)时,都会先去理解它的实现与控制原理,梳理用户的每一个服务触点。以空调为例,因为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我自己才会注意到原来空调在咱们家中工作时,其实是一个内循环系统,之前我可能会以为空调的风是从室外来的。当然现在新风空调越来越主流,这类空调就是可以形成全循环的。

然后,我们还需要梳理用户使用空调的每一个环节,看每个环节中的操作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杨光告诉雷锋网。

空调之所以可以成为继电热水器之后配上云管家的设备,其实和它自身条件也不无关系。和电热水器相同的是,空调同样是家庭中的常用设备,日常都会保持插电状态,这使得空调同样是一个空调的设备数据同样处于持续上报状态,用杨光的话来说就是“空调的数据质量是比较好的”。

不过,二者也有不同之处。以空调为例,一个非常典型的用户场景是:

当我们满头大汗回到家中,会猛按遥控器,让空调调整到最低温度,好尽快凉快下来;

过了一阵,因为温度太低,一个喷嚏过后才意识到应该要将空调温度调高些,于是一通操作猛如虎;

过一阵又感觉到冷了,再调高温度...

如此反复后才能调整到一个适合长期停留的舒适温度。

这其实是人类条件反射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却也让我们颇受困扰。

 

在这一动态平衡过程中,每个人的习惯虽有相似,却又各不相同,而这类结构化数据的学习却又是人工智能算法、是机器学习最擅长的事儿。

在这之中,通过对数据模型进行大量的训练,再辅以日期、环境、用户喜好等标签信息,最终空调云管家在2019年横空出世,云管家的产品逻辑在美的第一大产品品类——空调上得到验证,甚至在随后几年里逐渐拓展出了云端节能、实时温风、五维一体微气候循环等功能。

在空调上得到验证后,云管家在美的内部的推广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20年底,洗碗机、壁挂炉等大电到电饭煲、压力锅、破壁机等主要智能品类,已经全部覆盖家电主动提醒服务;

2021年3月,美的洗衣机云管家类功能正式上线;

2021年5月,美的冰箱云管家正式上线;

……

据杨光透露,截止目前,美的已经有超过20个品类的产品搭载了云管家,各品类新规划的功能也将陆续上线。针对多个品类联动的云管家场景也在进行探索,未来的智能云管家将串联起美的一个又一个空间场景体系。

美的云上战事

2020年12月30日,美的集团进行了一轮架构调整,在这次架构调整中,新成立了智能家居事业群,此前美的IoT事业部一起并入到智能家居事业群,成为其中一个技术平台。而智能家居事业群与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并列成为了美的全新的五大业务板块。

「智能家居」这四个字在美的集团中的战略地位跃然纸面。

“智能家电是IoT技术在数字家庭领域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数字家庭基础能力之一,如今的美的已经突破智能家电这一层面,在向智能家居这个层面发展,”美的智能家居事业群智能场景研究部长王鹏告诉雷锋网。

美的此前搭建IoT平台、大数据平台,做智能云管家,都是在不断向智能家居方向发力。 

不仅仅是美的,近年来,包括海尔、格力、TCL、创维等传统家电厂商都提出了一系列物联网、智能家居战略,在向智能家居方向加速转型。

何谓智能家居?

相对于智能家电的单品智能化而言,家电厂商集中冲击的智能家居是对家庭空间智能化的一次抢位赛,在这之中,家电厂商之间的较量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本地设备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场景化部署;

  • 第二,“云”上的服务能力。

一些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将家电智能作为目标,美的只是将家电智能作为进入物联网赛道的入场券,只有家电变得更加智能后,我们才能在这之上搭建更丰富的应用。

在此之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多产品协同构建场景,让用户的体验不再局限在产品本身,而是家庭空间的整体体验。

这是王鹏对摆在美的面前的智能家居这场硬仗的理解。

在这样的逻辑框架中,无论是设备体验,还是场景体验,主动智能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指标。

要真正实现主动智能,不仅要将云管家嵌入到更多设备之中,还需要基于设备、基于场景在云端提供更加精细化的AI技术支撑、提供更丰富的能力。

如果我们下班回家想要拥有更舒适的温度,就需要空调懂得我们的使用习惯,能够自动适时调节室温;

如果我们洗澡时想要拥有更畅快的体验,就需要热水器懂得我们的使用习惯,在水量、水温上能够自动调节;

……

如果说云管家是美的的一次破圈尝试,它开启的正是美的的云上战事。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p6jgIl7WZwNESZeD.html#comments Mon, 12 Jul 2021 17:07:00 +0800
再造绿城 | 地产科技战 ②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R1vXnQ8gdzi6wjmv.html

从钢筋混凝土到科技数字化,传统住宅及配套设施服务正在进行着一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跃迁,科技地产屡被重仓、物业公司集体上市、开发商向运营商的转变……,让新一代住宅、社区被插上了一根连接网络世界的网线,成就“新基建”。

在这一过程中,各家地产厂商经历了怎样的浴火和重生?如何加持科技完成转型?

为此,雷锋网推出《地产科技战》系列文章,以产业深度视角,追溯中国头部地产厂商科技转型的这十年,揭开新一轮“土地改革”的神秘面纱。

本文是雷锋网《地产科技战》系列文章第二篇。

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参见《恒大无法「躺平」》。

作者 | 王金旺

编辑 | 李帅飞

1995年,在杭州蒋村的一片荒地上,一个名叫“丹桂花园”的楼盘拔地而起,在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那个年代,“丹桂花园”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别墅项目。

也是自这个项目起,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宋卫平创办的绿城中国(以下简称:绿城)开始凭借高档小区走入国人视野。

20年后,当绿城已经成为国内地产界的TOP 10时,变道地产科技、转做“运营商”,这次的故事要从一个实验室说起。

绿城“种树”

2016年5月,绿城与智能家居品牌C.Smart联合成立了一个智能家居实验室,关于这个实验室,在绿城官方资料中有这样一段简要介绍:

所有关于智能家居的设想和需求,涵盖小区物业管理、酒店、智慧生活等领域,只要业主提出来,经过提炼和可行性分析,就在这个实验室里研发,并进行测试、优化、系统改进和推广应用。

当时走入这个实验室的智能门锁、智能红外遥控器、人体红外探测器、气体泄漏传感器等产品,在日后都成了智能家居领域的主流产品。

 

不过,这一实验室成立之初的目的并不是研发几款硬件、抢占市场风口,而是建立一个整合各类家居、社区硬件的「社区操作系统」。

这一操作系统类似手机操作系统,主要的硬件不是由绿城的团队来生产,绿城的团队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通过驱动程序将这些硬件整合、连通起来,并在这一操作系统中提供统一的界面和服务。 

大多数人对于绿城在五年前成立的这一行事低调的实验室并没有那么了解,甚至鲜有行业人士能说清楚“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成立之初,这一实验室也经历了不少煎熬。受限于诸如网络协议无法互通、硬件成熟度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做一个「社区操作系统」,在当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绿城智能家居实验室并没有如贝尔实验室一样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性实验室,而是成为了绿城在地产科技领域早期探索的历史缩影。

不过,绿城却由此埋下了一颗“社区操作系统”的种子,或许当时没有人能料想到,这颗种子经年之后会继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众人瞩目的大树。

2017年9月25日,绿城理想生活集团成立,对于被世人认为偏执于高端房产的绿城,真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转职「运营商」

2017年7月23日,时任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青岸站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的舞台中央向台下众人讲述着绿城在地产领域的新故事——「一体五翼」。

此时的绿城政权几经更迭,持股28.9%的中交已经成为绿城单一最大股东。

李青岸正是被派驻绿城、任职总裁的中交老将,在此之前,李青岸历任交通部财务司副处长、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财务部总经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对于地产行业,李青岸以“新兵”自称,却又受命主抓绿城改革。

2016年7月9日,在绿城召开的半年度工作会议上,两个子公司绿城资产、绿城小镇在会上成立,此时,绿城所有业务统一并入到集团旗下四个子公司——绿城房产、绿城管理、绿城资产、绿城小镇。 

这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实际意义是通过几个子公司分摊了绿城房产的业务发展压力,同时明确指出绿城的一个业务转型方向——“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 

这次架构调整为绿城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转职“运营商”成为绿城接下来几年的一个重要方向,彼时,这项改革对外称作「一体四翼」。 

不过,「一体四翼」不是绿城的终局。

次年9月,绿城再经调整,「一体四翼」转身变为「一体五翼」,“生活服务”被提到战略位置,绿城理想生活集团由此应运而生。

2016年我们提出的整体战略是要“轻重并举”,其中,“轻”指的正是向城市综合运营方向发展,成立绿城理想生活集团也是为了做整体地产智慧化、城市综合运营相关工作。

这正是绿城理想生活集团成立初衷。 

彼时,一并归入到绿城理想生活集团的智能家居实验室在随后也被更名为绿城中国智能化实验室,继续聚焦研发战略级项目——社区中脑。

“轻重并举”虽是绿城在2016年提出的战略方向,但在这一战略下具体应该如何展开业务,仍是一个问题。 

之后几年里,世人眼中的绿城以每年一轮大的架构调整进行着自身业务优化,诸如2018年6月提出按轻重资产将集团架构调整为「11+5」、2019年1月再次优化组织架构为「8+3」。

在这样频繁的架构调整中,绿城的代建、建筑科技等业务版块也逐渐明晰,甚至针对建筑科技还成立了绿城科技产业集团。

而作为少有的没再经历架构调整的业务集团,绿城理想生活集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着重在业务发展上逐渐将房屋维修、社区商业、产业服务等版块增添进来。

例如,2017年,绿城理想生活集团着重针对房屋存量市场在房屋维修上的诉求,提出房屋4S战略,希望为房子构建一个像汽车一样的“4S”服务体系——面向C端建立区域线下门店、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服务,面向B端提供2年房屋质量及服务保障,面向G端提供老旧小区改造服务;2018年,绿城理想生活集团针对垂直内容进行发力,又逐渐将养老、社区商业内容搭建起来……

未来社区构想

2019年1月12日,未来社区正式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开展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

随后,浙江省提出了“139”顶层设计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社区的定义。

何谓“139”顶层设计? 

据官方资料显示,在这一顶层设计中,“1”是指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3”是指把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作为三个维度的价值坐标,“9”是指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管理九大场景创新。 

这次,浙江省是希望将社区建成一个真正的“理想国”。

作为杭州当地地产巨头,在由中交控股后,绿城的几番架构调整与浙江省的城市规划、城市战略暗自契合,尤其在经过前期“经验”、“教训”、“成果”积累后,绿城理想生活服务集团的战略逐渐与浙江未来社区战略协同,成为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战略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

绿城在浙江省未来社区战略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绿城是浙江省未来社区战略的智库,是标准的协助起草者,是其中一些研究课题的承接者,也是标准样板案例的打造者……

2008年,这一年,绿城拿下了舟山长峙岛近3300亩的整岛主导开发权,当时,绿城花重金聘请来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公司JTP为这座岛做设计规划,仅仅是设计规划就花了近三年的时间。

基于对这座岛长达10年的持续建设、开发,2019年,在承接浙江省未来社区研究课题时,舟山长峙岛如心小镇成为了绿城实施未来社区构想的第一个项目。

如心小镇未来社区

2019年10月,绿城完成了这一项目的平台系统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营,这一系统中包括安全场景、交通场景、商业场景、邻里场景等近20个智慧场景。

在运营方面,绿城为16个小区建设了统一的运营中心,并积极与政府数据平台进行打通。

通过这套系统,所有小区就都变成了实时在线的小区。在居民端,用户可以通过APP在线体验生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绿城还为当地政府设计了一套积分系统,通过浙江省推出的这套积分系统,如果你在社区里不尊重社区的基本规则,乱停车、乱遛狗,你的信用分降下来后,就需要交物业费;疫情期间,如果你在社区里作为志愿者在做付出,可以增加积分,增加积分就可以提高声望,变成达人后就可以不交物业费。

据悉,目前这一未来社区中的居住人口已经超过1万人,这一未来社区的运营管理由绿城与当地政府联合运营。 

这样的未来社区在浙江省不只一个,在浙江省未来社区规划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9年,浙江省第一批试点推行未来社区项目24个;

2020年,浙江省第二批试点推行未来社区项目36个;

2021年底,浙江省推行未来社区项目将达到150个;

到2022年底,浙江省推行未来社区项目将达到4000个;

到2025年底,浙江省2万个小区将全部推行未来社区模式。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指出:

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

雷锋网向行业人士了解到,这一《意见》的基本落脚点正是未来社区的整体建设和运营。

通过参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不仅让绿城进一步提升了智慧社区建设经验,同时也帮助绿城梳理清楚了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再造绿城

2021年1月5日,住建部、发改委、银保监会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特别提出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发展生活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等诸多要求。

同样是在这一年,在政府、行业会议中,绿城旗下一个新的科技子公司出现在大众视野——绿城未来数智。

今年,随着住建部关于新型物业公司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浙江省未来社区政策引导下,绿城决定要向平台化方向发展。

这是绿城在新政策背景下看到的地产企业发展方向,也是绿城未来数智成因。

绿城未来数智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绿城未来数智此前实际上是绿城理想生活集团的一个事业部,自2017年团队成立以来,为绿城搭建起了社区中脑,承接了如心小镇数字化建设等项目,如今成为一家独立企业,继续探索绿城对平台化发展的构想。

据雷锋网了解,新成立的绿城未来数智目前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

第一,做AI平台,应用绿城此前搭建的社区中脑,做家庭、社区里的操作系统;

第二,做数字化运营,联合合作伙伴为居民、园区提供生活服务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务。 

绿城未来数智是绿城在地产科技领域又一次业务聚焦,据悉,目前企业中研发人员占比从此前的90%下降到了50%,市场、运营人员占比达到50%。

从研发团队为核心到运营团队的扩充,从理想生活集团事业部到平台化独立企业,绿城正在不断经历着重塑和再造。

2021年3月23日,在绿城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接棒绿城行政总裁的郭佳峰指出,“2021年公司拿地目标是3000亿元货值。”

