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7
因为去年兴起的家用机器人热潮,室内相关的智能导航技术也受到了业内的注意,一年下来,家用机器人没卖出去多少,倒是这项技术被商业化相对成熟的分支扫地机器人盯上了,并美其名曰“经历十多年的盲扫,扫地机器人终于迎来了智能的春天”。
因为技术还在早期,目前国内支持智能导航的扫地机还只能看到科沃斯和银星以内的身影,但让人诧异地是,雷锋网近期接触到了一家做智能导航技术的方案商雷动云合,在这个技术还没普及的时候,就给它来了个惊爆行业价——200块。
如果你对200块没概念,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国内主流的激光导航(目前国内扫地机做智能导航的首选),除了国外Neato这个鼻祖,国内的科沃斯的地宝9和银星的以内算是尝鲜者,但后两者的价格分别是4999和3999(标准款)。
以同一个品牌的普通扫地机和带智能导航的扫地机看,科沃斯生产的1199的魔镜S和1799地宝朵朵,价格对比它自己生产的4999的地宝9系价格,在消费者的眼里,加入智能导航系统后,扫地机的价格直线上升2000-3000元,比当前出货量最大的千元扫地机贵了不少,但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智能导航的模块200元就能搞定,2000以内的智能导航扫地机指日可待,你还会为4999的智能导航买单吗?
便宜归便宜,在惊喜的同时,很多人会问,这个200块的模块到底怎么样?雷动云合的创始人廖鸿宇是这样解释的。
接触扫地机器人多了后,每一个从业者谈到智能导航的时候都会先介绍一下——定位和导航,主流的方法包括视觉导航和激光导航。(视觉导航:利用搭载的单目或者双目摄像头扫描周围的环境,然后利用数学运算和几何、三角法测绘房间地图。由于图像内含的信息量太大,运算起来比较耗电耗内存,很难做到实时显示。目前很难达到实用的效果。因此实际应用中多采用Kinect、RealSense等发出主动红外结构光结合红外摄像头进行测距,其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
激光雷达:向目标发射激光探测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激光的指向性特别好,是目前技术最可靠的的定位技术,而且也最为实用。包括图像法在内,目前市面上没有其他可替代品。)
廖鸿宇科普完后表示
其实光学测距中技术较为细分,除了众人熟知的Google无人车中采用的激光测距外,还有视觉测距,而视觉测距则又包含被动光测距与主动光测距。大家都知道与人类双眼测距模式相同的被动光测距目前尚不成熟,而激光测距成本又较为高昂,目前成熟民用的Kinect与Intel RealSense中采用的 3D depth camera 技术同样需要搭载在性能较高的计算平台,因此对于需要低功耗的移动平台却无法满足需求,所以我们做了这东西。
这个模块成本下降的关键,原理上技术和Kinect的结构光一样,但从三维数据降到二维数据不仅是计算量的降低,更关键的是核心结构光期间的成本下降,kinect结构光采用的MEMS器件,国内没几个厂家能量产,且成本高。但二维数据就不需要,导致只需要一个普通激光+一般光学器件就能投射出110度的扇形结构光。
把它叫2D的depth camera, 简单地说,我们没用neato那样的旋转式激光技术,也没用3D depth camera,而是做了个2D depth camera,从旋转到非旋转,从3D到2D, 成本就下来了。
市面上扫地机器人大都用的旋转激光雷达。我们不旋转,也没用较贵的激光雷达器件,也没用3D deepth camera中的MEMS器件。我们用一个结构光发射器和两个固化的摄像头来实现测距和物体识别。如下图所示:
最上面一个结构光发射器,中间一个常规RGB摄像头。最下面一个红外摄像头(里面内置了一个滤光器,当射出去的光反射回来的时候,只接受红外线)。
大家都知道激光雷达有两种算法:
第一种是通过测量激光飞行时间( TOF)来测距的,光速乘以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该数值的一半即为两者之间的距离。该原理需要非常精准的时间测量。需要专用处理芯片,而芯片价格则较为高昂。
第二种是纯光学的三角测距,我们都是三角测距,不同的是我们,用结构光打出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110度的扇形面,面里一次图像就可以读取720个点,一秒可以读取10帧的图像,一圈布三个就满足360度无缝隙扫描。
读取数据后,我们基于MTK芯片在算法上做了自己的优化,举个例子,有个局部地图和整体地图的匹配,网上开源的算法一般是做七次迭代运算,我们自己优化的算法改为三次迭代,这样运算过程就少了一个10^4 , 这样就是改算法的一种方式。
核心优势?
