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金融科技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加注智能投顾,能挽救同花顺滑坡的业绩吗?

作者:余菲 编辑:陈伊莉
2018/08/28 19:04

近期,同花顺发布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28%。雷锋网了解到,这并非是同花顺首次业绩下滑。据2017年财报,公司总营收为14.1亿元,同比减少18.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6亿元,同比减少40.11%。同花顺的净利润在经历2015年和2016年的飙涨后,似乎陷入了持续下滑的泥潭。

而与之相对,同花顺研发投入近三年都在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长12.29%达到1.92亿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高达33.86%。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今年3月股东大会上,创始人易铮表示,同花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工智能,目前已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投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还会加大投入。那么,对于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老牌金融信息服务商来说,押注人工智能的战略转型会为其扭转业绩滑坡打开出路吗?

左右突围,致于C端

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信息需求市场巨大,一大批金融信息提供商应运而生。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的易峥和伙伴也在杭州创建了同花顺。当时,大家做的都差不多:开发网上行情系统,以机构需求为出发点,一方面给证券公司营业部提供上市公司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广大股民提供网上交易的便利。

2001年到2005年,中国股市进入低迷期,加上同质化竞争,不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纷纷开始寻找新出路。万得开始学习彭博,打造出了一款对标产品——万得资讯金融终端,从此霸居了国内金融数据终端产品榜首。巨灵达到巅峰之后,开始涉足电视广播等财经媒体业务。金融界模仿美国的理财软件研发出了个人炒股软件。同花顺易峥转头成立了一家当时概念比较热的生物医疗公司,展现出敏锐把握市场热门概念的天赋。

2005年到2008年,中国股市进入一波大牛市,万得、同花顺、东方财富等都赚得盆满钵满。万得手握机构客户,在终端机领域不断走向垄断趋势。此前活跃在各类股评媒体里的沈军也开始创办东方财富,凭借“股吧”论坛和财经资讯,积累了大量用户,并拿下基金销售牌照,举起了网络基金销售的大旗。

这时候,机构霸主万得和财经门户霸主东方财富的地位已难撼动,为了实现竞争突围,同花顺选择了布局2C移动端。当时同花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依托其移动运营网络,通过短信、彩信、WAP方式、GPRS方式为用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跑通了一条“移动端+散户付费”的路子。那些年,同花顺业绩爆长,2006年至2009年,利润从86万元飙升至7666万元。至此,金融信息服务领域里几大玩家的差异化竞争雏形初定。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万得占据终端机市场,东方财富专注互联网基金销售,同花顺深耕移动端散户付费,彼此大体上相安无事。同花顺不是没有尝试“跨界”,同花顺2010年推出了iFinD金融数据终端,2012年,万得起诉其抄袭,四年之后,同花顺被判停止抄袭并赔偿335万。同花顺也做财经网站和基金销售,但网站流量无法与东方财富抗衡。左右突围无法如愿后,同花顺更加专注于2C移动端。

据2017年年报显示,同花顺营收中占比最高的是2C增值电信服务,达到61.02%,而面向券商等机构的B2B软件销售及维护业务占比仅为10.4%。然而,散户市场就意味着看天吃饭,无法旱涝保收。同花顺也多次在财报中将营收与净利润负增长归结为“投资者对金融资讯信息服务的需求有所减少”。并且,伴随雪球、牛股王、爱投顾等后起之秀,交易、资讯、投资建议、社交这些股民的主流需求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同花顺这样的老玩家想找到一个好角度切入进行拉新促活并不容易。

一切又仿佛回到了找新出路的当年。这次,易峥找到的是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智能投顾。而此前同花顺积累的移动端+散户基础,也为此次转型埋下了伏笔。

一面加码,一面下滑

 哈工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叶强认为,未来几年智能投顾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两大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之一(另一是监管科技)。目前A股市场自然人投资者已达1.36亿人,智能投顾主要瞄准散户,中国股市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将会催生出巨大的智能投顾市场。

事实上,同花顺行动得也不晚。2009年便开始涉足,2015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同花顺人工智能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2016年年报中,反复提到“人工智能”,强调加快人工智能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初步应用在了i问财、iFinD智能投顾、人工智能选股等产品上。2017年推出了人工智能量化投资平台MindGo。总体上,目前同花顺智能投顾在C端侧重通过语义理解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信息搜寻和选股服务,在B端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分析技术面、提供买卖价格参考。

与此同时,近三年同花顺各项研发指标也都在持续增加:

加注智能投顾,能挽救同花顺滑坡的业绩吗?

