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11
本文作者: 量衡 | 2014-09-10 16:05 |
从FuelBand、Fitbit Flex、Jawbone开始,智能手环慢慢地加进了运动、睡眠、闹钟、解锁、防丢等各种功能。但它们当中的很多产品,其实并算不上是称职的手环。
它们虽然有各种功能,但它们却把手环最基本的装饰功能弄丢了,几天一充的特性加上坑爹的外观,不得不说它们都本末倒置了。而新近进入智能手环领域的乐心公司,在推出BonBon手环后,最近作为技术支持,参与推出了由东申童画公司设计出品的K.BAND行走手环。
K.Band主推的是优秀的外观设计和做工,以及免打理的使用理念。和乐心的前作BONBON一样,它同样是接入微信平台的产品,力求减轻用户使用上的负担。
采用简洁的风格,包装盒里面是印着硕大二维码的说明书、充电底座以及手环本体。
手环表面做成了棱角分明的“岩石型”多面体,采用砾石样的粗磨砂外壳。灵感应该是来自于东申童画本身“石头”LOGO本身。
上下左右都是非对称结构。
不同方向看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光效果。
多面体的棱角一直延伸到表带连接处,其接缝做工相当让人惊奇,很难察觉到接合处的真正位置。
因为主体是硬壳,而环带是软硅胶,所以它们的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借着这个差异可以看出接缝的位置。正对镜头的5面体中间,就是接缝本身了。
环带和外壳的四个边角连接位都对接得出奇的精准,几乎每个面都是由不同的四面体或五面体组成,造型略帅。
手环背面印有简单的产品型号信息,底部是两个充电触点。
等宽的软硅胶环带也是边角分明的,但是因为材质软,所以带上去感觉不错。环带底部的正方形是K.Band自己的logo。
另外一边的环带提供了7级长度调节。
表带采用的是单扣固定,而该固定扣,其实是那块方形logo塑料的背面。
手环大小适中,全黑造型足够低调,配合不同的光影角度,可以看到不同面上微妙的反光。
而磁力充电底座本身也是多边形岩石状的,采用左右不对称的防呆设计,只有正确的朝向才能对位合上。
多面体岩石一直延伸到充电底座背面。
和底座合体后依旧是一块完整的“岩石”,效果和谐。
如果没有充电线,带着充电底座出去也毫无违和感。
充电的时候,顶部会有红色的充电指示灯常亮,右侧是5个进度显示灯。上图的电量指示灯只有3格,电量在60%左右。同时这5个LED灯同时也用于展示用户的当天运动量,通过看表的动作或转动手腕可以唤醒状态灯显示。
智能手环产品一般都需要安装一个独立app进行管理,这对很多处女座用户来说是个较大的负担,所以K.Band就通过接入微信,使用公众号对手环进行管理。
所以连接过程就直接被精简为2步了:打开蓝牙,扫描“说明书”上的二维码即可自动完成设备匹配和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管理和传输数据的时候才需要打开手机的蓝牙▼
首次进入,需要输入身高、体重和运动量目标,同时可以查看手环的精确电量▼
公众号当中提供了“我的、行者榜、秘籍”三个功能入口。当中“秘籍”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查看、使用说明以及客服几个小功能▼
手环的功能核心是“我的”与“行者榜”,前者其实就是用户运动数据统计,提供步数、公里、卡路里消耗等数据记录,通过条形图展示每周/日的运动量,同时提供的还有总运动量统计▼
而行者榜,则是希望通过展示好友间的运动量排行,鼓励用户进行运动▼
手环基本上是免操作型的,扫描二维码连接后,把它当做普通的手环佩戴,一旦连上手机就可自行统计数据。因为其功能极简、防水防尘而且电池续航长,所以很多时候甚至会忘记它其实是个电子产品。
极为简单的操作方式,骨灰级防水的能力以及至少一个月的电池续航长度,完全可以满足所有都市人对于电子产品“省时省力一步到位”的追求了。
不过或许这才是智能手环应有的形态,当年麦当劳的彩色橡胶手环,大家不也戴了好几年了吗?毕竟手环首先是个饰物,有良好的外观设计和佩戴体验,才能鼓励用户把它们戴出去,然后才有后续的运动数据搜集与统计功能。
如果你想要的是个能戴出街并且不被人鄙视的手环,或希望鼓励自己运动的话,K.Band恐怕是现在市场上少有的选择了。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