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人工智能 正文
发私信给奕欣
发送

0

微医的第七年:依托互联网医院联合体,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的战略升级?

本文作者: 奕欣 2017-04-05 19:27
导语:也许你知道前身为挂号网的微医,知道它成立了乌镇互联网医院,但可能你还不知道,它也正在努力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者。

也许你知道前身为挂号网的微医,知道它成立了乌镇互联网医院,但可能你还不知道,它也正在努力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者。

微医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就从与学校研究院的合作开始。就在上个月,微医向马上满 120 周年的浙江大学捐赠 1 亿元人民币,支持后者成立的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建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对于微医而言似乎有点不太搭调——从 2010 年的挂号网到 2015 年的互联网医院,微医的形象一直定位于“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但近年来,微医在医疗健康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应用上展开了探索和尝试。不论是为用户提供精准推荐的「寻医」产品,还是基于影像、心电、皮肤的医学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都是通过与医院或名家合作的方式实现的。

此外,微医一直与高校关系良好,去年依托复旦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祝墡珠团队建立了微医全科学院。因此,这一次通过合作与浙大建立联系,资助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建立,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在 CEO 廖杰远的想法中,这将成为微医 3.0 战略升级的敲门砖。

很多人知道廖杰远都是因为挂号网,因为微医。而甚少人知道的是,他在 20 年前其实是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先行者,因而他带领微医走上人工智能之路,也算得上是「殊途同归」。

微医的第七年:依托互联网医院联合体,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的战略升级?

微医CEO 廖杰远

廖杰远大学就读于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林业研究所,但他并不安于现状,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用上他设计的产品与服务。他开始尝试研究将计算机上的文字转换成声音——这也就是语音合成软件的雏形,当时的他还不到 25 岁。

在 1998 年,廖杰远就成为了「国家 863 计划」项目天音软件公司的总经理。第一次创业的他带领研发了中国第一套能听会说的「中国话王」,一款非常早期的语音识别兼语音合成设备,当时在中国卖了六万套,隔年廖又带领团队推出了第一台智能语音电脑「天音 I 代」。廖杰远作为早期创始人成立的硅谷天音,也成为了科大讯飞的雏形。

离开语音行业后,廖杰远还是想做能改变现状、改变人们的事情。他的第二次创业瞄准了医疗行业,「在微医创建之初,只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和创新提升中国的医疗体系效率。」廖杰远这样告诉雷锋网。

在 2015 年 9 月,挂号网宣布获得了国开金融、腾讯、复星医药等共同投资的3.94亿美元,自此公司也更名为微医,实现了从挂号平台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第二次转变。

2015 年的互联网医院概念如火如荼,微医自然不会错过。根据廖杰远的介绍,目前微医的 19 家互联网医院已深度嵌入了大江南北的 1.2 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截至去年年底,微医互联网医院覆盖全国29 个省份,与 2400 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 1.5 亿实名注册用户和 26 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超过 9.1 亿,为国人节省了 7200 万个工作日。”

通过互联网挂号、在线问诊,抑或是通过互联网医院将资源下放到基层,让大专家大医院从常规问诊中解放出来,都是秉承“用互联网连接人与人,以减少繁琐就诊流程,在家附近就能找到好医生”的理念。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就诊的效率呢?

廖杰远将目标放在了人工智能上。「人工智能将无数人的智慧凝聚成一个机器的大脑,通过机器的大脑能够替代繁杂的人工工作,成为每个医生的助手,让每个中国的医生都成为超级医生。」

医学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干柴点火」的时候。廖杰远告诉雷锋网,微医之所以在这个节点上开始进军人工智能,于公司而言,主要是有两大领域获得了成熟。首先是微医目前的基础数据处理能力,包括大数据处理能力及网络数据的交换和传输能力已经成熟;而与之匹配的硬件能力,也开始显现指数级的提升。其次,随着互联网医院的普及,病历的电子化应用已经日趋成熟,数据的结构化作为人工智能处理数据的基础,自然是医学 AI 普及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微医的角度来看,资助浙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则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一环:作为合作方,微医用资金人力赞助的方式推动人工智能助手的开发和落地;而作为已经打下坚实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就成为了睿医研究中心最佳的应用场景,将技术惠及互联网医院覆盖的当地老百姓。

如此一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闭环就形成了:浙大与微医构成技术研发体系,微医的互联网医院成为技术落地的土壤,医院所收集的结构化数据回过头来又得以反哺研发的训练需求。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首先可以将把大医院的大专家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甚至从大量带知识和精力的体力性劳动解放出来,提升专家的诊疗效率。微医现在能通过互联网传输来自基层的 1.2 万个医疗机构影像数据,让专家来做复核。

互联网医院听起来仿佛是在互联网上运作,而其实相反,包括微医在内的不少互联网医院都是向基层下沉的,而医学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就可以在基层互联网医院中发挥。

廖杰远笑称,这和他的个人情结不无关系,他用带着福建龙岩口音的普通话告诉雷锋网,「因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我特别知道基层医疗对周边、对乡镇的重要性,不可能到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就像我老妈,生病了一定是在当地,不会到城市医院里。所以,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是真正实现健康医疗的保障。」

如果人工智能得以发展,廖杰远希望给每个基层医生都配一个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助手,这样一来,哪怕是社区医生、乡镇卫生院还是基层医生,都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长曾经表示,「人工智能在未来可以将 80% 的常见病与治疗方案交给机器医生完成,剩下的 20% 疑难杂症再让更有经验的专家做会诊「,而廖杰远也表示,基层才是医学人工智能需求最大的地方。

而反过来,基层的治疗水平提升之后,也能有效地将病人留在本地,他们也不需要跑到大医院中就诊,无疑也能减轻看病难的问题。

这也回归到廖杰远的初心上,也就是通过技术和创新提升中国的医疗体系效率。「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帮老百姓找到合适的医生,而不是最大的医生。所谓的合适,第一就是擅长,第二距离不要太远,第三有时间。并不是只有 301、协和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我们身边其实就有一批好的医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微医想做的,就是想让你知道,身边谁是最合适的医生。」而加入了睿医助手的基层医院,将能解放更多的大医院与大医生,使之「术业有专攻」。

而对于未来,廖杰远还有更多的期待,微医目前正在围绕每一个用户,根据所有的数据、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形成健康画像,并形成全息数字人像,结合每一次的健康检查实现自我健康管理,人工智能也能有效地弥补国内缺失家庭医生体系的不足。

七年前,廖杰远抱着用互联网提升就医效率的想法成立了挂号网;两年前,他怀着同样的想法将互联网医院嵌入 1.2 万家基层医疗机构;而今天,微医正在经历第三次战略升级。「微医希望成为睿医众多的应用场景之一,把浙大睿医的成果普及到中国 100 万基层医疗机构。」人工智能的战略升级只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非原因。能够更好地惠及更多的老百姓,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问题,才是让廖杰远感到最为兴奋的。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微医的第七年:依托互联网医院联合体,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的战略升级?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