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作者 | 青暮、陈彩娴
今天,刘云浩教授万字回复学生2000个问题的帖子引起了极大关注。
刘教授也许是最“文艺”的工科男:自幼阅读诗书,精通文史,人文知识渊博深厚,大学期间曾出过历史题材的书籍《雍正之死》,还出版过一些翻译作品,如《蓝色长袍的国度》、《胡迪尼传奇》等,秒杀一大批文科生。
论读书的勇气,刘教授也秒杀一大批理工科学子: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保送本系研究生,但刘教授并不按常理出牌,放弃保研资格,按照自己的理想考研转到北京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主修同声传译(北外的高翻院被誉为翻译界的终极梦想)。
忙碌的求学生涯之外,刘教授还在中关村与他人合伙开电脑公司,混得风生水起,90年代便年收入过千万。发现开公司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之后,他还曾经尝试过读人大历史系的研究生,而且几乎拿到北邮管理学院博士。
他还曾参加邮电部公文考试,成绩出类拔萃,成为当年部门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终于,在三十岁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最适合的是科研,于2001 -2004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三年之内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优秀奖,成为该系历史上第二快毕业的博士。他在科研工作上也成绩斐然,累计被引用超过一万五千多次,多次进入中国爱思唯尔计算机类高被引学者名单;他还是我国最早定义物联网的“前辈”之一,出版教材《物联网导论》作为物联网领域的开篇专著备受业内人士好评。
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刘教授受邀到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任教,科研成绩卓越,获得科大终身教授的待遇。但是,刘教授再一次放弃了这份荣誉,选择回到清华大学当教授,一年之内入选国家青千、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走完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2018年,刘教授离开清华、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计算机主任,但同时仍担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No Pay Leave)。为国内科研发展与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刘教授的人生选择可谓敢想敢做,看到这里,谁还能说自己的事业为时已晚?
有感于刘云浩教授向后辈传道解惑的用心,AI科技评论对刘教授做了简单的访谈。
1、您一共做了几次这样的问答,在这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作为教师,讲授一节课本身就包括课堂的宣讲和课后提问回答2个部分。比较特别的是流传出去的大规模问答。
这是清华大学每年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的暑期学校以及到全国各地中学的iTsinghua讲座中,与高中学生以书面形式交流形成的,传出来的可能有4-5次。
清华大学iTsinghua program是希望能给广大可能没有机会在清华读书的同学们打开一些视野。
我的感受是,同学们对于前沿知识极度渴望,对于应试之外的内容兴趣盎然,大家提问的水平也非常高,有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要非常仔细地思考才能回答,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收获很大。
2、您认为,大众对AI的认知有哪些特点,以及有哪些误解?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成功用于多个领域,而AlphaGO更是第一次实现了围棋比赛中AI战胜人类冠军。在这样的背景下,AI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除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AI在解决很多问题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外,人们也对AI产生了一些误解,比如认为AI无所不能,或者是AI具有了所谓的思考能力等同于拥有了意识,而拥有了意识等于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关于AI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必将有长时间的两面意见。新技术诞生的时候产生尖锐的对立意见,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例如,摄影术在晚清年间传入中国,不少人认为这是洋人残害中国人的一种巫术,能摄人魂魄,致人死命。当然,也有炸药这样为了采矿和工程而发明,后来却更普遍地用来制作武器杀人的例子。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科技发明之一,也无例外。希望我们可以吸取历史的经验,及早制定相应的规范,建立应有的监督与惩戒机制,让可控的AI给为我们带来无限的积极的可能。
3、您对有意愿进入AI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会大大提高研究积极性和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个热门的方向,如果你不是真的喜欢,很可能输给真心喜欢的人。
其次,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格外重要。从大多数从业者的角度来说,目前AI主要还是在算法方面要进一步突破瓶颈,因此主要基础还是数学和编程,认真学好基础知识是一个有回报的选择。
或许是希望同学们能少走弯路,刘云浩教授非常热衷于引导后辈,不仅连续几年在暑期学校讲座之后回答学生数千问题,而且还书写寄语鼓励学生,这里将2019年和2020年的寄语分享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助益。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