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田哲
发送

0

两个产品,三大痛点,锐思华创对AR-HUD的「解法」

本文作者: 田哲 2021-05-09 00:27
导语:多面布局,锐思华创推出Tri-Lane AR-HUD、Mono-Lane Plus AR-HUD、Superior W-HUD三款产品

两个产品,三大痛点,锐思华创对AR-HUD的「解法」

AR-HUD市场的发展,实则带有逆袭的意味。

于AR-HUD萌芽之前,已有C-HUD、W-HUD两位前辈。

尽管出道多年,但受其特性所致,C-HUD、W-HUD因其各自的缺陷被人诟病:不利于安全、显示效果差。

随着AR、5G等概念的兴起,此时AR-HUD走入人们眼中。

研发不过短短几年,不少行业玩家就已在本次上海车展亮相其AR-HUD产品。

其中,锐思华创以其大广角视场AR HUD的技术在一众玩家中更显独特。

2021年4月19日,锐思华创于上海车展中带来其全新产品Tri-Lane AR-HUD、Mono-Lane Plus AR-HUD和Superior W-HUD,阐释锐思华创对于AR-HUD的思考。

两个“无”,一解AR-HUD难题

AR-HUD因其无干扰、显示效果佳、安全性高等优点被视为HUD的最终形态。

据数据显示,至2025年,全球AR HUD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3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份额加速行业玩家入场,AR HUD迅速从概念产品落地于量产车型中。

然而,过高的价格成为AR HUD无法迅速推广的桎梏,只限于豪华汽车品牌车型中的一件点缀。

除此之外,由于行业技术不成熟,当前主流AR-HUD产品的影像距离仅为2-7米,无法提前感知前方道路信息提示驾驶员。倘若试图提升影像距离,则HUD的体积也将随之增大。

即使AR HUD成功上车,但当前的AR显示对人眼的适配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尤其在动态驾驶当中,在不同驾驶路况上会出现显示不精准的情况。

上车成本高、影像距离短、软件配套差,三大问题成为AR HUD无法应用于更多车型的行业痛点。

而成立仅2年的锐思华创,针对以上难题给出了自己解法。

两个产品,三大痛点,锐思华创对AR-HUD的「解法」

在上海车展的锐思华创的新品发布会中,锐思华创CMO袁博宣布推出两款产品,分别是Tri-Lane AR-HUD和Superior W-HUD。

先看,Tri-Lane AR-HUD。

据袁博介绍,Tri-Lane AR-HUD的FOV (视场角)为23°*5°(@900mm eye-relief),VID (虚像距离)为15m~无穷远。

除此之外,Tri-Lane AR-HUD可以实现AR导航、ADAS预警融合等功能。

在软件配套方面,锐思华创的AR HUD实车Demo已经完成了一轮HMI更新,并结合AR Generator SDK的渲染引擎,界面的导航信息将从2D层面到3D层面穿透。

再看,Superior W-HUD。

尽管Superior W-HUD属于W-HUD产品,但相比其它产品,Superior W-HUD无需PVB楔形膜即可实现同等效果。

普通的W-HUD中,需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夹层中加装一层PVB楔形膜,以实现消除重影。

据悉,当前普通W-HUD配套价格为1000-1500元左右。

而Superior W-HUD减轻对PVB楔形膜的依赖,意味着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将Superior W-HUD配置更多车型。

减少PVB楔形膜同时达到同样的显示效果,Superior W-HUD可实现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锐思华创的广角空间成像AR-HUD为全球首发,并已与国外某厂商达成合作。

