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医疗AI 正文
发私信给刘海涛
发送

0

8月底的这项「医疗服务」改革,能否成为医疗AI的“救命稻草”?

本文作者: 刘海涛 2021-09-09 17:08
导语:此次《试点方案》的发布,或将彻底解决AI医疗的定价收费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服务被定为公益性和福利性事业,医疗服务补偿以政府财政补助为主,患者支付少量费用,医疗服务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改革开放后,医改的步伐紧跟其后。国家开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形成了劳务价格低、药品结余留归医院的机制,以补偿医疗业务的亏损,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严重下降。

于是医生开出昂贵的检查费、药费以弥补劳务的差额,大型设备检查价格高昂,医疗体系形成了“药械养医”的扭曲局面。对于患者来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巨大痛点。

2009年3月17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包括三大方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这段时期被称为“新医改”时期。这次医改具体措施是严格控制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价格,招标以低价取之。

2018年医疗保障局成立后,集中带量采购,国谈,挤出药品和医用耗材中的水份。

几轮改革之后,医院的公益性回归,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低价劣质药品充斥,医疗服务质量严重下降。

中国医改近四十年,一直在进行模式探索和价格调整,却陷入了一个怪圈:医疗的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矛盾激烈,抓了一头,另一头的弊端就凸显出来。

同时,作为人口大国,医疗技术相对落后,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始终存在,如何在医院、药企、医保局、患者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是医改的重大难题。 

“动刀”药械养医  提高医生的技术和服务价值

8月3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后简称《试点方案》),引发了医疗行业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本次医改方案是对“药械养医”的一次大动刀,一方面挤出耗材中的水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提高医生的技术和服务价值,为医院增收,从而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本轮改革后,过去扭曲的价格体制带来的高估物耗、低估劳动的局面将得以改善。

《试点方案》明确,医用耗材从价格项目中逐步分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行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

复杂型项目,比如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项目,对医务人员个人能力、医疗机构技术支撑体系的要求比较高,引入公立医院参与定价,各地在价格调整总量和规划范围内形成价格。

国家医保局在答记者问中指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理顺比价关系、发挥杠杆功能。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类项目价格,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价值。

新增医疗项目有据可依

新医改以来,医疗服务的价格一直是改革重点,虽然进行了多次价格调整,但追问与争议从未停止。

价格规范要从2001年说起,原国家计委、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01年版)3966项,首次统一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和编码。

2012年5月,发改委、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9360项,名称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引用了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及编码,该版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企业用AI改造医疗行业,AI医疗创新技术却面临难以进入临床应用的尴尬境地。

由于2012版价目表并未涉及这些新项目,医院根本无从定价收费。

因此,AI医疗创新技术要落地进行临床应用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例如AI阅片辅助诊断系统与影像中心合作,或作为算法供应商,嵌入传统医疗器械厂商的设备中。

而此次《试点方案》的发布,或将彻底解决AI医疗创新技术的定价收费难题。

《试点方案》提出,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严密高效的价格监测考核机制。

有利于价格回归价值,价格调节方式更加合理。医疗服务项目的规范建立后,创新医疗技术进入医院,有据可依且更加灵活。

同时,针对医疗服务项目编制规范的原则也做了细化规定,医院可以按照原则对医疗项目编制服务目录。创新项目先立项发展,在市场上试点应用,经过市场检验后再合理定价。医院作为医改中的重要主体,有了更高的定价权重。

方案还提出,简化新增价格项目申报流程,加快受理审核进度,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对资源消耗大、价格预期高的新增价格项目,开展创新性、经济性评价。

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而AI医疗创新技术作为新增项目进入价格类目,可以让患者享受到高性价比的医疗创新服务。

同时,医疗服务类型从极致细分到粗分。过去极致细分的方法看起来便于医院的价格规范,但也造成了对医院的捆绑,在细分类目中找不到的项目,很难进入医院的服务范围。

《试点方案》将医疗服务分为通用型和复杂型,诊断、查房、护理、床位属于普通型,创新型医疗技术服务属于复杂型,AI医疗创新项目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AI医疗创新企业的春天已至

《试点方案》一方面大刀阔斧对药械改革,扭转“药械养医”的扭曲局面,另一方面给轻耗材、高效率、解决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AI创新技术开辟了绿色通道,多管齐下,医改正在加速腾笼换鸟的步伐。

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医疗系统没有耗材,也无需安装大型器械。涉及硬件的,例如达芬奇机器人之类的高端医疗机器人,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同时,AI医疗创新技术作为新增项目进入价格类目,AI医疗创新技术能更快得到市场验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销售。

AI医疗创新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将摊薄边际成本,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这与医改的普惠性相契合。

当越来越多患者选择人工智能医疗服务,并得到良好反馈,源源不断大数据输送到后台,AI将会越来越“聪明”,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从而促进医疗创新技术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以冠心病的诊断为例,对有胸痛胸闷疑似症状的患者,传统采用的是“冠脉造影”方案。医生把一个导管从患者的骨动脉或者桡动脉一直放到冠脉的入口处,然后通过冠脉入口处打一个造影剂。

医生从冠脉造影里实时看到患者冠脉的堵塞情况。有创的冠脉造影会给病人造成痛苦,放入患者体内的医疗耗材压力导丝价格高达1.5万元,加上各项服务费,整个检查费接近2万元,这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近四千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仅一万人左右选择了这一方案。 

国内AI医疗创新企业科亚医疗的解决方案是以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无创的FFR检测。基本原理是通过CT影像,基于AI做无创的冠脉重建,用AI模拟血流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计算出各点的压力值。与有创压力导丝方案相比,其准确度超过90%。

该方案可应用于患者的早诊,同时无创的检测方式也为患者免去了手术痛苦,而且价格远低于传统方案。此产品已于2020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首张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

据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了解,科亚医疗自获证以后就提前布局,通过医保局申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最终实现了通过医院渠道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由患者来付费的商业化模式。

目前,科亚医疗已跑通了全国七省的物价环节,实现了患者收费,这也让其一举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大规模患者端收费的AI医疗服务企业。

而此次《试点方案》的落地,对其战略布局的前瞻性也是一种证明。在目前同行业各个AI医疗企业中,《试点方案》的政策落地对科亚医疗的商业化模式有促进作用。科亚医疗有望凭借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成为国内AI医疗商业化落地的领头羊。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专注AI医疗的新势力和投融资丨微信ID:Daniel-six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