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金融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周蕾
发送

0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本文作者: 周蕾 编辑:温晓桦 2017-12-22 11:51
导语:关于数据准备,业务场景,算法研发和工程化,平安银行是这样安排的。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按:银行的业务领导看不懂数据报表,用户的照片和声纹注册难以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到底谁是基础和关键,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问题,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储量通过分享其团队的研发经验给出了答案。正如他所言,很多技术“还在路上”,那么在传统银行的技术化道路上,有哪些问题值得从业者们关注和深思呢?

在12月8日第一届“平安集团SMART科技大会—科技金融Fin Tech论坛”上,储量分享了平安银行在新技术方面的经验,为我们细述了从数据基础、关键技术再到实际应用的环环相扣。

以下为储量演讲全文,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大数据: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场景、产品和渠道端的闭环

建立整个银行的大数据平台,过程相当痛苦——尽管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很早就会建立自己的数据平台,但大数据+金融应用的细分领域相当复杂,每一类业务场景中会有很多不同的子项目要研究。平安银行在此方面已建设12种主要应用场景,譬如风险控制,有与欺诈相关的,有确认客户身份的,还有很多真正意义上研究市场态势和风险变化的部分。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在平安银行的大数据应用上,储量举例了几个典型应用场景: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为:B+报表平台、指标平台、风险侦测平台和数据探索)

B+报表平台

一些会议经常出现如下情况:在讨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想和规划时,一旦试图以历史经验来预测事件走向和客群规模,却卡死在数据一环,命题缺乏支撑。传统金融行业原有的数据工具和平台,普及不够、自动化不够、时效性不够。

在数据指标应用方面,比如传统金融组织会把工作交给一个单独的数据团队同事来做。数据团队可能很熟悉业务的指标定义和理解,但大部分业务领导对细节并不清楚,导致上下沟通时脱节,只好让下属以需求的形式实现报表再做决策。

B+报表最重要是解放实际上业务高层领导的生产力,让他们自己通过手工自助工具直接看到他需要的数据,决策更加高效。储量称,从今年年初到8月份,他们一直致力于研究B+报表,目前已在行内有所推广。如果要做到更高的时效性,T+1甚至T+0,并且随时组合不同的条件,把数据带出来,需要花更多精力打磨。

指标平台

这一平台主要是市场营销。现在平安主推线上,这部分营销对于传统业务而言,需要一套成体系的营销平台支持。其中很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指标体系将不同的客户实时筛选出来。而这些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花时间把基础能力和指标定义出来:客群画像、客户类型,做到基本以秒级筛选出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客户的列表。这需要大数据作支撑的,传统数据库架构系统无法完成这一点。

风险侦测平台

每天系统处理的客户交易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所有的刷卡、转帐记录、登陆记录,会变成可能存在风险的点,需要非常强的实时运算能力,建立风险侦测体系平台。这一平台是毫秒级全天后监控,累计做了八亿笔交易记录风险决策,以及6500万的比对。这些东西的业务价值,背后需要非常强的实时的风险决策引擎来实现。

目前平安银行的引擎还不算最高效的——美国运通公司的风险模型和引擎,可以在两毫秒之内完成12000个决策数的模型运算。其单个服务器节点,每秒可以接受64000笔这样的请求,这对基础平台及其应用架构能力要求极高。平安银行目前风险侦测还不够强,基础开源框架在风险高维运算能力方面是偏弱的。尽管当前业务尚无如此复杂的规则需求,但未来用AI、机器学习训练算法,真正实时运行时,最终产生的引擎对运行资源的消耗会越来越大,没有基础平台支撑是做不到的。

数据探索

我们正在做知识图谱,金融的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怎么形成图片,以高纬度方式关联查找。

现在金融行业许多欺诈均为团伙作案,业内有灰色产业和黑色产业链条。他举例北京分行的盗刷团伙,作案时会把好几个不同的被盗客户信息输入到系统里,看他的资金被盗在行内甚至到行外其他行的帐户链路,会发现几个关键任务,它可能就是被拿来洗脏钱的黑色帐户。找到这个帐户,再让公安介入调查,顺藤摸瓜把人抓到。我们利用数据探索知识图谱,快速定位可疑行为较为密集的帐户。

平安银行零售的大数据应用体系架构,是从最基础的大数据运算能力开始,从下往上是基础设施、基础数据汇聚、数据产品,再往上是应用场景和应用产品,最终到渠道端可以真正实现闭环。

