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近期,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邀请平安智慧医疗咨询总监陈偲,做客雷锋网公开课,以“后疫情时代卫生体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对过去几个月的政策变化和平安智慧医疗的动作进行了解读。
后续将有更多课程上线,添加微信公众号 医健AI掘金志 报名听课,或收看本节课程视频回放
陈偲表示:“平安的医疗生态圈主要集中在患者端、服务端、支付端,其中平安好医生主要面向患者,平安智慧城市主要面向服务端,平安医保科技主要面向支付端,三端连接形成完整服务闭环,同样也是平安应对疫情的三板斧。”
在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医疗共提供了卫健监管、智慧医共体一体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互联网医院服务监管一体化、智慧慢病管理、诊所服务一体化平台等六个服务场景,在全国20余省市提供智能疾病预测服务,覆盖关注/注册用户超过5亿,预测整体精准率达到99.8%。
以下为陈偲分享的全文内容,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我是平安陈偲,今天分享的依次顺序为政策解读,信息行业支撑疫情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发展,对卫生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平安把2月4号到现在的医疗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之所以选择2月4号,是因为2月3号国内新冠死亡人数历史性超越了非典总体死亡人数。
2月4号,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总理同时也召开了中央新冠工作小组会议,这是疫情攻坚战的起点。
2月17号这个时间节点,钟南山发布疫情高峰已过,武汉中南医院跟雷神山院长也同时表示,疫情到达了拐点,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感染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通知》,这是疫情应急攻坚第一阶段的胜利。
3月2号,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工作小组发布官方说明“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期,防控工作不能放松”,这是新冠肺炎首次出现在国家卫计委的相关发布文件和通知里面,代表从应急攻坚转到防控环节。
4月8号,武汉解禁。4月10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制定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养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代表疫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5月1号,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5月22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8项疫情防控后续重点,代表疫情从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
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管理
首先对5月1号、5月8号、以及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
《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里面除了首次提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核心要点,还从7个方面提出了医疗机构防控工作的具体要求:
第一、充分认识院内感染防控严峻形势:加强院内感染防控;
第二、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管理要求:目前所有发热门诊都是前哨观察站,对于疑似或确诊都要按照相关规定报告;
第三、加强患者收入院管理:制定疫情期间入院流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第四、加强病房管理;
第五、强化核算检测:就是目前复工复产的前提条件,提高核酸的检查能力;
第六、严格落实标准预防规定:要求医院加强诊疗环境通风,清洁处置,做好个人防护;
第七、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让医院的防控变成常态化工作。
5月8号,国家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里面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要坚持预防为主;第二、要落实四早措施;第三、突出重点环节;第四、强化支撑保障。
其中强化支撑保障里明确提出落实健康码互认,加快试剂和设备的研发。
5月22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八项公卫建设里面,四项是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四项是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包括:生命至上、做好抗疫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防控能力。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包括:增加财政补贴、对疫情影响医疗机构予以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督。
整个历程上,经历了战时动员、严防严控、后疫情常态化,从目前常态化的角度,大概有五点。
第一、新基建;
第二、医防融合,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措施,加强重点场所预防和消毒,防止院内感染,建立常态化防控和医疗保障机制,解决服务好孕妇、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
第三、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开展国际交流、加快疫苗研发;
第四、物资保障,首先将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储存、运输、生产制造等物流环节,另外就是加强物资供应保障、统筹物资调配和分级管理,最后加强海关边检、港口运输配置和保障;
第五、社会引导,包括社会宣传、心理干预建设、积极预防和控制,减缓疫情对社会的心理影响,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建设。
主要分为六个方面,疫情常态化趋势为信息行业做了很多指导,未来国家很可能会对这些方面有很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第一方面,推进信息化“新基建”,在公卫角度的应用主要是在应急系统,通过AI决策辅助,支持整个信息化管理。
具体来说分为五点:
第一,完善平台建设。从SARS之后,国家就已经建立应急直报系统,现在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平台其实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就是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应急功能,使得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都能够接入,实现业务的协调和监管。
第二,建立基础数据库。当对接成功以后,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就可以健全完善人口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库、人口行政代码、医学术语等标准编码等数据,还可以将医生、护士、医疗设备这些资源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实现医疗资源可视化。
第三,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打通疾控、医疗、实验室三方数据,支撑数据由手工填报向自动抓取转变,健全多渠道监测,构建多途径快速感知体系。
第四,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同样也是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实现跨部门应急事务数据共享,完成疫情的分级决策和预判。
第五,开展AI大数据分析决策辅助。把AI大数据能力赋能到平台中,依靠 AI展开大数据分析,触及公共卫生、医疗、医药、医保、人口、家庭等多元数据,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数据开发。通过数据展示,为决策提供综合维度数据支撑。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障。2019年,国卫办关于落实卫生健康行业信息网络与数据安全通知里,明确表示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责任逐级分配到单位和个人。
大数据时代以后,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已经达到非常高的高度,里面有两个重要的点,首先、等级保护技术深入推进,其次、提升信息化产品跟安全服务的商用密码。
