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作者 | 郭仁贤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消费互联网之后又一波大的时代浪潮,更是无数企业押注下一个增长点的热门选项。
以GE、西门子、PTC、施耐德电气等为首的国际巨头先后强势布局工业互联网,凭借多年来技术、产品方面的积累在新的战场攻城略地,为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输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国内的海尔、三一重工、阿里云、华为、富士康等企业也顺势入局,开始了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征程,并诞生了十大“双跨”平台。
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新兴力量持续地带动着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成为工业互联网行业中不可多得的“第三极”,并在细分赛道肆意生长。
整体来看,目前工业互联网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为了增强自身对外赋能的实力以换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各方势力竞相打造和亮出开疆拓土的利器——最重磅的软硬件产品,引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军备竞赛』。
一方面是现有玩家的技术产品不断地升级迭代,另一方面是更多细分领域的主体带着拳头产品强势入局。这场『军备竞赛』会如何影响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当今走向?围绕工业互联网,国际巨头、双跨平台厂商,以及更多后来者他们有哪些致胜市场的轻、重武器?近期雷锋网采访了相关的企业,并梳理了西门子、PTC、海尔、阿里、树根互联等平台厂商是如何布局工业互联网的,一起去看看吧。
不管工业互联网这个战场的局势如何瞬息万变,总有些行业力量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老早就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或者赢在了起跑线。
西门子和PTC(美国参数技术公司)分别作为欧洲、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工业互联网头部玩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德国西门子创立于1847年,并于1872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173年的悠久历史,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德国西门子发明的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大大提高电动机的实用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958 年,西门子推出自动化系统 SIMATIC参与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今他们正在将自身的影响力延伸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
西门子打造数字化能力的手段,既有资本并购,也有自己做平台 ,且背后有着持之以恒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战略。据了解,过去20年中,西门子在软件方面投入了 100 多亿美元,使他们的工业软件处于领先地位。
而PTC成立于1985年,尽管没有像西门子那般跨越百年之久,但是作为工业软件企业,他们一直为顶尖的客户提供服务,也是不断地通过并购和战略性收购将一些业内领先的产品收入麾下。
2014年,PTC还提出“快速连接、快速存储、快速分析、快速应用”的理念,率先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其标准的APPS,如果客户想做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工厂,可以不用基于当前的平台再开发,官方表示只需要三个月就可搭建完成。
2019年6月,在Gartner发布的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PTC是唯一入选的工业软件企业,这足以证明他的江湖地位。
西门子
MindSphere平台和他的工业软件,西门子打出“组合拳”
围绕着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布局,西门子的产品包括2016年发布的MindSphere工业云平台、传统的UG工业设计平台,以及工业控制领域的SIMATIC等模块,以及近年来不断提及的工业5G、边缘计算等技术。
MindSphere平台,这一工业互联网市场中攻城略地的重磅武器,其凭借开源性、兼容性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能够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帮助他们提升设备可用度、增强能源效率、保障数据安全,并改善生产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在工业软件方面,近20年以来,西门子相继收购了多家 MES厂商,并推出了自己的 MES 软件 SimaticIT。2007 年,再以 35 亿美元收购美国 PLM公司 UGS。此后,西门子还进行了包括Innotec、LMS、TESIS、Camstar、Mentor Graphics等数十笔的软件收购。目前他们已经有超过50款工业软件上架,为MindSphere平台的工业数字化业务保驾护航。
2014 年,西门子成立“数字化工厂集团”和“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将离散和过程工业的数字化作为未来主要增长领域。在大量收购软件打下根基后,西门子用 MindSphere 来实现平台化;
2018年,西门子宣布成立数字化工业(DI)集团,并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Mendix;
2019年,西门子宣布推出 Xcelerator,一个集成了软件、服务和应用程序开发平台的解决方案组合,可根据客户及行业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和适应性调整,以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实现数字化企业转型。