而就在3月20日的「2021绿城中国生活开发者大会」上,郭佳峰表示,“产品主义是绿城融入血液的信仰。”

或许拿地、建楼是地产商一个永远不变的主旋律,但在这场地产科技战中,技术就如同血液一样重塑着包括绿城在内的中国整个地产行业。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R1vXnQ8gdzi6wjmv.html#comments Mon, 21 Jun 2021 18:34:00 +0800
腾讯、恒大联合推出“微物云”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0pfhCiqIxE47seGU.html

雷锋网消息,5月31日,腾讯与恒大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合推出物业科技平台“微物云”。

官方资料显示,”微物云“将集成智慧物业SaaS系统、空间物联网和用户运营服务三大板块,帮助传统物业公司扩大服务内容、提升数字化水平。

据雷锋网了解,物业版块作为目前地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业务之一,目前出现两大趋势:

第一,地产公司物业版块纷纷分拆上市或筹备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有17家物业公司成功上市,截止2020年底,共有38家左右的物业公司登陆港股市场,3家左右企业登陆A股。

据雷锋网了解,2020年12月2日,恒大物业登陆A股市场。上市之初,恒大物业就宣布,将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由传统物业公司向科技型服务公司升级。

截止2021年3月,恒大物业已拥有一支150余人的顶尖技术团队,拥有相关专利180余项。同时,恒大与腾讯、阿里、商汤等科技及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了标准化智慧运营体系。

截至2020年6月30日,恒大物业总在管面积约2.54亿平方米,管理716个物业项目。总签约面积约 5.13 亿平方米,为1354个项目提供物业服务。

第二,地产公司纷纷走上技术路线,向科技地产变革。

例如,在2020年10月31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万科物业正式对外宣布更名“万物云”,旗下设Space、Tech、Grow三大模块,致力于以科技推动空间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

恒大高科的全资子公司星络家居也在今年1月对外召开了首场产品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括包括家居电脑、小星 AI 智能管家在内的“超级空间 1.0”全屋智能家居产品。随后,星络家居对外宣布,计划两年内在全国建立 500 家品牌旗舰店并招募 2000 位城市合伙人,辐射各个行业领域和地域。未来,恒大星络家居将投入 3.8 亿元用于全国 500 家旗舰店的装修、上样等。

此次恒大联合腾讯推出物业科技平台“微物云”将进一步推动恒大的科技地产产业变革。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0pfhCiqIxE47seGU.html#comments Mon, 31 May 2021 20:24:00 +0800
绿米游延筠:“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6npWANC5FF2Eh1hj.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5月25日,在北京751罐召开了一场智能家居发布会,这场被游延筠称为“绿米联创(以下简称:绿米)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

发布会前,绿米联创创始人游延筠一封公开信洋洋洒洒数千字,道尽了绿米的过往十一年,从2016年Aqara品牌成立、2017年开出第一家线下体验店到如今230多个城市近600家体验店,以及如今的全屋智能系列产品。

目前,绿米Aqara已经有30多个品类智能家居硬件产品,也很少有人会记起,曾经还是绿拓时,它是一家纯To B企业,做的是楼宇控制系统、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2014年经由小米注资后,绿拓更名绿米,成为小米生态链早期企业。2015年1月18日,同样是在北京751罐,绿米发布了加入小米生态链后第一款产品——小米智能家庭套装。

绿米由此也从一家To B企业转型为To C企业。

六年后,如今年营收破10亿的绿米,在首场品牌发布会上又会带来怎样的产品和思考?

“「入口论」是伪命题”

发布会开场,游延筠结合视频描述了未来智能家居的模样——不需要唤醒、知道你的生活习惯、可以给你生活建议、可以帮你安排琐碎事宜……

这样的场景让人憧憬,在被智能家居厂商一遍遍讲述了数年后,却又显得遥遥无期。

在经过第一个十年成长后,智能家居仍像是一个丫丫学步的婴儿,距离一个真正的AI管家还很遥远。

好在,人类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智能家居有机会成为养成类产品。

AI的特点就是“吃”的数据越多、训练的越多,就会越好用,所以我们说智能家居会和你一同成长,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游延筠告诉雷锋网。

自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开始做C端业务后,绿米在过往数年里发布了诸多产品,对此,游延筠列举了一些数据:

绿米自研产品品类已经有30+、500+SKU,服务了20W+全屋智能家庭,研发了17款门锁,智能开关激活数300W+,全球用户覆盖190+国家的9000+城市,拥有超过600+智能家居体验店,10000+人线下服务团队……

也是在研发了诸多智能家居产品后,绿米有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否定了「入口论」。

多年来,行业对智能家居入口纷争不断,智能家居入口经历了手机、路由器、智能音箱、智能面板等的变迁,至今仍无定论。

游延筠解释称,所谓的智能家居入口,更多是(智能家居)厂商在想的一个问题,这种类似高速收费站的思维模式是厂商从自己角度想到的一劳永逸的想法,实际上,“智能家居「入口论」是一个伪命题。”

游延筠认为,智能家居行业同样有一个三层金字塔模型,这同时有是智能家居发展的三个阶段:

  • 最底层是信号/物理驱动型的智能家居,无论是传统开关、还是智能开关,都是信号驱动智能家居的典型例子,按下开关,触发相应的功能;

  • 第二层是事件驱动型的智能家居,这是指跳出物理层面,在互联网范畴内发生的事件(例如社交媒体上更新的动态)驱动智能家居进行相应的功能的运行;

  • 最顶层是知识驱动型的智能家居,例如当家里老人身体出现意外状况(根据以往生活数据形成判断能力)时,家里的某个灯的灯光变为红色并发信息到儿女手机,这也是绿米做智能家居的终极目标。

知识驱动型的智能家居不是通过一两个事件来进行决策,而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对当下情况做出判断、决策。

这样工程师思维形成的三层金字塔模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用户思维模式则是:做你想要做的事儿、做你做不到的事儿、做你不想做的事儿。

要实现知识驱动型的智能家居,对于智能家居系统而言,就需要有大量的家庭实时数据,为此,绿米在过去几年里投入大量精力研发了诸多传感器,这其中包括用于人体、心率、呼吸、老人摔倒、儿童哭闹等信息检测的传感器。

据游延筠介绍,绿米甚至将汽车上用到的毫米波雷达应用到了智能家居中,从而在进行空间占用、行动方向、室内空间、距离变化检测时,避免如可见光摄像头一样被担心会窥探用户隐私。

具体而言,绿米现阶段是直接将毫米波雷达制成了一个传感器推向市场。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像积木一样将这一传感器与其他产品任意组合,从而适合在更多应用场景应用。”

做传感器的绿米将模块化思维用到了产品理念中,构建了一套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在这套解决方案中,没有“入口”、却又可以说都是“入口”。

就企业战略而言,绿米用了一个和小米一样的概念——双引擎驱动,不同的是,绿米的双引擎分别指的是「爆款硬件」和「全屋智能」。

正因如此,做全屋智能的绿米,也需要更多硬件。

小乔,要努力变强

如果说这场发布会上有什么有意思的新品,那要算是绿米的AI管家小乔了。

在发布会现场,绿米还特别投影出一个小乔的形象,并宣布小乔为绿米Aqara的品牌形象大使。

据游延筠介绍,小乔有三大能力:

自动化配置功能。例如,当用户发出指令“小乔,当我每天回家时如果玄关处比较黑,请将玄关处的灯打开”时,小乔会根据家中传感器捕捉到的家庭环境光信息,适时打开玄关灯。

自然的语音交互。例如,当用户感叹“我有点热”时,小乔会将空调温度调到用户习惯的舒适温度;之后甚至会根据捕捉到的用户的动作,自动完成家居环境的调节。

用户识别。可以通过声纹识别、面部识别,识别用户,根据家庭用户识别并执行指定。

采用国风小乔形象,确实会带来亲切感,让用户眼前一亮。不过,发布会现场,也有不少观众感叹,绿米的小乔终究还是来得晚了些,在此之前行业中已经有诸多AI助手或AI管家。

游延筠告诉雷锋网:

绿米内部有自己的算法团队,智能语音技术也已经研发了有很多年,此前已经在我们的APP等产品中应用了语音功能。

不过绿米不会再重新造轮子,我们发现市面上已经有的语音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不好用,我们会针对现有的成熟的语音技术进行整合,并针对智能家居领域应用进行定制化开发,例如加强家庭中NLP的研发。

今天发布的小乔其实代表的是绿米对于智能家居的认知。

正如绿米提到的智能家居的金字塔模型,知识驱动型的智能家居是绿米的终极目标,不过,这样的目标,现在的小乔还难以达到。

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游延筠:在这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王者荣耀》中小乔的那个slogan,接下来,“小乔,要努力变强”。

此次发布会上,绿米还发布了多款硬件新品:

MagicPad中控屏,支持隔空操控,通过手势识别、语音功能进行功能控制,并加入了分布式视频流功能——所有视频、音频流可以在设备中自由流动。

此外,目前绿米已经有传感器(控制)屏、场景(控制)屏、空调地暖及空净设备(控制)屏、中控屏,未来绿米还将发布更大尺寸的中控屏,以此实现MagicPad全屋智控,实现Magic Anywhere。

真无线全屋调光Pro,针对去年上线的真无线全屋调光,进一步丰富了Aqara无主灯系列产品,涵盖筒射灯、偏光灯、泛光灯、格栅灯、折叠格栅灯、吊线筒灯、双色温灯带、霓虹灯带、COB灯带、线性灯带等近20款无主灯灯具,并针对无主灯场景,推出灯具批量入网设备、自定义调光模板、分组/场景调光(Group&Scene)。

除此以外,绿米针对智能家居产品开发和运营,还发布了一个SaaS智慧家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模块化定制、个性化呈现、实时动态和多终端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绿米此次还发布了几项被游延筠称为“黑科技”的技术,包括单火取电技术、Mars-Tech火星技术(多负载类型强适应⾼可靠开关技术)、⽅⾈技术 (系统⾃动化场景容灾技术 )。

雷锋网注意到,绿米全屋智能采用的是ZigBee协议,这一协议虽然避免了由于路由器性能、质量带来的网络不稳定的问题,甚至可以不依赖互联网本地运行,但由于加入了网关,网关如果出现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

⽅⾈技术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在家庭网关出现故障时,通过将智能家居设备中性能最强的设备作为家庭网关继续维持家庭网络正常运转。

这样的方舟技术依赖的是软件算法,还是硬件电路设计呢?

游延筠向雷锋网解释称:

这项技术既需要硬件设计、也有软件算法,一般一个设备为了能够搭载这项技术需要量身打造,并不是每个设备都能承载这项技术、在应急状态充当网关角色,一定是计算、存储资源有冗余的设备可以承载这项技术、在应急状态下充当网关。例如,绿米的中控屏、部分调光器等。

智装生态联盟与B端品牌

自智能家居概念出现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诉求,也是一个长期的痛点。

在智能家居阵营纷纷成立的当下,身在小米阵营的绿米,也在本次发布会上宣布成立了两大联盟,一个是智装联盟,另一个则是未来空间智装营。

智装联盟目前一共有九家成员企业,除绿米外,其余八家分别为美的、石头、敏华控股、安吉尔、方太、海信、科沃斯、BOE;

未来空间智装营则是由绿米Aqara联合广州设计周和DRD设计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智装营,并邀请行业设计师为特聘导师。官方资料显示,目前绿米的「AIoT服务精英训练营」已经上线了400+课程、完成了500场线下集训、授权2000+物联网工程师、每年参与线下培训超3000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在此次发布会上,绿米还发布了自己的B端品牌——爱根斯通。

对此,游延筠向雷锋网表示:

单从智能家居产品而言,C端产品维度更高,C端能做好,B端一定可以做得好。

以前我们在C端做得比较多,我们认为没有一个强大的服务体系,B端业务做起来体验是不会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立起服务商体系的原因。

服务商体系到位后,我们还有工程商体系,他们做的项目可能将是附近10公里内的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出现问题,他们很快就会上门解决,这就意味着服务商和工程师会陪伴着我们的项目一起成长。

目前,绿米在B端已经与恒大、万科、远洋、保利、融创、中海、绿地、富力、金地、碧桂园、雅乐居、华侨城、仁恒置地、时代中国、中国金茂等地产商展开合作,并拿下了云南寒武纪小镇欢乐大世界这一国家5A级景区订单。

游延筠说,“智能家居领域创业者应该扎实地做好技术和产品”,“在物联网大潮下,智能家居仍处在一个成长、甚至蹒跚学步的阶段。”

为此,绿米还将布局线下城市智慧体验中心,与天猫合作将全屋智能定制服务推到线上……

游延筠说,这场发布会,绿米主要想告诉大家:“Aqara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作为绿米的智能家居品牌,分拆出B端业务给「爱根斯通」后,Aqara的星辰大海仍将是数以亿计的C端用户。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6npWANC5FF2Eh1hj.html#comments Wed, 26 May 2021 17:31:00 +0800
海尔智家做烤鸭,仅引领了一半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QHNiy7fdzOYxsNrv.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我们不只是做了一只烤鸭,而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场景化生活方式。

食联网科技CEO张瑜告诉雷锋网。

海尔食联网是海尔智家旗下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生态品牌,这个品牌不做家电、不做硬件,而是研究天南海北的特色美食,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在家吃到这些特色美食。

对于从来没有碰过餐饮行业的海尔智家来说,想要凭借一己之力重塑餐饮行业,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海尔智家用了半年就做到了。

2020年底,海尔智家不仅成功地用家用烤箱烤出了地道的「北京烤鸭」,2天卖出了1万只;还在2021年春节前,推出了以16道全国名厨拿手菜组成的「年夜饭套餐」。

自从在2021年春节推出的「年夜饭套餐」卖出12万道菜,进入到1.5万个家庭后,张瑜的两部手机就再也没能闲下来,甚至曾经不敢想象的食品业大佬都开始主动登门拜访、寻求合作。

随着青岛食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为了做出“云烤鸭”,“我们吃了几百只鸭子”

家用烤箱如何做出一只地道的北京烤鸭?