相反,东方财富似乎并未那么重视科技应用,而将战略重点转向了互联网财富管理,对标美国互联网证券金融服务商嘉信金融。下面是东方财富在近三年来研发投入:

加注智能投顾,能挽救同花顺滑坡的业绩吗?

两相对比,同花顺可谓是下了血本。不过,事实的另一面是,2018上半年,东方财富营业总收入16.35亿元,同比增长49.44%,营业总成本11.09亿元,同比增长24.24%,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114.77%。而研发投入的逐年加码似乎并没有为同花顺带来相似的业绩提升。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炒股软件的普及,目前手机APP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少了,是否拥有强黏性的核心用户与数据,对平台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比而言,东方财富通过开户和天天基金绑定住了用户,就像腾讯靠QQ一样。“我觉得,它(同花顺)即使不开发(智能投顾)也是会下滑的,东方财富增长是因为天天基金网销售的增长,用户的需求已经从之前的获取行情数据,转变成获取一个综合的理财建议了。”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智能投顾可以增加用户黏性和付费意愿,只是这个数量还没有起来,还需要更多的投资者投资方法教育”。

前无榜样,后有追兵

事实上,就算智能投顾是有用的,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能扭转“投资者对金融资讯信息服务的需求有所减少”,从而提振同花顺的业绩,仍然很难预测。毕竟,是否有智能投顾并不是同花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更何况,智能投顾本土化的成效还未可知,且该领域里的玩家也不在少数。

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专题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国内智能投顾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基础、投资者偏好、市场认知度方面还存有障碍,智能投顾在中国的破局之路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美国智能投顾产业领先全球,世界知名咨询公司A.T. Kearney曾预测,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但由于中美市场环境差异较大,美国经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借鉴尚且存疑。

加注智能投顾,能挽救同花顺滑坡的业绩吗?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常见的智能投顾都是“人工的智能”,一位技术出身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雷锋网。他解释说,常见资产配置模型,诸如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马克维茨模型、均值方差模型(MVO)、Black-Litterman模型等,在国内都不可行,其中,使用BL模型的一定是“人工的智能” 投顾。就实际问题维度,国内公募基金交易存在申购赎回的时间滞后、赎回价格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另外,从投资者角度讲,中国大众投资者并不成熟,主动投资盛行,更倾向于“追涨杀跌“,被动投资意识淡薄,教育用户也是一个难题。在投资标的方面,国外智能投顾投资 ETF为主,而中国的ETF规模较小、数量少,目前约有100多只,规模不到2000亿元,且主要是传统的指数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较少,相对缺乏交易、对冲等机制和标的多样化,对智能投顾实用性挑战更大。

除了这些共性问题,同花顺还面临着一场硬仗——互联网巨头、第三方创业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都已经跑步进入战场。比如,京东金融的“智投”、阿里旗下推出蚂蚁聚财,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是银行业发布的首个产品,广发证券“贝塔牛”,长江证券“阿凡达狗”,华泰证券出资8亿美元竞购美国资产管理软件生产商AssetMark介入智能投顾领域。

如此看来,同花顺能否把智能投顾与技术能力、用户基础融合变现,并在众多竞争者中再次脱颖而出,这一愿景目前并不十分明朗,而主营业务业绩下滑的已有趋势却是明确的,再加上防范金融风险大背景下监管政策日益趋紧,同花顺人工智能转型之路显得道远而任重。

更多的资讯,请关注雷锋网AI金融评论。

加注智能投顾,能挽救同花顺滑坡的业绩吗?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加注智能投顾,能挽救同花顺滑坡的业绩吗?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