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如果不出意外,Intel代号Skylake的新一代PC处理器到下周就会正式发售。首批面市的型号将是两款桌面黑盒版:i7-6700K 和 i5-6600K;到月底,其他桌面和移动型号也将开始分批发售。
PC产业等待这次升级已经太久了:如今市面上主流的CPU系列仍然停留在早在2013年6月发布的Haswell架构上,而Haswell的正式接班人Broadwell在屡屡跳票后,最终仅推出了少量移动型号和区区两个桌面型号,事实上丧失了接班人的资格。Skylake面世后,服役两年多的Haswell系列总算可以逐渐退役了。
越来越慢的 Tick-Tock
2006年7月,Intel 划时代的Core 2处理器隆重发布,一举夺回被 AMD占据数年的性能冠军宝座。同时Intel提出了“Tick-Tock”战略,计划从代号Conroe 的第一代 Core 2 处理器开始,每年交替升级处理器微架构与制造工艺,确保一直领先竞争对手。
过去近十年来,Tick-Tock 战略让 Intel 一直保持着对AMD的性能与功耗优势,牢牢控制着PC处理器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然而 Intel 自己却逐渐对每年升级工艺或架构的策略力不从心,两代平台的发布间隔也越来越长。
表面上看 Intel 逐渐放缓升级步伐是因为竞争对手AMD不给力,而深层原因则是技术进步的难度增大:一方面处理器微架构的升级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制造工艺的换代成本迅速飙升。
当PC产业由增长转向衰退,Intel维持高速前进策略的回报也大不如前。在现实面前,Intel终于在不久前正式宣布将Tick-Tock的周期从两年延长到三年,这意味着今后我们需要至少一年半才会看到 Intel产品线的大规模更新。
Skylake 依旧无惊喜
即将发布的Skylake架构处理器相比现在市场上主流的Haswell架构来说,制造工艺从22nm进化到14nm,微架构也有升级,变化按理说是比较大的。然而理论上的进步并没有什么用,实际上Skylake给用户的感受还是令人失望的。
Skylake在微架构上相比Haswell的主要进步是拓宽了浮点矢量单元,支持AVX3.1指令集。
这一变化使得处理器的理论浮点计算性能翻倍。4GHZ下四核心的Hasw ell 的理论浮点计算能力为256G Flops,而Skylake就达到了512G Flops。相比之下,08年的 Nehalem 四核心在这个频率下只有64G Flops的性能。这意味着在类似Linpack的科学计算任务中Skylake的表现会大大强过上代产品。
然而,浮点指标翻倍对绝大多数PC用户来说基本没有意义:想要充分利用到增加的浮点性能,程序需要对新一代AVX3.1指令集做充分优化,而我们日常使用的应用软件中没有一款能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就连3D渲染、视频编码、3D游戏这些对性能要求很高的任务都难以利用早期版本的AVX,更不用说最新的AVX3.1。于是非科学计算用户基本上可以忽略Skylake架构的主要改进了。
可是浮点指标之外,Skylake架构的其他部分其实是和上代的Haswell,乃至更早一代的SandyBridge一脉相承。
在日常任务中,Skylake 对 SandyBridge 的同频性能提升都很难超过20%。如果你的CPU是运行在4GHZ 的 Core i7-2600K(五年前发布),那么换成i7-6700K基本不会有什么速度的变化。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主要是因为近几年CPU微架构研究遇到了障碍,架构同频非浮点性能提升相当困难;另一方面主流架构十年前就撞上了频率墙,超过4GHZ的处理器功耗、发热难以控制。此外,由于一般的应用程序很难充分利用数目繁多的CPU核心,主流桌面CPU一直停留在四核八线程的水平。核心同频性能、频率、核心数量都没什么变化,自然处理器的性能也不会有什么增长了。
Skylake的另一个进步是改用14nm制造工艺。
工艺改进可以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功耗和发热,而Skylake的功耗也的确比上代Haswell低了一些,只是降幅实在有限。实际测试中,i7-6700K比上代4790K同等情况下的功耗只少了10w左右,称不上是显著改进。
当然,Skylake的GPU部分性能与上代相比提升较大,只是改进后的GPU依旧与主流独立显卡差距巨大:i7-6700K的GPU性能只有Nvidia低端独显GTX750Ti的1/3,而后者售价不过七八百元而已。总之,Intel的GPU还是摆脱不了鸡肋的形象。
Skylake对于PC 的帮助有限
PC产业已经连续多年持续低迷,其中主流CPU进步缓慢无疑是重要因素。遗憾的是新一代 Skylake 还是没有显著改变,难以点燃消费者热情。
PC制造商能借助Win10+新Core系列打一波宣传,可是既然大家无法拿出像当年Core2发布时“性能提升40%以上,功耗降低40%”的激动人心的口号,自然也掀不起什么波澜。主流用户大多会停留在几年前购买的,现在依旧流畅运行的平台上,而将资金投入到智能手机等设备上。前些天有报道指首批Skylake处理器可能供货有限,影响销量—可实事求是的说,就算Intel供货十分充足,新产品的销量也只会平平而已。
Intel已经宣布Skylake的继任者将推迟到2017年才会面世,显示PC处理器的发展将进一步减速。随着摩尔定律走到尽头,个人电脑的性能提升之路即将终结。届时,人们采购新电脑的最大理由将不复存在,PC的更换周期将延长到五至十年,而整个产业也会彻底没落。
如果Intel、AMD、Dell、Acer这些传统PC业核心厂商不能快速转型成功,不久的将来它们会逐渐边缘化甚至消亡。另一方面,智能手机芯片预计也会很快遇到发展瓶颈,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很可能步PC后尘。未来十年IT业将因为核心技术进步乏力而遭遇危机,产业将怎样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拭目以待。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