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专题 正文
发私信给褚少军
发送

0

让iPhone 6吃官司的存储空间,到底有什么潜规则?

本文作者: 褚少军 2015-01-07 15:56
导语:近日因小米即将发布的新品红米2只有1G的内存空间,从而引发了到底Android手机1G内存是否够用,以及Android手机于iOS手机谁更卡的广泛讨论,就在大家一致认为iOS比Android更好用的时候,苹果也因存储空间问题而被告上法庭。

让iPhone 6吃官司的存储空间,到底有什么潜规则?

雷锋网按:近日因小米即将发布的新品红米2只有1G的内存空间,从而引发了到底Android手机1G内存是否够用,以及Android手机于iOS手机谁更卡的广泛讨论,就在大家一致认为iOS比Android更好用的时候,苹果也因存储空间问题而被告上法庭。

近期,苹果吃到了一场哭笑不得的官司。

原告声称 iOS 8 最多可占用苹果设备 23.1%的储存空间,使得可用空间比设备标注的储存空间少,但用户在购买额外的 iCloud 空间的时候几乎没有意识到。所以原告希望获得赔偿并希望加州的法律更改苹果的政策。

官司对苹果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影响,毕竟这属于PC系统和手机系统届的潜规则。对于笔者来说,更感兴趣的是,借着热点事件,来看看手机的存储空间到底有什么潜规则?

小伙伴们不要笑,不然就是“百步”和“五十步”

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苹果iOS设备和其他相比,在存储空间的利用上更有效,是众多移动设备中的佼佼者。同为16G,可用空间一看便知。

 让iPhone 6吃官司的存储空间,到底有什么潜规则?

运行iOS 8的16GB 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可用空间分别为12.7GB和13GB。

当然,先前有报道称,iOS8需要临时占据4-5G的空间,使得很多用户在升级之前,先要忙着删除手机里的文件、照片、视频、APP。但4-5G是临时空间,临时空间释放出来之后则只需要3G左右的空间。

所以相比起Android 和黑莓等小伙伴,其实iOS 8已经够厚道,够做的好的了。但是苹果同其他小伙伴一样,都没有明确告诉用户,就有待商榷了。

手机存储空间,到底有什么潜规则?

手机操作系统内存空间占用为何越来越大?

手机操作系统需要占用存储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不管是iOS,Android,还是其他小伙伴,不断持续更新完善的过程中,系统功能的添加,系统界面的优化等都加大了操作系统的占用空间。

其次,当发布系统后,发现有些程序中有漏洞,能被黑客利用而攻击用户,则发布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用一些应用程序来修复漏洞。 增加了修复程序的新版本如果在未做其他优化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也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

再者,不得不说一下的是自带应用软件的增加,自然也会占据存储空间。

所以当用户在享受新一代系统舒爽的时候,就得容忍其不断增加的存储空间,毕竟很多完善和优化都不是白来的。

举个例子,拿大家熟悉的视频来说,标清、高清等等,占据的空间也是大大的不同。

所以现在手机的空间越来越大,由4GB拓展到8GB、16GB甚至是32GB乃至64GB,甚至128GB,却总有一种不够用的感觉。不知不觉,装一些软件,再拷贝几个高清视频,手机内存空间又见了底。  

除此之外,随着系统的运行,手机上也会产生很多缓存和垃圾文件,如果不及时清理,占用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视频文件的缓存。

对于小白用户来说,面对越来越不够用的手机空间,应该怎么办?

1、最直白有效的办法就是,删删删。

定期进行垃圾清理,清除缓存垃圾,卸载残存,以及各大APP的垃圾等等。操作比较简单,除了系统自带的清理软件之外,建议下载专门的清理软件,效果更佳。

删除不必要的应用程序,比如已经安装了的安装包,或者平时很少用到的应用软件等也很有效。但是有的软件即时平常很少用,但是因为是系统自带的,Android系统居多,需要取得Root权限才能删除,但是Root之后系统可能带来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所以笔者建议用户权衡利弊,谨慎Root。

2、将不常用的资料上传云端,也是不错的办法。

将一些不经常用到的资料上传到云端,有需要时可以随时下载。而且此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因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删除了资料时,云端仍有备份可供你下载使用。

3、增增增,也是一种办法。

当下,在手机上的容量还至多只有128GB,当然还好有些手机可以通过外置SD卡的方式来扩充容量,但是另外一些不支持外置SD卡的朋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以上方法,诸君试试,看看效果如何。

末尾,说一下手机系统占据存储空间为什么总是不断的增加,使得用户感觉即使从16G到32G,到64G,甚至更多,还是不够用的核心原因,可以类比一下IT 界安迪-比尔定理,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与此不同的仅仅是,如今的“安迪”已经非当日的“安迪”,如今的“比尔”亦非当日的“比尔”罢了。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专栏作者

科技/互联网热点评论/观察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