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金融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李秀琴
发送

0

前央行高管姚余栋:基于区块链做养老产品登记,或惠及所有老百姓丨数博会2018

本文作者: 李秀琴 2018-05-26 21:34
导语:“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养老第三支柱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把养老产品的登记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做一个顶层设计,完成革命性的登记结果,将来或能惠及所有的老百姓。”

前央行高管姚余栋:基于区块链做养老产品登记,或惠及所有老百姓丨数博会2018图:大成基金首席科学家、前央行金融所所长姚余栋(数博会官方供图)

雷锋网AI金融评论现场报道   5月26日下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区块链”高端对话现场,大成基金首席科学家、前央行金融所所长姚余栋发表了题为《区块链在养老产品登记领域的应用》的主题分享(注:本次数博会区块链板块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人民网、泰尔英福、钛媒体等协办)

在演讲中,姚余栋表示,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养老第三支柱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把养老产品的登记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做一个顶层设计,完成革命性的登记结果,将来或能惠及所有的老百姓。

姚余栋列举了一串数据:预估2030年,中国养老个人账户中公募基金,养老的类似公募基金6.5万亿,央行3.25万亿,保险3.25万亿。而到了2050年,规模将大得不敢相信,可能公募基金有35万亿,银行有17.5万亿,保险也有17.5万亿。因为老龄化在加速,越到后面扩展速度越快。基于这种产品扩张速度,产品登记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全球产品的登记,包括基金、银行、保险和国外的产品,都能在产品上做登记,从而加强统一监管,实现产品透明度和合同的整个数据链流程?“唯有区块链。”

以下是姚余栋的演讲全文,雷锋网AI金融评论对其进行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姚余栋:谢谢主持人,我记得三年前也是来到贵阳,当时参加的是世界众筹大会,这次再来感觉贵阳的变化确实让人很惊讶。贵阳有先发优势,特别是在大数据领域。

今天想跟大家汇报交流的还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我曾经说过“区块链怎么样来定义”的问题,你搞不清楚它是不是革命,如果判断结果是“是”,但我们又没有做,它的代价和“它不是我们做的”的代价一定是前面的代价更高,所以跟随战略还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感觉似乎光跟随还不行,还要在潮头上做一些事情。所以这次我想分享“区块链在养老登记领域的应用”。

作为一位经济学工作者,我一直关注养老的事,主要是我们国家养老的事情。

大家可能都比较熟知,跟TCP/IP协议不同的是区块链是价值网络,是价值的高速公路,就像我们现在每个计算机、每个手机连接,都是自动的TCP/IP协议,过一段时间就不用知道区块链基本原理,而计算机自动连接,只不过比TCP/IP协议更多了一层顶层的协议。

TCP/IP协议互联网发明时,只能保证信息交流,不能保证互信。而区块链是价值传输协议,既是去中心化的,也可以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而且每个区块上都可以进行检索。

虽然我们强调的是分布式的,但随着网络的演进,将来完全去中心化也很难做到,因为一定会有重要的节点胜出,就像今天比特币上一定会有分叉一样,事实上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对协议的修改。所以将来一定也会有一个去中心化的、但有一些网络节点又很重要,这样才能承担一定的监管职能和管理职能。

区块链因其分布式、去中介、可编程、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大大提高互信,使消失的市场回来。

就像20多年前,整个互联网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连接时想连接几十亿的计算机,我想这也是20多年前,区块链逐渐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价值的交换网络,它又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呢?

事实上,关于这点大家已经探讨很多,也有一些已经落实到实践中去。比如说央行的票交所已经成功实施了电子票据在区块链上的流转。比如在金融领域,很多银行开始把一些单据放在区块链上互相交换,带有非标性的也可以流转。

考虑到我们国家正处于养老“第三支柱”(雷锋网注:指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目前正式进入制度建设启动阶段)的关键时期,还是希望能把养老产品的登记使用区块链技术,这样做一个顶层设计,完成一个革命性的登记结果,将来或能惠及所有的老百姓。

前央行高管姚余栋:基于区块链做养老产品登记,或惠及所有老百姓丨数博会2018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试行,4月份几部委一起,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养老第三支柱对整个来说非常重要,不仅事关老百姓养老,还事关整个宏观经济,只有第三支柱才能更可以积累长钱,长钱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去杠杆。