通过数字化企业软件组合,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为各类规模的企业提供可以集成在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并实现数字化。
PTC
ThingWorx平台 和 Vuforia,两大攻坚重武器
自2013年起,PTC通过不断并购和战略性收购,逐步建立起一个囊括M2M连接(Axeda)、应用程序开发与支持(ThingWorx)、分析(ColdLight)、增强现实(Vuforia)和工业设备连接(Kepware)在内的端到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统一整合到ThingWorx平台。
ThingWorx平台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工业连接组件Kepware、平台组件Foundation和机器学习组件Analytics。
其顶层各种的工业APP,可以覆盖企业设计、销售、运营、生产、服务等领域的端到端完整价值链,上面的工业软件/工业APP总共有600多种。
围绕工业互联网业务,PTC现阶段旗下“重武器”产品主要是ThingWorx Foundation基础平台 和 Vuforia增强现实组件。
ThingWorx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独特的ThingModel机制可以图形化方式将工业企业全价值链、全要素对象进行数字化建模,同时建立各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用开箱即用的APP或低代码开发环境快速拖拉拽形成所有工业企业数据(包括3D数模、自动化设备数据等)的可视化。
另外,ThingWorx还支持多种部署方式,无论公有云、混合云还是私有化部署,满足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场景下的部署要求。同时,已支持容器化部署,以快速利用云的计算资源支撑平台的扩展。并且,已经能支持高可用的部署架构,有效解决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担忧的性能问题,构建了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如微软、罗克韦尔自动化等全球领先的不同领域的厂商。
Vuforia 作为面向工业企业的增强现实平台,可以有效通过ThingWorx将企业端到端数字化模型,比如3D几何数据、实时数据、后台系统结构化数据等,通过AR重构一线工作人员的数字化体验。
而轻武器,则为他们的工业连接组件Kepware,机器学习组件ThingWorx Analytics以及服务及流程编辑组件ThingWorx Flow。
Kepware可以将工业现场OT环境中的数据快速的连接至ThingWorx,以构建互联的环境;
ThingWorx Analytics可以快速调用内置中机器学习算法,充分利用ThingWorx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构建智能的环境;
ThingWorx Flow 可以有效地将跨系统的服务进行编排和组织,构建跨系统的协同环境。
不管是西门子这样的全球工业巨头,还是PTC这样的工业软件企业,现阶段他们都在不断地加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护城河”,打造各式重磅的轻重武器。
消费互联网时代,诞生了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 两大操作系统,以此他们牢牢牵住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脉搏”。工业互联网时代,谁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是否谁提供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最好,并且用户最多,谁就掌握了工业互联网市场的主动权?其背后巨大的商机让更多企业跃跃欲试。
除了西门子、PTC这些行业力量,国内也孕育出一大批强有力的竞争者,欲在工业互联网的战场与之正面对抗。另外,由于他们出自本土,因此无形中获得了国内产业各界更多的拥趸。
其中最为知名的就要数工信部2019年发布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玩家,也就是“双跨”国家队。
这十大双跨平台,主要来自工业企业、BAT互联网巨头和ICT企业,每个平台本身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在相应的领域有自己的一些客户。除了深谙工业机理和工业企业的需求,他们的本土化也做的更好。与其对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下:
其中,海尔COSMOPlat、用友精智、树根互联根云、航天云网INDICS、华为FusionPlant、富士康BEACON、阿里supET等,雷锋网此前就已有深度专访或一直在重点关注。这里,我们主要以海尔、树根互联、阿里作为代表,梳理他们最为重磅的技术和产品。
海尔
转型大规模定制,COSMOPlat的“1+7+N”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探索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海尔自2012年就开始智能制造转型的探索实践,从大规模制造转型大规模定制。COSMOPlat平台架构,可总结为“1+7+N”,即:
“1”是指1个平台:COSMOPlat平台;
“7”是指7个模块:交互定制、开放创新、精准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这些覆盖全流程的七大环节;
“N”是指在N个行业,最终建立一个架构。
对于海尔来讲,他家攻坚的重磅武器就是COSMOPlat平台和本身的生态。
据官方信息,卡奥斯COSMOPlat平台于2020年1月31日正式建设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家电行业应用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累计注册标识量1亿以上,每月成功标识解析量1亿以上,成为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神经枢纽。