这个问题放在一年前,更像是一个天方夜谭。

一只地道的北京烤鸭在呈上餐桌之前,要经过40道工序,在进入烤箱之前还要经过鸭胚、腌制、烫皮、晾鸭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少了一个,都无法做出地道的、酥脆可口的北京烤鸭。

我以前都不懂烤鸭,去全聚德吃烤鸭都没排上过队,最开始对北京烤鸭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有焖炉和挂炉,当时我就在想:北京烤鸭既然能挂在烤炉里烤,放在我们海尔烤箱里一定也能烤。

在张瑜看来,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有了想法,如果只是盯着海尔的烤箱想象如何做北京烤鸭就成了纸上谈兵。于是,张瑜拉来国宴大师张伟利、鸭场场主丁宜帮,一起研究如何用家用烤箱做出地道的北京烤鸭。 

海尔食联网张瑜和国宴大厨张伟利用烤箱做北京烤鸭

第一次尝试用海尔智家的家用烤箱做北京烤鸭时,大家只是将传统北京烤鸭用的鸭胚放到烤箱中烤,当从烤箱中拿出烤鸭时,大家发现,无论是在油脂含量、酥脆程度,还是烤鸭色泽上,都难以与传统手法做出的北京烤鸭媲美。

于是,针对烤鸭每一个不达标的点,三人一起针对烤鸭用的鸭胚、鸭胚腌制环节,甚至是烤箱的风量、结构一再进行调整。

张瑜提到了一个细节:

每次烤鸭烤好后,我们会将传统方法制作的烤鸭与烤箱做出来的烤鸭一共四只摆在一排进行盲测,光是测试,我们就吃了有几百只烤鸭,当时也是为了测试,我们都快吃吐了。

就这样,一遍又一遍调整,一遍又一遍测试,经过6个多月研发后,三人终于用海尔智家的家庭烤箱做出了口味正宗的北京烤鸭。

用海尔烤箱做出的北京烤鸭

这时,对于海尔智家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将最终制作出完美的北京烤鸭的方法产业化、数字化。

所谓产业化,就是将大厨用海尔智家的家庭烤箱最终做出完美烤鸭所用到的鸭胚的培养方法、鸭胚的腌制方法在养鸭场、食品生产厂中进行定制化生产,形成半成品食材;所谓数字化,就是将大厨做北京烤鸭的手法复制一份到云端——海尔智家大脑中。

这样,当用户通过海尔智家平台下单后,制作北京烤鸭的鸭胚就会通过冷链运输到你家中,当你想吃北京烤鸭时,只需要将这份半成品食材(鸭胚)从冰箱中取出直接放进海尔智家的智能烤箱中并按下一键启动「北京烤鸭」程序。 

100分钟后,就可以从烤箱取出一份地道的北京烤鸭。

让“海尔烤鸭”再飞一会儿

虽然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但“海尔烤鸭”只成功了一半。

2018年,当张瑜在海尔内部转岗到智慧小微负责家电智能化时,他带团队做过多次用户调研,甚至牵头制作了中国智慧厨房标准——《智慧厨房通用技术条件》。

当时张瑜就在想,如何让用户方便地做出可口的饭菜。

为此,海尔智家也曾研发过数字菜谱,将数字菜谱存储到厨电设备,通过屏幕显示数字菜谱的数字化厨电解决方案在过去几年也曾风靡一时。 

这类智能家电中的数字菜谱解决的仍是产品问题,并没有考虑用户有没有这样的厨艺去按菜谱做出可口的菜品,真正要通过场景思维解决用户体验,摆在张瑜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是供应链整合。

想到要做这件事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进行多端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

这也是当“海尔烤鸭”走出海尔智家,走向市场时,出现的不少类“海尔烤鸭”的方案和理念并未能学到精髓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大家都在谈论“海尔烤鸭”时,“海尔烤鸭”真的成功了吗?

2020年底,当成功做出地道的北京烤鸭后,海尔食联网迅速在春节前推出了以16道全国名厨拿手菜组成的「年夜饭套餐」,这些均由海尔智家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的各色菜系在春节期间卖出了12万道,进入到了1.5万个家庭,受到不少用户喜爱。

与此同时,“海尔烤鸭”也对餐饮行业产生了结构性改变,并带来了三方面影响:

  • 第一,餐饮行业真正实现了数字化,大厨不再需要一只又一只做北京烤鸭,只需要将手艺、技术数字化并渗透到生产工艺各个环节中,任何人通过按下烤箱上的按钮就可以做出正宗北京烤鸭,餐饮产业链上的各方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 第二,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北京烤鸭,打破了传统地方美食的地域限制;

  • 第三,海尔智家通过破圈创新,打破了家电行业的天花板,成功进入到生态品牌转型期。

无论是从用户认可度,还是从行业颠覆性来看,“海尔烤鸭”已经形成了商业价值,被奉为了一个跨界创新的典范。

但这还不够。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在成功走向市场前,都会经历一系列蝶变。

2010年6月8日,乔布斯站在美国Moscone West会展中心舞台中央,高举着苹果iPhone 4宣布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

iPhone 4的出现同样点燃了中国手机产业,当时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的智能手机或多或少都有着iPhone 4的影子,有的手机参考了苹果的设计外观、也有的参考了苹果手机的设计理念。

乔布斯曾指出,“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在过往十年里,直到智能手机产业完全成熟,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复制出一个苹果手机,但iPhone 4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整个手机产业,加速了智能手机大繁荣时代的到来。 

“海尔烤鸭”首发卖出数万销量后,在海尔智家原有的“3亿家庭”用户群中继续裂变,食品行业、农副业由此也从中寻得了区别于电商思维的数字化转型新方向,家电行业中也开始出现“类海尔烤鸭”的产品跟进和模式复制……

在当下家电厂商纷纷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海尔烤鸭”模式显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不仅打破了厨电设备与食品产业链完全脱节的传统产品模式,还拉通了食品生产、食品加工、家电设备生产整个产业链,最终为用户提供场景化生活体验。

“海尔烤鸭”模式是海尔食联网的商业模式,也是包括海尔智家水联网、衣联网、娱联网在内生态体系的商业模式。尽管如此,海尔智家做烤鸭只能说是成功了一半。

除了用户买账、市场认可外,这一模式能否在整个家电行业形成一场变革之势还要看是否会被更多行业企业借鉴、形成蝴蝶效应,出现诸如生态烤鸡、烤猪、烤全羊……

或许,要不了多久家电行业中会出现更多关于“烤鸭”的故事,那时的你就可以轻松做出一桌宫廷级的满汉全席在家中宴请宾客。

现在,我们不妨多点耐心等待,让“海尔烤鸭”再飞一会儿。

家电冲出“安全区”

家电厂商如何创新?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家电创新囿于内部创新,针对家电设备的软件、硬件、功能性创新层出不穷,“海尔烤鸭”代表着一次家电冲出行业边界的场景式创新。

这样的创新是海尔智家生态品牌战略转型的成功案例之一,但这样的创新对于海尔智家来说却不是第一次。

2006年,海尔智家开始通过U-Home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这也是海尔智家在今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的海尔智家UhomeOS 3.0的雏形。

在之后的15年里,海尔智家先后研发出了首台“物联网冰箱”,推出了全场景定制方案、智慧家庭战略、三翼鸟场景品牌,成为家电行业中一个不安分的家电品牌,却也为家电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为随后的智能家居行业崛起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大潮下,传统行业之间建立起的边界逐渐消失,带来的是更多跨界创新的可能。

用户要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场景。

在海尔智家的认知中,如今已经是一个场景时代,场景化思维也已经成为海尔智家当下的战略思维,就在今年的2021AWE展会上,海尔智家为三翼鸟开辟出的巨型展台展出了诸如智慧厨房、智慧客厅、智慧阳台、智慧卧室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据海尔智家官方数据显示,仅2020年前8个月,海尔智家就卖出了26万套智慧阳台。

在这背后,是海尔智家构建起的食联网、水联网、衣联网、娱联网在内的七大生态品牌及生态体系,在2020年公布的“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海尔作为唯一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这是海尔作为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的第二年。

这样的生态布局让走出“安全区”的海尔智家备受关注,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海尔智家也几经被解读。

曾经海外创牌、建立高端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海尔智家,这次,还会成为新一轮家电行业模式创新下的驱动者吗?

雷锋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QHNiy7fdzOYxsNrv.html#comments Mon, 24 May 2021 09:01:00 +0800
黄光裕盯上万亿家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LrD33qc5fKhDsVdk.html

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用未来 18 个月的时间, 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今年 2 月,重返国美的黄光裕作出了这一指示,这被外界认为是国美重拾狼性的重要体现,人们围观着国美这头“沉睡的猛兽”,观望驯兽师能否将其唤醒。

随着国美“家·战略”的升级,黄光裕将棋子落在了万亿市场规模家装之上。于国美,这是“家·战略”不得不拿下的一块领地;于黄光裕,这是回归之后一场不能失败的业务大考。

然而,在国美进入的家装领地周边,已是巨头环伺。

国美这头猛兽,会苏醒,还是继续沉睡?

打不赢电商之战

外界看来,国美的命运转折发生在 2008 年。由于灵魂领导人黄光裕的入狱,零售巨头国美的发展也由此急转直下。

只不过,国美的落寞不仅仅与黄光裕的缺席相关,其没能在电商时代进行转型才是根本。而国美在电商时代的落伍,成为其后来推出“家·生活”战略的动因之一,从而进入家装,开辟一条“国美式”的新零售道路。

需要说明的是,国美并未错过电商时代,甚至可以说是首批开始做电商的企业。早在 2002 年,黄光裕就已经嗅到了电商的机会。

当时,国美成立了电子商务,并在次年获得了 2100 万元的网上销售收入,尽管相对于国美 2003 年 93.46 亿元的总营收,这笔收入显得微不足道,但相较于黄光裕设下的 250 万元的线上销售目标,这一成绩已远超预期。

相较之下,这一年,淘宝才刚刚卖出第一件东西,京东商城还没出现。

然而,就在大好开局下,在接下来的四五年时间里,国美的线上销售业务除了在 2005 年达到了 4 亿元营收之外,并没有再呈现出与中国电子商务整体发展相一致的上升形势。

再往后几年,国美线上业务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黄光裕被捕,“黄陈大战”等事件的接连发生,让国美陷入水深火热的同时,也让国美被其它对手,以及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弯道超车。一个例证是,2010 年,苏宁在转型中已经实现线上销售 20 亿元,而国美依然徘徊在几个亿。

不过,国美并非毫无动作,其在 2010 年底宣布以 4800 万元收购库巴网 80% 股权,次年推出自己的电商网站。到了 2012 年 12 月,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合并为国美在线。

尽管国美开始迎头赶上,但电商业务收效甚微——财报显示,国美电商 2013 年销售收入约 44 亿,不到总营收(47.87 亿元)的 10%,亏损率却高达 15%-20%,亏损接近 5 个亿。

与国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老对手苏宁 2012 年线上销售收入就已达到了 152.16 亿元,更不必说营收已经达到数百亿的京东、阿里。

短短四五年时间里,在电商大潮的冲击之下,国美与竞争对手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朗——不仅无法再与老对手苏宁抗争,更是对京东、阿里巴巴等新生力量无可奈何。

另谋出路

2011、2012 年没有想清楚方向,对互联网的态度保守而谨慎,没有盲目烧钱。

国美掌舵者杜鹃在一次采访中坦言。

由于国美的保守战略,使其没能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实现转型,同时也让国美在此后如火如荼的电商大战中趋于被动。

随后几年,国美多次进行转型改造,先是将 2013 年确定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战略延伸为全零售战略,随后在 2015 年又将战略升级为“全渠道、新场景、强链接”,将网咖、电竞、影院引入国美卖场,对门店进行场景化改造。

这一系列的改革虽带来了一些成效,但相比其竞争对手和互联网电商企业的高速增长,国美实际上是落后的。

对于这一事实,杜鹃并不否定,但同时她也意识到国美亟需一次“大调整”。

“互联网上卖标准化的产品越来越多,线下的到店率在下降”,杜鹃表示,“我们线下的销售一定是受到压力,那么我们就想消费者现在还需要什么,其实需要的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家电、家装、家居一体化的场景,包括专业的解决方案。”

于是,国美 2017 年底推出“家·生活”的新战略,涵盖家电、家居、家装、家服务、家金融等领域。

伴随着这一战略的发布,国美也正式从原来的家电赛道,扩展到了家生活赛道。而就在国美市场存在感逐渐降低的这几年,家装成为国美重要业务之一。

国美对家装市场有怎样的认知和预期?

