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人工智能 正文
发私信给三川
发送

0

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条黄金法则(一)

本文作者: 三川 2017-01-25 17:00
导语:新年钜献,开发者的最佳机器学习实践指南。

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条黄金法则(一)

编者按:此白皮书为谷歌总结的机器学习(ML)最优实践方法,浓缩了其多年技术积累与经验,尤其是 Youtube、Google Play 和 Google+ 等平台背后的 ML 算法开发、维护经历。谷歌于白皮书中总结了四十三条 ML 黄金法则,旨在帮助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开发者少走弯路。鉴于其珍贵程度与技术性,雷锋网逐条做了严格尊重原文的翻译。若你已学习过机器学习课程,抑或有开发 ML 模型的经验,那么应当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理解这篇文章。

术语

以下是对文中反复出现的术语的解释。

  • 实例( Instance):做预测的对象。比如说,实例可以是一个网页,你想要把它分类为“关于猫”或者“与猫不相关”。

  • 标记(Label):预测任务的答案。它既可以是机器学习系统生成的答案,也可以是训练数据中提供的正确答案(雷锋网注:比如监督学习中的人工标记)。举例来说,一个网页的标记可以是“关于猫”。

  • 特征(Feature):预测任务中实例的属性。比如说,某网页可能有“包含关键词‘猫’”的特征

  • 特征栏 (Feature Column):这是谷歌自创的术语,意为关联特征的集合。比如说,用户的所有可能居住国家的集合。一个样例的特征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特征。特征栏可被看作是 VW 系统(微软、雅虎所用)中的命名空间,或者场( field)。

  • 样例(Example):有标记的实例(具备特征)。

  • 模型(Model):对预测任务的统计表达。你用样例训练模型,然后用模型做预测。

  • 指标(Metric):你在意的数字。可被直接优化过,也可没有。

  • 目标(Objective):你的算法试图优化的指标。

  • 流水线(Pipeline):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设施;包括从前端收集数据,把它放入训练数据文档,训练一个或多个模型,以及把模型输出、产品化。

概览:

为了开发出好产品:

做机器学习这一行首先要摆正心态,你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要拿专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事实上,你将要面对的大多数难题是工程问题(engineering problems)。即便是一个杰出的ML 专家,坐拥该级别才有的资源,其大多数收获也来自于特征而不是 ML 算法。所以,ML 开发的基本路线是:

  1. 保证可靠的端到端流水线

  2. 从制定合理的目标着手

  3. 用简单的方式,加入符合常识的特征

  4. 确保流水线始终可靠

该方法能帮你赚钱养家,并且让很多人满意。只有当无路可走、简单的技巧无法再起作用时,你才需要偏离该路线。但注意,提高复杂度会拖慢将来的产品发布。另外,当你穷尽了简单技巧,或许就到了登堂入室、探索 ML 最前沿技术的时候了。具体请看本文机器学习第三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1. 第一部分“1.0 做机器学习之前”,会帮你搞清楚,你创建机器学习系统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2. 第二部分“2.0 机器学习第一阶”是关于设置你的第一个流水线。

  3. 第三部分“3.0 机器学习第二阶”,关乎启动和重复,同时向流水线加入新特征。

  4. 最后一部分“4.0 机器学习第三阶”是关于达到瓶颈后怎么办。

43 条黄金法则列表:

  1. 对发布一个不含 ML 技术的产品,不要有顾虑

  2. 首先要设计和贯彻指标

  3. 在机器学习和复杂启发算法之间,选择前者

  4. 第一个模型要简单,把基础设施弄好

  5. 测试基础设施要与 ML 测试分开

  6. 复制流水线时当心数据遗落

  7. 把启发式(heuristics)变为特征,不然就对它们做外部处理

  8. 了解系统的时效性

  9. 在输出模型之前发现问题

  10. 于无声处听惊雷:注意没表现出来的故障

  11. 注意特征栏的维护者和文件

  12. 选择直接优化哪个目标时,不需要想太多

  13. 选择一个简单、可观察并且可归属(attributable)的指标来作为第一个目标

  14. 用可解释的模型开头,修补漏洞会更简单

  15. 用 policy layer(规则层)把垃圾信息过滤和质量排序分来

  16. 做好模型被推倒和重建的准备

  17. 直接以观察到的或报告的特征开始训练,而不是经过学习的特征

  18. 从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中提取特征

  19. 尽量选择更具体的特征

  20. 以合理的方式组合、修改现有特征

  21. 通过线性模型学到的特征权重的数目,大致与数据量成正比

  22. 清理不需要的特征

  23. 你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用户

  24. 版本之间存在对等差分(symmetric difference)

