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4
本文作者: 白玉龙 | 2015-05-04 13:32 |
提起iPhone和iPad你就会想到乔布斯的苹果,不过说到iHealth,你想到的就应该是位于天津的九安医疗CEO刘毅。刘毅在硅谷创建了iHealth品牌,并且已经与苹果合作多年。
此番GMIC大会,雷锋网专门采访了刘毅,听听他来描述iHealth的品牌诞生与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九安医疗自95年开始做电子血压计的代工厂,跟台湾和日本的厂商一直都是竞争关系。巅峰的时期他们做到了欧洲电子血压计第一制造商。不过雷锋网也了解到,在2009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下,九安作为代工厂商面对原材料成本上升、工人工资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毛利率大幅下滑也会是九安寻求由代工厂商向品牌厂商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毅也向雷锋网表示,早年九安的产品销往各地,但都不是自己的品牌,他们只是代工厂,只拥有技术。传统的医疗设备品牌有自己的品牌和渠道积累,九安如果以传统方式再做一个医疗品牌很难有赶超前人的机会,刘毅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看到了传统硬件公司新的可能和机会——软硬件结合。
最开始,刘毅团队希望能够让血压计与PC连接,这样就可以管理每个人的健康数据,但是刘毅告诉雷锋网:“这款产品不成功。”直到2009年下半年时,他们开始考虑将产品与iPhone连接。在做出样机后刘毅自己测试了一下,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就感觉这个世界要变!”
在尝试跟苹果公司联系后,刘毅表示没想到苹果公司的反应很热烈,相当积极,并且与他们开了越洋的电话会议。苹果公司一直希望能让iPhone能做到除了游戏和娱乐以外的事情,而通过iPhone测量血压这件事在苹果公司看来是一件很严肃并且很有价值的事情。这正好与刘毅要做的电子血压仪不谋而合。
在苹果的大力支持下,约有半年的时间里刘毅团队都在跟苹果一起讨论和敲定产品的定义、外观设计、功能乃至品牌。作为有着十几年经验的代工厂,刘毅认为硬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软件就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困难。iHealth团队为了达到苹果对产品和应用的美学标准,除了内部的人努力学习以外,还招聘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来满足研发需求。
一个好的名字也是一款产品成功的重要一步,在GMIC的移动医疗及创新院长峰会上,刘毅在演讲中介绍这个品牌得来的偶然。因为美国商标局有规定,注册了的商标都要在36个月内提供使用证明,而iHealth这个品牌被注册过多次,却都最后因为没有提供使用证明而被拒绝。刘毅就趁着这个机会将iHealth这个名字用在了血压计产品上,他也半开玩笑地说:“就算公司倒闭,这个品牌也值8000万美元。”
在当时全球的环境中,美国的移动互联网是最成熟的,移动用户也是最多的,刘毅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抢占先机、弯道超车。
对于一家面向全球电子血压计代工的企业来说,在美国制造一款电子血压计并不困难。刘毅告诉雷锋网:“我们本身就是做医疗设备的公司,在当时就已经有了15年的历史了。我们对美国医疗产品的认证和检测都非常熟悉。而这也是苹果公司选择我们的原因。”
苹果公司认为医疗产品是一个严肃的产品,新创业的公司风险太大,他们并不愿意选择。而是希望在医疗行业找一家熟悉的、有技术的公司,把产品做好。所以这就促成了两家的合作。
2011年1月CES展会上,iHealth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可以用移动设备(iPhone或者iPad)测量血压的电子血压计。对于第一款的产品,包括《纽约时报》、《福布斯》在内的媒体和渠道都给予了热烈的反应。刘毅也向雷锋网表示,他们得到了美国所有的主流渠道(沃尔玛、Best Buy等等)支持,这些渠道一般传统方式的医疗设备是很难进的。而据雷锋网了解,iHealth在2012年的财报营业收入为5670万元。
从最初的一款血压计,发展到如今血压、血糖、体重、运动、血氧这五个门类,十款产品。刘毅告诉我们:“硬件作为入口,就能形成服务。围绕医疗健康监测的我们都会尽量做。“iHealth也逐渐开始与美国心脏病协会等医疗组织展开合作,通过关注自己健康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等这一类人群,慢慢发展形成足够多的用户和数据,最终是接入医疗服务,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健康医疗的生态链平台。
不论哪一家企业,产品想要保证可持续性增长,销售的地区总不会偏安一隅。在2014年9月18日小米宣布注资iHealth 2500万美元达成了战略合作。而这也是刘毅选择应对iHealth还不太熟悉的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战略。
刘毅认为小米是在国内互联网思维中非常超前的,并且有效的。他希望通过与小米的战略合作,能够把小米的思维应用在iHealth上,让自己的品牌能在互联网思维下有新的发展。
iHealth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方向有两点,医疗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专业机构,第一就是跟国内的一些医疗机构积极沟通,希望能在中国跟更多的医疗机构合作,用他们的产品,连接上他们的服务。第二点就是与小米的合作,给用户一个关心父母健康的工具。
刘毅告诉雷锋网:“我们的销售模式有B2C和B2B2C,其中B2B2C就是要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合作。这在国内现阶段还是有困难的。中国和美国的医疗方式和医疗付费都不相同,我们对于这两个市场的处理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就是构建健康医疗的平台,实现医院以外的慢性病管理,测血压不是目的,控制血压才是目的。”
对于市面上的同类竞争产品(如Withings BloodPressure Monitor和MUMU-BP2),刘毅认为iHealth有两点优势,第一点就是代工厂背景让他们熟知市场的需求,在响应速度上比其他厂商快。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变化,刘毅还说到血压产品已经推出三款了,今年还将推出第四款。而第二点就是在行业内近20年的经验,能让产品更方便用户使用,基础技术反馈出的准确性也更好。
在采访中,刘毅表示iHealth并不急着进军国内市场,还保持着很谨慎的态度。今年下半年可能还会推出一道两款围绕健康的新品,这都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关于目前国内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关注度,刘毅认为这个领域涌进来做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涌进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是一个好事。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