时任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的郭军曾这样解释称——家装市场的潜力是国美此次转型的内生动力。他表示,整个家装初步估算大概有将近 5 万亿的市场,是家电市场的 3 倍。

不仅如此,郭军还援引了国美在 2016 年的市场调研数据进一步补充道,“40% 的国美消费者存在家装需求,而选择家装业务的消费者百分之百有家电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家·生活”的新战略的提出首次将“家装”提升至战略层面,但在此之前,国美其实一直有意进入家装市场。

据郭军透露,国美 2017 年已经与 30 多家家装公司展开了合作。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国美以 2.16 亿元领投爱空间 C 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美资本成立以来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后来,国美与“爱空间”合作打造了以“家”为体验场景的“爱空间”国美店,以此作为国美的一个重要流量入口——由家装场景进入,再进一步引流至家居、家电等服务。

不难看出,此时的家装业务在国美业务体系中扮演的是“辅助”角色,而国美在业务层面真正聚焦的,依然是线下零售,或者说是“披着互联网电商外衣”的新零售模式。

按照杜鹃的规划,国美将在 2018 年聚焦“家电+家装+家居+家服务+家金融”业务,完成市场培育,进入成熟期;2019 年开始拓展到全品类和全行业;到 2020 年服务 1 亿中国家庭。

不过,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国美较少公开透露这一战略规划的进展动态,家装的布局也少有进展,直到黄光裕回归,将这一平静局面打破。

黄光裕归来

国美参与家居家装看似是跨界,但实际并不是……这是我们所说的商者无域,相融共生。从实战经验来讲,国美对家装行业并不陌生。

2021 年 4 月 28 日,久未露面的黄光裕在国美家居家装战略暨打扮家 App 上线发布会说道。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黄光裕获释后首次在公共场合露面为国美业务站台。

此次发布会传递出一个重要的消息,即国美将正式进军万亿市场规模的家装行业。这一次,家装不仅仅只是线下家电零售的补充,黄光裕的野心,是要彻底拿下这一市场。

此时,国美手里的王牌,是在去年 12 月正式实现控股的家装 BIM 平台“打扮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后者是国内首家“家装供应链+BIM”设计软件提供商,专注于虚拟现实家装设计解决方案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以及虚拟现实家装平台的构建。

与 4 年前和爱空间的合作不同,此次国美进军家装行业是想借助打扮家 BIM 软件,通过平台化合作的模式构建整个家装闭环。

“黄总就是扎针,这四个都要扎下去(指打扮家设计、材料、家居、施工四大平台)。“打扮家 CEO 崔健表示。

而打扮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正是在各个家装环节中连接 B 端和 B 端、B 端和 C 端,形成一个完整闭环,从而再进一步提升服务,比如家具定制、材料定制、或者是商品直接链接至打扮家商城和真快乐平台,形成全场景解决方案。

另外,对于家装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无标准化、交付不到位、增项坑多的诸多痛点,黄光裕同样有所意识,而他的解决方案是——“国美要做裁判者,不做球员”。

国美对打扮家提的最高要求是,要对这个行业所有工种每个细节要有标准,要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你当裁判的基础,你要是没有这个就当不了裁判,这个平台等于就是无效的,因为各方的商业模式就不能完成,不能完成就做不了。

黄光裕在发布会上说道。

在黄光裕看来,国美缔造家装平台与以往做家电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即围绕整个产业链,通过用户端来倒逼和检讨整个产业链的对策,在产业链里进行协同优化。

按照黄光裕对打扮家的规划,到 2024 年,打扮家 GMV(商品交易总额)营收需达到 5000 亿,约占据家装市场的 10%;5 年内达到 1 万亿元,约占据家装市场的 20%;最终目标是能占据装修家装的 30%。

显然,黄光裕对进军家装市场已有充分的弹药储备和规划,但在这块难以开垦但却肥沃的领地,除了国美,早已巨头环伺。

国美能否定义家装市场?

2015 年被认为是“互联网家装元年”,一年的时间里成立了三百多家品牌企业,有近 27 家取得天使轮或 A 轮以上融资。

也正是这一年,实力雄厚的地产商也纷纷将触角伸至家装,万科与链家联手打造了万链,恒大地产与 15 家知名品牌家居企业签约建立合作联盟。

再往后,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加入其中。据雷锋网统计,包括万科、恒大地产、碧桂园、绿地、保利、金地、金茂、雅居乐、景瑞等地产公司都先后在家装、泛家装领域有所布局。

然而,互联网家装市场的热闹并没有给这个行业带来彻底的升级改造,反而成为了“赚快钱”的渠道,随之而来的便是 2018 年的一阵“倒闭潮”,包括家装 360、美装、宅师傅等互联网家装企业纷纷倒闭,万科也在 2020 年 6 月退出万链。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难理解,家装产业链涉及营销、设计、选材、施工、安装、售后等多个环节,而互联网家装并未改变其底层逻辑,仅是集中于家装的交易环节,对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升和改善效果较为有限,用户面对的依然是传统的家装公司、施工团队,用户体验并未得到改善。

上一个轮回淘汰了一波互联网家装企业,也让一些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家装的市场潜力,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已有 48 家企业跨界进军家装。

在这之中,既有国美的老对手苏宁,也不乏京东家装、天猫家装等平台型企业。其中,天猫家装可以说发力甚猛,诸如:

  • 设计方面,阿里推出了极有家和躺平设计家(原为居然设计家),借助家装设计及内容社交,为线上平台及线下卖场引流;

  • 产品方面,阿里先后投资了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携手线下家居卖场大力发展家居新零售业务;

  • 家装方面,阿里投资匠多多和神功 007,将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

“到 2022 年底,成交规模达到 1 万亿元”,这是天猫家装提出的总目标。而按照国美的数据调研,2025 年中国家装市场规模为 6 万亿元,以打扮家和阿里的成交目标来看,3 年后两家份额占到 1/4。

显然,这并不实际。

“5000 亿元和 1 万亿元的 GMV 目标,加起来是整个泛家居产业 6 万亿元的 1/4,可见这个牛吹到了多大。”中国家居/设计互联网战略专家王建国表示。

不过,从众多入场者的发力也不难看出,对于家装这块大蛋糕,谁都不想错过。

前有实力雄厚的地产商,后有同样全链条布局的互联网家装,黄光裕能否带领国美实现突围,值得打上一个深深的问号。

但在结果还未出现之前,谁都不知最终答案。

国美的家装之战,刚刚开始。

雷锋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LrD33qc5fKhDsVdk.html#comments Tue, 18 May 2021 12:10:00 +0800
海尔智家618,雷神者2要造全屋新风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JtseXFY9voo1FMQQ.html 雷锋网消息,5月17日,海尔智家联合B站开启了“海尔智家618健康空调焕新节”,现场搭建了新、潮、智、趣四个展区,并展出了海尔智家今年对外发布的智能新风空调新品雷神者2。

家庭空气环境对家庭成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影响不容忽视,例如夜间家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负离子过低,会让人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房间湿热则更容易滋生细菌。

随着当代用户对健康生活的愈加重视,这些问题也逐渐成为家电厂商在空调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根据《2020中国家电行业年报报告》调研,随着Z世代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他们不再满足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更关注外观设计、潮流时尚、品牌内涵等情感化诉求。这也使得家电厂商在关注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开始从场景化应用上寻求突破。

海尔雷神者2在研发过程中,显然也将这些因素考虑了进来。

据海尔智家官方信息显示,海尔雷神者2拥有双动力、温度补偿、五重净化、除菌仓、智能语音控制五项核心能力。

在空气新风功能方面,雷神者2加入的双动力新风,通过新风上扬25°、在0.25米处与空调风均匀融合,不仅让其拥有1510+100㎡/h(空调风量+新风量)的全屋新风表现,还形成了均衡温度场,实现温度补偿,保证室内恒温。

除此以外,雷神者2拥有包括高密度滤网、抗菌层、HEAP高效滤网在内的五重新风净化,内含3D除菌舱,拥有水(通过结霜-化霜-冲洗,-20°冷膨胀)、火(56°高温除菌)、电(双极离子除菌)三重除菌,99.9%的除菌能力,以此实现恒温新风、不用开窗全屋增氧等能力,能改善家居空气环境。

在AI方面,借助海尔智家大脑,雷神者2实现了离/在线语音控制,不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空调的开关机状态、并通过智慧声源定位控制空调的风力和风向,还可以预约或提醒备忘事件。

此外,海尔智家官方表示,今年618所有空调产品均能以旧换新,并支持即买即装,购买除菌舱空调即送海尔智能体脂秤,压缩机10年包修。

雷锋网雷锋网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JtseXFY9voo1FMQQ.html#comments Tue, 18 May 2021 10:58:00 +0800
家电芯病,何药可解?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fR26ypla4z2xOx3m.html 芯片缺货的困境之下,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继汽车、电子消费品接连陷入“芯片焦虑”之后,家电行业也患上了“芯病”。

据《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全球芯片供应危机正日益变得严重,芯片供应吃紧的现象正逐渐蔓延至电视等家用电器制造行业。

事实上,“芯片荒”现象自去年年末就颇受关注,而家电缺芯却是在近期才被频频提起,成为关注焦点。

那么,在全球缺芯状况下,家电行业缺芯情况呈现何种状态?为何数月之后才有缺芯反应,而在患上“芯病”之后的家电行业,又有何药可解?则是本文意在探讨的几大问题。

家电行业陷入“芯片荒”危机

有媒体报道,芯片供应紧缺的情况尚未缓解,并且这种现象已逐渐蔓延至家电行业。

《金融时报》报道指出,首尔一家小型电视制造商表示,除非支付更高的价格,否则很难获得关键零部件。

同样的难题,在央视财经的调查报道中也被提出。深圳市康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姚鹏表示,目前进口芯片在供应上都出现短缺问题,部分芯片甚至有钱也拿不到货。

对于芯片价格上涨的幅度,姚鹏举例称,他们之前使用的韩国芯片价格在 6 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 16 元,涨幅高达 166%,但仍很难拿得到货。

不仅是小型机电厂商,部分头部家电厂商也同样受到了影响。本月初,家电巨头惠而浦公司中国区总裁艾小明曾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已经开始影响家电行业,3 月惠而浦收到的芯片交货量比其订单少了约 10%。

另外,LG 家电表示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缺芯”的情况。在 LG 看来,如果缺芯问题继续延续下去,则任何家电制造商都无法避免受到影响。

从行业人士的观点来看,全球缺芯问题,还将继续蔓延。

美国最大芯片代工厂 GlobalFoundries 首席执行官 Tom Caulfield 本月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公司的生产线已经满载,整个行业的半导体供应紧缺可能会持续直到 2022 年或更晚。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三星和 LG 电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判,认为缺芯局面将持续到 2022 年。

相关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白电领域尤其是智能化功能电器受变频智能芯片吃紧影响较大,彩电产业链上游 CPU、内存、闪存等芯片也处于缺货状态,小家电、厨电上游人工智能语音控制芯片、传感器芯片及物联网芯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货。

根据证券日报数据,家电芯片的主要应用是变频智能家电领域,包括 MCU 主控方案、AC-DC 芯片、PFC 芯片、连接芯片、驱动芯片等,整机芯片成本占比约 10%-15%。

而由于芯片供应吃紧,家电领域正面临一场风暴。

“芯片荒”带来连锁反应

由于芯片短缺,家电行业难免受到一定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延迟,二是价格上涨。

图源中国经济网

在央视财经的调查采访中,一家广东佛山小家电产商表示,由于芯片供给紧张,今年三四月小家电生产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原来满负荷的产线被迫缩减,订单的交付时间也不得不推迟。

同样推迟产品面市的还有老板电器,由于 MCU (微控制单元)芯片采购不足,老板电器决定将一款新型高端产品推迟 4 个月发布。

除了产品生产进度受阻 ,由于芯片生产紧张,且晶圆代工与封测成本持续上涨,多家芯片厂商纷纷宣布涨价,尤其是 MCU 芯片厂商。

今年 3 月 26 日,灵动微电子发布“关于价格策略的沟通函”,表示由于供应链情况的日益紧张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的日益加大,将在 4 月 1 日起对部分产品的价格做出调整。

芯片涨价的热潮还在继续,MCU 大厂盛群的发言人蔡荣宗指出,继 4 月调涨全产品价格后,预计在下半年再展开新一波涨价动作。

雷锋网了解到,目前包括瑞芯微、瑞纳捷、敏矽微电子、辉芒微电子、义隆、凌阳、九齐、新唐等厂商都宣布了涨价通知,其中部分厂商产品价格提升幅度达到 5%-20%。

芯片短缺直接影响了产品交付,而由于产能受阻,芯片价格上涨也将让家电价格陷入涨价漩涡。

4 月 8 日,小米发布公告称,受全球市场供需变化、疫情和汇率变化等影响,近期包含显示面板、芯片在内的多种电视核心零部件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将对电视(包括小米和 Redmi)价格作出调整。

图为 Redmi MAX 86 英寸电视价格走势

另外,三星、索尼、创维、TCL等家电厂商也纷纷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背后都包含了同一因素——即上游驱动芯片、偏光片、玻璃基板和其他电子元件供应短缺。

对此,融通基金研究员张鹏在央视财经采访中表示,小家电芯片涨价的趋势预计应该会延续,但也并不是无止尽地往上涨,而是可能维持在一个比较强势的态势。

家电缺芯“爆发点”

与其它行业的缺芯问题一致,家电行业缺芯的核心原因也是“供不应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小家电深受欧美市场喜爱,预计海外订单十分火爆。另外,央视财经报道也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器生产部部长青爱国表示,春节以来海外订单一直源源不断,整个产线比去年高峰期还忙。他表示,去年最高峰开到 10 条产线,而今年从 3 月份开始已经开到 13 条。

伴随着家电订单的增加,家电芯片需求也十分旺盛,甚至邮费生产企业订单暴增了 10 倍。

图源中国经济网

深圳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永生表示,今年以来微控制芯片订单量一直十分火爆,特别是小家电微控制芯片的订单。截止 4 月,爱普特接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 3 亿颗,其中小家电芯片约占了一半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家电“芯片荒”的反应之所以比电子消费品、汽车行业来得较晚,与家电所需的芯片有一定联系。

据《金融时报》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随着芯片制造商将产能分配给其它高利润产品,而家电芯片这种较为简单、利润较低的产品则被产线排在了最后。

“此次之所以芯片会如此短缺,其实也是一个时代因素”,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硬件平台部高级总监、小度科技硬件平台业务部总经理钱晨向雷锋网表示。

在科技行业硬件发展进程中,有十年是 PC 时代,有十年是手机时代,未来则将进入 IoT 时代;而当下则正处于手机与 IoT 的时代交界处。

钱晨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尽管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但随着各家新产品的发布,对芯片仍有较大需求;另一方面,IoT 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芯片需求也在随着同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IoT 芯片多数采用旧工艺模式,并且这种工艺制程的芯片利润空间较小,多年来产能并未扩充,因此随着需求的增长,供应端也由此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另外,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造成家电芯片短缺与我国家电产业链情况也存在一定关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电芯片仍依赖进口,尤其高端芯片 90% 以上使用的是进口产品。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数据,中国大陆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 500 亿元人民币,本土化配套率仅5%。

因此,面对家电缺芯的境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对症下药,才是良方。

“芯病”何解?