卡奥斯COSMOPlat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搭建了基于大规模定制模式的高增值高分享联盟链,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在关键节点自执行,杜绝了执行主体和交易双方的“道德风险”;此外,能够基于工业数据、知识、资源等的汇聚,在平台内沉淀为研发仿真模型、业务流程模型、工业机理模型以及数据算法模型,面向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个性化定制五大领域提供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
该平台未来的技术功能升级,其主要是紧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及大数据分析和5G,也就是所谓的“ABCDG”这几种技术的发展。关于COSMOPlat更多的信息,可以查阅雷锋网之前的专访文章《进阶之路 | 20问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的「顽石困境」要如何破解?》。
树根互联
布局81个细分行业的背后,ROOTCLOUD开拓疆域的关键利器
前面提及三一重工入局工业互联网,其主要是指他家孵化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树根互联。
由于三一重工是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企业,树根互联自出生就带着正统的工业基因,以及工业人「稳重扎实」的工作作风。
作为国内第一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他们已经服务81个细分的工业行业,打造出工程机械产业链、流体机械产业链、定制家居产业链、铸造产业链、注塑产业链、纺织产业链等20个产业链平台,连接超过66.8万台制造业的设备,也是唯一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现阶段,其根云平台已迭代到4.0版本。
在他们看来,其重武器在于根云平台4.0版本上面开放的API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工业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以工业区块链为例,树根互联具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块链的融合服务能力,是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联盟区块链特设组主席单位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工业应用组组长单位。树根互联,所打造的工业区块链TIDE平台是以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所需的可信IT能力为核心,帮助客户快速打造区块链解决方案的赋能平台。
而轻武器,主要是各类工业软件。其工业软件的应用开发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是三一重工,其在产品的智能化、研发、制造、服务方面都已经有深度应用,由此他们总结了一套不仅适用于工程机械,更可以跨行业跨领域使用的一些工业软件;另一种是源于树根互联成立了四年以来,服务了300多家工业企业而总结的经验。目前树根互联自研的工业软件包括云视界应用、智能现场服务流程管理的IFSM、云网联、云控制、解锁机、工程机械管理的位置管理,以及厂内制造相关的根云小匠、根云能管等行业性的一些应用。
在2020树根互联生态大会暨森林计划线上发布会,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兼CMO黄路川发布了“树根互联森林计划”,希望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帮助伙伴洞察市场的需求进行可执行生态计划,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树根互联即将开放API 体系,并提供完整的开发者文档与工具链。所有人都可以参考开放平台上的文档资源方便地在根云平台上开发应用。
阿里
四大重磅武器作“护法”,阿里再造工业数字化服务的“淘宝网”
2018年,阿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正式对外铺开版图,包括ET工业大脑、supET、飞龙、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重磅武器均在这一年先后亮相,其中入选“双跨”国家队的是supET平台。
阿里做工业互联网这件事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做工业数字化服务的‘淘宝网’”。雷锋网此前有详细梳理过他家是如何布局的,若想了解更多请查阅文章《阿里搭建“中国制造1%”支点的这三年》《库伟: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三件事》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他家的几款“大杀器”:
ET工业大脑:ET工业大脑是由“ET城市大脑”衍生出来的,目前已在光伏、橡胶、能源等行业落地。
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上面已经建设了多个垂直行业级平台,分别覆盖了纺织服装行业、加工、食品饮料、家电等,接入工业设备约140万台,提供云化通用软件700多款、工业应用软件30多款,托管工业APP数量1.8万个。
该平台通过联合工业领域的专业服务商,形成N个行业级区域级平台,共同打造成为“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成熟体系。致力于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三年计划推动家电、电子、家具、日化、服装、注塑以及能源等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目前,广东省已有约10万台工业设备接入飞龙平台。
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将在重庆打造整个工业互联网连接的产业链整合以及智能化的转型,预计在三年内帮助300家以上的企业接入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巨头做工业互联网,他们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自然不用讲,除了在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执行力和效率也更高。
在“双跨”国家队的十大成员中,其基因和打法各有不同,那么谁将无愧“时代担当”?尽管平台清单的位次有先后,但在工业互联网这个战场中,谁的攻势最猛烈、基本功更扎实,更能经得起战场的检阅?
