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医疗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李雨晨
发送

0

飞利浦 6.0 时代:每年投入 17 亿欧元,构建医疗 AI 生态圈

本文作者: 李雨晨 2018-06-14 19:56
导语:飞利浦做好了加减法:对内,摒弃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在少数领域投入资金做大做深;对外,摒弃自己不了解的领域,用已有积累在行业里构建医疗AI的生态。

飞利浦 6.0 时代:每年投入 17 亿欧元,构建医疗 AI 生态圈

“百年老店”飞利浦已经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器械商,而是一家在AI医疗行业相当专业的企业。

在此前苏州举办的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飞利浦大中华区CEO何国伟说到,医疗是AI的第一大应用场景,中国将成为全球AI健康医疗革命的中心。

医疗AI已经成为飞利浦的战略重心。从照明业务起家的飞利浦,在120多年的历史里,如何排除内外纷繁业务的诱惑和干扰,最终把医疗作为自己一直走下去的路?

最大胆的尝试

照明是飞利浦最早的业务,自1891年生产第一支灯泡以来,飞利浦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内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1924年,飞利浦收购了C.H.F Muller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只X射线管)。由此,医疗系统成为了飞利浦的一个产品部门。

事业越做越大,涉水的领域也越多。曾经的飞利浦,业务庞杂且业务关联松散。飞利浦曾经做过手机、做过电视机、做过影音配件还做过医疗保健。此前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曾说:“在外界看来,飞利浦是一家很难在短时间里把握住业务重心的公司。”

也许是同时代的柯达给的教训足够深刻。2001年,柯慈雷启动了飞利浦的转型之路。在短暂的两年低谷徘徊之后,为了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20年内,飞利浦对业务领域不断精简,不擅长的业务能卖就卖,该合并就合并。从2008年1月1日起,飞利浦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成立了三大事业部:医疗保健、照明和优质生活。与此同时,飞利浦投入几百亿欧元收购了数十家公司,基本上都集中在医疗保健类和照明类。

2011年4月,柯慈雷的继任者万豪敦接过权力棒之后继续巩固了这个战略。

除了放弃不擅长的业务,公司还需要确定一个未来的主攻点,这个主攻点就是时下正热的人工智能。早在5年前,AI行业还不像今天这样百花齐放,飞利浦就预见性地把AI列入了发展战略,每年投资17亿欧元用于研发,其中60%用于软件开发,其成果已经体现在现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上。

2014年,飞利浦迈出了最大胆的一步,聚焦在健康科技和照明领域,拆分成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在健康科技领域提供“健康关护全程”的整体解决方案,飞利浦将其称之为“飞利浦6.0”时代。

为了配合上述的这一理念,从2015年2月至今,飞利浦宣布了14个收购项目,包括美国生命线、伟康等公司,在心血管、肿瘤、呼吸、母婴等四个领域做大做深。从2015-2017年,飞利浦连续三年成为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医疗科技”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

2017年9月,摩根士丹利将飞利浦的行业分类,从原来的工业类企业调整为“健康科技”,可以说,这一调整也透露了业界对飞利浦战略转型后身份的再定义:飞利浦已经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医疗AI公司

据飞利浦大中华区CEO何国伟介绍,2017年,飞利浦在AI/数据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达到了390人,飞利浦研究院里25%的科学家正在开展约250个与AI和大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构建结构化临床数据库、图像识别、影像辅助诊断、介入治疗、基因组学、慢病管理、家庭护理、云平台解决方案。

对临床价值的理解才是优势

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疾病辅助诊断等许多方面,“AI+影像”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领域,目前从影像领域入手的企业超过了70家。

影像科室更多地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产品上的飞跃,都可以给放射科室带来巨大的能力提升。飞利浦大中华区临床科学部高级总监周振宇表示,AI在临床决策支持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哪个临床学科,医学影像是帮助医生实现早期干预以及精准判断的重要依据,AI可以将成像的信息通过定量、定性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也是AI可以在影像上拥有应用前景的原因。

但是,现今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都在影像上做文章,飞利浦和这些“玩家”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何国伟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是:只有获得权威临床认可的AI医疗才有价值。

