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特写 正文
发私信给易建成
发送

8

被称为「鸡肋」的OBD有没有机会翻盘?

本文作者: 易建成 2015-06-17 11:18
导语:如今一年过去了,雷锋网从几家创业公司中了解到,这份「成绩单」并不理想:各家的销量大致在两万到六万台这个区间内徘徊。

被称为「鸡肋」的OBD有没有机会翻盘?

2014 年曾被外界称为是 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元年,很多初创公司一头扎进 OBD 的「风口」里,引发了一股汽车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从去年 4 月左右,就已经有公司陆续发布 OBD 盒子,如今一年过去了,雷锋网从几家创业公司中了解到,这份「成绩单」并不理想:各家的销量大致在两万到六万台这个区间内徘徊。

雷锋网编辑采访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OBD 项目产品经理,他告诉雷锋网,他们的产品在去年11月流产,这是因为在调研和研发的过程中发现 OBD 的噱头大于实际意义,认为这样的产品很可能是一个伪需求泡沫,因此团队渐渐对这个项目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其实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初创公司对于 OBD 的认知和定位并不清晰。

OBD 盒子销售遇冷,问题在哪儿?

OBD 智能硬件的鼻祖级产品 Automatic 在 2013 年一年就卖出了 10 万台设备,这多少与美国 100 多年汽车文化的积淀有关系。快逸行联合创始人梁山博告诉雷锋网,国内并没有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绝大多数车主不知道 OBD 接口的存在,更找不到它的位置。而美国车主懂一些汽车知识,能通过 OBD 检查自己的车辆状况,有修车工具和工位,能自己在车库修车。

有业内人士表示,OBD 盒子的发展受制于车厂的开放程度,行业的封闭性让统一标准迟迟没有出现,因此它也不能兼容所有车型。目前 OBD 设备+APP 模式提供给用户的主要体现在测速、油量、距离、体检打分等基础功能上,而这些功能和数据,大部分可以通过汽车本身的仪表盘得知。

追溯 OBD 的起源,它不过是汽车上一个以尾气检测开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标准检测入口。从 OBD 盒子的组成如通讯协议、GPS 定位模块/通讯模块(Wi-Fi 模块、蓝牙模块)可以看出它是满足企业对于数据搜集的需求设计的,而体现的逻辑是:只与汽车进行交互、读取与汽车相关的数据,其实并不具备服务用户的属性

因而我们会发现,OBD盒子 的 DNA 其实就是一个汽车黑匣子,收集汽车数据传到后台之后任务就已经完成。虽然它是车联网的一个入口,但这种数据对车主用处不大,诊断接口本身是修车和维护的时候才用,对用户的价值有限。

To B 行不通?

据雷锋网了解,OBD 盒子大多通过与保险公司、汽车技术行业、汽车保养中心、汽车租赁公司、主机厂或 4S 店等渠道销售给用户,但事实证明用这种方式发展用户比较慢而且也容易受限制。

Autobot 运营 VP 于欣烈告诉雷锋记者,通过与 B 端合作在账面上的收益会大一些,但只是短期内的,在未来还是得依靠自己去发展用户。

梁山博也表示,与 B 端的合作涉及到系统开发集成,需要增加开发和投入的力度来运营更加复杂的后台。有时候双方在合作上会存在分歧,比如在数据所有权上有一些争议,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平衡彼此利益诉求。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成本。

零图科技创始人林善炳说道,他们现有的 OBD 盒子及方案开始从企业端转向用户端,通过「以保养代替维修」的模式来帮助车主解决养车用车的问题,手机 APP 端可以与其他品牌的 OBD 盒子兼容适配。他表示,「OBD 只是一个采集数据的端口,我们现在更注重于为车主服务这一块。」

换个角度说,这些原先服务于企业端的 OBD 盒子并不能为车主带来实际的价值,重数据弱交互必然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因为对于用户/车主来说,他们不会关心 OBD 所反馈的数据。「用户希望得到的是对汽车的控制权,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一位产品经理如是说道。

「场景化」能否成为 Killer feature?

速锐得市场部负责人刘国琼认为,OBD 盒子在形态上一定是升级变化的,也需要和更多功能的产品合作。

举个例子,Automatic 与 Nest 合作将数据打通,当车主启动汽车的时候,Nest 识别用户要出门便自动关闭室内的电灯或者空调;Automatic 整合了 iBeacon 技术,设备可以识别同样装载 iBeacon 的停车场,无需人工就可以缴费。 OBD 盒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细化的场景结合,以此提供更多对车主有用的服务。

雷锋网了解到,如今有一些公司开始在 OBD 软件层面发力,通过手机 App 端接入多元化服务,比如停车服务、电子狗、违章查询、O2O 维修服务、代驾、碎片化社交、自驾游路书分享等等,基于以上不同的场景化功能来满足车主不同的需求。

被称为「鸡肋」的OBD有没有机会翻盘?

「在 App上接入更多「场景化」服务是否表明 OBD 盒子不再重要了?」

快逸行、速锐得、 Autobot 和零图科技都表达了一个类似的观点:通过弱化 OBD 的概念来满足用户需求。这是因为从用户角度来看,用户并不需要知道 OBD 是什么,只需要明白装在车上的 OBD 盒子是一个触发器或是一个开关,通过这个设备用户/车主能方便的使用各种场景化的服务。

「目前在市面上还不能找出一款标杆性的 OBD 产品,整体来说还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广联赛讯的产品经理李承乐告诉雷锋网。「用户体量小,用户规模发展得也比较慢,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和数据采集的规模也没体现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些创业公司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来形成一种商业模式,同时也没有一个杀手级功能或应用来维持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是当前 OBD 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个瓶颈之一,或许「场景化服务」能为它提供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OBD 的春天还有多远?

对于 OBD 盒子是不是一款「鸡肋产品」,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刘国琼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它好比是汽车里面的安全气囊,我们可能永远不去用它,但在必要时一定会派上用场。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雷锋网向各家公司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互联网巨头涉足 OBD 产品,对你们是一种冲击还是一种推动?他们的回答比较肯定:认为推动大于冲击。「如果大家愿意为 OBD 买单,开始去挑市面上的产品了,说明 OBD 这块的市场就起来了。」于欣烈说道。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每个产品背后应该都有一段辛酸史。 微信:eriseds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