关于“双跨”国家队的各路人马以及竞争态势的梳理,这将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雷锋网后面继续密切跟进,但同时更多新的力量也在强势崛起,不容忽视。
我们知道,工业场景的赋能,需要各种各样的软硬件。相比前面那些知名度更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些大数据平台、工业AI、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工控安全的玩家正在为工业互联网战场增加更多看点,使其越来越热闹。
2018年11月,赛意信息与华为云等联合发布了赛意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此将自己多年来在制造业中的能力沉淀对外进行释放,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第三极”力量。
赛意信息布局工业互联网赛道的重武器在于他们与行业头部客户的全面解决方案,除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外,他们还有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MES系统和APS系统等,以及数据采集的产品和loT平台,专门服务于头部工业互联网企业。
轻武器方面,赛意信息打造了赛意工业手环,能很容易地实现快速部署、快速变现。他们先是从大型企业里面的复杂场景中抽象出有共性,并且能形成闭环的小场景解决方案,比如电机类、水泵类等在线监测方案,以及他们最近给深圳地铁做的闸机监控解决方案,这些尽管是针对小场景,但是却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到数据计算和应用,并嵌入赛意信息的一些分析模型去解决这些场景的闭环。
赛意信息副总裁、工业互联网子公司总经理蔡胜龙表示:
“重武器和轻武器,我们是同步推进的,并且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当大企业等头部客户里有合适的、容易抽象的,并对中小企业能够快速运用和变现的,我们会把它抽象出来形成频道。而对于工业手环这种频道运营的比较好的东西,赛意信息会推荐给头部客户,让他们集成到自己的环境中,并支撑其现场的工业管理。”
同为工业互联网“第三极”的行业力量,昆仑数据是如何参与这场军备竞赛的?
成立于2014年的昆仑数据,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工业大数据平台KMX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KSTONE。其布局工业互联网市场的重武器是KMX工业大数据平台,聚焦工业数据和数据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应用。轻武器则是行业智能APP,数据分析服务。
从KMX、KSTONE及行业解决方案,一路延伸到当前他们正在探索实践的产品及服务路线,昆仑数据多年来一直在探寻释放工业数据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底层平台产品夯实稳定的技术本身,对工业用户来说,价值是很难被感知到的,昆仑数据更关注工业用户的使用习惯、日常操作流程以及知识背景,怎么样帮助更多工业行业的“平民数据分析师”利用数据去解决问题。
如果把工业互联网平台比作最底层的基座,当基座打造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基座之上建造高楼大厦并“添砖加瓦”。其中,AI作为一项关注度较高的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于工业各领域的诸多场景。
美国初创公司 Maana 聚焦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推出了Knowledge Platform 的平台,通过梳理专业知识打造计算知识图谱,与机器学习计算模型相结合,为 GE、壳牌、阿美等石油巨头提供决策和流程优化建议;
智能抓取场景中,日本发那科公司基于深度学习赋予机器人抓取混杂零件的功能,并通过强化学习赋予机器人自学习能力,通过自主训练 8 小时使散件分拣的成功率达到了 90%;
新松机器人公司利用 5G+人工智能的巡检机器人,实现了全自动巡检以及异常问题的自主判断......
芯翌科技作为国内正在迅速崛起的工业AI服务提供商。现阶段,他们的产品体系有三大系列,分别定义为“明、禹、景”。
明,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感知端产品,比如云边端形态的智能硬件产品等;
禹,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数据智能平台系列产品,解决感知数据在认知和理解层面的问题;
景,是指各种应用场景的综合应用系统类产品。
早在布局工业AI之前,他们就已在城市安全领域斩获颇丰。2019年,芯翌科技大规模人脸识别算法通过上海市公安局的测评,此后他们还参与了上海市虹口区社会面智能安防项目,部署了大量 AI摄像机、AI服务器及应用平台,全链路产品落地。同类业务还成功进入了上海徐汇、黄浦、长宁、静安等区。今年初,芯翌科技首次参与全球权威人脸识别供应商测试(FRVT)便取得了综合排名全球第五的成绩。
而在工业领域,他们专注于港口、能源和路桥等应用场景,打造出了一套AI赋能工业场景的赋能策略。基于工业场景的实际智能化业务需求和痛点难点来细致打磨自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通过在城市安全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其它类似场景的赋能形成降维打击。比如在港口方面,芯翌科技与上港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慧港口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进行全面技术合作及项目合作,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智能化港口。目前,芯翌科技正在积极参与全球自动化无人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的智能化建设,以丰富的多维度、多场景AI算法及应用系统为洋山港码头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多可能,锤炼了产品的同时也积累了更多行业经验。
芯翌科技在工业方向攻城掠地的武器,“轻武器”有各种视觉感知算法,比如人脸算法、人体姿态算法、以及场景事件及行为检测算法等;而“重武器”则有X-PORT港口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桥吊作业AI视觉辅助系统、堆场通道人员安全管控系统,以及为新基建快车提供增速的智能平台等。
