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说起创业的心路历程,叶生晅形容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创业更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与读书非常相像,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完全不知道到知道的感觉,也是一个快速积累知识和塑造个人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所面对的挑战也是未知的。帷幄在成立的前三个月就拿到了订单,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创业总归还是不容易的。」叶生晅讲道,「创业远远要比没有创过业的人所想象的要难得多,他们每天都可能遇到挫折。但创业者或企业家的韧性是非常强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最难的事情。」越是大的企业,最后落到 CEO 身上的事情就越难处理,而叶生晅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最难处理的问题。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从找人到找钱,这些工作他都要参与。但归根结底,作为创业者,叶生晅要考虑最多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一项技术究竟能不能应用到市场中产生价值」。市场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狂热的创业者们臆想出来的,或被统计数据误导的?这个问题总能让人焦虑。面对巨大的压力,叶生晅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为要解决 99% 的问题,需要的是方法论;即使很多困难是未知的、没有遇到过的,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与预防,提前做好最大程度的规避。学海无涯。创业的同时,叶生晅也没有停止学术研究。回国后,他一脚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另一脚则踏进了浙江大学的校门,去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兼职)。继续读博的背后并不是对博士学位的执念。对他来说,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将技术研究出来,并将其投入应用。「学术和创业本身就是A/B面,两者并不是完全没有交集。在实验室的很多技术,也需要通过创业或者企业来将其商业化。」叶生晅对 AI 科技评论谈道。所以,对他来说,创业和读博本身就是一件事情。原先,他在加州理工与哈佛进行的许多研究都是基于实验室的数据,来自来自现实世界的真实数据少之又少。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后,叶生晅可以得到大规模的真实数据,用于指导现实生活应用中的决策研究,可以帮助帷幄用更前沿的技术制定方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据介绍,帷幄为许多客户开发的营销技术都是他与浙大的团队合作研究出来的。图注:浙江大学虽然艰苦,但叶生晅也乐在其中。对他来说,创业给他带来的最大提升是自己的认知水平,而不是知识或能力水平。就像一年级学生想的东西和六年级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两者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之前认为的难题,后来回过头来看,可能也不成问题了。」这种认知的提升,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与客户的来往。叶生晅的日常行程十分紧密,但他还是坚持每周至少见三个客户,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他们身上了解产品的效果、能耗与行业动态。「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他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