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1
本文作者: 朱恒伟 | 2015-08-07 15:32 |
知名调研机构comScore去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广告收入将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国内最大的广告市场。
中国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在2014年就已经是仅次于电视广告的第二大势力。在外界看来,互联网广告代表了更先进的生产力,但其实互联网广告的潜力还远未被完全挖掘出来,时至今日,大量互联网广告的投放还是以时间为坐标,很多品牌广告主在门户网站等主流网媒上还得购买特定时间的广告位,这些都与灵活多变的互联网世界格格不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主需要随时随地与目标用户保持连接,传统的“广撒网”式广告投放模式显然已落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广告主实际需求出发的DSP(需求方平台)甫一问世就赢得了广告行业的欢迎,并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预期到2017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规模将达到282.7亿元,占中国展示广告市场规模的比例将提升到28.2%。2015—2017这三年内,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的增长速度是全行业的三倍多。
程序化购买市场正在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DSP平台也有望籍此跃升一个台阶,成为互联网世界的重要一极。2014年开始,这个行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40多家公司,但技术型商业模式规模效应明显,逐渐规模小的公司日子就不好过了。有些公司转身把自己卖掉,有些公司也就只是打着DSP旗号,干点其他的业务了。这个行业对于大众而言可能有些陌生,所以在DSP平台这场资本尽欢的战场中,笔者想从资本层面扒一扒市场上一些玩家的底,看看谁会是下一个并购主角,谁又有机会一路走下去并成为最终赢家。
DSP是互联网广告发展到高阶阶段的产物,历史算不上悠久,大部分都是创业公司,股东结构、管理团队的股份占比、投资人是谁都会大大影响这类公司的成功概率。
这一次扒底也会把各家平台创始团队的情况捎带聊下。正所谓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从易传媒、MediaV,到品友互动,再到悠易互通、ReachMax,这五家公司都有故事,其中有的公司还有一些不太适合公开的小秘密。
易传媒、MediaV两家DSP平台先后投入阿里巴巴和360怀抱,所以合在一起扒。
2015年初,阿里巴巴控股易传媒的消息传出后,易传媒创始人兼CEO闫方军表示,易传媒不会放弃独立上市梦想。不到半年时间,易传媒被整合进阿里妈妈,闫方军黯然退居幕后,昔日的豪言壮语已成过眼云烟。
MediaV是好耶联合创始人杨炯纬在离职好耶之后的又一个创业项目,但和多次易主的好耶一样,MediaV最终还是逃不过被巨头收编的命运。2014年5月,360宣布控股MediaV,杨炯纬再一次失去对自己公司的控制权。在出售之前,MediaV的发展势头一直不错,曾经获得过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只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抵挡住互联网巨头的金钱“诱惑”。
在类似易传媒这样被巨头收编的案例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品友互动CEO黄晓南却一直强调DSP作为广告需求方平台,应该保持独立性,品友互动也将继续保持业务独立。不过话说回来,这家公司也经常成为并购绯闻的常见主角。 早在2013年8月,业界就盛传京东将收购品友互动,前不久匿名社交应用无秘里也出现过百度要收购品友互动的消息。
据悉从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到2011年前,这家公司基本上没什么销售额,所以融资也一度困难。这几年如果不是赶上了整个程序化广告的风口,估计公司坚持走技术路线也会很艰难。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家公司融资一直很保守,这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管理团队不愿意放弃控制权。 行业人士估算他们的估值现在至少有大几亿美金了,公开信息表示他们融了5000万美金,说明该公司创始团队目前的股份占比应该还不少。
成立于2007年的悠易互通在8年内有过两次变更法定代表人的经历,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4月由创始人刘竣丰变更为从谷歌中国空降过来的新CEO周文彪。
2012年12月,悠易互通创始人刘竣丰宣布离职,当天他的微博上写道:“最近这段时间,跟看电影一样的看了真实版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不过还好,还是有很多靠谱的朋友和靠谱的事情。一切还早,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早在刘竣丰离职前,就有媒体披露,从2011年开始,悠易互通创始团队和投资方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出现严重分歧,投资方试图空降高管来控制公司,周文彪随后加入悠易互通担任总裁。
从2010年2月到2012年9月,悠易互通在三年间融资三次,虽然出让股份的比例并未披露,但从刘竣丰离职来看,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早已失去控制权。而在刘竣丰离职前后,悠易互通经历了最动荡的一年,当时有业内人士透露,悠易互通创始团队几乎全部流失,一位悠易互通员工甚至表示,400多员工走了300多。不知资本控制下的悠易是否会选择卖身?
ReachMax是家很新的公司,2013年3月才成立,却获得了像雀巢这样的客户。这家公司的股东构成是这些玩家中最有意思的,6大股东中有两位分别是另外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其中包括秒针系统的创始人吴明辉和AdMaster的创始人闫曌。(见上图)
这俩公司分别是做什么的?秒针系统是一家广告效果监测公司,这个角色相当于广告投放中的裁判员。
AdMaster的核心业务也是为广告主实现数字营销效果监测。ReachMax号称能帮客户提升视频广告投放效果,而其服务的客户对于效果的评估却正是依靠秒针或Admaster这样的公司来出报告。 股东构成扒到这里为止,其中的深意相信明眼人一点就透。
扒到这里,本文要告一段落,方兴未艾的DSP平台在过去一段时间给业界带来了惊喜,DSP平台本身也在进阶,无论是独立发展也好,投身巨头也罢,每一种选择都各有利弊,个中冷暖自知就好,广告主也会用钱包投票,这里唯有期待DSP以及程序化购买能给互联网世界带来更多价值。
本文作者:路北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