商业密码概念其实很早就已经提出,随着目前疫情情况、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互联网+、线上诊疗服务的推进,商用密码的落地速度也将明显加快,商用密码的相关产品和相关法律法规,测评等都会快速落实。
网络安全防护上,首先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及配套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措施,为等级标准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制度。
指导属地医疗卫生机构保证疫情防护,做好个人信息保护,防范供应链安全,加大督查力度,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突发机制,展开应急演练。
宣传角度上,提高卫生行业网络安全,结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未来在提升卫生信息安全能力之后,相关行业领域的商机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信息化的健康码,可以利用AI保障人员的安全流动。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健康码,后面一定会做到一码通行,各地卫健委将会向国家卫健委报送确诊患者、核酸检测结果、人员流转信息,统一纳入固定的健康码,一并管理应用。
健康码的统一、也会推动健康通信码和电子健康卡的融合发展,现在两个卡是完全分开的。统一之后可以发挥医疗健康服务的身份识别作用,形成整个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健康档案。
推广疫情期间的线上服务,从疫情开始就有出台相关互联网+医疗、线上问诊等相关规定。
后疫情时代,为了互联网+医疗的有序发展,各地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后续国家也会普及疫情期间有效的做法,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政府会主要推广普及在线医疗咨询、远程医疗、互联网复诊、信息化便民、在线支付、药品配送、健康管理七个方面,并且强化互联网医疗技术和能力的储备,最终纳入到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当中。
当平台接入以后,接下来就需要强化数据的共享,以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化完成各个医院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实现互联网医院和区域信息平台的对接,从而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联动。
探索和构建以患者为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其中在区块链数据安全流动和访问授权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接下来还需要完善标准化的规范。通过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规范,完善整个医疗服务、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标准制定,将符合实际行为的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实现推进创新和试点。
目前,国家有11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在标准规范、模式监管,医保支付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加强探索。这些探索也主要围绕在互联网医院,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健康信息平台,人工智能辅助等互联网+医疗的前提下。
强化疫情监测预警,通过AI支持疫情的防控,未来卫计委一定会建立数据的报送网络,或者强化原有的网络。
依托直报系统,提升软硬件环境,建立医疗机构和相关信息快速报送网络,这方面马上就会有相关项目。
第二、强化传染病监测,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单病种监测的系统整合,完善传染病动态信息监测,以重大传染病哨点医院为重点,强化信息整合和数据共享,实现疫情信息的自动推送。
第三、预警系统,强化目前的人员管理、密切人员追踪,信息快速上报,事态分析、应急处置,输入性防控,非常有利于相关的AI和数据挖掘行业和公司。
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一网通已经正在筹备,主要是跟公卫相关医生、医疗机构电子证照的实现联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推进出生电子证明跨镇跨部门共享。通过网络就能实现一证、一表、一证明,也就是只跑一次,能把政务都给办了。
平安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目前总营收过万亿,总资产年复增长率25%,纳税额复合增长近32%,2019年财富500强第29,福布斯2000强第7,全球保险市值第一,全球保险品牌第一。
平安长足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聚焦在两大行业,首先是金融资产,其次是健康医疗行业。
其中金融资产,依托金融+生态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个人金融的服务战略目标。
平安的医疗生态圈布局主要是在患者端、服务端、支付端。
平安好医生面向患者,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面向服务端,平安医保科技面向支付端,三端连接形成完整服务闭环,这也是平安集团应对疫情的三把利剑。
对于好医生、智慧医疗及医保科技,板块之间有非常强的协作能力。
平安集团目前有8大研究院、57个研究实验室,2019年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2019年医疗科技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二,有11万科技从业人员和3.5万研发人员,自主研发2.1万项专利。
平安将金融级别信息安全,应用在医疗安全体系当中。平安过去一直担任医院运营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并且长期和中国信通院、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在学术、技术上进行共享和研究。
六大场景应对“新冠肺炎”
平安通过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帮助整个医疗行业新基础建设转型。
以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整合为路径,以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向整个行业提供产学研共建共享。
这是智慧医疗一体化平台的整体架构,主要涵盖6大业务场景,包括卫健监管、智慧医共体一体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互联网医院服务监管一体化、智慧慢病管理、诊所服务一体化平台。
底层主要是依托于平安智能大数据平台,包含AI、患者画像、自然语义解读、智能影像指控、疾病预测辅助,数据层面结合已有专业知识图谱和医学数据库作支撑。
平安智慧医疗共有6大模型,包括智能化分诊导诊、疾病预测、辅助诊疗、智能影像、慢病管理、智慧患教,9项医疗AI世界第一,相关疾病预测成果、实际应用,临床结果也已经发布在柳叶刀等医疗顶刊。
这是平安通过AI能力疫情期间做出的服务输出和疾病预测,帮助15个省市有效应对疫情的爆发式发展,防控预测风险能力精度在99.8%,合作了21省份、31个地市,覆盖注册用户5亿。
疫情期间,通过智能语音坐席帮助武汉市排摸100万人次,多次排查疑似患者3000多人,通过非接触式调查,减少排摸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并把疑似患者引导到指定地点接受治疗或检查。
此外,平安的新冠咨询和心理干预平台,咨询人数超过2000人,有效干预自杀高危事件20多例。
平安的智能疾病预测模型从三个时间维度进行建立,第一感染,第二确诊,第三诊疗,实际情况来看,精确度大于98%,为城市街道区域和个人分析都能准确的定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平安提供的疫情预测分析报告,能够提前7天对疫情走向,结合多维度数据作出分析,给到政府作为决策。
提供的数据包含多种维度,公共卫生、舆情、各个小区传染风险分级评估,都可以通过地图方式展现。
这是平安智能慢病管理的案例,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流程,平安主要通过互联网+智能的方式,将这些人员在线上管理起来,利用AI为每个人输出相应的健康报告,增加患者的粘性。
这是具体落地数据,通过健康评测、方案制定、执行调整,可以看到患者的依从性提升了47%,从49%提升到72%,空腹血糖达标率71%。
最后,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也许会变成一种长期感染病存在,或者变成慢病,怎样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病人的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为此,平安的智慧医疗整体战略可以很好的支撑,将会打造四惠型智慧健康体系,主要是惠证、惠民、惠医。
惠民主要是体现在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惠政主要是政府决策监管、行业分析,惠医主要是提高医疗水平,尤其是基础医疗服务水平,惠业则主要是帮助复工复产,健康服务业,健康信息产业。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