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云化升级是金融机构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必经之路,但怎样的云平台才能长效支撑金融机构的全面云化?这个关键问题,或许能在今年的华为智慧金融峰会上,得到一个值得参考的解答。
日前,2021华为智慧金融峰会在上海举办,以“数智金融 升级有道”为主题,邀请了众多行业大咖深入探讨智慧金融的价值主张和升级路径。
数字化转型大潮使得金融云基础设施在峰会上获得极高的讨论度,而作为华为向金融机构输出云服务能力的重要方案之一,华为云Stack也自然而然成为这场金融旗舰大会关注的焦点。
据IDC报告显示,华为云位居中国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华为云Stack已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金融机构自建云基础设施市场第一。这家名列前茅的云厂商,是如何围绕华为云Stack输出自己的金融云战略与战术,如何成功助力头部金融机构迈向云化的?当中的众多技术亮点和合作细节,也得以在本场大会详细披露。
现如今,金融业更加强调与互联网场景的结合,与大数据、AI能力的结合,提升客户的体验,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运营流程,最终走向金融业态内外部全方位、全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化,业务全面在线、全量交互,实现全场景智慧金融。
基于这一行业趋势,现下金融业务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在峰会上,华为云CTO张宇昕将核心需求拆解为以下四点:
首先,无处不在的业务和服务极致体验。例如银行、证券的实时交易,对时延非常敏感;电子渠道的替代率逐步上升,需要实现在线、互动、离柜和远程的立体化交付方式。
第二,业务的敏捷。要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并且能够快速上线,实现从“周级”到面向互联网化的“天级”敏捷业务迭代。
第三,发挥海量数据的价值,让业务更加智能。比如面向千行百业提供小微贷款,如何做到智能风控、智能营销。
最后,安全可信,这是金融服务的基础,也是合规要求。要做到金融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满足严格的RPO、RTO指标。
基于上述目标,全面云化和全栈智能两个关键点,成为这场数字化变革顺利执行的“秘诀”——即金融行业需要大规模高可靠的云基础设施,承载核心系统。
与此同时,云平台需要能够持续进化,快速获取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对未来持续创新,从而达成共建全场景智慧金融的目标。
华为Cloud BU副总裁、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总裁石冀琳表示,“华为和金融共成长,共建全场景智慧金融,我们提出四点倡议:第一,全面拥抱云化,解决企业上云核心问题,让数字化转型走在正确的路上;第二,全场景智能联接,打造金融+X,服务千行百业;第三,将智能进行到底,AI进入金融核心生产系统和主业务流程;第四,围绕场景构建金融生态圈,打造生态型金融产业。”
她进一步指出,这需要解决多业务按需部署的需求,解决能力共享和新老应用共存的问题,同时也要满足金融行业合规运营的要求。
而在这样的新阶段里,云原生逐步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张宇昕在演讲中指出,只有基于云原生的技术,通过全面云化,全栈智能,才能真正实现无处不在、多元化、全场景的金融服务。
IDC的行业报告中也指出,以容器和服务网格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在成为金融IT架构的标配。
要帮助金融机构,构筑全栈云原生的能力,实现全面云化,针对前述的核心需求进行全面创新升级,就需要全栈智能的云平台,如同为机构打造一个智能中枢。
而这样一个智能中枢的构建,在华为云看来,必须拥有这两大关键能力:
一是云服务持续创新的能力。
通过快速同步华为云公有云持续创新的能力和生态,华为云Stack部署在客户的机房,提供系列的安全能力和云服务,实现公有云的能力、本地化部署,在满足金融行业监管要求合规的基础上,为金融企业提供AI、区块链、大数据等最新的技术,支撑数据分析、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云上数字化办公等场景。
这种华为云公有云的云服务能力的定期同步,也保证版本的持续迭代,适配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需求,共同应对业务的不确定性。
二是用户视角一朵云的能力。
