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张溪梦
发送

1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本文作者: 张溪梦 2016-11-25 17:26
导语:走正和跑偏之间,也许只有一个北极星指标的区别。

雷锋网按:本文作者曲卉,曾被增长黑客教父 Sean Ellis招至麾下,在著名的增长黑客网担任增长产品经理;目前在美国个人金融类领先的应用 Acorns 公司担任市场总监。GrwoingIO特邀作者。原文首发于GrowingIO博客和公众号,授权发布。

“North Star Metric” 北极星指标,又叫做“OMTM"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唯一重要的指标。

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指引着全公司上上下下,向着同一个方向迈进。

一、为什么北极星指标那么重要?

找到公司的北极星指标,是做增长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做增长涉及到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指引,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无法有效地集中火力抓住重点。

第二,当公司到达一定规模,一个共同的目标可以帮助把团队调整到同一个方向上,并且明确任务的优先级。

第三,设定一个指标,能够大幅提高行动力。如同YC联合创始人Paul Graham所说:一旦你选定了你的目标,你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努力达到那个目标。通过这一个目标,你可以知道公司的状况,有针对性地上线各种项目和试验,然后观察有无成效。

二、这两家硅谷企业怎样选择北极星指标

如果上面的陈述还是让你觉得太枯燥,一起来听听关于北极星指标的两个故事吧。

(一)美剧《硅谷》中的Pied Piper

最近大热的HBO美剧,Sillicon Valley 硅谷,刚刚出了三季,已经充分地俘获了广大马工和非马工的心。我的很多程序员朋友都在追,一致的评价是非常写实,而且几乎有点太写实了: 从某搜索引擎大公司内部的浮夸文化,到形形色色的奇葩风险投资人,再到Pied Piper从一个程序员Richard的业余项目跌跌撞撞成长为独立的公司,走过融资烧钱几度濒临破产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全过程,简直可以称为一部活脱脱华丽丽的硅谷真人秀。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图1:《硅谷》第一季海报

在第三季的倒数第二集,当投资人和公司员工兴奋地开party庆祝Pied Piper的重大里程碑500,000个安装用户时,公司的CEO Richard却处在巨大的恐慌中。为什么?因为在这500,000次安装用户里,只有19,000, 也就是不到4%的日均活跃用户(DAU)。安装数不用解释,日均活跃用户(DAU)在这里指的是每天至少登录Pied Piper 平台一次的用户,用户下载多固然好,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是因为刚刚上市的宣传,媒体报道和品牌效应,而高下载低活跃用户比例恰恰说明了产品还存在巨大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剧集里,Richard和他的团队走上了想法设法增加DAU的漫漫长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一度采用了从印度皮包公司买点击的办法。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图2:安装量和DAU两个指标的差距

Richard 自带主角光环,Piped Piper很可能会逢凶化吉。在现实世界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指标作为公司的北极星指标,而你却不自知,你会把公司置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二)Facebook如何突破MySpace重围

早在Facebook成立之前,美国社交网络的老大是MySpace。MySpace历史久,用户多,还有东家加大金主新闻集团撑腰,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应该可以轻易碾压由几个大学辍学生创办的Facebook,最终却输得一败涂地。其中的原因当然不只一个,但是有一个有趣的区别是:MySpace公司运营的主要指标是注册“用户数”,而Facebook在Mark的指引下,在成立的早期就把“月活跃用户数”作为对外汇报和内部运营的主要指标。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图3:MySpace与Facebook的较量

你可能听说过所谓的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 我们并不能说注册用户数是一个彻头彻脑的Vanity Metric,但它却有”虚荣“的成分在。怎么讲?如果Myspace号称自己有100万注册用户,这里面有多少是5年前注册的,有多少注册之后从来没有二次访问过,有多少试用了几次就成为了僵尸用户,有多少仍然使用但是半年才上线一次?100万的注册用户可能在投资人那里看起来好看,在员工那里说起来好听,但在公司的内部运营上,它也可能让MySpace错误估计了形势,走偏了方向,抓错了重点,最终在和Facebook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图4:Facebook突破MySpace重围

相比之下,从“用户数”到“月活跃用户数”,看起来只是多了三个字,却确保了Facebook内部的任何决策都是指向真实持续的活跃用户增长。我最佩服Mark Zuckburg的一点是,他不仅把月活跃用户数作为内部的北极星指标,还坚持对外汇报同一个指标,以此来确保监督公司的运营策略永远诚实地对用户价值负责,而不是追求简单粗暴的短期增长。要知道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现在很多公司仍然选择对投资人披露一个注过水的“半虚荣指标”,以求数字好看。

指标从来都不只是指标,它代表了管理层对用户价值和公司成功关系之间的理解,也会指导每个基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一次次决策和执行。走正,和跑偏之间,也许只有一个北极星指标的区别。

三、如何找到北极星指标?

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吧,我最近加入了一家做个人金融类的App公司,主要负责用户留存。我入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张旗鼓地开始做增长实验,而是开展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和内部讨论,最终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停止使用公司现有的留存指标,转而使用一个新的指标,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同之后,然后才开始针对新指标的增长实验。通过上面两个故事,我想你不难明白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作为第一步。

(一)衡量北极星指标的6个标准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北极星指标呢?

首先声明,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可能需要多次的尝试和改版。开始之前,把你脑子里有的一些指标写下来,问自己下面一些问题,可能会帮助你找到大概的方向:

1.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指标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用户体验到了这种价值吗?

比如说,我现在公司做的是投资App,那么用户的核心价值就是投资,所以这个北极星指标应该和投资有关;

2.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吗?

在上面的例子里,Myspace的“注册用户数” 就没有反应用户的活跃程度;

3.如果这个指标变好了,是不是能说明你的整个公司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对于Uber来说,如果只是把注册司机数作为北极星指标,显然就忽略了乘客这一方面。因此Uber的北极星指标应该能够反映司机和乘客的供需平衡,所以“总乘车数”就是更为合适的一个指标。

4.这个指标是不是很容易被你的整个团队理解和交流呢?

一般来说,建议选一个绝对数作为北极星指标,而不是比例或百分比:比如说,“总订单数”就比“订单额超过100元的订单比例”好理解

5.这个指标是一个先导指标,还是一个滞后指标?

比如说,SaaS公司喜欢使用收入作为北  极星指标,这不是一个坏指标,但是它确是一个滞后指标。有的用户很可能已经停止使用几个月了,却还在付月费。在这种情况下,”月活跃用户数“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先导指标。

6.这个指标是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指标?

简单地说,如果对于一个指标,你什么也做不了,那它对你来说相当于不存在。

(二)3个案例搞清北极星指标

几个北极星指标的例子: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图5:北极星指标案例

(三)在业务实践中不断优化

最后,不要苛求完美,不要试图一步到位,寻找北极星指标也不是一道只有唯一解的数学题,很多指标之间都有相关性,选哪个并没有本质区别。

Facebook制胜的秘密,如何靠正确的增长指标杀出重围?

图6: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持续监控北极星指标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如国外的Mixpanel、和国内的GrowingIO,来持续监控你的北极星指标,在业务实践中不断优化。你的目标是为你的团队找到一个最适合现阶段的聚焦点,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齐心协力向着一个方向前进。

毕竟,任何方法论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达成目标。不管是北极星,还是南极星,只要能照着我们走到终点,都是好星星。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专栏作者

GrowingIO创始人和CEO。美国 Data Science Central 评选其为“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前 LinkedIn 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亲手建立了 LinkedIn 将近90人商业数据分析和数据科学团队,支撑了 LinkedIn 公司所有与营收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