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导语:MIT研发脑控机器人,全新机器学习算法识别脑波只需10ms;日本成功研发微机器人系统,可像细胞一样移动并由DNA控制;PAL Robotics推出仿人形机器人TALOS,已上岗工作;第一款不会炸机的无人机:遭遇碰撞就变软;日本团队发明AI耳机,能根据你的情绪量身定制音乐;本文总结了本周雷锋网「 新智造」栏目报道过的新研究、新产品和新公司。
MIT研发脑控机器人,全新机器学习算法识别脑波只需10ms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和波士顿大学的一个团队创建一个反馈系统,使人类操作员只使用大脑信号就可实时纠正机器人做出的选择。
使用来自记录脑部活动的脑电图(EEG)监视器的数据,系统可以检测到人类是否注意到机器人执行对象分类任务时所犯的错误。该团队全新的机器学习算法使系统能够在10到30毫秒的时间内,识别分类脑电波。
日本成功研发微机器人系统,可像细胞一样移动并由DNA控制
日本的研究人员成功设计了一种微小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像一个活体细胞一样移动。上周,科学家们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该系统被称为分子机器人,大小形状类似于阿米巴变形虫。样子像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该结构体内含有大约27种生物和化学成分组成,该机器人研究人员之一,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生物工程师野村一郎说。分子组件协同工作通过拉伸动作来改变囊的形状,在液体环境中推动囊体像细胞一样运动。通过使用对光敏感的DNA信号来控制囊体运动的启止。
除了以这种奇特方式运动,该变形虫机器人能做的并不多。但这就是该发明的绝妙之处,野村说。机器人可作为一种载体,可以装配研究人员想到的任何东西:微型计算机,传感器,甚至药物。配备了这些工具后,变形虫机器人系统就可以用来探索生物分子环境。它可以寻找毒素,检查其他细胞的表面或是分析培养皿内的物质。
第一款不会炸机的无人机:遭遇碰撞就变软
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EPFL)的机器人专家就向鸟类和昆虫取经,设计了一款弹性十足的四轴无人机,炸机再也不会成为用户的梦魇了。
EPFL 的四轴无人机用上了柔性框架,无人机核心部位周围围着一圈磁性材料。一旦碰撞发生,整个柔性框架会从磁性材料上弹开,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当碰撞能量被抵消后,无人机上的橡皮圈会将弹性框架拉回重新吸附在磁性材料上,这样一来无人机就不会因碰撞而炸机了。
这样的设计让 EPFL 的四轴无人机拥有了黄蜂的特性,在飞行时它足够坚硬,稳定性和操控性都不会受影响,在碰撞时却能变身“安全气囊”。
EPFL 的测试也证明了这一设计的可行性,在 50 次碰撞后,无人机并未受到永久性破坏。
日本团队发明AI耳机,能根据你的情绪量身定制音乐
日本一支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装置,其为一种人工智能耳机,能够跟踪听众的情感状态,创造出为听众量身定制的音乐,从而改善听众的情绪,激发新的情绪。
该研究团队得到了日本大阪大学创新中心项目的支持与合作,其开发的AI能够检测用户的大脑状态,并通过音乐来刺激它,从而让听众产生新的情绪。首先,AI系统能够收集用户大脑的音乐数据,创建个性化音乐的“情感音乐模型”。在开始谱写音乐之前,它能学习用户的脑电波,并能识别音乐与各种音乐之间的关系。然后,它能够合成为用户贴身打造的定制音乐,来刺激用户的精神状态。
PAL Robotics推出仿人形机器人TALOS,已上岗工作
西班牙机器人制造商PAL Robotics推出了旗下 REEM 仿人形机器人的改进版——TALOS。这款机器人身高 1.75 米,重 100 公斤,自由度高达 32,可以轻松行走、搬取重物,未来它能帮人类完成各种脏活累活。
从具体参数来看,TALOS 的步行速度可达 3km/h,即使路面不太平整它也能顺利通过。TALOS 有一块大电池,能支持它连续工作 3 小时(过重的工作可能会降低续航时间)值得注意的是,TALOS 运行 ROS 系统,借助 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TALOS 的内部网络可以在千赫范围内运行控制回路。其手臂拥有 7 个自由度,完全伸展时可以拿起 6 千克的重物。最重要的是,TALOS 的软硬件都是模块化的,未来可以进行升级。
雷锋网获知,第一台 TALOS 机器人(名为 Pyrène)已经在法国图卢兹的 LAAS-CNRS 实验室投入了繁忙的工作。
Dispatch: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团队做快递无人车,用手机APP随叫随到