第一是寿命长,这种固定式和旋转式相比,如果旋转式电机采取低成本的,稳定性和性能就是个大问题;另外旋转式在帧数上有明显的上限;我们用固化器件,可以保证5万个小时的寿命,亦不受震动环境的干扰,目前10帧,理论上达到60帧也是可以的。
第二是用廉价的芯片,以”大脑板“(图像处理、人脸识别、对话识别)为例,我们用的MTK芯片,如果用高通,TI速度会快一点,但成本降不下来,另外就是廉价芯片配算法上的弥补。
一句话总结就是: 1. 寿命长 2. 成本低 3. 2D deepth camera我们是全球唯一一家做的。
随后,雷锋网咨询了相关扫地机厂家,福玛特扫地机的相关人士告诉雷锋网。
这个7.5cm高的部件若是学市面上的扫地机放在顶部,要做到超薄,不然会卡在床下或者沙发下。放在侧面的话,问题没那么大。(官网呈现的2D图清晰度是否够了?)地图模糊模糊,客户应该不会太在乎,主要是它的识别率和它的精确度,能否指导机器人达到最高的清扫面积率。另外价格在200块左右,只要后期算法妥当,还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家服务扫地扫地机厂家的方案商,以旋转激光出名的思岚科技CEO则表示,
(我)没看过实物不好评价精度,不过扫描范围仅大于90度不远会有局限,扫地机核心还是后面的算法,不能单独看传感器。
正在研发自家室内导航技术的极思维扫地机CEO则表示,
(通常)具体每家激光模组的技术体系和结构有差异,应该成本和结构也不一样,光目测难以判断谁家优势,我们自己也有对室内导航这块技术架构体系和研发主攻的方向,产品还在研发中,会比较注重稳定性、精确导航和更加智能这3点。(会选择旋转激光还是飞旋转?)非旋转现在结构布局有待完善改进;如果旋转可同样减少不良率,做到更精确,成本一样,(我们)倾向于旋转。
目前市面上扫地机内置的智能导航技术,有以科沃斯为代表的旋转式激光,跟国外的Neato采取的方式类似,你不能说它完全抄袭了Neato,但如果卖到国外还是有一定的专利纠纷风险的。
国内另一家号称自主研发的以内机器人相比,它同样用的激光,但它用的单束激光,通过扫地机自转一圈来获得室内地图,这种做法跟Neato没有专利纠纷,但比较麻烦的是扫地前必须自转一圈,以及遇到障碍物失灵时,必须重新转一圈的做法在消费者眼里看起来,虽然独创,但并不是那么智能。
所以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廉价导航模块很有可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200多块的造价,用雷动云合自己的话说,在没有专利纠纷的前提下,要把扫地机的价格降到2000块之内。
目前专门给扫地机智能导航供货的组件,以激光导航方案商为例,深圳镭神那边600多块,思岚科技那边给的答案是是在千元级别,除了单独的激光雷达外包完整的算法(实际量产供货应该比这个价格低一些);厂家自研的,以内机器人现在用的方案从单纯物理造价(一个摄像头、一个激光束)看,不超过300块。
但某扫地机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扫地机这个行业,生产成本每增加100块,它后面的销售、渠道成本要增加200-300块。按这个附加成本,那些自研如果不能保证使用效果比方案商提供的好,价格还控制在200块左右的厂家,选择从方案商那里拿货会比自研的可能性大很多,特别是某一家厂商才用这个方案后,其它厂家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也会跟进拿货。
所以,除了那些本身研发实力强大的扫地机厂或者激光雷达厂家,200块的价格如果被某个大牌扫地机厂家采纳了,对其它中小厂家会是个不小的压力。相反,如果被中小厂家采用了,可能会让大厂家的智能导航一下子显得过于高价。
但雷锋网很不解的是,现在大家都提倡产品和技术创新,既然它没有抄袭,也没有用什么不光彩的手段,为什么雷动云合一开始就把自己往低价的路上拉?
这两年人机交互已经进步很多了,但有个前提,5年之内,大家还会觉得人工智能这个事情很low,管家机器人现在可以做很多实用性的东西,用户还会把它当做一个玩具,我们和投资人做了大量讨论,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做3万块钱的机器人,我说你不论是做3万,3千还是30万的机器人,你的产品给人的感觉其实是一样的,这是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判断,现在我想现在先突破去量产,让人掏3000块钱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让人觉得不亏的价位。
听罢,雷锋网想起了家用机器人过去一年的尴尬状况,在中国智造的大旗下,一些从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有志青年很用心的做了一款产品,价格也定的相当的有水准,满心憧憬借着时代的觉悟,中国终于可以卖出一些有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新消费电子,一改过去山寨大国的本色。
但到了年底的时候,真实的出货量数字让这些有志青年看到5年内家用机器人的高端玩意儿还没法普及,要求生存必须眼下找到缓冲的方式,介于梦想和求生存的煎熬当中,一些公司开始调整,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智造特色的“适者生存”,在中国智造刚刚开始节点上做的这个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呢,我们只能说曲线救国可以,但有个底线,绝不能再次回归山寨了。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