  25. 选择模型时,性能胜过预测能力

  26. 从误差中查找新模式、创建新特征

  27. 尝试量化观察到的异常行为

  28. 注意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的差别

  29. 确保训练和服务一样好的最直接办法是:保存服务时使用的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导入日志,以便在训练中使用。

  30. 重视采样数据

  31. 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可能改变

  32. 尽量在训练和服务流水线中复用代码

  33. 训练和测试的数据不能相同

  34. 在二进制分类过滤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垃圾邮件检测),不要为了纯净的数据做太大的性能牺牲

  35. 注意排序问题的固有偏差

  36. 避免具有位置特征的反馈回路

  37. 测量训练/服务偏差

  38. 如果目标之间不搭,并成为问题,就不要在新特征上浪费时间

  39. 模型发布决策是长期产品目标的代理

  40. 保证集成模型(ensemble)的简洁

  41. 当性能达到瓶颈,相比精炼现存信号,不如寻找新性质的信息源

  42. 不要期望多样性、个性化、相关性和受欢迎程度之间有紧密联系

  43. 不同产品中,你的朋友总是那一个,你的兴趣不会如此

1.0 做机器学习之前

1. 对发布一个不含 ML 技术的产品,不要有顾虑

机器学习很酷,但要有数据。理论上,你可以把另一个相近课题的数据拿来用,调整下模型变成一个新产品。但这么做的实际效果,通常比简单的启发式算法(heuristics)还差。如果你认为机器学习能完成任务的 100%。那么启发式算法能帮你完成 50%。

比如说,若你为应用商店进行 app 排名,不妨直接利用下载率和装机量写个简单算法;若你在检测垃圾邮件,可以先把发送过垃圾邮件的地址过滤掉。也不要在人工编辑上有顾虑。如果机器学习对于你的产品不是必需的,那么在获得数据之前不要用它

2. 首先要设计和贯彻指标

在定义你的 ML 系统要做什么之前,要尽可能多得追踪你当前的系统。这出于以下原因:

  1. 在早期,获得系统用户的许可相对容易。

  2. 如果你认为有些东西在将来需要考虑,最好从现在起就收集历史数据。

  3. 如果你设计系统时考虑了指标的工具化( metric instrumentation),会省下将来的许多力气。你绝对不想为了指标而查找日志字符串。

  4. 有些东西会改变,有些不会。比如说,假设你想要直接优化每日活跃用户。但是,在你对系统的早期操作中,你也许会发现用户体验的大幅变化并不会显著改变这个指标。

Google+ 团队会衡量每次阅读的扩展数(expands per read)、分享、点赞、评论,以及每用户评论数、分享等等。然后他们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发布消息的质量。另外要注意,能通过试验把用户分组并整合数据的试验框架非常重要,参考第 12 条。

通过更灵活地收集指标,你能用更大的视角观察系统。发现一个问题?添加一个指标来追踪它!对上一个发布版本的量化变动很兴奋?添加指标来追踪!

