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专栏 正文
发私信给顾大宇
发送

5

“腕部设备”存在的N个理由

本文作者: 顾大宇 2015-05-15 12:38
导语:没有什么部位,比手腕更能够追踪人的行为,和方便的反馈这个世界所给与的信息的了。

文/顾大宇 bong健康手环创始人 CEO

这四十年的信息化浪潮,像蓝藻一样在越来越快速的覆盖这个世界。有一次和一个做O2O的朋友闲聊,说,诶呀,我们都是上帝的蚂蚁啊,负责搬运基础信息。想想也是,我们把报纸、火车时刻表、餐馆位置、这个街道和那个街道交叉、这里有一辆空的出租车、这件衣服的款式和价格——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统统的给搬到了网上——是的,信息化正在吞噬这个世界。

这些海量的信息,是如何告诉人类;而人类的行为,又是如何再变成信息的?我们来看一下。

历史上一共发生过两次信息交互革命。第一次,鼠标普及了电脑的图形化界面,让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电脑;第二次,触摸屏将信息化普及到了老人和小孩,而这几乎是全体人类——我们会发现,这两次交互革命,信息的交互方式具有入侵性越来越明显的特征——这是因为,信息化的根本是“普及”。

唯有普及——不论是使用人群的普及(一个都不放过),还是信息化类型的普及(也是一个都不放过)——才是信息化这个蓝藻的真正目的:它只有一个逻辑,将一切都信息化。我认为,信息交互革命,在信息化的历程中是最为关键的。相比较而言,电脑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互联网、云和IOE都是为了高效的满足信息交互的需求而已。

所以,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关键话题:第三次信息交互革命是怎么样的?

实际上……第三次信息交互革命已经开始了。遍布街上的摄像头(它们是蓝藻的忠诚士兵),已经把每天1440分钟的每一分钟给信息化了;手机在每秒钟记录着你的地理位置;浏览器在勤勉的把你的浏览行为记录下来……

是的,第三次信息交互革命,就是人的行为的本身。

让我们想想键盘和鼠标的区别。键盘难用(以前还有打字学习班),鼠标好用(这世界上从未有人因举办“鼠标使用方法三天速成”培训而获利);键盘是从打字机来的,这是个“渐进式革新”,其工具特性的生命得以延续(虽然老式打字机这个物种已经挂了,但父亲将基因传给了儿子);而鼠标是横空出世的:它直观、优雅的将屏幕操作转化到了一个像老鼠一样的小东西上。

至于触摸屏,更是将这种优雅发挥到了极致:要知道大多数老人和小孩,是无法很好的操作鼠标的,触摸屏救了他们,让他们和年轻人一样享受着信息化的便利(同时在帮助信息化蓝藻蔓延)。这个阴险的信息化蓝藻,它深知一切皆可被信息化,因为它只有一条命令:info all。

在完成了沟通信息、固定信息的普及之后,人类行为本身是下一个要被深度信息化的对象。现在,信息化蓝藻不能够满足于自己被困于电脑或者手机里面,它要走出来透透气,吹吹风,和这个世界好好谈谈。

它驱使着遍布世界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化硬件”,现在,似乎信息化硬件还不够多,那么就再多一些。更多的摄像头、刷卡机、门禁、楼梯灯……然后把秤、手表、眼镜、鞋、衣服这些现有的东西都信息化,再然后创造出更多新的信息化硬件:智能冲奶器、智能烟嘴、感应式垃圾桶……

问题是:这其中有当年的“鼠标”,或者“触摸屏”么?

有。

这就是“腕式设备”——因为没有什么部位,比手腕更能够追踪人的行为,和方便的反馈这个世界所给与的信息的了——“腕式设备”是人类和这个信息化世界产生交互的中枢。如果我们将“腕式设备”换一个易于理解的词,那就是“智能手表”——如同“智能手机”,借用一个现存概念,但其本质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并且,你会发现,交互革命的三个关键产品,和我们的皮肤接触时间越来越多:鼠标,触摸屏,智能手表。这也是信息入侵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我再简单重复下我的观点:智能手表,是表现人的行为,将之信息化,以及从信息化世界获取信息的最佳设备。这就是我对智能手表,作为第三次信息化革命的代表物品,将在信息化蓝藻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看法。这回,我们将进一步看到,这个信息化大潮,是通过什么、以及如何来侵袭人类的。

在讨论人类被改变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人类是什么,人类是在这个地球上出现的所有人的体力和脑力,在时间维度上的积分总和。所以,任何一件改变群体的事情,都是通过,也只能通过(体力/脑力) X 时间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持续的占据人的体力、脑力,便可以产生群体演变。一般来说,这种改变在社会上是被鼓励的。通常的鼓励方式是给与金钱或荣誉。比如工作会获得薪水,播放广告可以获得广告费,甘地被人尊为圣雄等。

而其中,持续产生的服务的价值最大。每天都在使用的东西,其价值都很大——这不止是科技类产品,其实所有的产品都是一回事:每天吃的大米,比薯片产业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对人类的影响也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酒店也无法和住宅相比。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服务或一个产品,当它具有了超高粘性的时候,我们会称之为“改变人类”——当然,任何小范围的(比如教学),一对一的(比如对牧师忏悔),只要其成为体系(教育、宗教),也无非是在离散的、总和的完成一个改变。

所以,如果要加速改变,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占据足够多的人的脑力或者体力。这就是说,被人们持续使用的服务,才是有机会产生大时代变革的服务。而我们经常会被「刚需」这个词误导——以为一个人“强烈需要”的东西,就是刚需,就是做所有事情的唯一前提——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迷雾。(参见《创业之光》第21节,《论刚需》)

