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智能驾驶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作者:大壮旅
2018/12/10 16:47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就来自欧洲

雷锋网新智驾(微信:AI-Drive)按:在通向自动驾驶时代的道路上,欧洲与美中两国相比毫无存在感。虽然这片古老的大陆已经有些落后,但欧洲是否如媒体报道那样已经彻底丢掉了反攻机会谁也说不清,也许这里的玩家就是不愿意炫耀。

上一次技术大变革时,欧洲就仗着自己的家底厚在一旁吃老本。

进入新千年时,欧洲公司是通信行业执牛耳者,西门子、爱立信和诺基亚称霸天下,其他公司只能亦步亦趋。不过,2007 年 iPhone 的横空出世让欧洲巨头们彻底慌了神,后者费尽心血搭建的不世功业在这个互联新时代统统被埋葬。

现在,我们正站在另一场革命的门口,而这次要变革的行业也是欧洲公司们的荣耀之所在——汽车和交通运输业。

随着全球投资不断加码,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不再是一项活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这项技术备受期待,成为谁也不敢忽视的新趋势。

不过,这项吸引了无数目光的新风口,好像再次与老迈的欧洲大陆无缘,相反美国和中国成了这场革命的策源地。难道宝马、戴姆勒、大众、雷诺和标致雪铁龙等巨头这次又要错失良机?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奔驰会错过自动驾驶吗?

科技行业头号玩家众多,但独缺欧洲选手

这并非危言怂听,欧洲本就没有什么自动驾驶汽车的科技巨头。

像 Waymo、Uber 和特斯拉这样的公司都来自美国,而中国则有百度这样的自动驾驶积极参与者,百度虽然没有 Waymo 涉足这个行业早,但也在 2013 年看清了大趋势并加入战场。此外,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 2016 年把触手伸向了这一领域,而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 Uber 的滴滴,也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

全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复杂性为想参与的公司画了两条红线,它们必须有深不可测的口袋和无穷无尽的编码能力,而这些正是中美众多科技巨头的强项。

反观欧洲的科技公司,明显连最低门槛都过不了,想和其他巨头硬碰硬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新创公司孱弱无力

除了缺乏科技巨头,欧洲的创业公司们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与中美同行相比,欧洲的数量也少得可怜。

虽然像 AIMotive、FiveAI、Navya 和 Amber 这样小有名气的公司也融了不少钱,找了不少合作伙伴,但与中美两国的自动驾驶新创公司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在美国市场上,新创公司卖出数亿美元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比如 2017 年 10 月卖给安波福的 nuTonomy,价值高达 4.5 亿美元,而被福特和通用两大巨头收购的 Argo.ai 和 Cruise,则都卖出了 10 亿美元的高价。就连专攻自动驾驶卡车的 Otto 都被 Uber 以 6.8 亿美元收入囊中。

除了大手笔的收购,各种 9 位数的投资也是屡见不鲜。举例来说,Zoox 就在 A/B 两轮融资中分别收获 2.5 亿和 5 亿美元两张超大支票。Nauto 也在 B 轮拿到了 1.59 亿美元,至于数千万美元的“小打小闹”融资,则更是稀松平常。

需要注意的是,收购并不意味着融资结束,Cruise 在归入通用麾下后分别拿到了软银、本田的巨额投资。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软银在自动驾驶和打车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自动驾驶新创公司虽然还没有拿钱拿到手软,但现在也都钱包鼓鼓。举例来说,Pony.ai 就在两轮融资中收获了2.14 亿美元资金,而 Roadstar.ai 也在 A 轮融到了 1.28 亿美元,至于景驰和 Momenta 等公司,也都拿到了 5000 万美元级别的巨额融资。

这些公司能拿到巨额资金可不是运气好,创建这些公司的技术大牛可都身经百战。

在美国,许多工程师都是在 DARPA 自动驾驶挑战赛和谷歌自动驾驶项目中磨练出来的(Argo、Aurora、nuro.ai 等)。在中国,这是百度这所黄埔军校源源不断的输送(Pony.ai、景驰、Roadstar.ai 和禾多等)。由于欧洲科技巨头普遍没兴趣将钱花在自动驾驶上,因此在新创公司领域,这里简直就是一片沙漠,创业和融资生态都差得非常远。

科技巨头的缺位和新创公司的无力让欧洲在自动驾驶领域大大落后。未来,这一被动的形势可能还会让欧洲丢掉自己在汽车行业的话语权。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欧洲已经输掉了起跑,它还能后来居上,与其他公司并驾齐驱吗?

