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王刚
发送

0

专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边缘计算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本文作者: 王刚 2019-06-24 14:16
导语:“2019年将成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元年”

再次见到刘江川,是在江行智能深圳新办公室,那天正好是他们办的开放日活动,来自清华等一众学术圈的人士到场。

只不过这一次,刘江川不仅仅是IEEE Fellow和江行智能CEO的title,他新增了一个身份: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是他在今年二季度才加身的新头衔。

专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边缘计算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刘江川

一年以来,他的团队逐渐扩大,办公地点也扩展到三个城市:深圳、北京、南京。加上接连获得南方电网、北控水务、中国联通等大客户,其业务模式受到广泛认可,迅速成为边缘计算领域的一匹黑马。

谈及创业心态,刘江川坦言,坐在实验室里和实际到工业场景的感受确实不太一样。原来在学术氛围里,工业场景的更多的靠“假想”,以为只会在论文里出现,但是实际上发现,工业场景会有诸多碎片化的复杂需求。

他觉得,边缘计算正逐步告别传统的“手工作坊”时代,即将迎来大爆发。而2019年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元年,将是物联网等技术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

工业场景VS消费场景

江行智能的定位是一家边缘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因此,在看到行业趋势方面,他们更多关注工业场景的变化。

工业场景呈现碎片化,很难做到一次性、大规模铺开,而消费场景中,资金投入多就能很多打开市场,但工业只是小批量的试点开始做起,一些公司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个小的试点投入几十个人力,得不偿失,且不确定性因素很大。

刘江川对雷锋网谈到,对于江行智能这样的公司来讲,也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框架,更主要的是基于平台来提供引擎。

“引擎的作用就是能撬动很多资源,进入各种工业场景。”

电网是目前刘江川的团队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他觉得这是城市的基础能源供应,是智慧城市的根基。在基础设施侧,刘江川的团队正好在做配电的智能化与水务的智能化改造。

比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智能维护解决方案”,通过低成本的边缘计算设备和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实现输电线路实时智能运维。对于电网公司来说,就是能在弱网环境下稳定运行设备,节省大量宽带开销。

“交通出行、购物消费只是目前稍微可感知的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实际上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面向交通场景,江行智能目前有一套完整的充电桩解决方案,从电池管理、车位管理、故障报警、智能运维到后台APP,形成了完善的业务流程,通过EdgeBox可以在边缘侧预处理数据,实现充电桩的无人化运营。

专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边缘计算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充电桩的使用场景

2019年是电力物联网元年

2019年3月前后,“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一概念横空出世,行业忽然意识到电力物联网和边缘计算之间是一个绝好的结合,且蕴含着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刘江川看到,现在这个领域还比较新,从物联网网关、传感器等领域切进来的企业比较多,但像江行智能这种从边缘计算角度进入的还为数甚少。

“目前我们不需要依赖大厂。我们有自己的引擎,有自己的芯片主板,有自己的行业洞察力。”

专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边缘计算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江行智能的芯片主板

他觉得,大厂之所以纷纷开放平台,走平台战略,根源就在于希望将行业上下游包容到它的生态系统中间,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面对这种“生态”,也是有顾虑的。

从安全性和隐私性的角度来看,工业企业大多对上云会存在一定排斥心理。首先是数据不愿意放在云上,其次是上云也要上自己的服务器。

他高下立判:2019年将是电力物联网元年,而这个市场也是大家一起来做。

行业普遍认识到边缘计算是在工业互联网中需要被介绍、需要被推广的概念,加之边缘服务器的出现,边缘侧的计算爆发是迟早的事,而电力物联网将是头号玩家们竞相进入的领域。

“边缘”并非一个绝对的地理概念

刘江川介绍,边缘计算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如果把云看成是最顶端的系统,那么,从云到端就可称为“边缘”,比如工业现场、5G基站、分布式数据中心等等。

他补充到,工业现场采集的数据是微秒级延迟,5G基站上是十到数十毫秒级延迟,分布式数据中心则是数十到一百毫秒级延迟,到云上,就是几百毫秒级的延迟。

因此,“边缘”并非一个绝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时延的差异。或者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否愿意走多跳网络:直接走互联网的接口还是在5G基站做一次数据汇集,都是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数据量决定。

专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边缘计算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单从智能交通系统角度来看,实际上这个场景天然做好了分级。

车子本身就是终端,手机会和车子连接。车载的计算平台就是个边缘,车载的边缘又跟5G基站做数据汇合,5G基站又会在路段区域内控制多辆车的数据汇集,就可以实现指挥汽车启停以及路灯的信号指挥。最终,基站的的数据会和城市的云进行汇合,在这上面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做更大规模的车辆调度。

因此可以看到,这个场景下至少涉及两个层次的边缘:一个是车身,一个是5G基站。

边缘计算告别“手工作坊”时代

采访中,刘江川一直强调,边缘计算会是一个新的时代,“新”即意味着告别过去。

雷锋网注意到,传统意义上,边缘计算解决的是数据处理速度的问题,将数据处理从云端转到边缘端,速度加快了,免去了走互联网的这一个过程。

但是实际上发现,速度只是工业场景思考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有些场景对100毫秒降低到10毫秒确实很敏感(尤其是工业车间流程),但有些特定场景下,网络速率太慢(比如铁塔分布不多的区域),实际上其紧迫需求就是在弱网环境下解决问题。

他提及,安防是边缘计算一个庞大市场,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摄像头企业会专门针对安防的场景做很多的优化,安装好了产品,整个交付过程就结束了,只要能确保后期硬件设备运行很多年。待大规模生产之后,集成最先进的算法,设备的制造成本就会降下来。

“由于近些年各个城市对安防的需求非常大,所以这个领域发展确实也很迅速。”刘江川分析到,工业场景与安防场景存在很大差异。

工业涉及流水线,涉及电力等因素,如果按照安防市场的思路去做,第一会需要非常深入地了解产品知识,做长时间的积累,第二企业需要为产品的研发做定制化的服务,整个周期拖得很长。但问题是,有些工业场景的需求市场容量未必很大,只是阶段性的出现,下一阶段有可能会被淘汰。一旦前期做了大量定制化和固化,后期升级换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刘江川算了一笔账。在城市中的铁塔上安装一次摄像头,(人工)费用是3000块,在偏远地区,可能比这个数字更大。这就对产品的部署形式提出了要求:灵活快速,方便升级迭代,而不需要投入太多新的成本。

在这一点上,江行智能正在推出的EdgeBox产品专门为此设计,在物联网设备和云之间增加一个数据预处理环节(边缘计算),大幅降低了通信开销和计算延迟。

在企业仅仅成立一年后就推出这样具备强落地能力的产品,刘江川是充满了底气的。

江行智能目前是一种TO B TO C的模式,服务的行业是C端的,比如水、电,但是提供的技术是给B端用。这样的行业属性好处是什么?刘江川观察到,C端用户对服务的需求非常敏感,比如断水断电,这样就会“反推”电网和水务公司做升级改造。

“如果没有C端的压力,B端企业可能连变革的压力就没有了。”

而这种“自我变革”背后就是边缘计算的无限市场。(雷锋网)

相关文章:

从IEEE Fellow到创业公司CEO,刘江川瞄准了“边缘计算”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主编

雷锋网副主编,长期跟踪企业技术战略,聚焦ToB。选题重点是专访和深度策划文~ 加我请添加微信:jarvis1587,备注来意。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