对家电厂商而言,芯片紧缺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芯片供应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多方面的关系,成为家电厂商的必修课。

科沃斯方面曾对雷锋网表示,在供应链问题上要做好完备的计划,与供应商做好协调工作,以此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在钱晨看来,面对芯片短缺的境况,公司要细化供应链管理颗粒度。“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策略,不是救火”,钱晨表示。

面对“芯片荒”的问题,小度方面则以多重预定、多家供应商整合的方式来保证芯片充足供应。“这要求公司要具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否则便不具备提前准备的前提”,钱晨补充道。

事实上,在同样缺芯状况下,研发能力的高低也是头部家电厂商受到的冲击低于小家电厂商的原因所在。

另外,面对“芯片价格上涨导致家电价格提升”的问题,相关业内人士也向雷锋网透露了一些看法。该业内人士提到,产品定价的思考应该从静态模式转为动态,即在产品制造完成之前预留部分定价空间,其中既包括物料成本的浮动,也包括技术迭代的成本提升。

对国内芯片厂商而言,如果能够在各个行业芯片吃紧的当下抓住崛起的时机,寻求国产替代方案,则有望加速市场拓展,提升产品出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从具体的芯片供应链来看,真正“卡脖子”环节其实是在晶圆制造和封测环节,如果再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则还可以追溯到更上游的设备、材料等环节。

因此,对中国芯片行业来说,芯片制造不应该只停留在设计环节,而应该寻求整个产业链的独立自主。

从这一维度来看,当前芯片市场缺货行情持续的情况,既是“危”,也是“机”。

而就在不久前,士兰微董秘陈越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这是芯片行业二十年一遇的机会”。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fR26ypla4z2xOx3m.html#comments Fri, 30 Apr 2021 13:41:00 +0800
以智能家居之名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uoQbf8ESOAyRqKOa.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当谷歌花巨资收购智能家居厂商Nest时,一定不会想到,几年后,中国头部企业会选择用截然相反的方式来展现他们对智能家居行业的热切期望。

2014年,谷歌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厂商Nest,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爆发的一个象征性起点。

不过,当时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智能家居」,就更不用提该如何向消费者解释这一概念。

即便是光环在身、有着智能家居烙印的Nest,在被谷歌收购前,也只推出过智能温控器、智能烟感器两款难说有多神的产品。

……

2021年1月9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拟分拆智能家居子公司(萤石)至科创板上市。

不同的是,作为海康威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业务版图,这时的萤石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居摄像头、服务机器人、云平台在内的「1+4+N」的业务体系。

七年之间的“一收一放”,智能家居行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野蛮生长期,如今已经长出一个相对更完整的产业体系,让煎熬的创业者们终于可以讲好这个故事、拿到一张通行绿卡,让蠢蠢欲动的巨头们开始将智能家居业务推上前。

在这之中,海康威视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硬件结营扎寨

2014年,是谷歌重金收购Nest的一年,也是国内智能家居领域创业热情高涨的一年。 

不过,在当时,智能家居还很遥远,真正下场“做事儿”的创业者们,是从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硬件做起。

那一代创业者大多是技术出身,其中也不乏互联网大厂技术负责人转型创业,他们信奉的是乔布斯精神,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封装在一个个功能“新奇”的联网硬件中,然后再将这些硬件产品通过直营或众筹方式输送进消费市场。

在这些硬件中,最先火起来的是智能插座,控客正是在这一年推出的智能插座。2014年2月,控客以众筹方式推出小K一代智能插座,单价79元的智能插座,筹集资金179万元,远超团队最初预期的5万元。

智能插座成为爆款产品,其实是多数厂商没有想到的事情,正如同样在这一年推出智能插座的小米,最初这一项目在小米内部并不被普遍看好,小米在对外渠道上也没有刻意推广,直到次年5月,雷军才通过小米网销售后台数据发现,“这个不起眼的智能硬件,销量超过想象! ”

 

当一类新兴消费产品的需求还未被唤醒时,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往往是价格。

当时出现的百元以内的联网硬件、或者说是智能硬件,都是通过贴近成本价、降低用户试错成本进入市场,这些产品中除了智能插座之外,还有智能遥控器、智能灯泡等由传统产品改造而来的新产品。

在这之中,家庭摄像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2014年10月,小米曾对外推出过一款149元的家庭摄像机,小蚁智能摄像机。 

这一年,4G网络刚刚普及,大部分用户还停留在3G时代,家庭网络带宽还都在10M以内,网络传输延时仍是问题,再加上当时做家庭摄像机的大部分厂商对网络安全不够重视,小蚁智能摄像机虽然在次年就实现了出货百万台,但卡顿等问题却也不绝于耳。

不过,在智能硬件兴起初期,真正能够被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产品并不多,家庭摄像机仍算是其中之一。

因此,当时可见,互联网厂商360、百度,安防企业海康、大华、东方网力,各方势力纷纷入局。

尤其在次年,网络安全出身的360联合安防企业东方网力加入到这场家庭摄像机争夺战中。激战中,360甚至曾尝试硬件免费策略,面对360和东方网力的合力围剿,小米暗中在生态链中找到另一个团队重新研发了这一产品,家庭摄像机也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第一个引入内部竞争的产品。

 

小蚁摄像机&360摄像机

2016年,小米阵营中,小白智能摄像机面世,交棒后的小蚁逐渐淡出小米生态链。前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KK)也在这一年将这款智能摄像机带到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是凭借这款名为“小白”的智能摄像机,成就了小米首批生态链亿元俱乐部又一成员。

同样是在这一年,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开始进行第一轮清洗。

这次的清洗并不是因为产业成熟导致的头部聚集,而是另有原因。

其实,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

  • 一方面,智能家居行业要成长起来,必然需要大量的精品智能硬件作为根基; 

  • 另一方面,仅仅靠智能硬件单品,创业公司又难以生存下来。 

控客联合创始人林立曾向雷锋网谈及创业公司无法凭借智能硬件单品活下去的原因时,解释称: 

中小企业没有巨头厂商的市场能力和庞大的供应链优势;

智能硬件产品价位低廉,但是研发投入却很大,只靠一款或几款智能硬件单品通过「低毛利、“高”销量」的方式做,难以维持团队开销;

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智能单品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诸多厂商追求的单品高销量就无从提及。

正因如此,要想撑开智能家居这扇大门,智能家居行业在创业初期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资本环境。

对于当时国内大部分智能家居行业创业者而言,从这道大门照进第一束光到彻底关闭,仅有两年不到的窗口期。

狼烟过后,一地鸡毛。

坚持下来的创业者们几乎全都开始转向做场景、做解决方案,走向To B,或者说是2B2C。

N个全屋智能

商业发展如同股市,没有永远的牛市,也不会有永远的熊市。 

智能家居这把火再次燃起燎原之势,是随着地产升级、房企入局,智能家居走向前装市场后。

网络购物、外卖配送、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等互联网大潮下的技术革命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关乎民生的“衣、食、行”的获取方式、服务体验,“住”上的科技升级、配套服务,自然也被提上日程。

尤其在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趋势下,国家相关政策也给出了明确指引。2017年前后,住建部开始频繁出台相关政策,2019年2月,住建部下发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也再次提及全装修交付的概念,强推精装房交付之势也越发明朗。

地产厂商入局智能家居,或者说房地产在家居前装市场的这场革命,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历史的必然。

入局智能家居,地产厂商做了两手准备:

  • 一方面,凭借雄厚的资本招募人才、投入研发、成立科技子公司,诸如万科的万翼科技、碧桂园的碧城智慧、恒大的星络家居等;

  • 另一方面,地产厂商也在积极投资智能家居创业企业。

以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智能家居明星创企欧瑞博为例,从欧瑞博的过往融资情况来看,可以看到红星美凯龙、美的置业、恒大集团等地产厂商的身影。 

地产厂商入局,进入前装时代后,也为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两个明显变化:

  • 第一,对场景化解决方案、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窗帘电机、智能面板等更适合在前装市场设计到房屋中的硬件产品涌现,也使得诸如智慧厨房、智慧阳台、智慧客厅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受到关注。

  • 第二,拥有更完整的智能家居体验的全屋智能方案批量化复制推广成为可能。

在2020年11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欧瑞博CEO王雄辉对外披露了这样一组业务数据:

在地产精装修项目方面,恒大地产「广州新地标冠珺之光」的8000套客房、雅居乐「三亚清水湾」的1126套精装住宅、旭辉地产「千山凌云」的3800套房屋、花样年「成都家天下」的6800户超大社区、美的置业「高端君兰系」全系列25000套住宅、远洋地产「远洋简宫」的526套智慧塔尖豪宅、世茂集团「无锡世茂公馆」的390套住宅都已应用了欧瑞博的产品。 

拿到实地地产天使轮投资的前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智能硬件部总经理唐沐,在2019年成立了如影智能,去年9月的首场发布会上,唐沐透露:

如影智能全屋智能产品已经在实地集团标配,未来五年交付量将会达到20万套。

  

正是由于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备受关注、资本市场再次火热,就连全屋智能这个概念也出现了诸如空间智能、全宅智能、原生全宅智能等N个衍生概念。

概念之外,在智能家居行业商业逻辑逐渐呈现,市场前景不断扩大时,巨头们也瞅准时机开始将培育多年的智能家居业务进行分拆上市。

巨头业务分拆上市 

2021年1月9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萤石网络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

海康威视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作为2010年登上深交所的“安防第一股”,在随后的七年里(2011年-2017年),海康威视连续七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如今的海康威视,已将自己定位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自2016年起以主体业务为基础推出多项创新业务。

2016年1月18日,成为海康威视独立子公司的萤石在海康威视研发总部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四款产品,分别是:多功能互联网摄像机萤石C1S、运动相机萤石S5 PLUS、萤石IoT Video kit(萤石模组+萤石APP+萤石云平台)、萤石直播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作为海康威视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创新业务,承袭的正是海康威视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基因,最初的核心产品是家庭摄像机和云平台。

其实,早在2013年,海康威视就在内部孵化了「萤石」这一面向智能生活领域的子品牌,这一品牌下的第一款产品正是互联网摄像机“小熊猫”C1,在随后智能家居乘风而上的几年里陆续发布了多款互联网摄像机、路由器、智能猫眼、智能门锁等产品。 

 

甚至在2019年5月28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对外发布了拥有双摄模块(一个RGB摄像头执行视频采集、一个ToF摄像头负责深度感知)的首款扫地机器人RS1。

也是在这场发布会上,萤石CMO郭航标首次提出萤石的「1+4+N」智能生活IoT生态:

“1”代表云平台服务,“4”代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公司主要的智能家居产品,“N”代表公司生态体系中的其他智能家居产品。

 

这一IoT生态架构也形成了如今萤石的“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业务体系。

6月22日,仅仅在萤石这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一个月后,证监会青岛监管局公示了有屋智能辅导备案基本情况,有屋智能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

有屋科技作为有屋智能的主要业务主体,实则是在海尔小微创客机制下,由从海尔集团独立出来自主创业的海尔家居(2020年更名为“海骊”)孵化而来。

据官方信息显示,有屋智能的经营主体实际上源自于2001年成立的青岛海尔厨房设施有限公司,作为海尔智能家居体系中的老牌子公司,同时也是少海汇中核心企业之一,被寄予了海尔“家电和家居的融合方向上深入探索,不断消弭家电和家居的界限”这一厚望。

2016年,有屋智能推出有屋虫洞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迭代,衍生出以用户画像为驱动的不同生活空间,并应用在海尔智能家居方案中;与此同时,通过投资、孵化,有屋智能拥有包括有屋虫洞、海尔全屋家居、博洛尼在内的多家智能家居控股企业,从而形成现有的产业格局。

早在2015年,由海尔家居、有住网、博洛尼、克路德机器人等企业发起,成立了一个以智能家居为核心的生态圈,名为少海汇。 

这些发起企业大都来自海尔的“小微创客”,例如,海尔家居是从海尔集团独立而来、随后加入的核心企业有屋智能前身为“海尔厨房”、有住网创始人杨铁男为前海尔营销人员…… 

由此形成的少海汇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智能家居行业一个重要生态体系。

无独有偶,7月27日,海尔的有屋智能拟上市消息公布一个月后,另一家家电巨头企业——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巧合的是,美智光电同样是美的在智能家居领域孵化的创新项目。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2020年8月曾表示,“过去几年,随着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改变,美的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孵化了很多创新型的业务,比如说美智光电是专注于照明和智能前装电气解决方案……”

美智光电前身实则是2001年成立的江西美的贵雅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雅照明),原主营照明产品。2010年,美的集团旗下美的照明官宣收购贵雅照明,收购金额近2亿元。

当时,美的看上的是照明产业,时任美的日电集团CEO黄健曾透露,“虽然美的照明是美的日电集团旗下的新兴业务板块,却是美的集团下一个5年规划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此,当时美的甚至还称,将投入5亿元打造美的江西光源新基地。

2018年11月,贵雅照明经历了企业名称变更后,最终有了现在的美智光电,经营业务也逐渐向更为广泛的智能家居业务发展。

从2亿元收购到的分拆上市,这中间的名称变更、业务拓展、创新业务孵化,伴随着的是美的集团的战略转变。

2020年4月,美的成立IoT事业部,专门从事与智能家居相关的软件业务,硬件则由各事业部、经营主体负责;同年年底,美的集团架构调整,新成立的智能家居事业群与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并列为美的全新的五大业务板块。 