实际上,这也是传统器械商与医疗AI企业相比具有的一点先天优势,在诊断影像、患者监护等领域,飞利浦拥有超声、CT、MR、血管机等临床路径的产品,这些产品成为收集影像信息的重要渠道,反过来这些产品又成为反哺AI系统的载体。

据飞利浦方面透露,医院等大客户每周生成200万张医疗影像。患者监护解决方案每年为2.75亿患者提供在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和家庭用的监护服务。过去十年里,个人级的睡眠和呼吸护理业务通过500多万台互联睡眠治疗和呼吸设备,收集了共25亿夜晚的睡眠治疗云端数据。

何国伟表示,这些积淀的数据是飞利浦入局医疗AI的重要砝码。他认为,飞利浦与医疗AI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本质上来说,中国医疗行业并不缺数据,但是80%以上数据的是非结构化的,并不能直接用于AI系统的训练。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依赖循证的学科。因此,AI医疗从数据的来源、建模、训练到结果的评判都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估标准的体系。

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初创公司,其开发的AI工具仍处于通过“科研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有限的数据,还没有经过医疗专业机构的认证,在被整合到医院现实的临床流程中时,就会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

除此之外,医疗体系内IT系统间的壁垒严重,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无法共享。要把不同的平台、产品集成起来是一个挑战,这也会给AI 的临床部署带来阻力。

何国伟在采访中自信地说,飞利浦依靠数十年的积累,也有能力成为在数据的全流程上,进行质控和归纳的一方。他表示,几十年来,飞利浦合作的医院、科研机构等已经达到了4000多家,从数据的来源、建模、训练到结果测试、评判都遵循了临床指南和医学路径。

构建生态,做最擅长的事

开放、创新,这是何国伟等高管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他们看来,这两个词可以理解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向,是飞利浦能够不断在医疗行业做大做深的根本原因。

对内的创新体现在哪里?何国伟对此解释道,飞利浦的创新体现在并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研发,而是要变成一个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公司

“星云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平台”就是飞利浦一个代表性的作品。平台上的星云工作站为各个病种提供了综合的解决方案。以肺部疾病一体化解决方案(LNA)为例,肺结节的评估系统就是其中的一款临床应用。肺结节的检出是很多创业公司切入行业的方向之一,在这个方向上,飞利浦的实力不逞多让。这个应用的算法可以在4mm到30mm的结节大小的检测里实现1%以下的误差率。与此同时,有关结节的细节、量化信息也会以结构化报告的形式呈现。

围绕肺部其他疾病的检测、诊断、治疗方案等环节的AI应用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健康关护全程”的这个理念里的产物。

创新之余如何开放?我们都知道,医疗行业具有其特殊性,以AI为中心的健康医疗生态系统需要覆盖到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环,包含了大量的细分领域和应用场景。何国伟表示,飞利浦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即与医疗全流程环节上的机构寻求合作。

换句话说,飞利浦不可能一家独自支撑起整个产业链环节,擅长的事情就交给擅长的人来做,飞利浦做好自己的核心功能。

医院方面

医生是AI产品最终的使用者,能否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优化现有的诊疗流程是AI产品“生命力”的保证。在科研方面,飞利浦和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等在NLP、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等领域都有合作。

在中山医院的肝癌科,飞利浦利用自己的NLP技术从非结构化的报告中归纳出临床相关的信息,把从多个报告/部门中拿到的信息与时间相关联。结合机器学习,肝癌患者的所有临床相关信息都能够以时间顺序呈现在医生的面前。

据雷锋网了解,中山医院的医生以前要花费2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从200份非结构化报告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飞利浦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周子捷表示,在这项技术的的帮助下,医生可以少花费85%的时间从非结构化报告中获取临床信息的时间。

在长海医院的卒中和胸痛中心,飞利浦中国研究院开发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提高D2B/DTN的时间使用效率。DTN意为溶栓治疗,在中风中心,医院必须在病人入院后60分钟内进行溶栓治疗。D2B意为球囊扩张治疗,在胸痛中心,医院必须在心脏病发作患者入院的90分钟里进行球囊扩张治疗。