从技术创新到迅速商业化落地,锐思华创的HUD或将迎来更多发展可能。

OpticalCore®光核引擎,无穷虚像距离的技术底座

产品的巨大创新,离不开底层的技术积累。

Tri-Lane AR-HUD的无穷远虚像距离,脱胎于锐思华创自主创新的OpticalCore®光核引擎。

当前,国内的投影技术主要分为DLP和TFT两种。

两个产品,三大痛点,锐思华创对AR-HUD的「解法」

2014年,车载HUD因美国 Navdy上传的一段视频而火热,扎堆创立的初创企业们大多数沿用 Navdy使用的微型投影仪的 DLP 来作为显示系统。

不过很快,DLP因其成本昂贵,且耗费车舱空间提及被国内初创企业抛弃,转身投入TFT阵营。

尽管TFT模组拥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但是其可靠性始终无法保障,当前技术硬件储备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锐思华创选择自研,成功推出针对广角视场 AR-HUD,自主研发具有高清(720p )显示分辨率,高亮度和高可靠性的激光扫描成像模组OpticalCore。

据悉,该模组具备低功耗,散热性能好,抗震动等优点,可靠性达到车规等级。

去年,锐思华创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达成合作,前者将基于OpticalCore®光核引擎为高铁驾驶舱提供AR-HUD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OpticalCore®光核引擎可在高铁时速达350km/h的情况下,除了能提供对标定物的高准确性和AR渲染的实时性之外,还能提供远超行业10度FOV的广角视场。

在汽车应用测试方面,装载有锐思华创AR-HUD的Demo样车已经完成第二代OpticalCore升级,并完成了路测超过1年,能够呈现多层级的HMI交互信息以及提供包括AR导航、前车碰撞预警(FCW)、前方行人碰撞预警(PCW)、车道偏离预警(LDW)等ADAS功能与附近POI服务。

在软件方面,锐思华创提供AR-Generator的SDK软件开发套件,针对用户所设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灵活的接口方式将HMI图像以及动态效果渲染,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AR驾驶的视觉效果。

在HMI布局方面,锐思华创AR-HUD实车Demo完成了一轮HMI更新,界面的导航信息由3D形式展示,并贴合地图导航指向以及行车路面情况灵活变化。以此为驾驶者带来裸眼AR视觉效果的导航信息,让驾驶者不分神就能感知到路面变化和导航指示。

锐思华创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其台湾、印度及深圳三地的研发团队的努力。

两个产品,三大痛点,锐思华创对AR-HUD的「解法」

通过软硬件的自主研发,锐思华创可将对HUD独特的理解融入技术,最终化为产品。

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加速,驾驶员也将逐渐消失,AR-HUD所提供的功能是否很快消失?

不一定。

合创汽车研发中心副总裁戚正刚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当前的辅助驾驶汽车之中,AR-HUD可将导航、地图、路况信息投射于前挡风玻璃中,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交互体验。

随着无人驾驶的到来,5G、车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之后,AR-HUD可应用于左右两侧的车窗之中,为乘客提供诸如车窗之外的道路实时信息。

更大的层面来说,AR-HUD还可作为流量入口,为乘客全息广告以及生态APP,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届时,随着驾驶员的消失,AR-HUD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然而在此之前,AR-HUD的落地仍需通过重重考验。

“锐思华创AR-HUD落地并不是单纯产品的落地,而是整个智能座舱围绕AR这样的HMI核心交互窗口的落地。”袁博表示。

当前,包括博世、大陆等Tier 1已推出多款AR-HUD产品,而随着华为、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加入,AR-HUD的落地速度或将越来越快。

总结

车载HUD市场,正迎来大规模应用时机。

据行业调查报告分析,随着10 万元左右的自主品牌汽车搭载HUD,HUD 的大规模普及的趋势已成。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在 2025 年左右,我国的 HUD 前挡风玻璃市场空间将达到 40.8 亿元。

近年来,包括AR-HUD在内的市场,正不断吸引众多公司的目光,AR-HUD的市场竞争或将加剧。

而锐思华创的AR-HUD方案不仅适用于汽车,还可应用于智能轨道、智能制造等多种行业。其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达成高铁项目合作,这也证明其技术的可靠。

对于未来,袁博表示,锐思华创将通过严谨的创新来维持长久而稳定的供应,以此赢得更多客户的认可、行业认可,以及行业信赖。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关注自动驾驶汽车及其产业发展,微信号“tz--hh”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