芯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全栈算法开发能力、视频数据治理及应用平台的开发能力,以及围绕产品创新和交付打造的综合服务能力。
全栈算法的开发能力。算法的整个生产训练与平台开发其实很类似,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和积累,形成快速迭代的平台,再以高标准、高要求去优化里面的算法,把中间沉淀的一些中台的能力保留下来。芯翌科技的算法团队具备10年以上人工智能研发经验,其核心人员在国内最先开展深度学习的相关研发与落地,在视觉、音频等多模态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大规模图像搜索、大规模人脸识别与检索、全目标视频结构化、算法异构平台迁移等方面有丰富的落地经验。
视频数据治理及应用平台的开发能力。现在的大数据90%以上是视频数据,其它的文本数据、语音数据、静态数据等仅占10~20%,因此视频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芯翌科技的平台研发团队具备极强的视频数据专业治理和数据智能应用能力,对于公共安全领域的视频业务应用以及视频大数据融合治理有深刻理解及丰富实战案例经验。
围绕产品创新和交付打造的综合服务能力。芯翌科技对外输出的技术产品包括算法、平台和解决方案,因此当他们面对用户的时候,不单单是仅从纯粹算法或平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会基于解决方案的整体的角度,为客户选择相应的技术产品,并对其进行赋能,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完美的组织内循环及综合服务能力将对产品创新输出形成强力支撑。
据了解,芯翌科技在软件层面有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厂化算法生产能力,并具备服务于工业互联网的全链路交付能力。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来自于传统SI、ISV和AI公司的完整团队,能够最大化、高效地响应工业互联网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咨询、引导、设计和落地实现等相关服务。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全国各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数百家,有一定区域影响力或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有50多家。
另外,工信部《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曾提出,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APP培育以及百万企业上云。
在国内工业互联网的战场中,不仅有西门子、PTC这样的王牌部队在运筹帷幄,还有海尔、树根互联、阿里这样的“双跨”国家队在一路高歌猛进,再加上数以百计的后来者他们的强势入局,只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底层基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一块的看点就已足够让你眼花缭乱。
此外,大数据平台、工业AI、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每一个分支,每一个细分领域,其情况更为纷繁复杂。
战场之上,向来弱肉强食。如此多的行业力量一起混战,彼此既竞争又难免合作,那么谁将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大的事业版图呢?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生态,这个行业会是百家争鸣的业态。”树根互联表示:
“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平台去打天下,然后能把工业互联网包括设备物联、工业数据处理和多样的工业应用这三大难点全部解决掉,这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可能是工业互联网构成一个生态,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生存空间,在自己特定的范围之内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共同赋能中国工业客户。”
而在赛意信息看来,这种竞争既是必要的,同时也非常残酷,但我们的市场空间是广阔的。蔡胜龙表示:
“竞争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经过市场化充分的竞争,才能够真正地让这种高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跑出来。”
“同时,竞争也是残酷的。每一个平台都在充分考虑他自己的产品平台定位和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应对的场景,甚至要有充分的资金,以及人才投入才能够升级。”
“但是,市场更是广阔的。因为工业场景非常大,场景也非常复杂,它跟To C类的平台是不一样。To C比较容易形成这种业务抽象和寡头竞争,但To B里面常因为场景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所以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能够让这么多家的平台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发展。”
知情人士透露,底层平台竞争激烈,但技术平台始终解决的只是技术问题,而非业务问题。平台本身离业务价值远,时常会有企业已经拥有平台,仍旧不知道该如何推进下一步的情况。
“不同的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路径会不太一样,有的选择从建设一个平台开始,有的选择从垂直解决方案导向的解决方案加速器开始。我们希望推动企业对最终结果的关注,从实用价值主张出发,与一线专家共同研发针对实际问题的工业APP,支持快速验证、部署及迭代,帮助企业实现轻量化价值探索。不同于传统信息化建设思路,在全场景规划下,我们可以小场景启动,并进行演进式建设。”
平台创新与竞争的大幕刚刚拉开,未来将有更多主体进入这一战场,群雄逐鹿和几番热战之后,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