这两项治疗都需要医院的急诊科、放射科和神经科等团队进行紧密的合作,但是在一系列流程上,医院距离临床指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飞利浦的这套流程优化的方案就是为了把D2B/NTN的工作流程分成若干个活动,表示为段。这个工具已经在长海医院的ICHM(综合持续健康管理)平台上得到应用。

除此之外,飞利浦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周子捷还透露,在以往这些合作项目的基础上,飞利浦已经开始寻求与医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在华西医院,自然语言处理、医学影像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三方面的合作在同时进行。“合作的根本逻辑还是想在患者入院治疗、出院观察等全流程环节上让飞利浦的AI技术得到应用,最终实现我们所提出的全周期的概念。”

企业方面

除了将自己的AI能力开放给医院之外,和企业合作也是飞利浦寻求开放的一个落脚点。

“神飞云”就是飞利浦跟神州医疗前段时间发布的合作项目之一。简言之就是将星云人工智能系统的不同应用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到云端,用新的服务模式推向市场。

负责该项目的飞利浦大中华区整体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陈胜裕表示,目前,“神飞云”上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了8种临床的套餐。不管是三甲医院、县级医院还是体检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应的应用模块。“实际上,通过云平台的方式,基层医院也能得到和顶级医院一样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质化。”

去年11月,飞利浦还与百洋医药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从肿瘤领域入手,以飞利浦的星云工作站,完成云端互联,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诊断服务。

除了与信息技术服务商合作之外,飞利浦也在聚拢医疗AI行业里的创业公司,试图扮演一个生态构建者的角色。

飞利浦此前发布的IntelliSpace Discovery(ISD)就是一个企业级的用于科研的解决方案,具备从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到AI产品临床试用的平台框架,能帮助科研机构开发所需要的算法和产品,也可以调动第三方医疗科技公司共同搭建这个平台,最新发布的ISD2.0里的开放软件社区能让飞利浦、临床医生和第三方公司参与进来。

柏视医疗是飞利浦其中的一个合作伙伴,这家公司将其鼻咽癌放疗靶区规划算法在ISD里进行临床流程整合,可以把原来4个小时的放疗手动规划时间缩短到一分钟之内,准确性也能达到资深放疗科医生的水平。

正在研究:干脑计划和数字双胞胎

雷锋网了解到,除了已有的合作项目之外,飞利浦还有两项正在研究的项目。

2014年,在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名巴西瘫痪少年在脑控外骨骼的帮助下,为本届世界杯开出了第一个球,从而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外骨骼机器人就是飞利浦探索的项目之一:在患有脑外伤或者脑卒中等情况下,患者会失去运动能力。通过大脑信号的无损导入,可以控制外部的组合机器人,帮助患者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

周振宇博士介绍,外骨骼机器人是2014年美国国家干脑计划当中的一部分,飞利浦会通过自己的磁共振、CT等医疗影像设备以及ISD人工智能平台,为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临床支持。据了解,这项研究近期将在北京宣武医院落地。同理,在上海华山医院,飞利浦则是将术中磁共振技术和大脑功能的精确定位、信号处理相结合,实现模拟治疗,最终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的质量。

另外一项研究则是“数字双胞胎”。何国伟谈到,患者在入院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信息,包括:家族史、影像报告、药物服用甚至个人健康数据等。这些数据就是每个患者的“数字双胞胎”。将完整的患者纵向数据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横向数据进行比对,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理信息的结合,将对整个健康医疗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何国伟表示,该项目目前尚未落地,未来飞利浦将会放很多精力去完成“数字双胞胎”的研发。

在AI健康医疗领域,飞利浦打破了行业的壁垒和界限,认识到“开放、创新、协同、整合、共享”是必由之路。

在我们看来,飞利浦做好了加减法:对内,摒弃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在少数领域投入资金做大做深;对外,摒弃自己不了解的领域,用已有积累在行业里构建医疗AI的生态。

这是一家行业巨头能够做也必须做的事。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医疗&金融频道主编

专注医疗健康与金融科技的数智化原创报道 |微信:Gru1993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