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创业者和投资人:STEAM教育能否成为“刚需”?

作者:少年创学院
2016/11/25 00:01

这是人工智能(AI)的时代。一切进程都会为 AI 所影响,一切事物都会打上 AI 的烙印——即使是被认为被互联网影响最小的 教育和农业 也不能例外。

在刚刚结束的“新浪教育人工智能发展论坛”上,几位 STEAM教育 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就聊了聊在人工智能逐步发展的背景下的STEAM教育问题,或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在好未来战略投资部郭晓乐看来,AI 和 STEAM 有两个层面的关系:一个是过程层面,一个是结果层面。就过程层面来讲,AI 的发展会促进 STEAM 教学的形式和类型的多样化;就结果层面来讲则更为重要:回过头想一想STEAM教育到底是在做什么?其实就是培养现在以及未来的 AI 人才,也是在培养大家面向未来AI社会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所以在人工智能的主题论坛中,讨论 STEAM教育 是非常契合、非常合适的一个议题。

郭晓乐主持的圆桌论坛上另外有四位STEAM/创客教育创业者,在讨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了对STEAM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是少年创学院创始人张路、极客营CEO耿赛猛、鲨鱼公园副总裁崔巍巍、音乐笔记CEO闫文闻。为了不至于对他们太陌生,我们不妨对做个简单的功课:

郭晓乐:我们知道 STEAM 首先是发源于美国,刚开始是STEM,后面又加上了A(Art 艺术)进来。这个 A 的加入对STEAM的升级和进一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活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去年开始,STEAM和创客教育在中国非常的火,其热度已经完全不亚于美国。这样的海外概念的提出到落地到中国,甚至目前还在做很多本地化的过渡和改造的过程,四位觉得美国的STEAM和现在中国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崔巍巍:我们的确有关注和研究,鲨鱼公园在美国现在也有研究中心。我们和那边的同事探讨时发现一个问题。STEAM在美国和在中国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一样的:开始推的时候认为理念很先进,对孩子的素质教育非常有好处,但是再往下推的话就会发现产品的用户实际上是两方:一方是学生,另一方是老师。这时才发现老师受了传统教育这么多年,并没有这种素养,包括美国的老师也是一样。

不过相比较来讲,还是美国在美国环境下更容易推动,在中国体制内教育没动员起来的话,体制外推动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只能说已经时刻准备好了,就等着风吹起来。

张路:美国的 STEAM 兴起应该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国家需要培养科技人才,所以才启动了立法层面的推进;到了国内的也是一样,就是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国家需要这样的科技人才。

但是国内外实现 STEAM 的路径可能不一样。美国和韩国 STEAM 可能会成为学校的主要科目,到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肯定有这样一个课程。但在中国体制内的实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缺乏服务也缺乏,这本来就是挺难的一件事。相比较来讲,中国校外培训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能校外反而会比国外发展得更好,最终的实现路径的差异可能在这里。当然,这是一个企业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来做。

耿赛猛:我觉得从相同点来讲,美国的 STEAM 最早是从公立学校推的,今年开始中国的上层也在推这个事情,这对从业者来说是好事情,起码说明学校很重视,也会有一部分资源、资金和人力往这方面倾斜。

另外不同点是,体制内学校有很多它的诉求,尤其学校领导需要 STEAM 来做政绩。未来两年中国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比赛和竞赛出来,这是我们国内教育体系和制度跟国外的不同点。

闫文闻:我们做的是音乐教育。不管是美国还是和欧洲,全球的孩子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极度缺乏优秀老师。因为钢琴也好、乐器也好,很多的教育都是深度的一对一。这也是音乐学院的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生,简历上都会写师从×××的原因。目前音乐教育的教研大纲或者评测体系,基本上都不能评测不同派别的演奏方式或者教育方法,这在海内外基本上都一样。

不同点是,非常直观的是两个数字,欧美或者日韩钢琴的渗透率是百分之二十,中国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二点五,这是国内外乐器和音乐领域的最大不同。


郭晓乐:我们看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STEAM都是市场化和国家战略并存的状态。但大家觉得最终的应用场景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怎么解决能否成为用户和受众的刚需的问题?

崔巍巍:其实从我们的产品定位可以看出,我们是先 2B 的。但是终极目标其实是 2C,最终是希望能够让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孩子都能接受。

张路:少年创学院一开始就是 2C,但是因为目前意识到 STEAM 教育的家长还是少数,所以这个过程比较慢,一个校区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

后来因为北京市初中开放实践活动,使得 2B 这件事情成立了。这也是我们可以达到每个周末服务 1500 名学生的量的原因。对于 2C 这块来讲,我们觉得在一个高端市场可能是刚需,那就是对于偏理工科的学生的类似于“背景提升”课程,有些孩子希望参加小升初或中考的自主招生,需要在一些大赛中获奖和参加特长生面试,或者是出国本科或高中,都需要高端定制课程。所以目前的 STEAM 教育,我们希望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

闫文闻:我们做的是传感器和硬件,属于音乐领域的新品类,培训机构不讨厌我们,所以第一步肯定是2B2C的分销。

刚需问题我们是通过实时的技术反馈,能够让家长或者老师更好地评估孩子。以前评测孩子唯一的方式就是考级,现在通过辅助化的手段或者评估的方式数据可以横向对比,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进步状态,变结果评估为过程评估。这样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都变得轻松变得不一样了,这样加强音乐学习需求。

耿赛猛:国外和国内的 STEAM 创业目前来看都有转向2B的趋势,2B比2C的优势是,短期内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广,收益和收入也更高一些。对于国内公司来讲 2B 可以解决学生信任问题,但是我们觉得随着产业的成熟,殊途同归,我们公司还是会慢慢地会由 2B 走向 2C。

至于刚需的问题,校外 STEAM 的竞争不是相同产品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和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英语数学培训之间的竞争。学校也没有一个课叫做 STEAM 课,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体制内 STEAM 课程的落地实施来推动向刚需的演化。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创业者和投资人:STEAM教育能否成为“刚需”?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