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Longye | 2014-09-10 12:20 | 专题:苹果2014新品发布会 |
通常来说,一种协议能否得到普及,取决于它背后站台的大佬是否够大。
小米 4发布后,雷军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中谈到为何去掉NFC功能。大意是:小米 3之前支持NFC,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个生态环境。但最后发现尽管它出货量超千万,但没几个人用。生态推不动,这个成本负担不起。
同期相比的是,魅族在9月发布的MX 4上也去掉了NFC支持,李楠说用的人太少,不看好呀。
中国手机厂商大多尝过这个痛,不止小米、魅族,中兴、华为、联想等都曾经尝试推进过NFC,但它们现在只有部分旗舰系列支持NFC。
所以当今天凌晨的苹果发布会,库克宣布iPhone 6、iPhone 6 Plus将支持NFC时,NFC领域的公司沸腾了。
NFC + Touch ID + Secure Element +Passbook = Apple Pay
在线下支付这件事情上,Secure Element(硬件级安全环境)和Passbook(卡簿)是必备的,Touch ID(指纹识别)则是目前公认的未来验证标准技术,唯一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最初的连接。
选择太多。在中国,曾经出现过RFID、NFC之争,再然后又出现扫码、刷卡之争。在国外,最初是Square、POS机之争(在中国有类似的C2C项目,只是规模不大),然后是NFC、iBeacon对决。
说起来很有意思,在蓝牙技术上,苹果给予的支持太多。从首款蓝牙 4.0支持设备到iBeacon这种复杂的近距定位技术,我相信苹果肯定调研过蓝牙来做支付的可能性。在雷锋网接触的Beacon创业者中,也真的有人想通过这一技术来实现线下支付。当然,随着苹果敲定NFC方案后,那位创业者告诉我也正在调转方向开始做NFC融合产品。
在选择NFC这件事情上,是苹果的妥协,它没法用自己选定的蓝牙技术搞定支付。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它和Google的技术选型。苹果2011年开始支持蓝牙 4.0,2013年发布基于蓝牙 4.0的iBeacon,2014年支持NFC;Google Android则是2012年支持NFC,2013年支持蓝牙 4.0。
双方都通过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但同样也对选择要付出责任。Google因为对蓝牙 4.0支持滞后,导致Android端目前整体对蓝牙 4.0支持欠佳。苹果则因为对NFC支持滞后,导致它的移动支付产品远落后其它公司(这句话稍过,因为Google没能推动NFC真正起来,但苹果确实对移动支付的支持太晚)。
Apple Pay的选择,从现在看变成了对Google的赞同。当然Google也很可惜,虽然带动了支持NFC的智能手机的量(据ABI Research预测2014年支持NFC的手机将达到5亿台),但却么能做成支付这件事情,Google Wallet失败了。
现在来看,Apple Pay的体验确实足够流畅,对用户而言它是一个非常优美的体验流程。只剩下该如何落地,对其而言还面临着两个问题:
1、用户对NFC没有认知。不光中国,欧美用户也很少使用NFC功能,唯一例外的是日本。
2、支持NFC的POS机存量不多。在中国NFC已经成为默认的银联支付标准得到大量POS机支持(所谓闪付),但欧美并非如此。当然,在NFC POS机的基础上苹果还需要让它们同时支持Apple Pay。
所谓标准,其实就是生态的竞争。NFC、Apple Pay的崛起,意味着传统制卡供应商面临灭亡,或许更未来还有挡在中间的信用卡机构、联盟。
或许我们可以想些更近的话题,小米、魅族什么时候会再支持NFC呢?米5?MX 5?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