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凯立德+小米=?

作者:苏之景苒
2014/10/13 11:21

凯立德+小米=?

终于,凯立德也被拉入了巨头间的战火。

大陆地图导航厂商凯立德日前发布消息,其将发行7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约8400万元,而发行对象的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为雷军,换句话说,凯立德被正式纳入雷军系战队,可以预想,凯立德的相关服务将被逐步整合进入小米的产品线和MIUI中,尤其在O2O服务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雷军的商业之路再添一张重要拼图。

不同的地图,相同的目的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雷军的商业化进程还停留在卖手机卖平板等硬件销售上,靠性价比和饥饿营销吸引消费者。而对于小米产品,尤其是以MIUI为根基的小米手机用户来说,最大的商业切入点其实在于小米黄页,这个无论是小米官方还是日常使用者都频繁提到且重视非常的入口,才是小米最为倚仗的杀手锏。

被内置于通话功能内的黄页与联系人和拨号共同组成了该功能下的三个子菜单。大部分使用者对于这个设置的第一印象往往不知所措,甚至非常排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这个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黄页内的各类便利服务都是以电话号码这种联络方式作为依托,当用户查询到相关联系方式之后,最为直接的动作就是拨打电话,亦或者当用户有通过电话寻求相关服务,却不记得联系方式时,最为直接的动作也是去查询其具体号码,因此,将拨号、联系人和黄页三者内置于同一应用中完全理所当然且符合用户行为习惯。

而随着进驻黄页的共同服务逐步增多,小米的野心也在逐步增加,毕竟,打电话仅仅只是一个联络方式,而这种交流中所能包含的其他环节,如导航、选择、支付等都需要跳出小米的生态圈去完成,并且这一系列的活动相对而言更具诱惑力,甚至可以脱离号码而存在,因此,小米生活这款独立软件应运而生。

但是,目前小米生活的服务与黄页重合度很高,本应侧重商业性LBS的小米生活在地图这种基础服务上的弱势使得其在功能拓展上畏首畏尾,无法拉开与黄页的差距。现在有了凯立德的辅佐,小米生活的根基得到了稳固,O2O的商业化之路也可以走的更加顺畅。至于小米的支付,那都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凯立德的不同

凯立德,高德,四维图等地图和导航应用现已被几大巨头“瓜分”完毕,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何小米选择的是凯立德?凯立德与其他地图服务厂商有何不同?

答案在于车联网。

和高德等其他厂商不同的是,凯立德一直以来都是侧重于导航为非地图,更准确的说,车载导航。

我想这里读者已经明白个中缘由了。

小米对车载系统的渴望早已不再是秘密,其是否推出智能交通工具的猜测也已被多次讨论。这次对凯立德的投资进一步证实了小米在车载系统方面的迫切。

车载系统的必要性对于以奥迪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和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制造商而言完全不同。雷军当年对于大陆手机产业和模式的重塑不可不谓牛掰,但手机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差距可不是五十步与百步的距离,尤其是汽车对于安全性等问题上所耗费的资源和精力远非手机所能比,汽车制造代表着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就目前而言,大陆厂商,无论是上汽广汽等“亲儿子”,还是BYD吉利等民企,都无法提供一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系列,更何况小米这样的门外汉。但同时,汽车制造业的高额利润和服务对象则是无数厂家垂涎三尺的香馍馍,尤其是大陆目前仍处于汽车消费的高峰期,谁能引导未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谁就能赚取下个十年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而在这种左右平衡中,雷军所做出的决定与苹果谷歌一致,那就是扬长避短,先不接触制造领域,而是从车载系统这个自己擅长的切入点入手。

因此,MIUI和小米手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雷军在车联网领域的步骤应该是:首先利用小米在移动操作系统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先自己独立设计开发必需软件,将其移植到车载系统中,并将自己开源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吸引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对不同品牌的兼容让广大第一批智能汽车的使用者接触并使用小米的车载系统,然后通过专设社区里的反馈和改进不断的完善系统,待用户黏度足够时,开始独立或联系汽车商场开始小米汽车的生产。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就把汽车业想简单了。

汽车和智能汽车完全是不同的两种交通工具,而车联网更是一个更大的网,这与手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的概念类似,单纯的将手机模式移植到汽车领域,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车主不敢用,不会用,不屑用。

刚刚我们已经说过,汽车制造的难度极高,远超雷军和他的整个朋友圈的掌控范围,质量、安全、舒适度,每个细节都可以将雷军这几年来好不容易积累的口碑彻底埋葬;而不同厂商的相互对立,甚至兄弟阋墙情况的发生,让汽车领域短时间出现安卓这种开源车载系统的可能性极低,小米若想做车载系统,那么就要做好单枪匹马光杆司令的准备;目前智能汽车在市面上寥寥无几,少有的几款设备也是挂羊肉卖狗肉,说是智能实则新瓶装旧酒,换句话说,即使小米成功的推出了开源的车载系统,很有的可能也是无车可装。因此,小米若想在智能汽车上有所作为,势必要软硬并起,双管齐下,打出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的口号,主打性价比和智能车载系统,吸引广大中国的青年人的购买欲,同时开源操作系统,利用自己逐步扩大的份额和影响力吸引其他厂商的加入,或许早期在硬件上需要合作对象的支持,但随着系统的逐步成熟和小米对于汽车行业的渗透,软硬通吃也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凯立德+小米=?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