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宗仁 | 2017-08-25 10:26 | 专题:IJCAI 2017 |
雷锋网-AI科技评论按前线报道。
杨强,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座教授,计算机系主任,大数据研究所主任。杨强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为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副理事长,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常务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是国际人工智能协会首个华人Fellow和IEEE等国际协会的Fellow, 是著名期刊ACM TIST 和IEEE Trans on Big Data的创始主编。于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他曾于2012年参与建立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任首届主任。于2015年任国际人工智能大会IJCAI程序主席。主要研究迁移学习和数据挖掘。
最近几天,IJCAI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正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会展中心如火如荼地召开,AI科技评论记者也不断从前方传回最新消息。目前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已公布,下一届IJCAI大会主席评选结果的官方消息于墨尔本当地时间24日19点正式在IJCAI 的商务会议(Business Meeting)上宣布。
评选结果就是:AAAI Fellow,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杨强教授当选新任IJCAI理事会主席,任期为两年,也就是从这届IJCAI结束开始,到2019年IJCAI结束。
关于IJCAI理事会主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是哪些?华人首次当选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有哪些?成功当选对于华人学术力量有何意义和助益?活动结束后杨强教授接受了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科技评论的详细采访。
以下是采访详情:
嗯,理事会要讨论以后的有
*选举问题,
*所有的奖项问题,
*以一个组织的形式运作的日常义务问题。
从组织运作角度来讲,这个组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conference,一个是general。从conference层面,除了IJCAI会议本身,还要负责其跟每个国家当地的人工智能协会沟通,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意愿得以实现。从运作层面,要保证大会有足够资金,保证质量,有长期的战略目标,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这个组织下属还有一个人工智能期刊(AI Journal, CCF的A类期刊)的运作。最后要通过媒体,对大众解释人工智能的目标和成绩,和大众举行顺畅的沟通,冷静地分析人工智能对未来的社会结构,工作结构,人类社会的影响。
有几个原因。首先,我有幸成为华人第一个进入IJCAI的理事会,进入理事会后,我做过一届IJCAI2015的程序委员会主席。今年的竞争者有来自加拿大,欧洲,中国的候选者。我的胜出意味着中国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客观上,现在因为华人的成就越来越大,华人的声音越来越大,不管是学界还是工业界都在兴起,我应该是比较幸运,被推到前面来代表我们华人的力量。
有人当选后,他们对中国的联系会更加密切,更加能理解中国人和华人的需求,更好的把东西方融合在一起,当时竞选的时候,我就提出了一些个人理念,包括连接连接东西方,
*学界与学界之间,
*学界、媒体及公众之间,
*做研究的学者和学生们的连接,
*研究和工业的连接,
*传统人工智能和新秀深度学习的连接(保障人工智能各个方面不要分裂,齐头并进的工作)。
第一个是,今天,我们的成就终于被人承认了,特别要提的是周志华教授是中国大陆学者中第一个被提升到2021 Program Chair的,这是对中国大陆学者的高度肯定。
但我们也有提升的空间。我觉得除了在数量上,我们在质量上也要保证,另外还得学会负责任,比如会议收了文章后,就要尽可能来参会交流。
最后,附IJCAI现场评选结果图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