我们测算一下有多少长钱能够进入第三支柱呢?比如说今年是养老税收递延型保险,明年是税收递延型基金,将来还有税收递延型类似银行产品的试点和扩大。

假设,2020年开始到2050年第三账户个人养老的积累,2020年个税缴纳人数是1亿,2050年是7亿,平均每人每月购买养老产品750元,考虑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国内老年人抚养比在上升,假设平均每个人每月500块钱(事实上,这是被低估的数字)。到了2030年,个人养老资金规模约13万亿,2050年70万亿。2050年养老第三支柱资产规模将和今天的GDP总额差不多。

从这一串数字来看,一开始增长很慢,但后期就会爆涨,这就是养老第三支柱的推动。

再打个比方,比如大家25岁工作,65岁退休,这钱到65岁退休才能拿出来,40年的长线。这样的话,按照国际上的经验,如此大量的钱应该买什么产品?一般来说,公募基金占一半,银行大约占1/4,保险占1/4。

基于此,预估2030年,中国养老个人账户中公募基金,养老的类似公募基金6.5万亿,央行3.25万亿,保险3.25万亿。而到了2050年,规模将大得不敢相信,可能公募基金有35万亿,银行有17.5万亿,保险也有17.5万亿。因为老龄化在加速,越到后面扩展速度越快。

基于这种产品扩张速度,产品登记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养老钱是保命钱,养老的产品很重要,既要保证收益,也要保证安全,让老龄化的投资者放心。

所以建议在产品多样、数额巨大,以及将来还有可能分散到全球去买金融资产以分散风险,这个产品规模将难以想象。

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多个部门共同做、统一监管,避免监管套利的给投资者创造并建立完善的养老市场,由此建议进行产品登记——凡是养老,无论是基金、银行、保险,还是其他国外的产品,能够买的都在这个产品上做登记,从而加强统一监管,实现产品透明度,实现合同的整个数据链流程。

养老产品登记,建议可以面向产品信息模块,包括金融产品的型号、名称、发布时间、截止时间,底层资产,以及面向投资者的合同等全部都有。流转的也可以有销售方等信息在里面。

怎么做到?唯有区块链。

前央行高管姚余栋:基于区块链做养老产品登记,或惠及所有老百姓丨数博会2018

根据央行和多部委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资管新规需要向上向下穿透,向上穿透至实际持有人,向下穿透至底层资产,唯有区块链,能够做这么大范围、跨行业、跨领域的境内外的登记。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数据验证,并保证完整透明和防诈骗。

同时,个人养老是为老百姓提供的养老服务,所以对产品安全性要求很高,如果有这样一个记录不可篡改,完整透明的产品登记系统,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非常安心的,因为可以提高未来的流转效率。

以美国为例,第三支柱买了基金很难再买保险,买了保险再很难再买银行产品。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区块链的跨部门跨产品的养老登记系统,这样就能给中国老百姓造就一个超级养老账本,他能很清楚地知道账本里有多少是可以配基金,多少配银行产品,多少配保险产品,整个过程非常清晰明了,还能互相流转。

不过,这个技术,在国外还远未做到,包括在美国都是碎片化的第三支柱,所以到哪一个基金公司去,或者到银行去都是买不同的产品,没法进行整合。

而我国的第三支柱刚刚开始顶层设计,将来一定是全球最大的个人养老账户。如果在一开始就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革命性的产品登记,这样我们以后就可以在全球的产品(包括国内国外,只要满足监管要求都可以登记、可溯源)使用我们的第三支柱,使老百姓有一个超级养老账本,能够进行最佳配置,有效分散风险。

最后,我想用我两年前在一个论坛上说的话做结尾——“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当时我主要是感觉有一些互联网巨头对区块链置若罔闻,现在发现“大象也跳起舞”来,巨头已经开始纷纷进行互联网区块链的应用,所以我已经不担忧这个情况了。

我们不用怀疑区块链,它作为比互联网更高层次的价值传输网络,规模可能比互联网更大,创造经济价值,或者是市场价值,难以想象。在应用场景之中,我希望结合我们超老龄社会的来临,能够结合我们在第三支柱顶层设计的关键时刻,可以超前的考虑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养老产品的登记系统的设计。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记者

跟踪Fintech和区块链(微信:cqmm16,备注身份姓名来意,thx)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