经验分享:技术+业务双管齐下,平台支撑和数据治理并行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第一,战略清晰。对于一家组织来说,到底需要投入多大的资源来完成大数据平台建设。比如平安团队年初开始建立平台时,团队至少要100人,运算节点服务器资源需要上千万投入,当时一次性采购接近5000、6000万。其中牵扯之多需要上层领导决策,所以要有清晰战略。团队内部会按能力相应细分,每一个小组会专注负责一个领域的产品或者技术的孵化。大数据要在业务领域发挥价值,如果光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对业务的基础数据比较了解。大数据技术团队可以通过招聘很快获取,但需要有传统团队加入进去帮助一起做孵化。我们把传统零售报表团队并到大数据团队,快速让新招聘的同事对业务有所了解,把基础数据治理做起来。

第二,较强平台能力支撑。这方面投入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巨大,储量团队所构建的开源Hadoop基本上是全战术的基础框架。每日新增数据量大概100T,包括金融数据、非金融数据、客户行为数据还有生产环境的各种日志。每日任务数大概7万多,有300多个用户,进行相关数据探索工作。每秒钟有20万笔日志汇集到系统里,把所有客户行为日志加上所有系统日志都进入到数据平台以备分析。这一能力建设对基础架构压力较大,目前团队仍在扩容。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第三,元数据治理。一家金融机构的所有历史数据结果,在建立之初,对于里面指标的定义、每一个记录怎么产生的,基本逻辑是不清晰的。那时大数据无法直接帮助业务,必须有一个团队专门把数据清理出来。企业数据治理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都需要有人管,这样大数据团队深度参与业务才能清楚了解。像华为很早以前开始做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档、数据治理,就做得很好。

AI:50%数据准备/业务场景+30%算法研发+20%工程化

储量主要从图像、语音、文本、图谱几部分进行介绍。图谱在风险和精准营销上,分成客群推荐和产品推荐两方面。这是我们认为未来,像智能算法实践方面会经历的三个过程,是闭环的迭代的。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业务场景和数据准备

这个50%实际上是以今天在这个时间过程中理解要做好这件事情,成功的基础可能50%是来自于这个环节的。基础数据和应用场景的发现,对做智能算法实践,有50%是靠这个成功的。如果没有好的数据治理,没有找到好的业务场景,光有技术或者算法是做不出结果的。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第一,AI的算法和东西要解决业务问题,需要业务深度参与

第二,训练算法不能没有基础数据。后文将举例说明声纹的数据样本对算法训练的影响。现在所谓AI算法,大部分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场景和具体问题建立算法。这种算法建立的能力是非常工程化的事情,需要专家参与,构建真正具备能力的队伍。

第三,工程化。工程化能力之重要,体现在算法能不能快速上线,上线之后能否快速跟运行中的业务并行,并行之后能不能把生产结果跟实际结果拿回数据源,进行下一步训练。如果没有好的工程化过程,业务是不敢上这些算法的。因为这些算法都是代替原来人工流程,凭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业务规则。业务是会担心出错的,尤其是风控,算法一旦产生波动,可能产生的(误差)是几亿、几十亿的。如果好的工程化能力并行,维持传统部分,算法路径也同步进行,两边并行进行灰度认证,把两边不一致的东西拿出来让业务再做第三轮判断到底哪边是对的。这样可以让整个算法上线试运行加快。

当你的算法越来越复杂,算法维度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复杂时,工程化能力决定结果能不能跑出来。比如设置出12000个决策数的规则,如果在系统上要跑30秒,从线上化角度这个东西就不可用了。运通把工程化用到极致,他们在AI方面还在探索,但工程化能力太强,强到2毫秒120000的模型可以算出来。

储量总结他在AI建设方面的经验,表示:

  • 业务场景是AI的基础和起点:一定要找业务谈清楚这个场景到底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 强大的数据平台能力是支撑AI训练的关键:需要用到海量、跨多业务线的数据,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构建复杂模型;

  • 专业的队伍密切合作推进AI在业务中的应用和迭代;

  • 工程化能力不可缺失:业务场景的选择,快速开发、测试和上线的能力,以及模型的持续学习和优化。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那些坑”

基本所有的APP都在用人脸进行相应识别。目前每月有1600万的调用量,基本上每天有几十万次,包括开户、贷款客户核申,阈值大概在62.24。

对于金融行业,最担心的是不该开户时给人家开了户,引狼入室。平安的线上通过率在85%。大部分的算法都是96.8%。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大家以为身份证照片都应该跟自己身份证长得一样,但实际上所调用的公安部身份证照片是我大学时候申请的照片,差距比较大肯定不容易通过。后来再调用人行的版本,两边数据源一起做对比,两种算法一起用,才能提升线上的比对成功率。

在人脸识别方面,分享如下几点: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 活体SDK的重要性:业务方最怕的是别人可以伪冒。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也催生了生物仿生这个对立学科,该学科的发展一定会对生物识别产生冲击。对于使用生物识别的组织来说,要建立相应的科学算法去解决,对立的对立是什么,要不要再训练下一代,判断生物仿生算法与否,如何识别出所有业内能仿生的技术,以及合成解决方案的本身特征并加以排除。