这个问题也不用那么悲观,虽然欧洲在这场竞争中先失一局,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欧洲未来能扳回一城。毕竟欧洲经济的规模不可小觑,而且其汽车工业在世界上依然举足轻重。

此外,包括 Waymo 和 Lyft 等公司都对欧洲市场垂涎三尺。因此,自动驾驶在欧洲依然有长足的发展前景。虽然这片古老的路在科技巨头和创业势力上没了准星,但在自动驾驶天秤上,欧洲依然能用其他优势补助自己的缺失。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Waymo 对欧洲市场兴趣浓厚

汽车公司实力依然强劲

自卡尔-奔驰发明汽车以来,欧洲一直是汽车行业的沃土,这里盘踞着大量说话分量十足的巨头,欧洲的这些公司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这其中,最为强大的还是德国,它有许多汽车厂商巨头,而且德国的经济非常依赖汽车工业(德国的研发费用有 30% 都投在了汽车上)。在工程硬件方面,恐怕没有什么能难住这些公司。虽然在软件和科技上稍显落后,但并非不能补齐,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公司的应对方法。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欧洲的公司更倾向于合作,而合作对象就是来自美国或中国的公司。

在这里,我们举一些强强合作的例子: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戴姆勒与博世是老朋友了

除了合作,欧洲的汽车巨头们也开始积极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除了研发,他们也开始认真做投资。举例来说,未来五年内大众就准备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研发上烧掉 340 亿美元。雷诺日产联盟则建立了 10 亿美元的新出行投资基金。至于宝马和戴姆勒,则开始有的放矢的为自己的未来做投资。

虽然欧洲巨头还没有像通用、福特那样投下 10 亿级的重磅收购炸弹,但未来这样的大手笔并非不可能出现,最近就有传闻称大众有意收购 Aurora。

另辟蹊径在公共交通上发力

美国这种建立才几百年的国家主要靠私人车辆,而欧洲地小人稠,在汽车没发明前就有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了,虽然打车服务和私人拥车吸引力十足,但对许多人来说公交出行才是最佳选择。

虽然欧洲在常规自动驾驶汽车上落后较大,但在公共出行上,这些公司还有放手一搏的机会。

放眼现在的欧洲,交通领域最令人困扰的其实是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在这里自动驾驶汽车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欧洲甚至能因地制宜开发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自动驾驶车辆,它们可成为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颗重要棋子。

据雷锋网新智驾了解,眼下许多欧洲城市和交通部门都在测试自动驾驶巴士,而世界上专注于此的新创公司也大都来欧洲,比如 Navya 和 Easymile——它们也是欧洲新创公司中拿到融资最多的(分别为 6410 万和 1560 万欧元)。如果一切顺利,这些公司甚至有希望抢先一步完成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毕竟预先规划好的路线和特殊用途能大幅降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难度。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Navya 的自动驾驶巴士

从社会和环境角度来看,欧洲模式可能会带来一个重要标准。

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出行将变得更便宜,但它也可能让现有问题变得更为严重(拥堵和环境污染),而欧洲这种公共交通模式的自动驾驶出行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问题。

法律法规环境

在美国,自动驾驶汽车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监管,政府与公司之间一副相互对峙的模样。反观欧洲,情况可就有些不同了,欧洲政府甚至就是力推自动驾驶测试的“股东”之一。

此外,《彭博新能源经济》的消息还显示,德英两国在立法上看的最远,全球能达到这样水准的还有新加坡与韩国。由于德国是欧盟领头羊,因此它的一举一动也对整个欧盟的立法举足轻重。在法律完整性上,欧洲也正在避免出现类似美国的州和联邦不一致问题。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正在搭建容纳了所有欧盟国家的新框架,未来还要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投入 4.5 亿欧元。

当然,政府的加入会增加监管,但时间表也会一并缩短。

不过,这些公司也可能会迎来较大的挫折和欧盟严厉的罚款。因此,像 Uber 那样严重的自动驾驶事故恐怕不会在欧洲发生,Uber 那种“先斩后奏”的粗放型测试在这里落不了地。

同时,别忘了挑剔的欧洲消费者,任何的事故恐怕都会让他们失去信任,导致公司成本增高,进度延后了。这种“缓慢但稳妥”的研发方案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Uber 自动驾驶项目麻烦不断  

欧洲会变得与众不同吗?

在通向自动驾驶时代的道路上,欧洲与美中两国相比毫无存在感。虽然这片古老的大陆已经有些落后,但欧洲是否如媒体报道那样已经彻底丢掉了反攻机会谁也说不清,也许这里的玩家就是不愿意炫耀。

此外,由于测试数据不公布,因此仅有几家公司的进度我们也是一无所知。不过无论如何,欧洲都会在这个吸引力十足的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只是走法不同罢了。

也就是说,在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里,欧洲不会是兔子。那么,欧洲是乌龟吗?这次乌龟能赢兔子吗?

雷锋网推荐阅读:

电动车市场群雄并起,谁能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没什么存在感的欧洲,又要错过自动驾驶这场大变革吗?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