Dispatch是旧金山的一家初创公司,由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家Sonia Jin和Stav Braun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机器人学家Uriah Baalke共同创建于2015年。2016年4月,Dispatch曾获得了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当时公司只有四个人(三个创始人和一名工程师)。
该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无人车——Carry。
Carry是一款自动驾驶的运输车,说是「自动驾驶」运输车,其实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没人开的小轿车,而是一个只能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上行驶的「三轮运输箱」,Carry有4个隔间,载重量可达到100磅(45公斤左右),每次出门执行任务时可同时为4名用户运送物品。
Carry在为客户运送快递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页来查看Carry的实时位置,当Carry将货物送达到指定位置时,用户就会在手机或网页上收到相应的通知。之后用户只需靠近Carry,通过手机对其进行解锁操作,就能取出自己的包裹了。
Textio:百度的招聘广告为何比小米差 这家公司用人工智能告诉你
哪些词能让招聘广告对求职者更有吸引力呢?一家叫Textio的人工智能公司可以帮助你。
Textio的CEO Kieran Snyder曾在微软担任UX经理,同时是一位语言学家,2014年成立以来,这家公司先后获得了150万美元种子轮和800万美元A轮融资,并在今年入选了CB Insights“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公司”名单。投资人对Textio的兴趣来自其出色的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以及他们在技术商业化上的探索:通过预测引擎,帮助企业改进招聘广告。
Textio认为百度的招聘广告质量很差,比阿里巴巴、Google、华为、腾讯和小米都低,得分仅12分,但是,它的招聘广告却比80%的竞争对手都要偏女性化。
钢铁侠科技:不仅做出双足大仿人机器人,而且还要商业化
长期以来,由于国外在机器人领域起步早,核心技术壁垒高,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想要研究,要么从国外购买,要么自己研发。前者花费巨款,后者由于学生毕业往往半途而废。这就导致无论是学界还是工业界在机器人研发、商业上,无法形成能够比肩国外的力量。
所以,从一开始,张锐和他的钢铁侠科技,就想要率先把研发的机器人,应用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等场景中,为其研究、教育、展示来服务。这样做也能够实现“阶段性商业化”,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运转下去,并给投资人带来收益。
Kitt.AI:多轮对话聊天机器人开发也可以很简单
聊天机器人的开发并不简单,尤其是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多轮对话中。雷锋网获悉,由三位研究人工智能的博士组建的创业公司Kitt.AI要帮开发者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的对话引擎ChatFlow还集成了开发聊天机器人的各个模块,允许开放者像画流程图一样把各个模块串好,辅以对应的代码,简单调试后就可以进行部署;同时,ChatFlow可以帮助开发者把自己的聊天机器人部署到Facebook Messenger、Telegram和亚马逊Alex等各个平台。
Synaps Labs:自动向你的宝马车播放捷豹广告,这家公司要做高速公路上的“分众”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近报道了一家叫Synaps Labs的创业公司,他们就要收集并分析“线下cookies”,把传统的电子广告牌也变成智能推荐系统。
如果你驾驶宝马X5或者沃尔沃XC60,行驶在莫斯科的高速公路上,那么装有Synaps系统的电子广告牌会用高速摄像头在180米外感知到你的存在,之后,系统的机器学习算法会根据照片中车辆的型号和品牌,自动将广告牌切换到捷豹最新款SUV,当然,这是因为它背后的广告主瞄准的就是这部分人群。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