  • 客户拍照本身的影响很大,在客户端怎么引导客户合理使用光线进行拍照,对成功率要求会提升很大。

  • 合理阈值:这应该由业务决定。到底误时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接受什么样的水平,接受什么样的风险。以前靠人工肉眼识别做生物判断也是有误差的,只是不曾数据化,风险团队因此认为人工方法没有问题,这判断是不对的。风险团队要接受误差是永远存在的,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符合业务需要即可。识别不成功的流程,需要有弥补机制。就算实际上成功率只有85%,剩下15%的客户不能丢掉,尤其是银行,要有其他应对办法。比如可能接到音视频做二次弥补

  • 需要有团队专注在人脸的应用团队,将其工程化

声纹识别落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目前平安在做相应的信用卡孵化场景训练,正在考虑是否需要从800席扩到2000、3000席。该应用8月底上线,真正通过声纹注册成功的客户有157万,验证成功的40万。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跟其他传统声纹供应商不一样的是,平安不是让客户念一串数字或者标准文本,而是在对话过程中采集声纹,进行声纹注册。声纹注册受制于打电话进来时背景音的嘈杂程度决定能不能成功,如果是APP注册过程,会建议顾客站在安静的环境,直接采集客户打电话进来的声音。该服务的线上灰度并行测试(通过率)大概83%。如果是质量达标的语音验证,通过率是92%。客户的说话时长和背景音也会影响通过率。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最开始做声纹识别,受制于集团大部分语音样本没有做语音分离,为此做了额外的算法。语音分离对于未来电话平台录音,乃至所有使用语音应用的场景十分重要——客户和客服的声音不要混在一起录,分成两个文件。

以前无论是录音还是日志,大部分组织是出于合规性要求,用最简单最低成本的方法做最好。但现在是大数据和算法时代,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对它进行合规规划。人脸有人民银行公开的数据库,声纹没有官方比对库。注册本身需要业务自己在场景里把客户引导注册进来,没有比对库很成问题。

考虑攻克的问题之一是,声纹跨渠道的衰减比较大,现在的声纹用在APP上不一定能用,电话语言的传输和APP文件传输保真程度不一样。电话语音本身让语音失真了,建立的语音模型没法用。

另外,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到,之所以平安会把音视频作为重点场景,是因为它未来的发挥价值很大。社交直播越来越热,未来很多社交,SAT可能真的会往音视频社交转移。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在这方面的尝试,音视频本身的应用场景里出现的问题有: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 掉线,跟通话时长、环境,密切相关;

  • 平台上待处理任务排队,如果处理不好音视频能力会受影响。

  • 未来要建立一个公共网关平台,以便跟媒体第三方,尤其是做直播的客户需要使用的APP进行合作。大家现在的音视频技术方案都不太一样,如果没有公共平台把不同音视频接入,最终转换成统一的方案,后台的座席系统开发非常痛苦。储量表示,现在已经做到集团APP音视频解决方案,和原来银行引入另外一个厂商的解决方案,从客户端、服务端不用变更,在中间做自己编解码的转换。

机器人“听说看动”四难点

这部分在银行内部没有真正大规模使用。业务认为的机器人可以代替简单的人工劳动,比如大堂经理,可以做服务引导。可以用标准化方式接触客户,批量方式降低人力支持,通过软件部署代替人员培训。这都是业务认为真正意义上机器人可以达到的效果。但从实际技术角度出发,目前机器人在能力方面还远达不到真正代替人的场景,它的体验并不能真正做到我们希望业务做到的事。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 “听”:人听话知道谁在说什么,可以自己定位要跟谁说话,但机器人不一样,它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有的信号输入进去,不知道谁在说什么。对于机器人来说怎么处理一对多的对话,是大的难题。

  • “说”:机器人要说什么或者需要表达什么东西,是需要在背后有一套很强的知识库或者智能算法支持,但目前这个做得不是很好,我们还在做训练。

  • “看”:机器人有一个感知,看的能力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 “动”:机器人现在越来越大,一不小心撞到凳子桌子就算了,万一撞到人,安全上是很大的问题。因为工程化的问题,机器人的迭代会很慢。

最后总结几点:

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AI研发之路的「二三五」原则

  • 一,业务和IT团队要共同协商,新技术引入时需要给到团队一些灵活度,一旦限制很多KPI,大家的动作就走样了,不一定能做出好的结果。

  • 二,需要投入专属团队,投入多少,研究结果就有多深。

  • 三,新技术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花时间慢慢积累。不要想着今天什么东西用了,明天业务问题都解决了。新技术应用不是一个IT的问题,是业务问题,一定要通过业务合作的方式完成。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云计算/To B/金融科技丨微信:LorraineSummer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