3. 在机器学习和复杂启发算法之间,选择前者

一个简单的启发算法能帮助产品走向市场,而复杂启发算法难以维护。一旦你有了数据以及需要实现的目标的蓝图,就可以转去开发 ML。在大多数软件工程任务中,开发者需要不停更新开发方式,不管是启发式算法还是 ML 模型。你会发现后者更加容易更新维护(参考第 16 条)。

2.0 机器学习第一阶

2.1 你的第一条流水线

对于第一条流水线,关注你的系统基础设施。虽然,设想你将要做的种种 ML 应用很有趣;但如果你无法信任自己的流水线,你会很难搞清楚状况。

4. 第一个模型要简单,把基础设施弄好

第一个模型为你的产品提供了最大的助力,所以它不需要花哨。而且你会遇到许多想象之外的基础设施问题。在你的新 ML 系统诞生之前,你需要决定:

  1. 如何获取学习算法的样例

  2. 对于你的系统,“好”、“坏”的定义是什么

  3. 如何把模型整合入应用。你可以实时应用模型,也可以在线下预计算模型,并把结果保存好。比如对网页预分类,然后在表格里保存结果。但有的任务可能需要对实时聊天信息进行分类。

选择简单的特征更容易保证:

  1. 这些特征正确应用于学习算法

  2. 模型学会合理的权重。

  3. 这些特征正确应用于服务器模型。

当你有了能可靠做到上述三点的系统,大部分的工作就已完成。简单模型提供给你基础的指标和行为,然后你可以用它们来测试更复杂的模型。有些团队把目标定为“中性”的首发——故意在首次发布不那么重视机器学习成果,以避免分心。

5. 测试基础设施要与 ML 测试分开

要确保基础设施可测试,而且系统的学习部分都被包含在内,使得你能够测试所有相关物。特别是:

  1. 测试把数据导入算法。检查可填充的特征栏是不是空的。若条件允许,手工检查训练算法的输入。若可能,把流水线数据与其他地方作比较,比如 RASTA。

  2. 测试把数据导出训练算法。确保训练环境的模型与服务环境(serving environment)的模型产生同样的得分(详见第 37 条)。

ML 有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对生成训练、服务样例的代码进行测试;这样你可以在服务中载入、使用固定模型。另外,理解你的数据也十分重要。

6. 复制流水线时当心数据遗落

我们经常复制现成的流水线来创建新流水线(例如 cargo cult 编程),但有时旧流水线遗落了新流水线需要的数据。举个例子, Google Plus What’s Hot(雷锋网按:社交软件 Google+ 的热门新闻版块) 的流水线会遗落旧帖子(因为它试图为新帖子排名)。我们复制该流水线,用于 Google Plus Stream(Google+ 流)。对于后者,旧帖子仍然有意义,但新流水线仍然会丢掉数据。

另一个常见的模式是只记录用户看过的数据。因此,当你需要对为什么用户没有看到某个信息进行建模,该数据完全没用——因为所有反例已经被丢掉了。Google Play 发生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当我们开发 Google Play 应用商城主页时,创建出的新流水线包含另外两个登录页面(Play Games Home and Play Home Home,游戏主页和家庭主页)的样例。但是,并没有能够对“样例来自于哪个主页”加以区分的特征。

7. 把启发式(heuristics)变为特征,不然就对它们做外部处理

通常来讲,ML 试图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一般有现成的排名、分类等各种系统。这意味着有一大堆规则和启发式算法可用。这些启发式能在你调整 ML 时起到帮助。你应该压榨出启发式算法的所有信息,这有两个原因:1. 到 ML 系统的过渡会更顺畅。2. 这些规则通常包含一大堆关于系统的直觉信息,你绝对不想把它们扔掉。有四种利用现成启发式算法的途径:

  1. 使用启发式算法预处理。如果该特征非常棒,那么这就是一个选择。举个垃圾邮件过滤器的例子,若发件人已经被加入黑名单,不要试图重新学习“加入黑名单”是啥意思。直接拦截该信息。该方法最适用于二分类任务。

  2. 创建特征。直接用启发式创建特征相当棒。比如说,如果你用启发式计算一个问题结果的相关度分值,你可以把该得分作为特征值。之后,你或许想用 ML 技术来操作数值(比如把数值转化为有限个独立值集合,或与其他特征合并),但却拿启发式生成的原始数值来开头。

  3. 挖掘启发式的原始输入。如果有面向 APP 的启发式把装机量、文字中字母数目和日期组合到一起,就得考虑把它们分开——把这些输入分开来学习。有些应用于整体的技巧可用在这里(详见第 40 条)。