2020年,智能家居随物联网战略逐渐走向企业战略中心已经跃然纸面,与此同时,巨头企业智能家居业务分拆上市也成为这一时代下的一个独特现象。

在这之中,有海尔的有屋智能、美的的美智光电、也有百度的小度科技(独立融资)……

海康威视不是第一个,也必然不会是最后一个。

智能家居的“魔性” 

时间是一个变量。

改变着一个行业,改变着很多人的看法,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行业发展来看,智能家居行业也几经波折,经历了最初的概念热炒、爆款硬件、资本冷静、全屋智能、智慧社区、地产前装热……

而就现在行业应用来看,即使是前装市场,在推广落地的全屋智能方案仍是多为高档社区,体验绝佳的全屋智能要真正下沉到普罗大众仍需几年时间

不过,雷锋网在日常调研中也注意到:

智能家居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普通用户开始愿意买三五个智能硬件,用智能音箱控制连接智能插座的鱼缸通断电、控制智能灯泡开关灯、控制智能窗帘等更多设备的状态;

极客用户甚至开始根据自己的习惯在卧室、客厅搭建智能家居场景、定制简单的应用方案;

更甚者,智能家居行业从业者开始愿意花2-3万元为自己的新家购置一套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的“魔性”开始感染更多人。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uoQbf8ESOAyRqKOa.html#comments Thu, 04 Feb 2021 18:40:00 +0800
3亿独家战投控客,恒大智能家居再布局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NZNidyWnoNrp4eGK.html 雷锋网消息,近日,恒大高科技集团正式宣布投资智能家居企业杭州控客,将整合控客智能产品及恒大产业链优势,深度布局智能家居。

据悉,本轮战略融资,恒大高科技集团以投后估值15亿元,投资杭州控客3亿元。

控客是一家创立于2010年的全屋智能家居产品和系统提供商,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开关、智能面板、智能中控主机等在内的智能硬件产品,以及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硬件方面,控客针对家庭应用已经推出诸如智能插座、智能门铃、烟感传感器、射频传感器等十数款主要智能产品,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市落地。

与此同时,控客还拥有自己的自主工厂。

控客联合创始人林立此前曾向雷锋网表示,“国内前20大地产厂商与控客或多或少都有合作,为地产厂商做全物智能解决方案已经占我们整个销售收入的50%左右。”

作为此次独家战略投资方,恒大高科技集团在智能家居领域近年来一直动作频频。

2019年11月,恒大高科技集团曾战略投资国内智能家居明星企业欧瑞博,欧瑞博CEO王雄辉随后也表示,在获得恒大Pre-IPO轮战略投资后,欧瑞博已经在筹备A股上市计划。

2020年11月,恒大高科技集团与另一家智能家居厂商绿米联创成立合资子公司——深圳联恒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对此,官方曾表示,合资公司将整合双方旗下相关业务与现有资源,旨在打造物联网时代B2B平台级领军企业。

2021年1月23日,恒大高科技集团旗下智能家居全资子公司星络家居召开首场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超级空间1.0”全屋智能家居产品。

通过自主研发、对外投资,恒大正在深入布局智能家居领域。

与此同时,在智能家居企业上市潮的大背景下,此次获得恒大高科技集团战略投资后,控客或将开启上市之旅。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NZNidyWnoNrp4eGK.html#comments Wed, 03 Feb 2021 00:47:00 +0800
智能家居“硬”风口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sv5a6JIVup5ZU4oF.html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智能家居今年的"风口"在哪里?

在经历了疫情大考、经历了5G商用、经历了新旧商业模式交替后,需要重新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9月2日,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SSHT)如期举办,作为今年为数不多没有延期的线下展会,雷锋网特别亲临现场进行了走访,除去看到一些新奇的新产品外,也试图寻迹今年智能家居行业的风口与方向。

智慧屏入场

如果说这两年智能硬件领域什么产品最火,智慧屏绝对榜上有名。

刷证入场,进入第一个展馆(W5)后,迎面而来的就是华为企业智慧屏的展台。

这款华为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6万元起步的企业智慧屏IdeaHub,背靠华为云、内置华为自家的视频会议系统WeLink确实也为行业带来了不同的观感,雷锋网在现场也进行了体验。

IdeaHub支持手机、笔记本投屏,可以进行远程会议;同时也可以作为会议白板进行书写。就官方强调的书写延时,雷锋网在现场体验时也发现,无论是用手、还是用标配的“笔”,几乎感受不到书写延时。

此外,图形识别和文字识别确实也在书写过程中省了不少力气。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还为这块企业智慧屏内置了一些办公常用的内容资源,例如思维导图——可以将内置的思维导图直接导入白板中,不过,大部分思维导图还是需要付费的,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

可能大家更关注华为的企业智慧屏,其实,做企业智慧屏的远不止华为一家。

同样是在这个展会上,离华为展台不远处就是联想,联想在此次展会上展出的同样是企业智慧大屏。

内置安卓系统、标准版和商务版可以通过插拔式PC拓展模块支持Windows系统,同样有会议白板、视频会议、投屏并反向控制电脑等功能,同样采用4K OLED屏。

有所不同的是,联想的企业智慧大屏更显定制化——虽同为thinkplus产品体系,却分为智能会议解决方案、智慧教培解决方案,其中智能会议解决方案中用到的视频会议软件是“好视通”。

此外,在触屏技术上,联想在不同版本智慧大屏上采用了「红外线技术触摸屏」、「电容触摸屏」两种方案(华为企业智慧屏目前采用的是红外技术触摸屏)。

MAXHUB是这次参展厂商中另一个同样展出了智慧大屏会议方案的厂商,不过,他们更愿意将其称为会议平板。

作为视源股份旗下以会议平板为强项的子品牌,也在今年6也发布了MAXHUB V5系列会议平板,MAXHUB也将这一产品带到了这次展会上。

正如现场行业人士所言,这类产品在功能、配置上其实大同小异。

MAXHUB V5同样支持白板书写、文稿演示、远程会议。不过,在现场工作人员演示过程中,雷锋网发现,MAXHUB V5在白板书写的一些细节处理上体验还是不错的。

例如,在白板上插入一张表格后,可以双指触控放大、缩小内容,也可以多指触控移动内容位置,甚至还可以通过画一条“贯穿”表格某列的“线”来增加列。

有所不同的是,MAXHUB V5相较上一代(MAXHUB V3)取消了双系统配置,而是分为Windows系统版本和安卓系统两个版本产品。现场负责人告诉雷锋网,这是因为Windows系统更偏重一些诸如对CAD这类专业软件有需求的应用场景,平时只用作视频会议相关应用,其实用安卓系统已经足够,这也是我们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的调整。

而提及「红外线技术触摸屏」、「电容触摸屏」两种方案,MAXHUB现场负责人透露,相较电容屏而言,红外技术触摸屏容易出现误触,但是电容屏方案相对来说更贵。

这类采用触控方式的企业智慧大屏,一定程度上为老旧的会议系统带来不少改观,甚至在办公体验上也符合被智能手机一再抬高的用户体验。不过,即使是55英寸“低配版”的MAXHUB V5,起步价也要8699元。

面板的崛起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看,这场智能家居展已经被各式各样的面板“攻陷”。

为什么智能家居厂商都在做面板,是这一产品品类真得很赚钱吗?

当雷锋网向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控客问及这一问题时,控客战略合作总监陈园告诉雷锋网,无处不在的面板在未来更能成为家庭的控制入口。

控客在现场也展示了一款智能离线语音面板,采用HiFi-4降噪技术,加入7000条本地语音指令,指令响应速度<800ms。

陈园告诉雷锋网,离线语音可以使用户不必再担心隐私安全问题,通过这一产品提供的分布式语音方案更适合地产领域精装修应用。

同样来自于杭州的智能家居厂商LifeSmart云起,也在展台上着重展示了他们的面板。

今年6月,LifeSmart云起对外发布了一款新产品——超能面板。

这一系列有两个产品——「超能面板」和「超能面板S」,前者采用Linux系统并内置了单麦克风、后者采用安卓系统,两者均采用自研的低功耗CoSS协议,与此同时,后者还为诸如语音控制等更多定制化需求预留了接口。

同样是针对隐私安全问题,LifeSmart云起有不一样的考虑。据现场负责人告诉雷锋网,超能面板S通过与智能音箱打通,可以通过智能音箱的语音功能控制超能面板S,这样也避免了用户对语音控制方面的安全性的考虑。

当然,现场展出的各类面板远不止这些。

有这样的:

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不过,虽然各智能家居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开关面板,但其实就功能而言,大同小异,无外乎触控、语音,设备联动、场景控制……

或许不久的将来,你的家中也会有这样可以多模态控制、并能控制家中多个场景和应用的开关面板。

全屋智能的C与B

从硬件到场景,再到现在的全屋智能——全屋智能已经是现在厂商做智能家居的一个趋势。

作为海康威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子品牌,萤石是这次展会上比较有特色一家展商。

虽说脱胎于海康威视,但是萤石此次也展出从硬件都平台的一套完整的全屋智能方案。

2019年5月,萤石对内使用的云平台对外开放后有了新的名字——EZVIZ-IoT。

萤石家装渠道总监山海华告诉雷锋网,萤石现在在构建的是「1+4+N」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1”指的是我们的萤石云平台,“4”指的是智能入户(门锁、门铃)、智能监控(监控摄像头)、智能控制(开关面板)、智能机器人四类自研产品,“N”是指我们在吸尘器、魔镜、小家电等家居硬件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

作为主打安全能力的智能家居产品供应商,据山海华透露,通过萤石云,萤石2019年一年主动安全排查达到820亿次,主要排查信息泄露、系统攻击等安全问题。

此外,作为以监控摄像头起家的智能家居厂商,此次在展会上也展出了一套「无线mesh自组网监控系统」,在网络信号比较弱、甚至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可以通过链路优化进行网络故障自恢复。

近两年,智能家居方案已经不仅仅停留在C端,而是开始向B端的酒店、地产领域拓展,大部分智能家居厂商已经有了B端业务。

展会上,雷锋网也发现了为酒店行业提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未来居。

被定位到智能空间运营商的未来居其实是针对酒店行业提供全终端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一家厂商。

据官方信息显示,未来居可以提供客控、微信控制、智能音箱、智能洗衣房、数据增值服务、影音、语音电话、无卡入住、智能小家电、酒店电视系统十大智能系统。目前已经在上海全季虹桥中心店、南京喜马拉雅假日酒店、苏州如家小镇、全季钱江新城酒店等酒店落地应用。

未来居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除开关面板等组件类硬件为未来居自研产品外,其他硬件均为小米生态链中的硬件产品。

可见,小米想要用自己的闭环生态体系在酒店领域打造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尽管展会上各家都展出了各家智能解决方案,有面向C端家庭的解决方案、也有面向酒店、地产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不过,就现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来看,其实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是连接问题。需要一个能接入家庭日常会用到的所有硬件品类、品牌的平台或生态,这其实很考验一个企业的资源,即使如小米这样的企业,在最初找家电领域巨头厂商谈合作时,也没少吃闭门羹,因而开始从自己的生态链企业入手。也正因此,小米在这方面的生态体系至今仍偏闭环,以此次展会上智能家居厂商来看,不少都在拥抱华为HiLink生态体系。

其次是C端智能硬件的品牌力问题。直至今日,智能家居领域的大部分硬件产品仍然没有出现头部效应,除去智能音箱市场被几家互联网巨头瓜分外,例如开关面板、家庭摄像头、智能晾衣架等产品,这些本是C端领域的硬件产品,仍然没有哪家能够进入用户的家装必选清单。正因此,集成商在为用户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时,大多会采用用户自己勾选来选配各类硬件,用户实际选择时,就会……有点懵。

B端生意对资金链的需求。当地产行业开始对智能家居有强需求时,智能家居厂商这时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回款问题。地产行业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几年账期都有,因而,要跨入这一门槛,首先要有较强的资金链。也因此,在智能家居市场瓜分地产这块大蛋糕时,我们看到:一部分厂商被挡在门外,另一部分厂商厂商引入了地产商的大笔战略融资。

而在地产厂商的战略规划中,从家居到社区,甚至智慧城市,各家都还在紧密布局。

新奇产品

每年展会上都会遇到不少新奇产品,有的已经落地应用,有的看似天马行空,今年也不例外。

例如,携住科技展示的一颗名为“未来者1号”的AIoT芯片:

现场负责人告诉雷锋网,这颗芯片是专门为酒店行业应用的AIoT芯片,在无需网络情况下可以通过红外技术实现连接控制老旧家电设备。据雷锋网推测,此前小度智能音箱红外版采用的大概就是这类芯片。

例如,领普科技(linptech)的通过按键按压时的动能经过电磁感应转换为电能的无线开关:

现在市面上看到的不用在墙上打洞的无线开关面板,大部分都是通过这样的控制模块实现的,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称,这样一个模块的价格为20元左右。

例如,恭逸科技可以进行孕检、体脂检测的智能马桶:

据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体脂检测是通过马桶圈上的两个触控传感器进行检测,孕检是智能马桶上设有相关功能,通过伸出一个带有检测传感器东东通过尿检进行检测。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sv5a6JIVup5ZU4oF.html#comments Thu, 03 Sep 2020 11:40:00 +0800
智能家居2020:家电巨头转守为攻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8hv2y0oJ6Jxe4pYU.html

六年前的那个冬天,雷军与董明珠定下10亿赌约,闹得沸沸扬扬、众人皆知,这也成为传统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公开场合的正面碰撞。

董明珠或许不会想到,五年之后(2019年),小米虽然输了赌约,却开始长驱直入大家电。

然而,这一年,小米并不是唯一一家进入大家电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华为、一加等厂商也相继推出大屏显示或智能电视,大有进一步侵蚀传统家电领域碉头堡的气势。

或许是2020年有什么特别的魔力,也或许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传统家电厂商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紧迫感倍增,随着互联网厂商集体进军家电领域,随着二者产品逐渐走向同一最终形态,传统家电企业集体更名,家电巨头转守为攻。

逐渐模糊的“楚河汉界”

智能家居概念刚刚火起时,鲜有人知该用什么样的产品填充这一带有浓重未来气息的新概念。

传统家电似乎略显老气,在家中运转了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洗衣机,自我们这一代人记事起,就伫立在家中一隅,让人提不起任何兴趣,更不要说会想到它和智能家居这个概念有何联系。

10年后的今天,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被提到牌面上的技术终于有所成熟,开始进行商业应用时,目之所及的消费产品也开始联网上云,披上这层外衣,或者说,这些产品开始自下而上,重新构建智能家居体系。

在这一体系构建中,原本存在着两类商业主体,一类是随互联网兴起的新兴硬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另一类是传统家电厂商(传统制造业企业)。

董小姐“一语成谶”,小米要卖空调了

此前几年,前者凭借互联网营销+智能网联新品,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声量上赚得不少影响力,成就了如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扫地机器人等爆款产品,并在进一步侵蚀传统家电行业的碉头堡。

2019年5月17日,小米进行架构调整,成立大家电事业部,王川亲自挂帅大家电。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尝到甜头的小米,终于开始动起了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念头。

历史总会拿一些公众人物开玩笑,六年前,雷军与董明珠定下“10亿赌约”时,曾有一次戏剧性的对话:

董明珠: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额)吗?

