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9
本文作者: 易建成 | 2015-11-24 08:40 |
目前做自行车配件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见,大多还只是停留外设产品阶段,比如单独的码表、车灯和手机支架。产品形态功能单一,集成度不高。
上个月,做骑行 App 起家的野兽骑行推出了一款一体式「把立」: SpeedForce。它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将所需数据和功能,比如里程、时速、踏频、轨迹、车灯、GPS 导航等集成到自行车把立上。
今年 3 月,野兽骑行 App 上线,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了 40 万用户。在大部分人印象里,野兽骑行还可能只是一家软件公司,事实上创始人李刚的野心不仅止于此。九个月前他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就表示将会在硬件领域发力,上个月发布的「一体式把立」正是他们在硬件上的首次尝试。
传统自行车厂商在整车上无法满足用户收集数据的需求,因此大部分用户会另行选择购买码表、车灯,然后把它架在车上。整体不美观,体验也比较零散化。
传统码表在收集完数据后,「实时展示」的功能就此结束,而且在软件方面,传统码表做得并不够完善,社区也无法构建起来;
这两点正是李刚在运动自行车市场看到的机会,因为「传统自行车厂商既做不了电子类的产品,也做不了 App。」这是他过去一年多来观察和走访自行车厂商得出的结论。
这款把立能将用户在骑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连贯性的整合:收集数据、实时展示数据、将数据发送到云端并同步到手机 App 或分享到社区。而快速便捷地获取这些数据正满足了骑行者的需求。
李刚将这款产品对飙 Garmin 500 甚至 Garmin 800 系列(Garmin 码表的中高端产品),雷锋网编辑在采访前也问询了一位专业骑手对于这款产品的看法,他判断一款码表好坏的逻辑非常简单:是否带 GPS 气压式高度计、物理测速、测踏频配件、心率带、功率计、是否支持 ANT+ 协议等等。
通过野兽骑行的官网了解到,这些功能 SpeedForce 都支持。一位业内人士在了解过这款产品后,告诉雷锋网:「外观很酷。如果要对飚 Garmin 500 或 800 系列,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他们是 2011年才推出的产品。 」
关于产品定位,李刚在采访中告诉雷锋网,这款把立更多的是针对自行车厂商,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将把立预装到厂商的自行车上。当然,传统自行车厂商与他们合作的好处不言而喻:自行车加上科技产品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雷锋网编辑问李刚:选择做硬件产品是不是想将 App 上积累的用户转化为硬件销售?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公司成立之初就想做硬件,只不过 App 的开发实在太快,一个月左右就上线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后来花了七八个月时间做码表。野兽团队在 ForceSpeed 之前还开发过第一代码表,外形上比较硬朗。由于把立内部需要被掏空,达到了轻量化的要求却不能保证强度,最终这一版被「否决」。
第二代码表在设计风格上比较圆润,重量为 350 克。李刚说他们还计划将它的重量降到 270 克。据一位资深骑友告诉雷锋网,市面上普通把立、码表架、码表加起来的重量大概在 300 克左右。
对于产品轻量化,有业内人士告诉雷锋网,「即使是同样的体力和踩踏效率,多一份重量就会多消耗体力,如果是长距离骑行(比赛),甚至会影响成绩。」所以他说道,「一个 300 多克的把立还要减重,并且还能维持同样强度,确实不容易。」
至于是怎么做到的,雷锋网编辑采访了野兽骑行的联合创始人、负责产品和技术的高嘉阳,和他聊了关于这款把立的相关细节(有删减)。
雷锋网:第一代产品因为强度方面的原因被你们否决,那在第二代产品上怎么保证强度?
高嘉阳:我们用了 3D 锻造工艺。传统把立一般使用压铸工艺。前者有更好的强度,锻造力度会比压铸更大一些。压铸对结构的要求比较大,只能从上往下压。而 3D 锻造是从 4 个角度(方向)一起。
在工厂有一台机器是专门用来做振动测试,测试频率一般在 20 万次左右,基本能满足我们对产品结构和强度的要求。
雷锋网:在保证轻量化下怎么补足在结构上的缺失?
高嘉阳:其实做这款产品我们的逻辑是这样:先做一个强度特别高的模型,然后不断掏空、做测试。在轻量化的处理上也用了一些技巧,在内部结构上我们采用了类似楼宇建筑、铁轨那样的「工字型」结构。
编者注:「工字型」强度最高。H 型在受力时,是用最大的面积(将 H 旋转 90 度)来受力,两翼越宽,能承受的压力越大。
雷锋网:Garmin 码表电池续航只有十五六个小时,SpeedForce 怎么做到 40 小时的续航?
高嘉阳:因为把立的大小限制了屏幕的尺寸,而且也不适合在屏幕上显示地图。理论上选择一个功能很强且功耗大的芯片方案并不合理,所以我们选择单片机的方案,它的功耗要低很多。
屏幕最大的功耗是在背光上,我们选择了一块半反半透的屏幕,它在显示效果和功耗上能达到我们的要求;除了扩大电池的容量外,我们还通过算法去控制地图的打点频率来实现更低功耗。
对话产品家,发现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匠心
「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微信公众号:okweiwu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