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未来工业”是什么样的?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应先着眼当下。
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什么行业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数字化”。不少企业已经用上了数字技术来做转型,目的就是降本增效,尤其是在经济平缓发展的当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人们往往会忽视早于“数智化”出现的自动化概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动化才是工业数字转型的关键一环。
自动化实际上是关乎“控制”,不管是控制机器还是控制系统;相当于工厂的控制中枢,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控制中枢的作用,就必须打破控制系统原有相对封闭的使用环境,增强自主性、开放性和互联性。而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工厂从运营到设备,都连接到一个数字线程上,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调试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便是让整个生产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更人性化,成本更低,并且让一切达到最优效果。
简言之,数字化更倾向于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化及管理流程化,自动化则是针对工厂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相比数字化,自动化这个概念的出现要早得多,其最早引进至汽车制造领域——福特T型车的生产,工厂通过对流水线作业的改进,其制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工业制造业不断壮大,自动化概念及应用在工业领域也不断加深,诸如纺织、建材、汽车、电子、钢铁、交通等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技术遍及这些行业加工过程的单台设备、工段、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可以说已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支撑技术。
因而大部分人认为,想要做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实现自动化升级。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所需,大部分行业对自动化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开始强调“开放”的概念。
基于此,施耐德电气在2020年推出了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目的是通过软硬件解耦,突破现有系统限制,让IT和OT实现真正的融合。
对于开放自动化,施耐德电气是这样解释,现在的自动化技术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简而言之,开放自动化是基于软件组件的概念而来。
正如前文所言,施耐德电气推出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有两大原因:其一,满足客户本身的需求,其二,顺应时代所需。尽管工业4.0的概念下,涌现出很多先驱的技术模块和概念,但始终没能进入大规模生产。究其原因,各厂商之间自动化系统的专有性、封闭性成为了其中一种阻碍。
雷峰网了解到,推出市场三年来,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已经进行了多次迭代,并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创造了价值。
如今,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实融合”进一步深化,在此背景下,开放自动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但开放自动化平台生态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开放自动化系统在研发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IEC 61499标准在行业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企业和个人的积极行动。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可以说是一个颠覆性技术,相比之下业内更习惯的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循环式、扫描式、周期性的,因而短时间内转变成这种类似于IT工程师的工作模式,需要人们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进行非常大的改变。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坦言,从长期来看,任何技术都有被下一个新技术替代的可能性。每项新技术刚出现时,都将经历市场的接纳期、培育期和成熟期。尽管开放自动化还处在培育期,但它将很快迎来迅猛发展。
近两年国内开放自动化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新兴公司加入到开放自动化的阵营中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开放自动化概念。
“未来工业”有哪些特征?
施耐德电气倡导的“未来工业”可以概括为“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几大关键词:
开放,包括开放的下一代自动化系统、开放的架构、开放的心态,以及开放的生态合作。
高效与韧性,是指企业通过管理数字化、流程运营的电气化、供应链一体化,不断提高效率与运营韧性,使其更加稳健、敏捷、高效、节能,从容应对来自上下游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
可持续,离不开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借助数字化和仿真软件,工业企业可以对工艺性能、电力、用水、材料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有效优化生产制造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智能化能耗管理以及近零废弃。
以人为本,是指用技术赋能于人、强化人的能力,帮助从业者摆脱重复性操作,从事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的工作,建立更具活力、更具前瞻性的运营模式,更轻松、更有价值地实现业务目标。
为更好地迈向未来工业,施耐德电气始终强调“数字化加速”和“可持续发展”。对工业企业而言,数字化加速和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项长期战略。数字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可持续发展为数字化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发展动力。
在经济平缓期,企业该如何更好地迈向未来工业?
在充满市场不确定性的当下,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建议,越是在平缓期,企业越要做很多结构性调整。首先一定要坚定投资的信念,不一定是在CAPEX层面的投资,但一定是在OPEX层面的。在提质增效方面,比如在减碳领域,企业应该考虑如何采用更多的数字化手段提高效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用精益的方法论去看待企业未来的发展。
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企业不计成本、不计效率地拼“速度”,未必是最佳的增长方式。如今,企业应采用精益的方法论去看待企业内部哪里能够减少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考虑如何把能源自动化更好地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减碳目标可持续发展,提升供应链韧性等。
未来工业的愿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关键在于企业对数据的挖掘能力:第一,如何把不同系统的数据打通;第二,如何善用数据;第三,如何让数据真正参与到决策中来,无论是企业的初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还是最高管理者,都需要具备让数据真正发挥价值的能力。
所谓“道且长,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施耐德电气认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方面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前两年的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发展到现在大模型技术,展现了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聚焦到工业领域,人才仍然是比较大的障碍。”申红锋强调。一方面,由于工业的分类非常细,有终端用户行业,也有设备制造商行业。每个行业在体量规模、场景、应用、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独特性,例如离散行业和流程行业的生产需求和特点可谓大不相同。
另一方面,要想全面实现数字化,企业不仅要做好底层数据的挖掘和整理,还要以管理运营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数据,这时企业就需要既懂IT又懂OT,并且懂得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从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人才是缺失的。
所以哪家企业能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好做优,在转型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和及时调整,便能走在行业前列。
未来已来,而未来工业生态的构建仍需要各方的努力一起实现,施耐德电气将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尽可能地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施耐德电气也将以全面的数字化加速能力与经验,助力企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工业迈进。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