作为云体系里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云管是客户行使权利和确定责任边界的主要载体,需要灵活匹配客户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沉淀大量的历史资产和老旧的系统。
因此,华为云Stack构建了云管理平台ManageOne,实现多云统一管理,匹配金融企业治理架构。集中管理跨地域、跨云的多资源池,面向客户提供统一的接入和使用,做到应用一张网,数据一盘棋,管理一朵云的体验。
具体来看,华为云Stack为金融机构,构建了大规模、高可靠的金融级分布式云基础设施,实现金融业务全面上云,两地三中心、秒级故障隔离等满足金融应用业务连续性要求。
工商银行的IT架构转型和核心系统建设中,就充分借助了华为云Stack的能力。
工行作为国有大行,其数据之海量,系统之复杂,绝非一般金融机构可比。工行的原数据仓库系统,扩容一次就需要停机3-7天,在负载管理、作业优先级调度方面也存在不足。在大数据量的高频访问下,数据库系统也存在响应速度较慢、交易等待时间长、运维故障处理能力耗时较长等痛点。
同时,传统大数据三副本存储性价比低,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同时,现有大数据平台存在数据孤岛,协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此外,目前大数据批量集群已数千节点,承载了多个重要业务场景。
IT架构如何在不影响现网业务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持续演进,不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发展速度,成为工行数字化转型中不得不面对的头号问题。
为此,工商银行基于华为云Stack,构建了生产云、开发云、测试云、实验云和分行云五朵云,实现了超大规模资源池化管理和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运维,以及多层次的安全及高可用保障;上线11000个云节点,平稳支撑历年“双十一”、春节红包等业务高峰期。
而对于公有云与本地云如何各展所长,华为云也颇有心得。华为云Stack技术体系和云管平台ManageOne,可以通过云联邦技术,实现本地云和公有云的融合,完成业务跨云部署。
云联邦的主要使用场景分为两类:
第一,应用的跨云部署,例如将数据库和文件系统部署在本地高安全的资源池里,把营销类等弹性较大的应用部署在公有云上。
第二,利用公有云和本地自建本地云在云服务能力上的协同,例如线上AI训练、线下标准化算法推理、线下自动化部署等。
中国人寿基于混合云进行的业务跨云部署,就是云联邦的成功落地案例之一。
国寿的集团云、分公司云在本地高可靠部署,而在线营销系统、智能保险的理赔、云办公等重要业务场景,甚至全公司超过200万员工的智能语音陪练,都部署在公有云上,将公有云的灵活、创新能力,自建本地云本地、可靠、安全的能力都同时利用起来。
据统计,对国寿集团互联网费用TOP7业务进行测算,这一解决方案每年为国寿节省约3000万元,同时也保证了机构能够快速、便捷地享受到公有云上丰富的AI、媒体处理、OCR等云服务。
在这一云能力的部署下,国寿成功通过行业云输出自身的智能客服和技术组件能力,形成了特色SaaS服务体系,也建设了自有保险生态圈。
同时,华为云在云管领域也重点构筑了智能运维的能力,实现了云平台软件和硬件节点整个运维监控体系的拉通。
之所以打造智能运维的能力,与两大因素密不可分:
第一,金融机构的应用大量分布式改造时,会引入很多开源的组件,开源的组件带来了运维工具会非常碎片化,定位周期长。
第二,随着云的不断延伸,原有的云平台和网络部门、云平台和数据库、大数据部门的组织和责任的边界会被击穿,需要在运维领域快速定位到故障点,推进跨部门之间的处理流程。
工商银行运用华为云Stack的能力,构建了自己的运营运维体系,例如在大规模分布式架构体系下,工行建设了全息监控平台,实现了在分布式架构下链路级的故障定位能力,从小时级达到了分钟级。
同时配合百万级TPS的日志中心系统,进一步实现了智能的监控报警能力,实现了基于画像、灰度、交易波动,基于AI算法的智能故障发现,弥补了传统预制监控无法发现问题或者报警不准确的问题。
尽管华为云Stack已经颇为成熟,并已在众多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但华为云仍然在不懈前进。此次峰会上,张宇昕也提到了华为云在金融领域 后续的发展方向,例如华为云Stack将持续进行架构升级,在IT管理使能服务和云办公方向继续深化;云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AI、数据和应用使能的继续强化,也已在华为云的2021日程之上。后续如何与金融机构一起积极探索、设计金融行业智能升级的顶层架构,更好地成为数智金融的践行者,也将是华为云的发展重心。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