雷军:我觉得董总是在挑拨离间,小米用的是最好的工厂和最好的供应链……

董明珠:(如果)我(的工厂)不给你做呢?

雷军:今天强调的是专业化分工,做工厂的把工厂做好,做产品的专心做产品……

董明珠:那我空调给你卖算了。

雷军:可以考虑呀~   

或许当时董明珠不会想到,五年之后(2019年),小米虽然输了赌约,却开始长驱直入大家电。

或许当时董明珠更不会想到的是,当时的一个玩笑,却一语成谶,2018年7月,小米推出米家互联网空调,一年销量破百万;2019年11月,在米家互联网空调品牌升级后,小米发布小米互联网空调。

小米互联网空调发布,图源:小米空调官微

在这波物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大家电已经不再是传统家电厂商的处女地,更何况,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大家电市场增量受阻,亟需符合这个时代的新品,以及打破规则的“野蛮人”。

当然,这样的野蛮人也可能来自科班出身的传统制造业。

TCL的转变:充满争议的重组,“互联网味儿”的营销和产品

在互联网厂商大举进攻大家电领域时,大家电领域的原住民也没有闲着,面对迎头大浪,家电厂商开始走上产品升级之路。所谓产品升级,也就是在联网化、智能化产品逐渐成为主色调时,做好研发,跟上节奏;同时也要抽时间去阿里、小米那里取取经,再学一套互联网营销手段。

这样的变化在海尔、美的、TCL等家电巨头身上均有体现。回看过去一年,TCL的变化尤其显眼,无论是在架构调整,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都让TCL似乎变得有些不同。

2019年1月7日,TCL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了资产重组的公告,将重组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集中资源专注于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具体为:将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相关业务以47.6亿元(现金)出售给TCL 实业控股(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TCL控股”)。

至此,TCL集团可以说是正式被一分为二:

以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为主的「TCL集团」,以消费电子、家电等硬件业务为主的「TCL控股」。

当时行业中对TCL这一生猛操作众说纷纭,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华星光电终于曲线上市了”,也有不少财经媒体认为“超600亿优质资产就这样被剥离”,甚至在随后5月23日,TCL集团发布关于TCL集团董事、副董事长贺锦雷离职公告时,也有人猜测与“贺锦雷曾在集团资产重组会议中投出20个弃权票”有关。

江湖之所以称作江湖,正是因为它从来不会风平浪静,但再大的风浪也难以改变巨轮的航向。只是,TCL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似乎也只有时间能给出最为客观、完整的答案。

两个月后,TCL一如既往在AWE展会前夕召开了春季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讲人仍是为春季发布会连续站台两年的主将王成,不过,此次却换了不同的身份。

1997年加入TCL的王成,彼时已经是一位身兼数职的高管。一年前,同样是在这一舞台上,王成以TCL集团高级副总裁、TCL多媒体CEO、雷鸟科技董事长的身份主讲,在国内发布了在当年美国CES展会期间已经露面的三款电视新品;一年后,首次以TCL控股CEO、智能终端业务群CEO身份出现在这一舞台上的王成,以变革者的身份被推向台前后,似乎变得更为大胆,同时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向互联网营销模式靠近。

在这场发布会上,TCL对外发布了包括智能空调、8K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门锁、家庭套装在内的16款新品,以及与BAT等互联网巨头的AIoT战略类似的“AI x IoT战略”,这也是这一年家电巨头厂商首次官宣AIoT战略。

TCL的AI x IoT战略

随后,在同月(3月27日)的创维春季发布会上,创维发布了大屏AIoT生态,创维Swaiot(以智能电视为控制中心的生态),也正式官宣布局AIoT领域。

过去三十年,在传统家电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轮番抢占消费电子市场的中心地带后,此次随着AIoT这一新兴概念经年发酵,逐渐将二者指引到同一目的地。没有人知道这个目的地该有什么,或需要什么,唯一被二者共同认可的改变除了技术上的联网化、智能化外,还有一个“中心”的转移:

曾经的以产品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无论是传统家电企业的领军人物,还是互联网厂商的创始人,用户体验成了他们公开演讲、新品发布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一个名词,同时,体验经济也被认为是继服务经济后的又一次跨越。

物联网模式做家电,物联网思维卖家电,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楚河汉界在逐渐模糊,或者说,当下时代,在消费领域已经不再存在什么传统企业,也不再有传统家电。

传统家电不再传统,这在2019年的大屏显示大战中刚好可以略窥一二。

大屏显示大战:智慧屏、智能屏、未来屏

2019年,电视行业被带了一波节奏,带这波节奏的是在智能手机、网络通信领域干得风生水起的华为。

当华为要做电视的消息经年之后,终于在2019年显露时,或许会令人有些意外,但更多人是以吃瓜心态,想要看一下曾今承诺“不做智能电视”的华为,会以怎样的姿态进入这一市场。

经过几轮前期宣传铺垫,2019年8月9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荣耀智慧屏(55英寸)正式发布;次月(9月19日)华为又转战德国慕尼黑发布了华为智慧屏(65英寸和75英寸)。

不得不说,智慧屏这一概念让2019年整个电视行业都活跃了起来,在华为推出荣耀智慧屏后,智慧屏这一概念引来一地战火:

8月16日,TCL发布XESS智屏电视,竖屏模式神似大屏手机;

9月,创维发布黑豹A8智慧屏;

10月31日,康佳发布了APHAEA智慧屏A5;

12月5日,海尔发布脑科学智慧屏;

12月26日,苏宁发布小Biu智慧屏;

……

除此以外,10月31日,康佳还发布了APHAEA未来屏Smart Wall,据官方资料称,这一产品“以模块化形式实现了118寸到236寸、4K到8K的不同尺寸和不同分辨率的自由组合,以及任意的显示比例”;12月13日,百度发布了一个小号的智慧屏——小度在家智能屏X8,8寸“带屏智能音箱”将智能音箱这一品类再次拉进这一炮火之地。

荣耀智慧屏、XESS智屏电视、康佳APHAEA未来屏Smart Wall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智慧屏及智慧屏衍生概念,其实是逐渐走向技术至上的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产物;智慧屏及相关物种则是结合物联网时代特性,在原有传统电视、甚至互联网电视上的一种升级再造。

二者缺一,都难有当下智慧屏的市场局势。

撇开各家对智慧屏或相关概念的解释,作为被定位到AIoT领域的典型产品,就雷锋网在AIoT领域近两年的观察来看,这块被重新定位到家庭中心的屏幕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时代赋予的特点:

第一,多交互模式。键鼠操作是互联网时代养成的用户习惯,语音交互、视觉交互、甚至体感交互被认为是物联网时代的新型交互模式,被“翻新”的智能电视通过引入多种交互模式,试图在保留原有产品形态的同时继续维稳江湖地位;

第二,多设备联动。万物互联互通被认为是物联网时代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家庭场景中,多控制中心互不相通让十数件、甚至数十件家用设备在应用中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多设备互通和多设备联动是这块屏幕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但是现在各家做得还远远不够;

第三,多内容覆盖。诸如游戏、网络视讯等资源在互联网电视兴起之时已经扩展到电视中,这一波升级除去进一步普及、强化这项能力时,也需要极力找到新的资源,诸如通过8K、VR、网络通话等能力带来的新资源和全新体验,满足提升消费者在智能电视上的活跃度。

同为以「新型显示技术+AIoT技术」构建基础能力的大屏显示,产品应用和功能大同小异,但在家电厂商和互联网厂商产品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却有很大差距。

电视作为长居家电厂商产品体系主导地位的终端产品,更被视为家庭控制中心。以创维为例,创维2019年3月发布的大屏AIoT生态,正是围绕智能电视(大屏显示)构建的AIoT生态。

与家电厂商不同的是,互联网厂商,尤其智能手机厂商,提出的则是以智能手机为控制中心,将智能电视放在了次要位置,诸如华为的「1+8+N」战略和小米的「1+4+X」战略,皆是以手机为主,其他设备为辅的生态战略。

显然,各家都是希望将自家优势产品置于中心位置,并由此长出一个生态。

华为「1+8+N」战略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以目前消费者使用习惯,智能电视虽仍是家庭显示中心,却难以成为家庭控制中心。倒是智能音箱、智能手机此类低功耗、长待机设备逐渐有成为家庭控制中心的趋势,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习惯通过智能音箱(语音)、智能手机(触屏)唤醒电视。

用智能音箱唤醒智能电视

未来或许会有更好的家庭控制中心,也或许多数产品会成为低功耗、长待机产品,形成分布式控制中心。但以当下战势来看,虽家电厂商与互联网厂商的能力边界逐渐模糊,但家电厂商仍是难阻互联网厂商入侵家电领域,难抢家庭控制中心,甚至智能电视显示中心的地位也在面临“分权”势态。

稍显劣势的棋局下,家电厂商如何扳回局面?

头部企业集体更名,家电巨头转守为攻

互联网厂商开始在家电领域攻城略地时,家电厂商也在向互联网厂商靠近。毕竟,这个时代,无论是家电领域,还是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本就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

以国民家电品牌海尔为例,海尔有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众人皆知的白电产品,鲜有人知的是,海尔其实也曾发布过智能手机,现在仍在做着笔记本电脑,卖着智能音箱。

海尔手机(劲-Zing)、海尔笔记本(简爱X14)、海尔智能音箱

虽然互联网领域的诸多硬件海尔均有涉猎,但其实包括海尔在内的众多家电厂商与互联网厂商正面“硬刚”是在拥挤的物联网赛道。

2014年3月,海尔正式发布U+智慧生活战略,并成立了U+产业联盟,发布了U+智慧生活平台;次年3月,海尔推出一款定位于智慧生活集中入口的APP,海尔U+智慧生活APP;10月,海尔U+以物联网智慧生活平台的角色正式成为隶属于海尔集团的海尔优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据官方信息显示,海尔U+平台目前已经完成分布式多模态的用户交互入口布局,形成APP、语音等多类用户交互入口。

此外,海尔还布局了COSMOPlat和顺逛两大平台。其中,COSMOPlat平台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本文暂且按下不表;顺逛平台则是海尔针对家电领域的电商平台,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去年5月,顺逛平台已经拥有141万+微店主、2万+直销员、5万家线下店以及30万智慧云店、1000万+在线网器,布局1473万+的触点网络。

产品布局之外,在公司整体战略部署上,海尔与华为、小米的物联网战略也有几分相似。

例如,

针对互联互通提出「2+5」的配置。其中,“2”包括手机端(海尔U+APP)和海尔AI智能音箱,“5”包括冰箱屏、电视屏、魔镜屏、安防中控屏、路由器;

针对具体场景应用,海尔官方提出「5+7+N」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其中,“5”指的是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阳台5大物理空间,“7”指的是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洗护、全屋安防、全屋娱乐、全屋健康、全屋网络7大全屋解决方案,“N”则是个变量,代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自由定制智慧生活场景。

海尔在冰箱上和厨房中的交互大屏

当海尔从家电企业汲取物联网技术和能力对产品、甚至公司战略多次升级时,海尔的打法早已不再是传统家电厂商的打法。作为典型跨国企业,海尔已经大胆地将“智慧家庭”、“物联网”写进了自己的品牌战略。

2019年6月25日,海尔发布证券简称变更公告,「青岛海尔」更名「海尔智家」。

在这次证券简称变更公告中,海尔官方还特别解释了原因:

为更好地体现公司全球化发展,推进公司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司全称已于2019年6月20日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变更公司全称及证券简称

巧合的是,这不是这一年唯一更名的家电巨头,随后可见:

  • 2019年12月3日,海信电器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海信电器”变更为“海信视像”;

  • 2020年1月13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TCL集团”变更为“TCL科技”。

对此,部分业界观点认为,这些厂商如出一辙的更名,其实出于“家电巨头的集体自救”。

据雷锋网长期观察,“集体更名”更像是一次家电巨头的跨时代“迁徙”。从部署物联网产品、成立物联网子公司,到发布物联网战略,可以说,家电厂商在物联网时代与互联网厂商的步调基本一致,甚至更快。但却因巨头企业,尤其C端巨头企业长久以来积累的用户认知和品牌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像海尔、TCL这样的跨国企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全球性顶尖企业的品牌建设。

为解决这一问题,家电巨头以变更公司名称,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些许刻板印象,以进一步建设新的品牌形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因此前的“太成功”为当下变革造成的“羁绊”,这一“羁绊”是否能由此(更名)有所改变,仍有待看各家随后的品牌建设能力。

雷锋网也注意到,在互联网时代错失了不少机遇的家电厂商,在物联网时代开始押重注变革,变革力度甚至不输于互联网巨头厂商,颇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不过,近年来的政策春风倒是为家电厂商在经济贸易环境不佳的当下创造了一些机遇。