  4. 修正标记。当你发现启发式抓取了标记中未包含的信息时,这是一个选择。举个例子,如果你试图最大化下载量,但却仍然想要高品质内容,那么或许最好的方案是把标记与 APP 的平均星星得分相乘。这里有很大的余地。请参考“2.3 你的第一个目标”部分。

请注意启发式为 ML 系统加入的复杂度。在新 ML 算法中加入旧启发式有助于平滑地过渡,但你需要考虑是否更简单的实现方式。

2.2 监测

总的来讲,养成处理警告(alerts)的好习惯,比如对每个提醒付诸行动,并且建立一个仪表页面(dashboard page)。

8. 了解系统的时效性

当你的模型已经开发出来一天、一周、一季度了,它的效果分别会降低多少?该信息能帮助你理解维护任务的优先级。假设模型一天没更新,你就要损失 10% 的收入。那么你或许要考虑雇佣专人每天维护。许多广告服务系统每天都有需要处理的新广告,因此必须每日更新。再举一个例子,如果 Google Play 的搜索 ML 模型停止更新,一个月内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Google+ What’s Hot(雷锋网注:热门推荐)的一些模型,并没有针对发布信息的身份确认机制,所以不需要频繁导出这些模型。但有身份确认机制的模型就需要非常频繁地更新。另外需注意,时效性会随时间而变化,尤其是为模型添加或移除特征栏的时候。

9. 在输出模型之前发现问题

许多 ML 系统包含该步骤:输出模型到服务端。如果输出的模型有问题,会直接让用户们遇上。而这个环节之前的问题只是训练问题,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在导出模型之前一定要检查,尤其要确保模型在给定数据上有合理的效果。另外,若你对数据有顾虑,不要输出该模型。许多开发团队会在模型输出前检查 ROC 曲线 (或 AUC) 下的区域。未输出的模型存在问题,可能只需要一封 email 提醒一下。但用户端模型出了问题,很可能需要你向上司、同事解释一整页。所以最好多花点时间,在影响到用户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10. 于无声处听惊雷:注意没表现出来的故障

这是一个多见于机器学习、而少见于其他系统的问题。设想一个不再更新的特定表格:机器学习系统会调整,其行为仍会有合理表现,但逐渐退化。有时候开发者会发现过期几个月的表格——这时,一个简单的更新所提高的性能,比该季度的所有发布新版本都要高。举个例子,对一个特征的取舍会因为执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覆盖 90% 样例的特征栏可能突然降低到只覆盖 60%。Google Play 曾经就有一个过期了六个月的表格,单单更新那个表格就带来了 2% 的安装率提升。如果你对统计数据进行跟踪,并偶尔人工检查,就能减少这类失误。

11. 注意特征栏的维护者和文件

如果系统很大、有许多特征栏,你需要知道谁创立、维护了每一个特征栏。如果你发现懂得特征栏的那个人要跳槽了,一定要确保团队里有还有人知道这些信息。虽然许多特征栏有描述名称,你仍然需要更详细的解释,知道它是什么、从哪里来、起什么作用。

2.3 你的第一个目标

你有许多关心的系统指标或度量,但 ML 算法通常只需要一个目标——算法试图优化的某个数字。这里,我要区别目标(objectives)和指标(metrics):指标是系统报告的任何数字,或许重要,或许不重要。详见第二条。

12. 选择直接优化哪个目标时,不需要想太多

你想要赚钱,让用户满意,并且让地球更美好。有许多你关心的指标,你应该全部都去测量(见第二条)。但在 ML 初期,你会注意到它们全都有提升,即便是那些没有直接优化的也是如此。举个例子,假设你关注点击数、浏览时间和每日活跃用户。如果你优化点击数,你会看到浏览时间也在上升。

所以简简单单就好。当你能轻易地提高所有指标,不需要在不同指标之间的平衡上想太多。但也不要误解这条建议:别把目标与系统最终的健康混为一谈(详见第 39 条)。另外,如果你增加了直接优化的指标,但决定不予发布,或许有必要重新修订目标。