拨开迷雾,我们可以更加明确的认知到,一个持续的,不断的被人们所使用的东西,才是隐藏在背后的那个时代脉络。

还有一种通俗的叫法称之为“高频使用”。第一次信息交互变革,鼠标带来图形化界面,电脑开始普及,电脑的使用频度是:每天1-2次;第二次信息交互变革,触摸屏带来更为简单的交互方式,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手机的使用频度是:每小时1-2次。所以再进一步,必然是一个频度达到每分钟都被使用这个级别的产品,才会是下一次信息交互变革的关键。

目前来看,只有“腕式设备”,有机会达到这样的频度。之所以称之为“腕式设备”,而不是对消费者来说的“智能手表”,是希望能够更加确定其本质——避免太多的“手表”的概念的污染。而在对人类的意识的识别达成之前,腕部是最为适合的一个人体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既容易发现人的体征,又易于查看。

所以,关键问题是要让用户持续的使用,而不只是购买。而这个世界有趣的是,如果你的产品是被人高频度的使用,那么你的产品就会卖的很好。如果你只考虑卖的问题,忽略了持续使用,你就很难持续的卖的很好。

2015年,“智能手表”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在这其中,可以被持续使用者将会胜出,因为这更符合信息化变革的内在逻辑。这,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Chosen.

实现高频的第一件事是:不要摘下。所有摘下的场景,都有较高风险造成失活。所以,除了用户主观意愿需要摘下以外,要尽可能减少用户被迫摘下的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充电、洗澡、游泳和睡觉。为了减少充电摘下的场景,唯一的办法是提高续航。洗澡和游泳的摘下,多数情况下是习惯问题——不仅要做到防水,还要明确告知。而睡觉的摘下,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佩戴是否舒适,以及少数人会考虑的“辐射问题”。

相对来说,提高续航和防水是比较简单的指标,而佩戴舒适性这个问题——我称之为「无感佩戴」——是非常有趣和值得寻味的。直觉上来讲,腕部设备首先应该是美的。但是这个美是如何的形式?往往,显性的美本身就是复杂。在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人们都以繁复为美:比如复杂的教堂壁画和精美绝伦的木制雕花。这些是因为“繁复”代表的是高超的工艺和大量的人工——这占据了更大的社会资源,稀少,所以更容易被广泛的理解为“美”——“美”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崇拜。接下来艰难的选择来了:如何在美(通常来说是复杂)和“无感佩戴”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

我的观点是:在“无感佩戴”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问题。

有意思的是,对于一个“腕部设备”,要想做到“无感佩戴”,方法非常简单粗暴:重量轻,体积小。从整个信息化侵袭的线路来看,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这货将会渐渐的融入人体,所以先做到重量轻,体积小。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放大价值。在考虑一个物品的价值的时候,去理解它的本质是一切的起点。比如电视,是一个大的屏幕,并且有内容可以播放,所以要考虑的就是屏幕怎么做到更大和内容怎么可以做到更好。同样的,从产生价值角度,“腕部设备”的本质是什么?

“腕部设备”是每秒钟都在用户的手腕上的,所以,1,持续追踪;2,方便操作——这两点就是“腕部设备”需要放大的价值。从持续追踪的角度来看,现在大多数“腕部设备”已经在做了,不论是健康追踪,还是定位追踪——那么这里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把这个“持续追踪”做的更好,能否识别更多的活动?能否定位更加精确?

方便操作。手腕在人体上——这句话有点惊悚,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相比于“诶呀我的手机呢?”而言,人随时能找到自己的手腕这件事是“腕部设备”很大的价值。而这种操作的便利性一旦产生,用户就很难抛弃——这就是所谓的“刚需”场景。

减少麻烦,放大价值——对于这两点的把握,是一个平衡。而产品选择,其实也是不断的在探测用户对体验的平衡点,也就是价值和麻烦之间的平衡。

以上说的是关于“腕部设备”整体交互设计的判断。接下来说说细节。

屏幕交互。现在的屏幕交互方式是被手机所定义的。所以如果你仔细的观察用户使用手机触摸屏的过程,你会发现,用户的触觉和视觉,并不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们手指触摸的地方,眼睛并不会去看。

在这个基本观察的前提下,我们来思考智能手表的屏幕交互体验,会发现,这块屏幕太小,会把触觉和视觉挤在一起——所以简单的把手机屏幕缩小,而交互体验没有变化,不是个正确的做法。

信息闭环。“腕式设备”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送设备,因为它是如此的方便……但又是如此的小,如何展示复杂的信息?慢着……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复杂的信息”,其实是被手机定义的的——更具体的说,这些信息的复杂程度是由手机的能力来决定的,而不是由“腕部设备”来决定的。

所以,在思考“腕部设备”的交互体验的时候,首先要能够将手机的体验厘清——毕竟,我们恐怕无法通过把一个手机缩小来实现一次时代的飞跃。

腕部设备的特性:持续追踪、操作方便、显示能力弱、不能够复杂操作——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这是让人多么兴奋的事),一个新的交互系统该如何工作——信息应该更加的便捷、简单和快速——相比于手机而言,在简化屏幕交互和切分信息闭环上,腕部设备需要做很多工作。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腕部设备对于用户状态的判别,将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因为这是之前所有的设备都未曾做到的——比如对睡眠和运动状态的判别,将这些“自动化”的判别,输送给周围环境,这是比“腕部设备”做一个手机通知器要有价值,也有意义的多的事情。

而这也将是腕部设备在万物互联时代成为交互变革的关键:不断的告知周围的环境,用户处于怎么样的状态——由此,随着交互频次的增加,万物互联时代将会产生爆炸发展的奇点。


作者微信公众号:dayu(dayuwow)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腕部设备”存在的N个理由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