国内家电政策风向,智能家居的2020

2019年,国家出台促消费政策,这样的政策风向也波及到智能家居领域的持续发展。

  •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征求对《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 6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于6月6日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 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

  • ……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在促消费的同时,也都特别提到鼓励换新“智能电子电器产品,扩大绿色智能消费”,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也曾表示:“将促消费的重点放在家电产品的更新需求上,符合现阶段家电行业发展趋势。我国家电产品消费市场已经呈现出普及率高和更新换代需求量大的特点。”

这波促消费浪潮对家电市场的带动,在一定程度上将为刚刚更名的家电厂商带来一波市场机遇。

在此背景下,2020年的智能家居市场,将在更名后的家电巨头、跨入家电市场的互联网巨头厂商之间展开一场高调的较量。这场较量中,互联网厂商继续深入大家电、家电巨头也开始转守为攻,这样的较量也将成为智能家居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加速器。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8hv2y0oJ6Jxe4pYU.html#comments Thu, 23 Jan 2020 10:06:00 +0800
三星智能家居出新货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DnaIeAFZyWCPAnuP.html 雷锋网消息,近日,三星SmartThings系列智能家居产品线推出新品,包括SmartThings摄像机、SmartThings WiFi智能插座、SmartThings智能灯泡三款智能家居基础硬件产品。可见,三星正以此进一步拓展自家智能家居产品布局。

国内智能摄像机已经成为智能家居领域基础硬件产品,在国外,其实也早已有诸多智能家居品牌产品,三星SmartThings生态下的摄像机此前主要以引入诸如美国网件公司的Arlo(爱洛)等产品为主,据三星官网显示,目前接入摄像机和智能门铃设备有11款。此次推出的是三星自家智能家居品牌的SmartThings摄像机。

SmartThings摄像机主要性能参数包括:

支持HDR、夜视红外、双向音频,人物检测、145度视野。配备24小时云存储备份(免费支持4台摄像机),最多支持8台摄像机30天备份,不过每月需要额外7.99美元的服务费。

配有支架,可以将摄像机安装在墙上。视频源可以在SmartThings App上查看,也可以在三星自家智能冰箱或智能电视上查看。

在智能插座方面,三星SmartThings此前主要引入的是GE、霍尼韦尔、立维腾等传统工业大厂插座产品,据三星官网显示,目前接入智能插座设备有47款。此外,三星此前曾推出SmartThings Outlet便携插座,三星官方就SmartThings Outlet曾表示,该插座可让消费者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控制灯光、电子设备和小家电。

此次SmartThings WiFi智能插座可以说是SmartThings Outlet的版本更新。

与SmartThings摄像机相同,三星SmartThings WiFi智能插座主要强调的仍是多设备连接和无线控制,可以应用诸如手机、电视、冰箱等硬件设备通过SmartThings App进行查看和控制。

在SmartThings智能灯泡方面,三星SmartThings此前主要引入的也是飞利浦、科锐、立维腾等老牌厂商的产品,目前接入智能灯泡及智能开关设备有129款。此次推出SmartThings智能灯泡也是首次针对自家硬件在这一领域进行拓展。

具体官方给出的设备参数为:9瓦LED光源,额定光通量为806流明,白色灯光,灯光可调节。

以上三款产品作为智能家居基础硬件,相对于传统硬件主要更新的还是连接能力和控制能力,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设备开关、明暗控制。此外,据三星官方表示,此次发布的三款产品均可以通过三星自家的Bixby、谷歌智能语音助手和亚马逊的Alexa进行语音控制。

雷锋网了解到,SmartThings成立于2012年,两年后被三星收购,三星基于此开始布局自加智能家居生态,据官网显示数据,目前SmartThings已经接入56个品牌的370款智能硬件产品。此前SmartThings自有硬件主要以传感器类产品为主,其余硬件产品均选择接入生态厂商硬件。

针对此次布局三类基础硬件,三星官方也表示,尽管三星推出了SmartThings系列产品,但三星仍会继续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将SmartThings以平台形式进行能力输出。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DnaIeAFZyWCPAnuP.html#comments Tue, 25 Jun 2019 12:59:00 +0800
百度、阿里如何拼智能家居的版图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eao38X1taAG4VWQy.html 智能家居作为智能时代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像百度、阿里这样的巨头公司,必然会在生态中补齐这一块,那么,在智能家居领域该出什么牌?

百度和阿里都选了智能语音。

不同的是,百度选择了做智能语音系统,阿里选了支持蓝牙mesh网络。 

百度的屠龙刀——DuerOS

百度在智能家居领域亮出的牌面很干净:DuerOS。

DuerOS是百度在2017年7月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一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百度在智能家居领域打出这张牌,明显是看好智能语音系统这一人机交互系统在颠覆人类生活方式上的潜力。据百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5日,DuerOS生态中拥有合作伙伴数量200+,落地主控设备数量100+,技能开发者数量16000+,三者均位列行业第一。牌面很可观。

DuerOS的攻城略地

据雷锋网了解,仅就2018年1月-6月战况来看,百度DuerOS已经嵌入到家电、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儿童设备领域部分头部厂商的产品中:

家电:创维主机型Q6/Q7系列全线搭载,TCL主流机型X/C/P系列全线搭载,以及极米H2无屏电视;

手机:华为P20/P20 Pro,OPPO Find X,vivo X21/vivo NEX;

智能音箱:苏宁熊Biu、GGMM E2、蓝港小青、DOSS FABRIQ、库克、小度在家、小度智能音箱;

智能儿童设备:读书郎手表W7、小天才手表Z3、小寻手表X1、火火兔故事机、米兔卡片学习机、牛听听熏教机、比巴萝卜头M15。

以智能手机为例,华为、OV今年新款旗舰机都用到了DuerOS。由此来看,还是不得不佩服百度DuerOS的市场开拓速度。

另外,据雷锋网了解,对于现在爆火的智能音箱,百度也先后发布了两款搭载自家DuerOS的智能音箱——小度在家和小度智能音箱。其中,小度在家是首款带屏的智能音箱,也是因为带了这块7英寸的显示屏,令其在推出时一度备受争议;另外一款则是价格低于以亲民著称的小米的小度智能音箱,售价仅为89元。

两次技术迭代:从升级增效到全新赋能

DuerOS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应用层、核心层和能力层,分别对应智能设备开放平台、对话核心系统和技能开放平台,整体来看,仍是以开源为基调。而经过一年的时间,DuerOS已经更新了三个版本,相较于前两代版本,DuerOS 3.0在应用能力及工作模式上都有较大的拓展。

如上图所示,从上到下依次是DuerOS 1.0、DuerOS 2.0、DuerOS 3.0的版本及更新情况,其中绿色为升级能力、红色为更新能力。由图中信息可见,DuerOS 2.0更多是针对DuerOS 1.0能力的升级,而DuerOS 3.0做的更多的则是能力的添加。相对而言,DuerOS 3.0添加了更多解决方案,在开放能力上也做了更多的拓展,这也符合百度这两年一直做开源系统和生态布局的整体动向。

说起来,百度更愿意将它的DuerOS 3.0称为新一代操作系统。谈及原因,百度度秘生态首席产品架构师高庆解释称,百度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DuerOS 3.0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 自然对话交互

  • 全新对话或内容服务生态

  • 打通商业模式闭环

在自然对话交互方面,百度做了两件事:提升软件能力和拓展硬件能力(根据场景)。

DuerOS 3.0在软件的自然对话交互能力(核心能力)部分加入了新能力,包括声纹识别、儿童模式、智能引导与纠错、视觉搜索、视频理解。其中极客模式是针对玩家提供的新模式,能实现无需重复唤醒的连续对话能力。当在极客模式下时,用户不用不停重复唤醒命令,可以通过一次唤醒进行多轮对话;另外,无论系统多智能,在现阶段仍可能出现听不清或听不懂的情况,智能引导与纠错会学习用户以往习惯,通过多轮引导让用户逐步表达出需求,从而让整个使用体验变的更加顺畅。

DuerOS 3.0硬件部分更新主要包含场景和解决方案的拓展,包括有屏设计解决方案、蓝牙设备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其中,2017年发布的无屏设备解决方案,百度同时还发布了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模组,当你的设备植入模组后再配备了麦克风和扬声器就可以变成具备可对话能力的智能设备;2018年百度又推出了有屏设备解决方案,联合MTK、全志打造了只有名片大小模组方案;蓝牙设备解决方案在百度内部被称为DMA(DuerOS Mobile Accessories),手机中的音频是单向传输的,很难形成对话能力。DMA协议希望让手机和智能设备形成双向信息传输。

酒店解决方案

在入住酒店时,大家经常会问WIFI密码、餐厅位置,百度针对这一痛点,结合自家DuerOS系统与洲际酒店合作开发了业内第一个针对有屏设备的酒店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对酒店各种信息的查询,可以叫服务员,可以打开窗帘、调整空调的温度、开关灯。目前该方案在北京三里屯和广州保利洲际酒店已经落地,预计到今年年底会在100家酒店实现落地。除此之外,百度现在正在和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酒店进行合作。

阿里的大宝剑——天猫精灵

从物联网到智联网,阿里翻牌天猫精灵。

天猫精灵是2017年7月发布的一款智能音箱,分为X1、曲奇、方糖三个版本。但是阿里给出的定义是mesh智能家居开放平台。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终端负责人忘之给出的解释是:很多人会问天猫精灵是不是音箱?是的,它还是音箱。就像乔布斯当年发布iPhone之后,iPhone还是手机,发布的前三年大家主要仍然是用它来打电话。今天的智能音箱在前三年主要仍然是被用来听音乐。但我相信它在未来会诞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就像在2010年时你无法想象今天的手机上安装最多的应用会是微信。

由此看来,对于智能语音成为新一代人机交互方式,智能音箱成为新一代开创性设备还是很有信心的。

为什么是蓝牙mesh

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连接标准分为三类:WiFi、蓝牙、Zigbee。现在最火的是Zigbee连接方案,但是却面临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以北美为例,就有三套标准,且互不兼容。而在WiFi和蓝牙之间,阿里选了蓝牙。

蓝牙mesh网络是用于建立多对多设备通信的低功耗蓝牙网络拓扑结构,蓝牙联盟在蓝牙支持mesh网络时给出的应用能力介绍是:适用于楼宇自动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需要让数以万计个设备在可靠、安全的环境下传输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主要有五个特点:秒配、低成本、低功耗、免密和自组网。以秒配为例,蓝牙mesh网络中的设备在发现周围设备时理论上几百毫秒能够实现,天猫精灵找灯的话,两次对话就能完成。

定协议,做生态

忘之表示,阿里愿意将在天猫精灵智能架构平台下拿到的数据提供给包括端、语音入口、云端等合作厂商。如果是有开发能力的厂商,有适合WiFi的设备,阿里的天猫精灵智能家居平台也可以在云之间建立相互连接;蓝牙mesh是端连接的设备,因而无法像WiFi设备一样在云端实现连接,对于这类设备,在保证用户体验下,阿里也愿意分享数据。

在硬件方面,阿里一直强调,阿里做蓝牙mesh方案并不是自己做蓝牙mesh模组,而是和业内所有的芯片厂商一起做。阿里首发的版本是MTK的M030G,这一模组主要用于灯、插座及开关面板。同时阿里认证的版本现在还包括Telink、Silicon Labs、Nordic、Realtek等的模组。

阿里巴巴并没有自己去完全定义协议,而是与蓝牙组织合作做标准的SIG mesh协议,在未来产品研发中会有很多具体的产品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连接灯时怎样反馈,连接某一个设备时厂商发现自己开发的设备在原有应用协议中没有可匹配的协议,阿里巴巴会支持你做完,并移交到蓝牙组织中,让它成为标准mesh协议的一部分。

在软件方面,阿里更多强调,自己只是定了标准。阿里在今年3月开始从零开发通用版本,按照阿里标准规范物理连线,不再需要任何代码开发即可完成灯、插座、开关面板模块的应用开发。在今年6月阿里已经有客户自定义版本接入mesh体系,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蓝牙芯片,并根据阿里巴巴的标准接入,用于开发小家电、大家电、低功耗产品及可穿戴设备。 

阿里巴巴做了智能家居SIG mesh协议和生态,但我们并不直接控制芯片、模组及品牌。只是和芯片厂商合作看是否有符合mesh标准的、并经测试可用的芯片加入到阿里的这一生态中,由模组厂商生产好后,我们会找第三方机构测试,测试以后没问题可以给他认证,品牌厂商可以选择生态中任何一个模组厂商生产,生产出来的模组愿意自己卖就自己卖,如果愿意打上天猫精灵AI的LOGO,可以找我们来做认证,经过我们测试就可以实现。

雷锋网小结

智能家居领域大家做的硬件最多的是网关、开关、门锁,以及屏幕;软件上则是网络协议、语音/视觉算法,以及集成方案。而从百度和阿里都压注智能语音系统不难看出,巨头公司对于未来交互方式的变革还是很敏感的,都在这一技术上下了大注。不同的是百度选择一年更新三代、力挺自家智能语音操作系统DuerOS;阿里选择拉来蓝牙mesh做技术基础,在协议上入手,进一步搞生态布局。

相同的是,大佬们越来越认可开源这一概念,并不断将自己的部分技术和生态开源出来。不论是百度的DuerOS,还是阿里的天猫精灵智能家居平台架构,都为厂商和开发者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以不断扩张自己的生态。

只是,这次两位大佬选择的这块拼图可能带来的人机交互方式变革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命令符到图形界面,从PC到移动互联,都是人学习机器所需技能,从而实现人机交互;而智能语音系统的到来,从某个层面上说,则是需要机器学习人的生活习惯,来适应人,人类从而实现“反客为主”。

]]>
智能家居 //m.drvow.com/category/smarthome/eao38X1taAG4VWQy.html#comments Tue, 04 Sep 2018 17:30:0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