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苏疆之岚 | 2015-01-19 15:28 |
为了找回自己的听觉,大多数听力损伤的人选择植入人工耳蜗。但是这样的设备往往价格昂贵,而且患者要接受一场外科手术,并且术后不得从事任何对听力有损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人工耳蜗的替代品:一个通过震动舌头传递对话内容的类似牙架的电子器件。
人工耳蜗通过一个或多个外部麦克风(靠近耳朵的位置)接收声音。音频经过语音处理器过滤,挑出人们说话的内容,然后声音转化为电脉冲信号,通过用户的皮肤传送至植入耳蜗中的一系列电极。电极按次序直接刺激用户的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由John Williams教授领导的CSU研究小组开发的牙架,有着与人工耳蜗类似的工作方式,也是利用麦克风的听筒收集声音,随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信号通过蓝牙传送给用户放在嘴里的牙架。当用户将舌头放在设备上, 牙架中的一系列电极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响应,并选择性地刺激舌头上不同位置的神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用户完全可以将舌头发麻的程度与给定的单词相对应。据了解,“舌头上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个神经元,大脑中对应舌头触觉的区域有能力对复杂信息进行解码。”科学家将该方法比喻成盲文,盲人通过手指感知盲文的凸点,从而将其转为字母与单词。
不同于植入人工耳蜗,使用该系统不需要外科手术,想必该也不会花费太多钱,同时它还不要求患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功能性听觉神经。
在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之前,科学家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譬如说,Williams和他的团队还在试图搞清楚舌头上的神经分布情况,从而确定舌头上的哪部分最容易受到刺激。
via giamag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