13. 选择一个简单、可观察并且可归属(attributable)的指标来作为第一个目标

很多情况下你不知道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你以为你知道。但当你仔细观察数据,以及对旧系统和新 ML 系统进行分析,你意识到自己其实想要对原定目标进行修改。团队不同成员也经常无法在真正的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ML 目标应当易于测量,并可作为“真正”目标的代理。所以最好采用简单的 ML 目标训练,然后考虑在这之上设一个 "policy layer"(规则层),允许你加入额外的逻辑(但愿是简单的逻辑)来做最终排名。

最容易建模的是,能被直接观察到、并且可归属于系统中某个行动的用户行为:

  1. 这个排名链接被点击了吗?

  2. 这个排名对象被下载了吗?

  3. 这个排名对象被 转发/回复/发 email 了吗?

  4. 这个排名对象被打分了吗?

  5. 这个显示的对象被标记为垃圾邮件/色情信息/侮辱性信息了吗?

一开始要避免对间接作用建模:

  1. 用户在第二天访问了吗?

  2. 用户的访问时间是多长?

  3. 每日活跃用户都是谁?

其实,间接作用是非常不错的指标,并且可在 A/B 测试和发布决定中使用。

最后,不要试图让 ML 搞懂:

  1. 用户对使用该产品满意吗?

  2. 用户对体验满意吗?

  3. 产品提升了用户的福祉了吗?

  4. 这如何影响公司的整体健康?

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极度困难。你应该用代理来替代:如果用户感到开心,他们会在页面停留更长时间。如果用户满意,他明天会再次访问。目前,当涉及到福祉和公司健康状态,把 ML 目标与产品本质和商业计划之间做关联需要人的判断。

14. 用可解释的模型开头,修补漏洞会更简单

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泊松回归(Poisson regression)直接被概率模型驱动,每个预测都可作为概率或期望值解释。这使得相比使用了目标、直接优化分类精度或排序效果的模型(zero­one 损失、各种 hinge 损失等等),它们修补漏洞更加简单。如果通过对比或检查产品系统,发现训练里的概率偏离了预测概率,就可能存在问题。

比如说,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泊松回归之中,有的数据子集里平均预期和平均标签相等(1-­moment 校准,或者普通校准 )。对于一个值要么是 0 要么是 1 的特征,三个特征值为 1 的样例集就会被校准。同样地,若某特征下所有样例的特征值都是 1,它们都会被校准。

对于简单的模型,处理反馈回路( feedback loops )更加容易。我们经常用这些概率预期来做决定:比如以期望值(点击概率/下载量等)为标准对发布消息进行降序排列。但要记住,当决定采用那个模型的时候,你的决定比给定模型数据的可能性( the likelihood of the data given the model )更加重要(参考第 21 条)。

15. 用 policy layer(规则层)把垃圾信息过滤和质量排序分来

质量排序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而垃圾信息过滤是一场战争。对于使用你系统的人,你用来判断高质量消息的信号十分显而易见。然后,他们会据此调整他们的发布信息来获得这些属性。因此,你的质量排序应当专注于有信誉的内容——不应该让质量排序学习器退化到给垃圾信息高排名。同样的,重口味内容应当与质量排序分开。而垃圾信息过滤是另一回事了。你需要创建的特征会不断变化,对此要有心理准备。通常,你加入系统里的规则有些很显而易见(比如,若一个发布信息得到超过三个“垃圾信息”票数,不要恢复它)。任何学习到的模型需要至少每天更新。内容生产者的名誉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在某个层级,这两个系统的输出需要整合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在搜索结果里过滤垃圾信息,比过滤垃圾邮件要更加强力。 为了高质量的分类器而去除训练数据中的垃圾,已是行业标准。

未完待续,请见雷锋网“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 条黄金法则(二)”。谷歌白皮书原文地址:http://martin.zinkevich.org/rules_of_ml/rules_of_ml.pdf

相关文章:

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条黄金法则(四)

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条黄金法则(三)

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条黄金法则(二)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谷歌机器学习白皮书全解析 43条黄金法则(一)

分享:
相关文章

用爱救世界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