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1
本文作者: 科学的fan | 2015-02-09 10:37 |
近期,思科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预测,指出未来五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将增长10倍。具体的数字是一眼看去已然无感的24.3EB/月(1EB=10亿GB),按照预估的52亿移动用户数测算,平均每人的月流量消费达到4.67G!
流量不够的问题,总是会在技术代际交替时集中迸发。2009年3G开始爆发增长时,贝尔实验室曾预测5年内移动数据流量将有30倍的增长,即时通信、互联网浏览、在线股票等带来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眼下,数据流量又走到一个新的当口,智能终端日臻成熟,视频点播、社交网络的图片和短视频、各种大流量应用(导航、在线音乐)等流量老虎几乎成为标配;更关键的是,如实时语音、视频对讲、监控摄像头、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同步等这些马上就要兴起的新应用,流量的爆炸可能超乎想象。
实际上,流量猛增只是网络连接新模式的外在表现,其内在往往都是连接方式的根本改变。2G到3G,智能终端极大地激活了用户零碎时段的连接,所以才有了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如果3G和智能终端点开了灵活连接的“窍”,如今面对的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接下来的连接将是全天候、全触点,或者称之为“多元化网络社会”。
连接模式的变动往往伴随着参与方的巨大变革,运营商的浮浮沉沉,甚至是彻底洗牌。而即将到来的多元网络社会,流量的提供格局会是如何?运营商是否真的会走向终结?
不限于国内,许多国家的运营商都是互联网行业离传统垄断最近、传统垄断行业离互联网最近的行业。唱黑这个在风格分裂的两大行业中间地带摇摆的怪物,成了左右两派的共同吐槽说资。
传统光环下还来不及适应新节奏的人们,纷纷谴责向互联网倒戈的盲目右倾。而受互联网滋养过的人,时常为运营商的笨拙而激怒得牙痒痒,抛出一颗颗如向运营商宣战、运营商向死而生等充满挑衅的刺耳炮弹,扔向顽灵不化的运营商围墙内。
客观地讲,同其他领域一样,国内的运营商这些年着实激发了民众的怨愤,尤其是睁眼看过世界之后,这些不满被迅速传染和膨胀。即便通讯费在持续高位的cpi中扮演坚定的拖后腿角色,民众仍只是在等待这个垄断巨物的糗样。横空出世的微信等OTT、后来居上的互联网企业,被封为革命英雄,将向来不差钱的运营商逼到墙角,也引来不少呼声。如同突然没了高额养老金的蹒跚老人,运营商无奈地要重新讨生活了,却未赢得半点同情。
然而,毕竟底层服务(基站、基础服务等底层)还掌握在传统运营商手中,而且放开通信底层让民营企业参与,在国内来看一时半会儿好像并不太可能。仅从叫好不叫座的免费通话应用的技术桎梏来看,在这个垄断期限内,传统运营商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然而,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先导、连接模式的根本颠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窘境开始显现: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投资去满足用户日益暴增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却是运营商原有价值链生态链被打破、流量贱卖、移动数据业务增量不增收。北邮阚凯力教授更是直接发飙,电信网络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三大运营商应该从资本市场上退市,成为基础设施并禁止盈利,安心做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角色。
要转身起飞的“大象”,哪有那么简单?
谁都清楚,未来的运营商必须看到更泛在的网络,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信息聚合、平台化才是前路。可刨却管理问题不谈,技术上就给使得迈开这一步就不会轻松。
中国电信的前总工程师韦乐平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与IT业相比较,电信业的网络设计理念落后了30年。
从1980年起,IT业开始改变封闭的垂直架构转向开放的水平架构,软硬件解耦,硬件管性能、软件管功能。而电信业在技术思维方式和网络架构上一直沿用软硬件一体化的封闭架构,也就是通俗的“烟囱群”,这种设立的电信级高性能一度被视作电信行业的最大特点和优势。而走低成本路线的IT业,采用适度性能要求、宽松的可靠性要求以及通用的工业标准IT设备来降低成本后,产业开放带来技术快速更迭和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地被满足而推至高点。
20年来,IT成本降低了4个量级(58%),而以传输和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设备成本仅降了3个量级(30%),相差10倍。通讯网络的过度设计和封闭,造成了开发和沉淀大量不必要也从来没有用过的功能和性能,成本居高不下,结果形成了一个复杂无比、刚性且昂贵的庞大网络。运营商在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网络更新换代的同时,却没能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合理收入。
这种垄断环境下形成的以高性能、高成本、高可靠性为主要特征的电信业传统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在垄断时代可以生存,而在互联网开放和竞争环境下,特别是日益扩大的量收剪刀差情况下,就更加难以为继。
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多元化网络社会兴起,网络将由大量单一功能的、专用网络节点和碎片化、昂贵、专用的硬件设备构成,而软硬件一体化封闭架构将导致设备日益臃肿、扩展性受限、功耗大、功能提升空间小、技术进步慢、价格昂贵、厂商锁定等一系列问题,“烟囱群”的网络和业务带来的结果是,新业务新功能的提供需要开发新协议和新设备,设备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只能是更多的“烟囱群”出现,但资源却不能共享、业务无法融合。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正是传统“烟囱群”根本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应用及使用模式的内在折射。
多元化网络社会,特别是互联网的深度侵袭,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技术业务的根本颠覆,行业的生态必然会被重塑。基于应用环境、消耗资源和相应价格三要素,连接革命将带来参与方的彻底洗牌。未来的全天候、全触点的连接,从技术上来看,现有的运营商巨物就显然很难适应。目前出现的如虚拟运营商,零星的私人运营商只会是先导,未来或许超过阚大炮所说的那样,运营商会走入历史。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