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当一种产品在市场中逐渐由技术之争转向成本之争时,这项产业规模化的春天可能就要来了。这也道出了Velodyne在这个时间点开设激光雷达(LiDAR)工厂的原因。
雷锋网消息,Velodyne已于日前宣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开设新的大型工厂,专注于其最新产品——3D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的产能升级,以匹配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增长需求。Velodyne总裁麦克·耶伦(Mike Jellen)在公开采访中表示,由福特和百度去年领投的1.5亿美元投资,是推动此事落地的关键。
众所周知,直到目前为止,激光雷达仍然是大多数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和测试公司选择的主流传感设备。而得益于先发优势,Velodyne已经处于车载雷达市场的主导位置多年。
2016年来,火爆的自动驾驶正在促使激光雷达市场竞争加剧,看来Velodyne正准备用这家“巨型工厂”作为杀手锏,将一众竞争中甩在身后。
“很多人都会问,‘自动驾驶汽车什么时候才会来?’其实它们已经在路上了,但是数量还很小,但持续的增速很快会将它们带到公众面前。”Velodyne总裁麦克·耶伦(Mike Jellen)如是说,“我们必须有能力应对激光雷达市场未来的快速增长趋势,这种快速增长很可能在2018年至2019年彻底到来。”
据悉,Velodyne将新开设的工厂命名为“Megafactory”(巨型工厂),字面上看与特斯拉的“Gigafactory”(超级工厂)异曲同工。但有趣的是,特斯拉正是众多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依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替代激光雷达空间感知的企业之一。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新工厂的生产设备仍在安装部署中。新工厂占地面积20万平方英尺(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近3个足球场的大小。工厂不远处的101公路东侧,Velodyne已经完成了激光雷达的模具组装。工厂开工后,Velodyne的激光雷达产品生产量将稳步提升,预计到2018年,生产激光雷达设备的数量将达到100万年台。
就在本周二,Velodyne还宣布在阿拉米达开设名为“Velodyne Labs”的研发基地,并雇佣了220个员工。
成本之争催生规模化量产
1983年,Velodyne作为音响公司起家,创始人大卫·霍尔(David Hall)。2005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激光雷达传感器。去年8月,福特、百度公司宣布共同出资高达1.5亿美元投资Velodyne公司,Velodyne在当时曾表示,将用这笔资金扩大旗下低成本激光探测与测量感应器LiDAR的设计和生产业务规模。目前看来,这个想法已经落地。
在谷歌等公司布局自动驾驶的早期,旋转式的机械激光雷达还是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标配,这种设备会被置于汽车顶端,看起来就像是老式的警灯,需要通过360度机械旋转发射激光脉冲,进行周边环境感知。这种价格高昂,单个设备花费超过7万美元,这也使得自动驾驶汽车成本居高不下。
而在2016年1月的CES展上,Velodyne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Quanergy Systems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 S3,该公司首席技术官Jeff Owens称,每台 S3 的成本约为 200 美元。Quanergy 相关负责人当时向媒体透露,如果订货量超过一万台,每台激光雷达的成本有望控制在 100 美元以下。
不过据雷锋网了解,这款备受瞩目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在当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原因是其采用的相控阵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当时无法做到量产。
时间转到2017年,在今年1月刚刚举办的CES展上,Quanergy进一步透露,一季度已经可以向合作伙伴提供量产的S3产品。这点使Quanergy在激光雷达市场继续作为一个极具威慑力的对手,与Velodyne并驾齐驱。
去年12月,Velodyne 传来新消息,公司已经设计出新型激光传感器,这款新品使用了全新固态技术,大规模投产后,产品的价格有望降低到5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于2015年舍弃Velodyne转向自主传感器技术研发后,在不久前的底特律车展上,Waymo称他们已将激光雷达的成本,较之前Velodyne的HDL-64E激光雷达设备降低了90%以上。
Waymo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富西克(John Krafcik)表示:“Waymo无人驾驶汽车已经集成了所有无人驾驶技术所需的套件,包括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且也是史上首次,这些传感器全部为Waymo自主研发。”
这场仗打得愈演愈烈。但Velodyne此次的生产线扩张,依然令其对击败谷歌充满信心。“Velodyne的目标,是不断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直到使之面向大众市场销售,‘巨型工厂’是推动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麦克·耶伦说。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