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慧城市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3年心路总结 王坚揭秘“城市大脑”产生的背后逻辑

作者:王刚
2019/04/19 12:21

在近期于香港举办的杭州"城市大脑"主题研讨会上,阿里云创始人、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王坚发表了一场精彩演讲。作为国内最早倡导并实践城市大脑的权威人士,同时担任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的他,对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又有了新的理解。

他的演讲围绕三个主题:第一,为什么要有“城市大脑(City Brain)”?第二,杭州做了什么?第三,城市大脑对城市发展意味着什么?满满干货,可谓是他多年探索的一次总结。雷锋网对他的演讲全文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3年心路总结 王坚揭秘“城市大脑”产生的背后逻辑

城市治理能痛下决心,来源于“挫折感”

王坚提到,在过去20年,城市治理者普遍存在一种挫折感,就是无论花了多少力气、砸下去多少钱,城市发展依然遗留下很多问题,比如交通。在过去的20年间,也听到很多新的技术出现,差不多每5年就有一项技术声称“要改变世界”,但很不幸,都没有改变。

今天人们把所有想到的技术排在一起(AI、云计算、大数据等),都无法将城市的问题彻底解决掉。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考。

人类的近代史,一直是用工业来做区分。但是如果从城市角度来看,至少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变化。

第一是城市刚刚出现的时候,人类社会进入了“马力时代”,马力时代有几个重要的发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罗马人在城市中第一次引进了新的基础设施,叫做“道路”。虽然今天人们对城市修道路这件事习以为常,但那个时候却是一次巨大的发明,我们今天要感谢罗马这个城市让每个城市有了道路。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出现在100多年前,城市进入“电力时代”。我们要感谢一个人——爱迪生,他的最大贡献不仅是发明灯泡,而是第一次在城市里面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叫做“电网”。纽约是第一个建成电网的城市,今天人们觉得电网稀松平常,但那个时候确实让人类真正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个重要变化则是人类正在进入“算力时代”。从多少匹马到多少度电,再到城市能使用多少算力,衡量城市繁荣水平的标准一直在进化。计算能力在城市化中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城市大脑”提出的逻辑是什么?

王坚表示,当城市第一次有了马力,城市就必然需要道路;当城市引入电力,必然需要建成电网;当城市对算力产生依赖之时,必然需要有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这就是“城市大脑”产生的逻辑。

“非常感谢杭州市在三年多以前(2016年4月提出)第一次非常有勇气地像罗马要修路一样、纽约建电网一样,第一次尝试为这个城市建一个新的基础设施(雷锋网注:城市大脑)。”

他觉得,城市大脑能落地,能为交通调优,能让城市数据真正跑起路,与杭州政府的接纳和推进密不可分。

3年心路总结 王坚揭秘“城市大脑”产生的背后逻辑

王坚继续谈到,城市大脑这个基础设施得益于很多东西,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这些新技术承载了后来的许多“新发明”,这点类似于如果没有现在的电网,也谈不上交流电技术的成熟。因为现在的电网使得交流电的长途传输变成可能,基础设施对技术的推进也是显而易见的。

“纽约刚开始有电的时候,只有一种电器叫做灯泡,世界是先有电网才有今天的空调、电冰箱、电视机,并不是先有空调、电视机和电冰箱才去建电网,这是电网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王坚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大脑”的出现会推动今天城市想象不到的所有的可能,会有新的发明,就像没有道路的出现就不会有今天那么丰富多彩的交通工具。

杭州做了什么?王坚谈杭州的方法

当全世界还在谈信息化的时候,杭州已经明确了一件事情——对城市来讲,“城市大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王坚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他做“城市大脑”时发现,全世界为什么交通问题解决不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辆车。目前杭州注册的约有250万辆,通过传统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来每天上过路的车120万辆,但是某一时刻的车辆数却没人知道。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的某一时刻,杭州道路上只有20万辆车,但最堵的时候其实也只有30万辆(多了10万辆)。无论是国内国外,很多大型城市都在想着如何解决那“250万辆车”的事情,却没想过如何解决“多出来的10万辆”的事情——这是交通顽疾的所在。

全世界红路灯的设计也是如此,没有计算如何让今天所有的车能最大程度地快速通过。杭州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架上开始计算让车辆按照预定程序通过红路灯的城市,使得在不增加道路面积、不增加车道、不增加红绿灯的前提下,能够通过算力让整体的车行速度在有10%-50%的提升。

“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其实一个城市要提高通行能力,修路不见得是最好的办法,用算力给每一辆车进入这道路设计一个方法,会是一个新的对策。”

他强调,交通方面的探索实际上可以延伸到各个方面,到最后城市每用一度电也是被计算过的,每一滴水也是被计算过的。可以想象,未来人们在酒店消耗的电是被计算过的,节约下来的电可以让他的住宿成本下降。如此一来,城市资源的消耗就会降低许多。

城市算力不够,城市大脑价值亟待挖掘

王坚还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字:10%。

一个城市到底需要多少资源才可以活下去?王坚的回答是:10%。原因是每一寸土地、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是被计算过,这是将来真正解决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的东西,能降低城市资源的消耗。

同时王坚提出3点新的思考,期待每个城市能正确认识到城市大脑的价值。

3年心路总结 王坚揭秘“城市大脑”产生的背后逻辑

“我想有一天我们花在数据处理上的钱超过花在垃圾处理上的钱,这个城市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数据处理会让垃圾变得更少。” 

王坚强调,城市在今天使用的算力还是不多的,人们会认为这是随手可得的东西,但是他相信,等到“城市大脑”真正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时候,马上会看见这个算力的不够——就像城市意识到电力的充足供应是多么重要一样。

谈及数字经济,王坚表示,经济的发展水平跟算力的使用量慢慢连在一起了甚至越来越紧密,这才能代表一个新的经济,而杭州“城市大脑”正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可以说,城市大脑以及诸多城市计算平台越来越成为数字孪生、云、大数据、AI行业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它已形成技术深度交融的产业链,而且更多在于它是许多城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号工程”,除了杭州,北上广深等目前都积极拥抱智慧城市建设。

鉴于寻找优秀商业模式、探索技术产品快速落地的方法论,雷锋网在7月12日至7月14日于深圳举办的CCF-GAIR 2019——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中,将首度设置智慧城市专场,邀请关注前沿技术应用的重要学术代表以及BAT等平台型企业、垂直方案服务商,探讨数据智能、数据共享、数字孪生、商业案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等热点话题,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向前发展,详情点击:CCF-GAIR 2019.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3年心路总结 王坚揭秘“城市大脑”产生的背后逻辑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